俗话有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有深意,并不是父母都没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今天家里能和乐,最重要的绝对不把家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常常言语当中就会有数落、就会刻薄,看对方的眼神都不真诚,甚至都是挑剔。
我们自己感受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家里的人戴着有色的眼镜看我们,有时候对你嘲讽一下,给你揶揄几句,好不好受?那很难团结。所以是真正绝对不把父母的过失放心上,绝对不把兄弟姊妹、不把另一半的过失放心上,真诚能感人!我们看到多少家庭,就是因为人的这一分真心把整个家道扭转过来,变得很好。
你看闵子骞,他的后母虐待他,他有没有把后母的过失放心上?没有。一心一意只有家庭的和乐,一心一意只有成全后母的德行,成全兄弟好的生活成长环境,没有自己!没有别人的过失。所以闵子骞到现在两千多年,他的家道还不衰!
这句话很有味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天下无不是之太太、先生,我们要举一反多少?反三来不及!举一反一切,天下人都无过失。我们有这样的心境,这一分真诚的心,真的能感动我们人生当中的有缘人。我们把朋友、同仁的过失放心上,这一段缘分在下堕,愈来愈有隔阂,愈来愈有距离!人生真的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把别人过失放心上,都会有埋怨,自己身心受创;这个怨气又带回家,下一代又受影响,太傻了!所以不跟人计较,那才是有大福。自己身心轻安,孩子感染到了,心胸宽广,那叫真正会算,真正看懂人生。
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恕”字,恕道,“恕心养到极处,只看得世间人都无罪过”。恕心养到极处,这个“恕”,如其心,你能感同身受他的心境。没人愿意自甘堕落,没人愿意自暴自弃,他是变成习性的奴隶,他很痛苦!你去问问那些杀人犯,他痛不痛苦?很痛苦!但是他忍不住他的习性,忍不住他的愤怒。
我们也接触到一些干警,现在在弘扬弟子规,他就跟这些杀人犯好几次的接触。他从跟杀人犯交流当中体会“人之初,性本善”。这些犯人提到了自己的过去,提到了自己的成长,那个忏悔、遗憾,有时候一哭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你看他也有善根,很善良!但“苟不教,性乃迁”。我们《三字经》前面几句话能真正领纳于心,我们的道德学问就上一阶了,我们处世的那种圆融、宽厚,厚道就出来了。当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看任何人都不会不顺眼,都不会对立,这是真理!
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理。我们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就已经在迷惑当中,就已经在对立冲突当中。所以一念之间,人生的格局、人生的境界差很多。
那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下,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还是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好?当然相信好,不相信就常常看人不顺眼。而这一分相信的眼神,就能够给予他人力量,给予他人鼓舞。光是我们的眼神,每天在积福还是在造业?人跟人都是贵在交心。一个人的心,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眼神。大家现在看我的眼神都这么的温柔,让我很有信心来讲;不然我都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看得出来我是很内向的人,配合一下!我真的很内向,我是不善言语的,是因为我们当小学老师,为了孩子好,我们肯做,慢慢说话的能力才起来。不然从小学读到大学,从来没参加过比赛,什么朗诵比赛、表演比赛,跟我都没关系。我们都是被人家鼓舞、肯定上来的。
有个老师,他也是教小学,刚好他们班上有一个孩子,感觉无精打采,身上也脏脏的。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当老师的要有一个心态,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爱。我们有个老师他就说到,他曾经带一个孩子也很皮,所以带的过程,数度想放弃,那就别带他了!结果突然起了个念头,假如他就是我儿子,我会不会有放弃的念头?突然这么一想,再也不提起这个念头。今天我们有放弃这个孩子的意念,请问孩子能不能收得到?能不能?都能从我们的眼神当中感觉到。我们对他是锲而不舍,全然的爱心,他也能感觉得到。
所以那时候,我听到马来西亚李金友先生,他事业做很大,非常护持中国文化。他就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是有一个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学校算是比较声名狼藉,所以那一天又表现不好的行为,这个老师正准备要训斥他。人跟人都有感应,当我们准备要训斥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他马上就一副“你就骂!”,因为他已经被骂习惯了,所以那一副不在意,我等你骂完,我就没事了,我就要走了。
我们纵使训斥孩子、教训孩子,也要观察到他的心境状态。假如我们在教诲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反抗了,已经是排斥了,你讲有什么用?讲不就变成自己在发泄情绪而已。一定是对他有益,我们才讲,一定要站在他的心境当中。我们教训一个孩子,绝对不让他产生怨恨,产生怨恨,对他对你都没好处;一定是在教诲他的时候,让他产生的是惭愧心、羞耻心,这样才有意义,以至于是欢喜心,你指出他的问题了,你期许他改过,以后会更好。他后来听一听,对对,老师这样讲,我能接受;他离开的时候是欢喜心,那更好。
所以教育不在于言语行为讲得多好,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的心,我们把它引到正确的心态上面来。
这个老师,他也是人家的父母,突然看到这个孩子身体脏兮兮的,这一股气就降下来,然后问这个孩子说:你吃早饭没有?这个孩子本来已经准备好要被骂了,突然这句关怀的言语来,愣了一下,然后过了没几秒就哭起来。
孩子为什么哭?这种关怀的言语,不知道已经多长一段时间没有到他的心灵来了。所以突然老师这么关心他,一下子很感动。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哭成这样,也知道没吃饭,就带着这个孩子去吃早饭,也没有再骂他了。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不好,父母很疏于对他的关爱照顾,有一顿没一顿的,所以孩子长期都没有吃早饭。后来老师的爱心,让这个孩子产生了生命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感觉到谁对我是真心的爱护,他真的感觉到了,他会期许自己,不能让这位长辈伤心,不能让他难过,他对我这么好,我要好好的表现。我们整个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爱护我们的老师,那一科都考得特别好,希望老师欢喜高兴。
所以有爱的孩子,他就能有向上的动力。后来这个孩子整个德行、成绩变化很快,提升很快,跟这个老师有很好的关系。老师的话他都非常认真的听,认真的去做。
当一个老师可以改变无数学生的生命,所以当老师真的是太好的工作,功德无量。当我迈上教育的行业,内心真是踏实,真是感谢上苍,让我终于摸回来这条有意义的人生道路。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现在一个月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我也要教书,一千万呢?还是不干,一亿呢?还是感受到钱不能解决家庭问题,不能解决社会种种问题;真正都看明白,只有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家庭社会的问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真的对世间这些道理慢慢去体会,对这句话感受特别强烈,根本解决问题,教育。
现在很多慈善团体去帮助人,人力、物力、财力都用下去了,结果他们愈做愈困扰,他们去请教我的老师,问到:奇怪!我们帮助他们这么尽心竭力,为什么帮助愈多的愈不感恩,帮助愈多的要求愈大?假如我们遇到这种问题,会不会伤脑筋?会不会感叹?当我们不断帮助这个团体,帮助这个人群,而他不只不感恩,还愈要求愈贪婪,请问我们有没有帮助到他?没有!反而让他心性在堕落。所以帮人没有智慧不行。
接着师长跟他们交流到,他说:他们连父母都不感恩,他会感恩你?他会感恩国家社会?你看没有找到源头,帮不了人。
所以物质的扶贫跟精神的扶贫,物质扶贫只能救一时的问题。假如精神扶贫,思想观念的扶贫没有跟上,这个物质扶贫很可能造成他们的贪婪、他们的堕落!以今天我们希望对教育奉献我们的爱心,盖一大堆学校,解不解决问题?不解决。更重要的要有懂得做人处世的老师,还有这些经书,才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格、心灵。
经典真的能够开我们的智慧,开我们的判断力。所以《孝经》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不爱护自己的父母,他爱别人,不可能,他违背德行,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他不敬自己的父母,他对一切人的敬都是有目的、是虚伪的。所以真帮助人,一定要启发他的德行、孝心才是真帮助人。
有个先生他在高中服务,他是在厨房里面,一个职工,非常的厚道,他的薪水已经不多了,他拿出自己的薪水,将近十年的岁月帮助了八十几个高中生,吃饭的钱他都帮他付了,因为这八十几个学生家境贫寒。后来这八十几个孩子非常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考上了清华、考上了北大,都考上名校,但是这八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回来跟这个长者说过谢谢。
你看,这些孩子以后读了北大、清华,请问他们以后能奉献社会吗?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他的脑子里只有什么?只有自己的利害。
我们真正看到这些情况、现象,要从思想观念、要从精神上去扶贫。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贫穷,而是思想观念,人生观的错误,那才是真正的贫穷。所以我们今天奉献了我们的爱心给社会,也都要从我们的智慧当中,所谓悲智双运,慈悲跟智慧要同时提起来。
刚刚我们是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之兄弟,以及我们“恕”的心能够达到极处,看到的是所有人为什么堕落?因为他的人生有缺憾,他人生的际遇比较坎坷。所以要怜悯人的错误,往往一看,家庭破裂,成长过程当中又遇到很多的恶缘,被一些朋友带坏了。所以这个同理的心、宽恕的心,让我们真的是仁者无敌,没有人我们会对立,没有人我们会怨恨。
有了这样处世的态度,身心都会很舒畅,心里面没有一个人对立,可以活到八、九十岁跑不掉,所谓“仁者寿”,仁慈待人,这个仁爱的心念起来了,谁先得利益?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利人的这分心念起来,自己的身心先受到薰习、滋润。我们一个爱心起来了,全身舒畅,所以利人一定利己,害人一定害己,一个不好的念头起来了,自己身心都受创,受到迫害、受到污染。
有个小学老师她就看到他们班上一个孩子无精打采,行为比较没上轨道。刚好有一次她在翻学生资料就看到,这个孩子现在是四年级,他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给予他的评语是品学兼优,成绩很好。这一点老师看了就很惊讶,奇怪了,怎么跟他现在差那么多?后来一看,二年级母亲病重,孩子成绩下滑;三年级母亲去世了,父亲跟他的沟通不良!
看到孩子前三年的情况,这个老师本来对这个学生是比较排斥的,结果一看完,心境转变了,很怜悯这个学生。你看人的心念不一样,爱心传递出去了,这个孩子的命运也开始转了。
因为这个孩子丧母之痛,还没有得到回复,老师又没有对他关爱,他就一直沮丧下去。刚好那时候遇到耶诞节,学生会送老师礼物,这个孩子送了老师一瓶香水,还有一串塑胶做的项链。结果一拿上去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笑了,那个香水都用了一大半了,然后又是塑胶做的项链也做得不好,同学都笑他的奖品怎么这么差劲,我们送的都比他好。
但是当下这个老师欢欢喜喜的就把这个项链拿起来戴上,你看,对这个孩子影响大不大?本来这个孩子被同学一笑,那个自信都没有了;看到老师这么高兴戴起来,这个孩子觉得被肯定了,甚至于是所有的同学也都受到好的教育,不会这样轻视、嘲笑别人。
后来这个老师就非常爱护这个学生,学生刚好有丧母之痛,也得到了抚慰,慢慢的德行成绩就开始上扬了,六年级毕业了,成绩优异。后来念初中、高中,成绩都保持得很好,每年都给他的老师写贺卡回来,然后谈自己的生活状况,最后都写一句话说:您是我这一生遇过最棒的老师。随着高中,还念大学,都是这样写,每一封信后面都是“您是我遇过最棒的老师”。到最后,后面还会批上某某博士敬上,这个孩子已经念到博士。
后来他要结婚了,还写了封信给老师:老师,我要结婚了,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所以我希望老师能够来给我当主婚人。请他老师来他的婚礼,老师当然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去了。去的时候,擦上了,他那一瓶香水,为什么用一半,谁用过的?他母亲用过的。所以他老师要去帮他主婚的时候,擦上了他母亲的香水,然后戴上那一条塑胶的项链,去参加学生的婚礼。
你看那当下学生多么感动,结果她的学生就去拥抱她,然后就在她的耳边对着她说:老师,你是我这一生遇过最棒的老师。结果他的老师就对着他说:就是因为你,让我这一生点起了教育的爱心。往后她带学生都是用这分爱心。所以她对着她的学生:我也感谢你,把老师的这一分教育爱心给唤醒了。
确实这个宽恕的心,恕道,感同身受的心,每个孩子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那都是他父母以至于他的家庭,所有爱护他的人的心上肉,我们都应该尽这一分爱心,也对得起他们家人对我们的信任。
刚刚也跟大家提到,我们一些干警他们在监狱里面,跟这些受刑人在交谈的过程,都感觉到他们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们能坚信这一个真理,对一切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我们都是去成就他、去启发他。我们不愿看到他这么难得的人生堕落下去,我们都希望他能闻到圣教,这一生能有很好的表现,很好的成就。所以“善为玉宝”一生来用。……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