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千年以来,她受到我国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热烈虔诚的崇敬。
谛闲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注转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悫,行善乐施,礼大士求子,母梦大士与一药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当得慈济之贶,遂妊。诞时霞光射室,异香氤氲,十龄后,诵经礼佛不辍,后遂灵通变化。’所云天妃就是妈祖。从以上谛闲法师的讲义所述,可以证明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并非虚传。我们为接引信仰妈祖的广大民众,导入正信的佛教,对于妈祖生平济物救人的伟大事迹,岂可不予宣扬,特根据妈祖传的资料,叙述妈祖生平的重要事迹如下:
宋太祖建隆元年的三月廿三日,妈祖降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林惟悫家中,林惟悫妻王氏,梦见观音菩萨与一药丸令吞而受孕,当妈祖诞生时,福建莆田县城廓西南壶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万瓦的电光似的,在壶公山的峰顶上闪烁,直向林惟悫的屋院中射来,这时林惟悫正靠在院中的窗棂坐著,忽见一道奇异的彩光,照亮了整个客厅,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异香,观音菩萨从彩光中出现了,林惟悫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对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观音菩萨慈祥的对林惟悫说:‘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这女儿比男孩还尊贵,这是菩萨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教养长大,行菩萨道。’直到观音菩萨随著彩光的消失而隐去,林惟悫才站起来,忽然产婆跑来,行了个礼,笑著说:‘老爷!恭喜您,太太生了个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产婆走近林惟悫的跟前继续说:‘这女孩一定是个贵命,刚生下来,她就睁开了眼睛,她不像其他的孩子,她不哭,我打了几下,她还是不哭,她长大后一定是个有福之人!’林惟悫说:‘她生下来就不哭吗?那么就题她的名字叫做默娘吧!’从此妈祖自幼的名字就叫默娘,因为她是林惟悫第六个女儿,所以人家也都称她六姑娘。
光阴像流水般的过去,转瞬默娘已经八岁了。八岁的默娘很懂事,她每天晨晚,不让母亲动手,就把供奉佛菩萨的香烛及供品都摆好,点燃了香,去叫母亲一同来礼佛诵经,她母亲很快乐的赞美她说:‘阿默真是好孩子,八岁的小孩,比十几岁的姐姐还懂事的多哩!’
林惟悫家中养了一只鹦鹉。有一天,默娘走进鸟笼,笼中的鹦鹉正在啄食,她看到那只有美丽羽毛的小鸟,能歌善舞,她想到了一个被囚禁的人,心中很难受的自语道:‘要是把一个能跑能跳的人关起来,那是多么的难受呢!小鸟也是有智慧的,它也能通人性,人不愿意被关起来,小鸟又怎么愿意被囚起来呢?’她望望姊姊,又望望笼中的小鹦鹉,抖一抖肩膀说:‘姊姊!我要把它放了。’姊姊急忙阻止说:‘六妹!你决不能放了它,爸爸是不允许的。’可是姊姊的话还没有说完,默娘就把鸟笼打开,让小鹦鹉自由自在的飞走了。
当林惟悫发觉小鸟不见而愤怒时,默娘很有礼貌的对她爸爸说:‘爸爸!请你老人家宽恕我,鹦鹉是我放走的。’林惟悫很生气的说:‘是你,你这个八岁的孩子,竟这样顽皮!’默娘理直气壮的说:‘我想鸟与人类一样,喜欢自由的,任何一只鸟都不应当关起来呀!’林惟悫不禁怒声斥责道:‘鸟是鸟,人是人,鸟与人怎能相比,我把鸟关在笼中,给它喝,给它吃,不是很好吗?’默娘还是不服气的说:‘爸爸!我把你关在小房子里,给你喝,给你吃,你愿意吗?’林惟悫再也无言以对,只得说:‘丫头!这件事情我不打你,给我把早上教你的礼运大同篇背诵起来,如果背错一个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从容的琅琅背诵,一字不错,林惟悫顿时收敛了怒气,面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年龄随著光阴的消逝而增长,默娘已经十四岁了。菩萨化身的默娘,与凡人是不同的,她十四岁的智慧,远超过几十岁的凡人,她由爱护小动物而转移到爱护人类,她看到一个讨饭的乞丐,她看到一个站在路旁哭喊父母的孩子,甚至看到一只拖著载重车子的牛马时,都会使她心上发生同情而难过。有一天,她与五姊一同外出散步,经过一条十字的巷口,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又脏又皱的老乞丐,瞧了瞧默娘说:‘你是行善的小姑娘,给我点银子吧,我老母亲快病死了。’默娘问:‘你要多少银子呢?’老乞丐说:‘愈多愈好,我需要很多。’默娘把左手腕上的银镯拿下来,递给乞丐,问:‘这些够不够?’乞丐接了银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还差得很多。’默娘又把右手腕上银镯也拿下来,递给乞丐,再问:‘加上这个够了吗?’乞丐还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我的老母亲病很重,需要的银子很多。’在旁的张大嫂看到乞丐老是不够,觉得很生气,愤愤不平的阻止默娘说:‘这老东西一定是个骗子,六姑娘,你不要受老东西的骗,太太知道你把银镯都给这乞丐,一定会痛打你的,快把银镯要回来吧!’可是默娘反责张大嫂说:‘眼见穷人害病不救,太忍心了。’默娘见老乞丐还是不够,急得摸摸耳朵,耳环没有带。于是她伏著五姊的耳边说:‘五姊!你的手镯借给我好吗?’五姊怒责默娘:‘胡说!’默娘再向五姊恳求说:‘好姊姊!你把两个手镯借给我,回家后我一定想法加倍还给你四个手镯。’五姊听了心动,就把两支手镯取下给默娘,默娘把姊姊的银镯转递给乞丐,问道:‘再给你二支银镯,可以医好你老母亲的病了吧?’老乞丐接了默娘的银镯,笑著说:‘小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给的银子差不多了。’老乞丐从地上站起来,拿了木杖慢慢走著说:‘这真是个佛根没有退的孩子。’哪知老乞丐走了不远,忽然隐没不见了,大家才知道那个老乞丐是佛陀化身下凡来试验妈祖道心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世俗凡夫的想法。默娘已由小姑娘而慢慢的变成大姑娘了,她有一个鹅蛋型的面庞,头上披著一片乌黑的秀发,两弯柳叶似的眉毛,未经人工的修饰,却非常的清秀,明亮的双眸,闪闪发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辉,真是人间的活观音呀!这时莆田县城中王员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学多才,还有张相公的少爷,年青好学,能诗能文,在莆田县的一般人心目中,这两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与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所以王张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悫家说亲,林惟悫夫妇也觉得女儿年龄大起来,应该替她解决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内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说:‘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龄大起来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妈身边,我们要替你完成终身大事,才算尽了父母的责任,我们城中王员外张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们的公子都是有为的好青年,现在他们都很诚心的托人来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哪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著头说:‘我……都不愿……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悫也向女儿劝说:‘孩子,你不要为难爸妈了,一个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么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著身子呜呜咽咽的痛哭,林惟悫夫妇没法,只得让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县发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数小时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数十人,默娘的妈妈,也就在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医药不发达的当时,民间流行了瘟疫,以赶鬼欺骗愚民的巫婆,就乘机而起。有一个巫婆,站在城隍庙的木台上,疯狂似的乱跳乱叫,高声大喊:‘谁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哪是什么神水,原来是一桶污水,默娘走上木台,指著巫婆说:‘你这骗人的东西,你说这污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这欺人的巫婆,快给我滚下去!’巫婆就这样被吓跑了。默娘在台上对著一群民众说:‘我们县城里的人,都吃这井中的水,井水这样污秽,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议大家把井底的污泥掏出来,井水变清,就不会有瘟疫了。’可是台下无人应和,默娘说:‘你们不愿下井底去,我就下去。’并喊女仆苏珊说:‘你来绞辘辘,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娘跑过来,拉住默娘说:‘六妹,六妹,你不能下去,下面的水太臭。’女仆苏珊也劝阻说:‘六姑娘,你不能下去的,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默娘对她们说:‘你们不要管,我不下去,怎能拯救许多受著瘟疫威胁的人群呢?’默娘握住辘辘的绳子,蹲到一支空木桶里去,苏珊见默娘已经蹲在木桶里,只得把辘辘的绳子慢慢的往井中放。一会儿,默娘在井底,叫苏珊:‘好了,提吧!’苏珊绞了十几桶污水后,井底黑色的污泥就露了出来。默娘在井底,寻找发毒的物品,果然有十多只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了。默娘把十多只死烂的老鼠统统掘在桶中,带著淤泥,她回升到井口。‘你们看!’默娘满身污泥,她严肃的对著围观的人说:‘这么多的死老鼠在井底腐烂,井水怎会没有毒呢?’从此以后,井水变清,地方上再也没有瘟疫,默娘不仅破除了巫婆的迷信,并且解除了人们受瘟疫的威胁,她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活菩萨。
莆田县的民众,大多是捕鱼为业的渔民,默娘的父亲林惟悫,当时担任维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负责防止海盗,保护渔民的安全,所以当渔民们出海捕鱼时,林惟悫一定要率领巡船在海上巡逻的。秋天的九月,正是捕鱼的季节,渔民们都要出海捕鱼,请求林巡官率领巡船保护,默娘听说渔民们要出海捕鱼,向外面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向林惟悫说:‘爸!今天有台风,不能出海捕鱼。’林惟悫走下台阶,向渔民们恳切的说:‘今天确实要刮台风,南山头上不是起了卷云吗!万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么对得起你们呢?’可是渔民们为生活所迫,无论如何不听劝告,一定要下海捕鱼,林惟悫受了渔民们的包围,只好点头答应。默娘再向林惟悫劝告说:‘爸!今天一定有台风,去不得的。’林惟悫说:‘他们都乐意下海,我吃国家的饭,受国家禄,职责所在,我怎能不以性命保护他们呢?’默娘知道父亲的脾气,再也不便劝解了。当林惟悫率领渔民们出发时,默娘嘱咐渔民们说:‘倘若今天的天气有了变化,你们为海浪迷失了方向时,请你们观看火光,哪里有火光,你们就往哪里去!’
他们都下海去了,莆田县城走了三百多渔民,空虚了很多。真的,当渔民们出海捕鱼不到五小时,台风来了,狂暴的风雨,袭击著莆田县城,雨注像一块整体,像天一样大的掉下来,灰蒙蒙的颜色,看不到边,看不到岸,浪涛中的渔船,像失去了生命的死雀子,被浪涛激荡著,被风雨打击著,一下高,一下低,好像跌入深渊似的失去了驾驶力,渔民们狂喊起来,他们呼救的声音,和著狂风的声音,暴雨的声音浪涛的声音,是多么的凄惨啊!这时默娘从房中奔到院中,喊著女仆:‘苏珊呀!快把后房燃起大火来呀!他们一定迷失了方向。’苏珊说:‘六姑娘,我们怎能烧自己的房子呢!’默娘说:‘我们不烧自己的房子,谁烧自己的房子呢?我们要拯救数百迷失了方向的渔民,只有牺牲自己的房屋,若不点燃房屋起火,他们不知道往何处去呀!’苏珊还是不肯照著做,默娘只得自己动手,她跑到后院,用一堆干柴,把火头升起来了,在雨水中冒著浓烈的黑烟,在狂风中火头摇摆著伸向了天际,火势狂烈,火声呼呼响叫起来。默娘命苏珊把邻居的妇孺们叫出屋外,自己直向海岸奔跑。默娘奔到海边,跌倒了六次,她全身污泥,身上的衣服全湿,她喘吁著。这时狂风暴雨黑暗中的渔船,幸而看到了火光,获得了一线的光明,大家喊著说:‘那边有火光,是六姑娘给我们点燃的,火光处就是岸,我们向火光处驶,向火光处游。’大家在苦难中,获得了光明,生命有了希望。突然间,有一支断了缆的渔船,被海浪冲到岸上,冲到默娘站立的近处,默娘跃入那条破船中,给海浪卷走。数百渔民循著火光都到了岸,获得了生命,可是他们再也看不到拯救他们生命的默娘。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红光,观音菩萨在红光中,携著默娘向西方的天空中冉冉上升。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