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牛头禅师
法融读了许多儒家的经典和佛经后说:
“儒家的义理和许多世俗的文章,象糠粃一般,而佛家般若止观等道法,可以渡人到幸福的彼岸。”
法融从此出家为僧。
法融投奔炅法师学道。炅法师道法出众,享誉当时。法融一边干活,一边闻道。法融认为,求道的根本在于心神归一,否则虚妄的念头就永远难以除掉。法融于是凝心静坐,精修二十年,各种佛法一时全都通晓。
想独自修炼,离开炅法师,法融在牛头山幽栖寺北面的山岩下建草房做禅室。法融在房中日夜苦修,以求至道。几年之内,前来向他求道者达上百人。
起初建造的禅室,四面墙壁不全。弟子道系、道凭正在禅室修炼,半夜里有一只象羊的怪兽窜进禅堂,踢腾怪叫,用脚踏两人。两人一动不动,凝神修持。那只怪兽见他们不受干扰,就走出禅室不见了。
法融在山中的一个石房内坐禅,房子有十步深。夜晚,法融正在修炼,一只神蛇爬到石室门口示威。神蛇长有一丈,眼睛象灯笼。神蛇在门口呆了一夜,见法融丝毫不动,就爬走了。
法融修炼的山中,虎狼成群,打猎的人也不敢入山。法融却在山中往来自如。法融在禅室给众僧讲法,群鹿前来伏地听讲,一点儿也不怕。有两只大鹿就干脆住在法融的禅室中,听法三年才离去。法融和禽兽的关系融洽,许多野兽常常从他的手上取食。
法融和众僧在山崖上做饭,山崖上有瀑布,只是水流很小,使用不便。一天法融漫步徐走,他用手指着东边的山岭说:
“过去远公用手中锡杖拄地,地下就流出泉水来,耿将整了整衣冠,于是破瓮中的水就自然溢满。这全是诚心所感。如果这个地方可以久居,一定会清泉日溢。”
过了一夜,东边的山岭果然清泉飞流,清澈甘美,冬暖夏凉。泉水可以飞溅到山崖上,法融等山顶上用饭锅接水,煮出饭来,香气扑鼻。
又有一次,法融在山岩下讲法华经,当时大雪纷飞。一会儿,就看见两枝仙花从空中飘然而下,象芙蓉一般灿烂无比,经过七天之后,花却突然消失,众人无不称奇。
牛头山的附近有佛窟寺,其中有七藏经书,即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医药偏方等43种。这寺是刘宋初年,一个姓刘的司空所造,他家巨富,于是寻找七经,并抄写出来,用来镇寺。
法融经常到佛窟寺中,与炅法师探讨佛经,炅法师掌管七藏,法融每天前去请教,过了很久,炅法师对法融的人品才学有所了解,才让他看七经。法融夜以继日地阅读经书,经过八年,已将七经了然于心。
这之后,法融再次回到山中,闭门守静,他的禅房之内,此时已是空空荡,只有一个坐垫,其它的地方长满了青草。他坐的床已有二寸厚的尘土。法融对此并不在意,只是凝思修炼,遗形忘骸。
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七年,王师前去讨伐长江一带的叛乱。那个地方有僧人近五千人。为稳定秩序,左仆射房玄龄上奏:
“贼众所居各州,僧尼很多,可以依照关东旧制,每州只设一寺,每寺只留三十人,其他的人全部遗归乡里,编入户籍。”
法融不能容忍这样苛刻的法律,前往京城辩明事理,御史韦挺仔细看过法融的表奏,发现其论理充足,文词华美。过了三个月,韦挺把法融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很佩服大师的高风亮节,但却固执于以前的看法:
“并不是说您的意见没有道理,但我曾经上书奏明此事,怎么能更改呢?当然,我也不会让象您这样的高僧从俗,您那里留一些德行较高的,其他的人就不用您照顾了。”
法融虽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但知道目前的局势一时难以改变,而且也不会延续很久。他回到寺中,仍坚持度僧,讲法不辍。
永徽(唐高宗年号)三年,有地方官请法融到建初寺讲大乘之道,听讲的有上千人。当法融讲到灭谛品时,他雄辩滔滔,张扬义理。大地被他的宣讲所震动,听者顿时骚动不安,钟二罄、香炉、坐床都先后摇动起来。这些,寺外没有听讲的人没有感觉到。
永徽年中,右仆射季静之的长子,江宁县令季修,生来就心向佛道,推崇大乘。季修非常钦佩法融的美德,和许多名士俗众一起请法融前往州中讲法。法融没有答应,季修领众人三次前来,法融才同意。
州中宿儒,许多人不信佛法,对请法融讲法多次阻挠。等到法融登上讲席,弘讲妙法,回答提问,阐明佛理时,众人无不折服,法融讲道,似云雨淋漓,又好象大河滔滔。听讲的僧俗达三千人,拥满了讲法的院子。
其中有一些修持很久的僧人,他们傲气十足,目空一切。可当他听到法融的高论时,个个惶恐不安。无法挽回面子,只是硬着头皮责备法融,法融总是承认自己学识寡薄,难以和至道之人相比,并不和他们计较。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则一一解答,并无阻碍。
法融告诫听讲的众人:
“先前如来说法,现在佛理犹存。人虽有凡圣三分,但佛理至道只有一个。可是你们不可能一次听讲就能悟彻大道,还要闻道见行,心不要被外物所累。只要我们克服贪、瞋、痴等烦恼之根,我们就可以解脱了。”
讲听者扪心自问,若有所得。
此时,睦州妖女陈硕真,用邪术蛊惑人心,遗误良善。四方的僧人许多到建业聚会,州县的官府认为他们是妖徒,派人搜捕他们。众僧四处逃难,却没有寺院敢收留他们。
法融正在山中幽舍修持。寺中僧众早已因缺粮而饥寒交迫。可是,每天又有逃难的僧人前来投奔,总数已超过了三百人。连原来的僧人都想散去,现在又有这么多新来的。何况县令还下告示,不许僧众聚集在一起。但法融却对众人说:
“各位道友,山寺虽然萧条,但已足以庇身。有无都不能长久,这是佛法之理。不要因官府的管制而心想逃离,要遇寺而归。你们如果要逃,能逃到何处呢?大家还是各自安心修业,有福有祸共同担当。各种欲望是人生之苦的根本,一直追逐人,来生还有地狱之苦。我们如果心离不开世俗迷悟,老想着世俗之苦,不是修正法来超脱,却是想逃离,这便是为尘世所障碍。这是我们修道的大忌啊!现在我们应当立即铲除它,把心思放到修法中来。”
众人听后,非常惭愧,不再想逃离了。
山中有如此众多的僧人,自然就要许多的粮食,法融亲自前往丹阳广告世俗。众人听说山中缺粮,纷纷节省食粮,给山上送去。法融亲自和众人担粮,一次担一石八斗,送去再担。每天来往多次,毫无倦意。经过一百天的运送,寺中粮食充足,僧人都安心学法。那些不听劝告的,跑下山去,被官府抓住,受到了严刑拷打。
显庆(唐高宗年号)元年,司空萧元善再次邀请法融前往建初寺弘法。法融对诸僧说:
“从今一去,再无会期,有离有合,本是自然。”
法融向众僧道别后,走出山门。这时,禽兽哀号,一天不停。山间的泉水,沙子涌上来,将泉眼堵死。房前的大梧桐树,在繁茂时突然凋零了。
在建初寺不远,有一座寺院,寺里有一个亘法师,他陈时就是有名的高僧,现在已经年过八十,是金陵的众僧之首,许多法事都由他主持。法融在幽栖寺时,就曾前去拜访。法融对亘法师讲出自己的疑:
“经中的明佛说法,闻法者能于言中悟道,不必在经论之中分析文句,猜测内容。想您这样的大德,得到佛的真传。我却没有听过真传至道。我自己的脑袋又不开窍,堵塞壅蔽得厉害,所以不能悟道。处在愚昧不化之中,我自己也感到很惶恐,渴望得到指教。我希望您能指点迷津,使我不再糊涂,我愿听您的教诲。”
亘法师沉吟很久,才说:
“我以前在陈朝时,也遇过一个禅师,是诸位王侯重臣都归依相敬的,他登上讲席讲法,宣扬致道,和你一样。我这个人才能平庸,怎么能得到高师的遗教呢?”
二人言不投机而散。亘法师那时是对法融道法不信任,所以才推辞不讲。
法融第二次来到建初寺时,仍然勤修不止。此时法融的名声已传遍天下。亘法师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对法融的德行非常敬重,于是拄着拐杖去找法融。到了建初寺,有个叫德善的禅师见亘师远道而来,很高兴。两人谈了一会儿。亘法师说:
“我因为法融才来这里。”
德善禅师和法融同住一寺,最初并不看重他的道行。经亘法师这样一说,他很想见识一下法融的道法,于是他们把法融请来,让他谈论佛家至理。法融正襟危坐,即兴弘讲。法融一开口就是三百对工整的韵文,没有一点浮饰不实的地方。二位大德交口称赞,亲自为法融在寺中主持法席。
法融心怀慈悲,与人为善,胸怀宽广。他从不与人为敌,也不记别人的过错。
有一个僧人,听到有人诽谤法融,骂法融不是人。他向法融说了此事。法融却责备他说:
“过去的咒骂就象风一样,一吹过去就没有了,出口也就不见了。你怎么能把这种虚谈对我讲呢?一切无住无著才是我们的本愿。这样才能安然忍受刀剑。”
曾有人登上宝座厉声辱骂,有人当众对他诽谤,他都当做耳旁风,丝毫不起瞋怨之心,反而面露笑容,和颜悦色,那些前来辱骂者则丑态百出。
法融于显庆二年,死于建初寺。道俗之众为之悲哀。后葬于鸡笼山中,幢盖飘动,笳哀萧悲,惊动天云。前往送葬者达一万多人。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年轻貌美,但性情淫荡,不肯安分守己。婆罗门外出谋生时,这个妇人经常与人私通。可是,这个妇人家里有一个恪守妇道的婆婆,这使她不守本分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这个妇人就成天琢磨怎样才能除掉婆婆,她苦
从前,有一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的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有些人嗜财如命,被称为“守财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守财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攒下一坛金银财宝,为防止被盗,他把这个装满财宝的坛子埋放在一张椅子的下面,可还没等他把这事告诉妻儿,就咽了气。守财奴死后对这坛财宝仍然念念不忘,于是带着强烈的执念和贪心,他再一
传说,在兴建寺庙期间,有一次道信路过山门口的洗手池,忽然看见水池中冒出两根一样长、一样粗的无皮无叶的树枝,在水池中不断翻滚。道信越看越奇,就把树枝捞起来,顺手插在殿前的香炉旁边。他刚一转身,树枝就发出轻微的响动,不一会儿,就长出了很多绿色的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又产生了各种心理负担和心理疾患。其实,人的忧愁、恐惧、恐慌、怖畏、绝望,都是没有理由的,只是自心的一个投影罢了。坦然面对,积极离苦,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智慧。
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去寺庙拜佛的习俗,那么拜佛,拜的到底是什么佛呢?用中国佛教常见的说法,这个“拜”是皈依礼拜的意思。皈依礼拜的佛,不是在灵山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长得非常漂亮的、高高在上的佛。而是要皈依礼拜你的内心。因为三身佛,就在你自己的身体里,每个人的色身都相当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如根据
寺院是汉语对佛教的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舍、兰若、丛林,都还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有人用檀林、
在家居士,不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应加上敬称才行,这是对三宝的恭敬,就像我们跟老师打招呼时,不合适直呼其名一样。一般可以称“某某师”、“某某法师”;若是方丈,则应该称“方丈”或“大和尚”;若是资历深(大约受戒时间二十年以上)且德高望重者,也可以称“
《炉香赞》也叫《香赞》,一般在法会开始时,维那举腔后,众人齐唱。当一句“炉香乍热”唱起时,彷佛瞬间就能感受到天上传来庄严法音,身心被其摄受。《炉香赞》最早出自佛教典故《贤愚经》,据考证为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创始,早在明代禅门功课中就已出现。如今,寺院道场
比丘是因,罗汉是果,比丘在因地有三义,那罗汉在果地自然也具足三义,分别为:应供、杀贼、无生。比丘在因地是“乞士”,罗汉在果地具足一定的福德,为世间的福田,应当接受世人的供养,所以称之为“应供”;比丘在因地称之为“破恶”,即是破除一切烦恼恶知见,这些烦恼恶知见,在佛法
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它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苦海,为众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是指众生生活在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诸根,接触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产生种种快乐的感受,这种感受即是“五欲”,众生对此五欲生起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即名为“贪”。换言之,即对外界一切喜爱的人、事、物产生执着之心,想要无厌足地追求和占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