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慧远·冒犯天威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慧远·冒犯天威

  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着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也在其中。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着。大殿里静悄悄的。

  此时,北周刚刚灭了北齐,国家百废待兴,周武帝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他现在要向这些人宣布一项使他们震惊的决定。他想他做为天子。是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持什么异议的。因为他们都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屡经沙场,杀一个人连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凶猛皇帝。他虽然把这些人召来,名义是要和他们商议,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俯首听命而已。

  武帝看了看众人,高声地宣布自己的决定:

  “朕受命来养育众民。现在我下令,废除佛教!”

  大殿里一阵骚动,被请来的高僧个个面面相觑,惊慌失措。武帝注意到了众人的反映,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就接着说:

  “佛教在世上流传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讲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六经儒教,宣扬的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它所主张的礼忠孝对世人有好处,所以我们奉儒教。佛教中所谓的真佛是虚无的,没有人能够看到。我想信奉者只要向虚空表达自己的崇敬就可以了,不必通过佛教中的佛经、佛像。佛经中记载着许多佛塔的图形,佛教传法又要建造许多寺院,信奉者竭尽财物,这对民众来说,有何好处呢?只能是劳民伤财。所以佛教不可留,经像等佛教用品都要毁掉。父母之恩重大,僧人不敬父母,是最大的叛逆,国法不容。所以僧人要还家,去尽孝道。我的想法如何,请诸位大德讲讲你们的高见。”

  五百僧人此时默然不语,他们都知道,抗拒皇帝的决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众僧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双腿战抖不已。皇帝看到这种场面,感到非常满意。

  就在这时,有一人从众僧中昂然走出来,高声说:“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到这位僧人身上,他就是北朝和隋时的著名僧人慧远。众僧都为慧远捏着一把汗。周武帝听到有人反对他的决定,也脸露不快之色。他身边的武士,有的紧紧握住了佩带的利剑。但武帝为显示其开明,强忍着没有发作。慧远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可他却毫无惧色,仰头直视武帝,继续朗声而谈:

  “陛下统领辽阔疆土,得到至尊的地位,却听从庸人的意见,要毁灭佛法。您说真佛没有形象,的确是如此。但有耳目的众生,却可以通过佛经来知佛理,通过佛像来识真佛。如果要废除佛教,众人用什么来敬真佛呢?”

  武帝说:“真佛众人自然知道,不需要借助于佛经和佛像。”

  慧远说:“汉明帝之前,没有佛经佛像,众人为什么不知道虚空是的真佛呢?”

  武帝不能回答。

  慧远说:“如果不借助于佛教,人们就能知道佛法。那么三皇五帝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知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了。但那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和禽兽一样。

  武帝仍然无话可说,但恼怒之色已溢于脸上。

  慧远又说:“如果因为佛像无情,就要废佛教。那么国中前朝天子的画像,难道就有真情,而必须加以尊敬吗?”

  武帝没有回答,却说:

  “佛经是外国的法,本国不用。前朝上代所立的像,我也要废除。”

  慧远说:“如果因为是外国的法就要废而不用,那么昔日孔子的说教出自鲁国,难道秦晋之地就要废除吗?若要把前代的画像废掉,那就是不尊重祖先,不尊重祖先,就会人伦失序,人伦失序,儒家的五经也就失去了作用。那么您怎样守儒家之义呢?儒教废了,怎样治国呢?”

  武帝说:“鲁国和秦晋虽然是不同的封地,但都是周王的国土,所以儒教和佛教不同。”

  武帝手下的臣子早已怒因而视,慧远毫不在意。继续追问:

  “若认为秦鲁同为一国,那么佛教盛行的中国与天竺,虽然国界不同,但没有哪个不在浮屠四海之内,两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王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尊佛教,却要废除呢?”

  武帝又不回答。

  慧远说:“您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确实是儒家的主张。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

  “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做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武帝反驳说。

  慧远说:如果像陛下所说,陛下左右的人都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却让他们服役五年而不得与父母相见呢?”

  武帝说:“我依你所说,让手下回去事奉父母。”

  慧远又说:“佛教也讲孝道,僧人冬夏修道,春秋回家事奉父母,所以有目连乞食养母,如来看棺入葬的事。佛法要通的是大理,不可独自废掉。”

  武帝又无言答对。

  慧远厉声问道:“陛下现依王权而灭佛法,是邪恶之举。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武帝大怒,瞪着两眼看着慧远:

  “只要使百姓能得到富乐,我宁愿下地狱!”

  慧远又高声说:

  “陛下用邪法教化民众,人民会与陛下同受各种苦难,哪里有什么欢乐呢?”

  此时,众僧已为慧远所说的惊得目瞪口呆,惟恐他会遭不测。武帝虽想加害慧远,但因为理屈词穷,不便下手,而其灭佛之心更加坚定。当下传旨说:“众僧先回去,以后再集会讨论,有司记下刚才与朕辨论的姓名。”

  不久,周武帝颁布禁佛教的诏书,北方的寺院几乎全部被毁,僧人们大都南逃。佛教遭到惨重的打击。

  退出大殿后,上统等法师上前握住慧远的手,声泪俱下:

  “天子的威势难以犯触,你能穷经理而护佛法,的确是活菩萨。武帝的罪过不可恕。你为护法尽了心。”

  慧远说:“正理必须申张,哪里顾得上性命。”

  接着,慧远又与诸僧辞别:“时运不济,天子的旨意不能违抗,恕我不能奉陪。但佛法是不会灭绝的,我们解脱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诸位不必为此担忧。”

  慧远出家时十三岁,最初投奔僧思禅师。僧思禅师道法高深一见到慧远,就对他说:“你有出家的面像,要珍惜这个机缘。”僧思一开始就让慧远自己读经,他随时对慧远进行训诲。慧远一不小心,僧思就拿鞭子抽他,所以慧远学法非常刻苦。

  慧远离开僧思,又从阖梨湛律师、上统、大隐等学法。学完之后,慧远已成为精通佛典,善讲佛理的大德。人们争相与慧远探讨佛理,来拜访都络绎不断。慧远之名远近传播。

  慧远与周武帝辩论后,躲到汲郡西山,在山中勤奋修道。三年时间,读了《法华》、《维摩》等经书近一千遍。进而又对这些佛德进行修证,常常是睡在山里,饮于谷中。

  隋朝建立后,文帝大兴佛法。在开皇(公元581年)初年,文帝召集天下的高僧大德到法门寺弘法,慧远也在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当初慧远为护法挺身而出,与天子争辩,几乎丧命。现在,慧远又因弘法而受到皇帝的器重。

  开皇七年春,慧远住在上党。夏天,文帝下诏请慧远到都城传法,诏书言词恳切。慧远知道推辞不掉,就到了京中。当时,文帝下诏请了六位高僧,慧远是其中之一。众高僧与学士二百多人一起讲论佛法。文帝有时亲到讲席听法。文帝又让众大德住在兴善寺,并举行了盛大的法会。于是,学法的人都赶到京城,听众高僧讲法。

  慧远在这六名高僧中,名声最盛。他每次登席讲法,都高声叫喊,如雷声滚滚,听者为之动容。

  慧远生性质朴耿直,严肃认真。至于履行戒律,更是丝毫不留情面。慧远讲经的地方,放的都是惩罚的用具。当弟子们布施不全,或没有沐浴净身,或错解佛法,或仪态失常,慧远并不听其辩解,必定严惩不赦。每当弟子学而不悟时,慧远焦急万分,往往要上前扭住对方的耳朵。

  慧远为传授佛法,自始致终都在注解经书。慧远注解的经书,有《地持》、《十地》、《华严》、《涅槃》等。

  慧远在做完地持疏后,梦见自己登上了须弥山。他在山顶上向四处观望,看到一片苍茫的海水,接着又看到佛的形象。佛头朝北躺在宝树下,紫金色的身上布满了灰尘。慧远走上前去,先躬身施礼,然后用自己的衣服拂去佛身上的灰尘。立刻,佛的身体变得光亮干净。醒来后,慧远知道这是自己写的注疏符合佛经的本意,才有此征兆。

  此后,慧远又写了《涅槃疏》,写完之后却不敢讲,请求佛在梦中给他指示。在梦里他亲手塑造了七佛八菩萨像,在将要上完彩时,一个人从旁边走出来,向慧远要过笔,代慧远完成了工作。醒来后,慧远想:“我将不久于人世了。”

  慧远立即开讲涅槃之法,以便充分利用这所剩不多的时间。在讲经之前,他让众僧诵般若波罗密呪五十遍,用以报答四恩。

  不到一年,慧远又梦见净影寺的长竿倒了,挂着的灯灭了。慧远知道自己要走了。

  几天后,慧远在屋外走路时,感到轻飘飘的。他在外面用香水沐浴,然后回到屋里喝了粥,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儿,慧远问弟子:“什么时辰了?”弟子答道:“正好是卯时。”慧远说:“我感到冷气已到了肚脐,恐怕离死不远了,请你们把床挪开。”

  然后趺跏端坐,闭住眼睛,不许别人搀扶。慧远坐在那里,姿态端庄严正,象天神一般。等到众闻到屋中香味时,才知道他已经气绝。众僧上前把他的手足并拢,感到他的手足柔软,身体冷了,只有头顶上还略带暖意。

  慧远在清化时,养过一只鹅。鹅每次都听慧远讲经,一直听了好几年。慧远入关后,鹅在寺中昼夜鸣叫,众僧讨厌它,让人给慧远带去。带鹅的人走到净影寺门口,把鹅放下来,鹅鸣叫着飞到慧远的房中。从此,鹅还象以前一样,驯服地听慧远讲经。鹅一听到法会的钟声,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飞入堂中,伏在地下听讲。僧人散会出去,鹅也叫着飞出去。这样过了六年。忽然有一天,鹅哀叫着不肯入堂。过了二十天,慧远就弃世而去了。

  文帝得知慧远去世,非常痛惜,对诸大臣说:

  “国家失去了一宝!”

  不久,众人为慧远立碑。薛道衡撰文,虞世南书写,丁氏镌刻,这三人当时号称“三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