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瑜伽师地论 | 作者:南怀瑾 [投稿]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35-18a)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十二卷)

  “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别,云何摄诸经宗要,谓八解脱等?如经广说。”已经同我们大家讲了修行怎么样“作意”?开始时怎么样修定,归纳起来有两点:有分别影像所缘;无分别影像所缘。此两点包括了一切的法门,即“作意相差别”。那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各“宗”各派修行的方法、“要”点也可以归纳成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呢?“八解脱等”。八解脱也叫八背舍,“如经广说”。

  “八解脱者,谓如前说,有色观诸色等。” “八解脱” “谓如前说”,前面已经讲过了,“有色观诸色等”等有八条。

  “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工夫真做到了……“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等于是不说嘛,对不对?那还用你说吗?嗨,要他说,“于已解脱”,你工夫做到了解脱的境界,“生胜解故”,你的见解智慧开了,生出解脱的知见……等于六祖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你现在怎么样?”六祖答:“弟子自心长生智慧。”就是“生胜解故”,这样才名为解脱。工夫到了,智慧不开不是解脱。打起坐来有定,放下腿后定找你找不到了,这叫什么解脱?一切时、一切事、一切地,而且智慧随时在解脱,这个叫解脱。

  “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注意啊,你们现在打坐,有些人稍有一点入门的,但是你自己观察、考察自己看:你坐起来的时候,意境上有没有思想啊?有。身心有感受没有?这里气脉通了,那里气脉动了,这些是感受境界。五阴的色、受、想、行、识都在受阴上转啊,困在这个阴境界里头,哪里解脱呢?故说“弃背”,违背抛弃了“想、受”,就是感觉与知觉如如不动,另外进入性空,一灵不昧。所以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炯脱根尘。”六根、六尘、五阴沾不住了,“体露真常”是这个境界。这样才叫做解脱。

  玄娤法师将八背舍翻译为八解脱。第一条“有色观诸色”是什么呢?

  “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这一段是无法切断的,一气呵成连贯的,包含了很多的道理。你们学佛做工夫的要注意了。什么叫“有色观诸色”?我们旧的翻译是“内有色观外有色”。关于八背舍,教官当中的显明法师在这里讲过没有?你们过去听过没有?听过了,但还给老师了,跟我一样。“有色观诸色”就是说,我们现在在欲界中,“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我们做到了没有?离开了欲界的各种欲,做到了没有?(有答:没有)没有,对,很老实,一点也没有吹牛了。要得了初禅定、二禅定境界,(虽然是)生在欲界里头,(但是)已经离开欲界的欲,(这是指)广义的欲啊,即男女相爱之欲以外之财色名食睡等等,广义的,乃至爱清净、爱什么的等等(广义的欲)都没有。所以《金刚经》上面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是“离欲尊”,才可以称做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真正离欲了。

  但是,这个离欲的第一条“有色观诸色”是讲“离”开“欲界”的“欲”,没有“离”开“色界”的“欲”。比如某人,家庭很好,名士出身,名气很大,太太一个、两个、三个,乃至中国、日本的太太都有,一下子出家了,离开了,然后随时随地清净苦行,(成就)一代大师。算不定他只是离开欲界的欲,色界的欲不一定离开。比如爱清净,爱山林,爱书法,爱诗词,爱写文章……你看我们唐宋以来多少的高僧大德,(对)一切都没有爱好,可是爱山林之美,(爱)风清月淡:“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好不好呢?好!色界欲,还在色界。你要注意啊,学佛要这样学,要观察清楚,观察自己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去观察(别)人,观察(别)人损德。观察自己是(积)功德,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改进自己才是工夫。我是举例子给你们听,当然,我的例子也许贴近某些人,你们不要说老师讲的是某人,那就错了,那是世俗的心,我只是举例子。

  “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欲界的欲解脱了。

  “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惟,而生胜解”比如你们少数人打坐起来偶然也会看到光明,瞎猫撞到死老鼠,对不对?你那个光明比这个电灯亮一点吗?有没有?比月亮亮一点?对不对?这是作意所生,阿赖耶识种子带着第六意识作意来的。你这个光明点是欲界光明的光明,色界的光明是什么样子,你看都没有看到过,对不对?所以,你定中的一切境界没有离开欲界的构想,乃至你所见的佛、菩萨也还是欲界里构想的境界,是不是这样?想想看,假想一下,连假想都不敢想,你还想修啊?所以啊,“以有光明相”,但是,这不是过错。比如修密宗的修法看光啊、道家的修法啊、显教小乘禅观的修法啊,这个光明相是利用欲界(的相)。比如修净土的,要修日轮观,这个日轮就是欲界的,对不对?是欲界的色啊,对不对?(有答:对)对,要有胆量承认嘛,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你们还修行啊?那是欲界的境界,利用欲界欲的光色、色相……所谓艺术家、画家的真善美离不开这个欲界里的七彩光明。

  色界里呢?是七彩还是十彩?不知道了,你没有看到过,你连太空里的东西都没有看到过;现在太空里的光色还是在欲界中,还不算是在色界中,这要注意。乃至说,现在太空中的黑洞,黑洞里是什么光色?不知道。黑洞里也有很多众生啊。比如天黑了,旷野山林里活动的众生比我们人类多啊,但是,这一类的众生怕白天的光明,只有我们人类等爱白天的光明,黑也是光啊。所以,现在科学进步到这个程度,学佛的理更应该明。你们在电视上看过“动物奇观”吗?说到了夜里,各种活动的生物不晓得比人类多多少呢。它们也是众生,但是它们不喜欢,也不适应白天的光明,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欲界“光明相”的进修可以“作意思惟”。并不是说这个光明,如日轮观观起来一样,你一定,内外只有一片光,就认为是到家了;(要)由这个光明境界、定境界而生智慧解脱,这(才)是修道,这(才)是佛法。观注光明境界,把握光明境界而证果的,不是佛道,(是)心外走法。因为这个光明境界还是你的意识所生,是阿赖耶识的功能所依生。知道这个道理吗?了解吗?我讲的话听懂了吗?(有答:是)

  “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因为我们在欲界里进修,而晓得上界,上一层的宇宙,即对于色界的光明,我们了解了;你证到二、三禅的境界就了解了。上界的光明一接触到,(那)是无比地清净,杂念起不来,那舒服极了;可是也没有舒服之感,这个舒服也是欲界的话,姑且拿这个话引导你,告诉你是这个样子。所以,“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

  “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在光明境中,你生起了智慧,修行的见解、知解出来了。????

  “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所谓“观诸色者”是观“何等”“色”呢?“复以何行?”以哪一种方法修行呢?

  “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他说,你初步修习不要理想太高,(一下子就)想证到色界的光明……比如光音天,佛法讲我们地球人的来源不是原始来源的说法,佛法讲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光音天是)色界天的最底层,欲界以上。这个地球形成后,光音天的天人下来,是下来玩的,等于我们现在去探索星球一样。光音天的天人自然满身是光,自然在太空飞翔。所谓飞翔也是我们欲界的名词,(他们)是自由往来,用不着飞,也用不着翅膀。到这个地球很好玩,玩久了以后吃地味,因此光减退了,身体重了,就飞不起来了。所以留下来,后来慢慢产生所谓的男女之爱,也等于说如《圣经》上讲的(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一样,然后一步一步来(变成人),但是,这不是猿人论(进化论)啊。

  进一步,佛法讲,光音天的天人是到了二禅境界,(但是)下一劫来的时候,光音天就毁坏了,(那么)他们的人从哪里来呢?(从)上面(来),色界里上层的天人又下来,一层层地堕落下来。你若“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也可以,(但)你若是真做工夫的,(那么)这个里头是个科学,不是不科学,就会深切地体证进去。

  所以说,现在(问)要恢复到色界光明的修法?“答:欲界诸色。”先从欲界的光明观起,“于诸胜处所制少色”,最好的,比如佛身的光明,一点颜色。所以叫你们观佛像的眉间白毫光色,或者胸口的“卐”字光、月轮观等等。好的、坏的,乃至多种色,观七彩的也可以,“乃至广说”。广说什么?古人的书很妙,其实很多修法的秘诀都传给你了,你若把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滚瓜烂熟研究透了,你就找出来了,修止的方法,可惜你们不肯下工夫。说打坐用功嘛——“这有什么意思啊?教理不通不行啊,我要读书。”那你好好读书嘛——“哎呀,功课太多了,打坐还是要紧的。”一辈子没得出息,找些理由给自己逃避,“混”字后面再加一个字——“账”字,就是那么可怜!若你真研究教理,理通了,也可以进入。那不是普通研究教理,为了教理做学问,写文章出名,那不是研究教理,要为了自修(而研究)。所以我说,你们还到哪里找佛学大纲啊?这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就是佛学大纲啊,真正的佛学大纲啊,你还能写得过弥勒菩萨啊?他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要,如何修证的理跟事,统统告诉我们了。“广说”我们不讲了,因为本经里有。

  “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为什么我们要修光明定等等?做这个工夫呢?“净修治”什么呢?“修”即是修正自己的心行,“治”就是对治自己的妄想烦恼,医治自己的业力,转过来,“能引最胜功德。”所以,修行、修定唯有如此(才)能够“修治”自己的业力,对治自己的烦恼,引发“最胜功德方便”,这是个方便。所以非修止观、修定不可。那么又问:

  “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胜”即胜利,比如选举当选了:“我胜利了!”就是这样,得第一,“胜处”。“遍处”无所不到。“诸圣神通”,一切佛菩萨所证的神通境界能够证到,不是理论。“无诤愿智”,与人无“诤”,没有是非人我的烦恼。我经常叫你们学诗啊,等于刘鹗的诗:“自从三宿空桑后,不见人间有是非。”“无诤”三昧。所以《金刚经》上的须菩提就达到“无诤”三昧,大“愿”的境界发起。

  你们学佛哪个发起了大愿?对自己很发大愿,一切在保护自己,爱护自己,为了自己。哼!发大愿谁发起了?等于前几天晚上有个学生来问我,跟了我十几年,还替我做了很多年的事,现在成家立业了,回来问我,他想不通:“老师你为什么那样地干?那么可怜?那么……”我说:“你还是学哲学的,给我提包还提了四年,跟我做事也做了几年,到了今天还问这个?我要自杀了!”我只有自杀了事,连他都不懂!我分析给他听:“是啊,我现在假设万事放下不管,(我是)世界上第一舒服的人。”“对啊,我就是那么想啊!为什么不这样?何苦来哉!”(这位同学是)又学哲学,又学佛、又打坐,又修禅的,所以我那天夜里想想,我真想自杀。这不是要了命!不过我不是因他而引起我自杀的功德,为什么?连他都是如此的想法,再一回想其他的人,满堂几乎皆是,没有一个真正发愿的,牺牲一点自己都做不到。

  所以说,也难怪,非到如此的修持,非到如此的境界,“无诤”也做不到,愿也发不起来,“智”也发不起来,你不要以为愿容易发。所以,我们大乘学社……哎,我们的早晚功课要赶快印出来啊,我们的功课要改了,第一条就是先学‘普贤行愿’,光念‘楞严咒’“摩罗摩罗,嗒罗嗒罗”的有什么用啊?“打理打蜡”的都没有用,你要先学会发愿、净行,“无诤愿智。”“无碍”的“解”脱,无障碍的智慧,一切见解都清楚。

  “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惟胜解。”佛法是求证的,不是搞思想,千万要注意啊。那么为什么要做工夫求证呢?“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欲界里“已得离欲”了,但是,你对于欲界中的一切色法,物理世界不能证得,不能自由。换句话说:你想钻到地下的洞里去躲原子弹,你钻不进去,你不是穿山甲;因为没有饭吃,学动物吃树皮,你做不到啊。于“诸色”可以自在皆空,但是你证不到,“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了证得一切,证得万法唯心,真正的唯心,能转物的,就必须“数数于彼思惟胜解”,要智慧的开发,智慧的证入。这是八背舍里的第一条,有色观诸色。现在我们晓得了什么是有色,就是利用欲界里的一切,光、色修离欲,离欲以后证到超越上界,即超出欲界的色界的胜解光明智慧之定,可以证得神通,证得大愿,证得大智,证得无障碍的解脱等等功德。真实的事情,不是理论,不是理想。

  八背舍里的第二条: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虽然我们现在的生命还活在欲界中,(但是)已经超越离开了色界的欲;色界还是有欲啊,勉强不叫欲,是情。所以我经常说:现在普通人讲男女之爱是情、爱、欲三个字,可勉强来比方:无色界是情,色界是爱,欲界是欲。所以欲界天人到色界天……你若研究佛学啊,非常有趣,你们都不去归纳……佛讲了天人境界的婚姻制度,可以写一本专书,一定很卖钱。(写)欲界天人怎么相爱结婚的;色界天人两个人眼睛看看,对望一下,已经达到欲界爱情的目的了;无色界的天人彼此还不用见面,彼此想一想,心念已经相通了。一个是情,一个是色,但是,都不能说是离欲,广义的欲都还有,谈何容易啊,就是电感的作用。你把天人境界的婚姻制度,天人境界的生人方式……欲界天人是爸爸生的,男性怀孕,怀孕以后,从肩膀里生出来,或者从头上生出来,裂开来就生了,跳出一个人来。所以,道家、密宗讲修到“身外有身”就是色界的生法。你以为是假的?真的。所以,顶门打开,梵穴打开是真的,那就到了色界的境界了。你晓得,我们这个生命,男女结婚可以生出一个人来;工夫做到了,自己不管是男的、女的,自己靠自己就生出另外一个生命来,就跳出去了。女的也变成男的了,所以,转女身为男身是这样转换的。当然不是开刀来转的,那是欲界这个世界上的事。世界上开刀,人工手术都转的了,你想自己本身有这个功能,为什么转不了?转不了是因为自己的功力不够,对不对?你当做幻想来看就对了嘛。所以“已离色界欲”,但是……

  “无色界定不现在前”,无念境界,无色界的定,你达不到。绝对的一念清净很难。

  “又不思惟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惟内光明相故。余如前说。)”因为你不思维,(这个思维不是思想,是思维修,即禅定。)也没有禅定思维“彼想明相”,无色界的那个清净光明的境界,你梦想一下,推想都想不到的,除非有禅定境界能够证到,不是想到的。“但于外色而作胜解”,因此,你不能再进修上上界的色相光明,至于“外色”,欲界(之)外的色,(只是用)理想、推想做境界。“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这个“色”也可以包括光色,就是物理世界,不是物质世界。我把科学上的这两个名词分开来用:物质世界是讲这个地球上的万有;物理世界等于太空,空中中所包含的,看不见的,科学还在求证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