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瑜伽师地论 | 作者:南怀瑾 [投稿]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23-12a)

  “力励运转作意者。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有间运转作意者。谓已得作意。于上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有功用运转作意者。谓即于此勇猛精进无有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自然运转作意者。谓于四时决定作意。一得作意时。二正入已入根本定时。三修现观时。四正得已得阿罗汉时。思择作意者。谓毗钵舍那品作意。内摄作意者。谓奢摩他品作意。净障作意者。谓由此故。弃舍诸漏永害粗重。依止成办所行清净作意者。谓由此故。依离一切粗重之身。虽行一切所缘境界。而诸烦恼不复现行。他所建立作意者。谓诸声闻所有作意。要从他音。乃能于内如理作意故。内增上取作意者。谓诸独觉及诸菩萨所有作意。以不从师而觉悟故。广大作意者。谓诸菩萨为善了知生死过失。出离方便发弘誓愿。趣大菩提所有作意。遍行作意者。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若诸菩萨遍于三乘及五明处方便善巧所有作意。

  此中了相作意。摄缘法缘义。余六作意。唯摄缘义。缘身等境四种作意。遍在七摄。了相胜解加行究竟果作意。”(十一卷)

  ……这一段跳过去不讲,可不可以?举手表决……哦,少数服从多数,只好讲下去了。

  “力励运转作意者,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怎么叫用“力”地勉“励”自己?“运转”即转化过来。此修止的作意法门是讲开始修行的人“未得作意”,观也观不起来,影像也没有,佛学的什么六根、六尘、五阴、空、不空啊都弄得很透彻,但是,用功用不上路。这个时候,“修始业,未得作意”,作意的道理始终搞不明白,观想也观不起来,静止也静不了,不打坐还好,越打坐,思想妄念越多。再不然上座就昏沉,就睡觉,这就是“修始业未得作意”。 “所有作意”,所有的作意境界起不来,这个时候必须要下决心求一种方法来(克服)自己。比如显教的修法:般舟三昧,就是“力励运转作意”之一。

  所谓的般舟三昧(修法)就是在一个大殿或者空房间里,桌子板凳什么都没有,一样东西都不能有,佛像也不能有,有个佛像也是有所依靠。然后,上面吊了很多的绳子,不是给你上吊吊死的啊,那个绳子(围腰)一圈挂着,一边走,经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作意观想也好,光是走,或者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甚至一百天,只是走,常行不坐,不卧。实在累了就把两手套在绳子里一挂,站一下。然后还是走(有问:吃饭大小便怎么办?)吃饭大小便都要站着,也不准坐下来。(有问:那不大方便吧?)当然不方便一点了,可是你修般舟三昧非要这样修,两腿搬开一点,大便照样走,没有什么了不起。比如有一位我晓得的前辈,他修过,告诉我:到了八、九天时硬是受不了,比死都痛苦,两条腿肿得如水桶那么粗。可是他准备不要这条命了,要一生证到。他说走到四十几天的时候两腿缩小了,到了五十几天以后啊,那不是在走啊,在房间里如同在空中飞一样之轻灵,之舒服。哎,你们不要去尝试般舟三昧啊,不是开玩笑的。昏沉太重的人,散乱心太重的人,自己觉得业力重的人,自己拿最苦的苦行来“力励”作意,“力励”修行。所以,修行是以苦为师,拿苦给自己吃的,不是图舒服的。好好的事情不干,两条腿弯起了,坐在那里坐着,这个事情并不(怎么样)……当然也很舒服,你若得了定,那无往而不舒服,无往而不乐,没有得定时一切皆苦,有求都是苦。这是讲“力励作意”,举了般舟三昧的例子。比如有人拜佛,昼夜都在拜,不间断,拜到趴在地上爬不起来,只要能够勉强地爬起来,还是拜下去,这些都是“力励作意”的修行。真要修行是没有那么轻松的,对自己原谅,对自己优待,对自己宽松放逸,决不能成功。

  “有间运转作意者,谓已得作意,于上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上面不是讲过一条是无间作意吗,无间是没有间断过,这里的一条是讲可以间断,变换方法。“谓已得作意”,比如观想或者念佛的人,已经得到念佛三昧了,还要进修。或者已经得清净现前的人,那么可以调换一下方法,“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用各种方法来查验试验自己,变更修持。

  “有功用运转作意者,谓即于此勇猛精进无有慢缓。”什么叫“有功用”?即随时在用功中的“运转作意”。就是说,你在修定的时候,在“勇猛精进”中,不慢不快,一贯地那么下去,故叫做“有功用”“作意”。

  “修加行者所有作意。”都属于修各种加行,但是不离本行(主修)。即如刚才所引用的“龙衔海珠,游鱼不顾。”

  “自然运转作意者,谓于四时决定作意:一得作意时;二正入已入根本定时;三修现观时;四正得已得阿罗汉时。”什么叫“自然运转作意”?这包括四种。如果你们用功到这个阶段就很舒服了,几乎快要到达无功用了。上面讲的都是“有功”,需要用功。到达定力足了,自然作意,无往而不定。爬山也在定,跑步也在定,运动也在定,“自然运转作意”。这包括“四”个时间的“决定作意”,即在四种情况下,都晓得修持的法门。第一种是“得作意时”,比如你修光明点,或者观佛像,观起来了,行住坐卧,乃至入世出世,这个影像始终永远不变。“得作意时”,得到了,然后就不需要那么作意了,它自然(在),随便到哪里:歌厅舞厅,乃至麻将桌上,当然不鼓励你们打牌了,吃饭,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这一切境界中,这个止观的境界不变。这是第一种,属于“自然运转作意者”。

  第二是已经进 “入根本定”的时候,作意观想境界中,要空就空,要有就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性空缘起,如意出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不谈,可以如意出入,这个时候就是属于“自然运转作意”。

  第三是“修现观时”,这个“现观”是有限度的,是第六意识的“现观”。就是说,入世出世,乃至在前方作战,炮火连天,生命随时在刹那间不保,那个时候的现场境界一切观空,在清净境界里。乃至原子弹炸下来,如永嘉大师所讲的“纵使铁轮顶上旋”,就是原子弹正好在我的头顶上炸了,“定慧圆明终不失。”自己还在定中,毫不相干,乃至骨头被炸成灰粉了,定境没有变,即“现观”作意。

  第四种,“正得已得阿罗汉时”,证得最后的九次第定,四禅八定到最后,完全入了灭尽定境。故阿罗汉入灭尽定境不是我们凡夫所想的那么(难),他是非常自然的,很自在。

  “思择作意者,”即思维抉择。

  “谓毗钵舍那品作意。”就是一切都在观中。比如刚才我们大家做实验,观一个明点,或者观一个佛像,作意起来时,你说这个止,一念不动的止有没有观呢?当然是观,因为你这个明点是观起来的,是作意观起的。故止中有观,“毗钵舍那”即观。

  “内摄作意者,谓奢摩他品作意。”一切归之为内。你们研究佛经要注意,一个内一个外要你们的命。讲定心于内,然后你们打起坐来拼命把那点光啊,佛像啊抓到身体里面,放在心窝子里,是不是这样?所以啊,血压也高了,胃也不好了,消化也不了,病也生起来,他并没有告诉你在身体之内啊,只是内而已。什么谓之内?无内外之内,唯心谓之内。心意识散乱,向外驰求就是外,你硬是要把它弄到身体里头……所以道家有许多修这个丹田啊,修肚脐眼下面一寸三分啊,女人若是故意守这里啊,不得了,会得血崩症,会死人啊;男性修久了遗精啊,漏丹啊,什么都来了,(男女)都不可以。你守这里干什么?这里有什么?肠子大便!你守它干嘛?你又不是做清道夫的,挑大便的,老是看着自己的肚脐眼干嘛?内在不是在身体以内,是心,此心内定,不分(身体)内外之内。“内摄作意者,谓奢摩他品作意。”

  “净障作意者,谓由此故,弃舍诸漏永害粗重。”“净障”即净了一切业障,因为修定,一切没有了。因为修定的关系可以得无漏果,“弃舍诸漏”,“永害粗重”,没有“粗重”,永远在轻安的境界里。

  “依止成办所行清净作意者,谓由此故,依离一切粗重之身,虽行一切所缘境界,而诸烦恼不复现行。”就是说,真得了定的人,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转了,平常凡夫的肉身非常粗重,在道家讲就是:没有仙骨。骨骼非常重,又笨,骨节不珊然。历史上讲唐朝的宰相李密,就是吃了懒禅禅师鼻涕做作料的半个芋头,说是出来后骨骼珊然,走起路来,骨骼沙沙地响,那么轻灵,仙骨。得了道的人骨骼肌肉一定轻灵,一切粗重离开了。“虽行一切所缘境界”,虽然入世,做事做人“而诸烦恼不复现行,”永远起不了烦恼。不是故意不起烦恼,想起烦恼,没得烦恼。故道家的张紫阳讲过这句话:“烦恼无有更上心。”心里想:弄个烦恼来烦烦,玩一下。去了烦恼,会到这个境界。身体粗重离开了,永远轻安;心解脱了,永远无烦恼。

  “他所建立作意者,谓诸声闻所有作意,要从他音,乃能于内如理作意故。”“他所建立作意者”,“他”即外面的,靠其它的。就是说,佛的一切小乘弟子们“声闻”众。什么是声闻众呢?不是说听到声音就得道了,是因为佛经的说法教化。等于你们诸位同学一样,上课听听,烦恼就少一点,做人好个半秒钟,不听的时候,老毛病依然如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声闻众。天天挨一顿骂,骂了后很乖,不骂的时候,皮都发痒。连声闻的声闻(都不够),只好扣一个大乘(帽子顶着)。所谓“他所建立”……比如念佛,钟一敲,上殿念佛,念了几声,好多人眼泪双垂,这就是声闻众。一听到那个声音,境界环境影响他,善心就起了一点点,离开了木鱼引磬,一出门:“好讨厌!”(脾气)就来了,是不是这样?没有错吧?都属于声闻众。所以靠念佛、靠念咒子、靠佛音声所伴是“谓诸声闻所有作意”,就是“他所建立”,不是自己的功力到达了,依赖于善知识,依赖于菩萨,依赖于佛,依赖于圣人的引导,自己才有一点点好的心理境界出现。不然,丢在那个环境里啊,自己是莫名其“力”,钻出来一个土地堂,莫名其妙(庙),莫名其“土地堂”。所以,“要从他音,乃能于内如理作意故。”听了别人的讲,多听听经,多听听念诵,然后心里才合理一点,但只要三天不好好守规矩,心里就又如野马奔腾。

  “内增上取作意者,谓诸独觉及诸菩萨所有作意,”这就高了,是自己“内”在定慧的力量一天天在增长,“增上取作意”。这就是“独觉”辟支佛的境界“及诸菩萨”们的境界。那是“不从师”,不靠环境,也不靠善知识的护持……讲好听点叫护持,其实就是挨骂。完全是自己晓得进修,菩萨境界。

  “以不从师而觉悟故。”不需要善知识老师的教育,自己随时能够进入,随时觉悟。

  “广大作意者,谓诸菩萨为善了知生死过失,出离方便发弘誓愿,趣大菩提所有作意。”这是大菩萨的境界,大乘道。大乘道一切菩萨的愿力与普贤菩萨的大愿以止观法门来讲,叫做“广大作意”。我们都晓得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多伟大!虚空若是有边啊,我的愿力比虚空还大!然后一转,而虚空无有尽故,我愿故无穷。虚空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我的愿力也同虚空一样,也是无量无边。明知众生度不了,明知众生不可度,明知众生不能度,不要度,我也度,反正是你不爱我,我爱你,总是爱到底为止,这叫做菩萨“广大”愿。所以只有菩萨的境界才“发弘誓愿”。“弘”是那么广大,一切众生可以反对我,一切众生可以杀掉我,一切众生可以骂我,我始终慈悲一切众生,永远追随一切众生,此乃“弘誓愿”。“趣大菩提所有作意”,这是大乘道的菩萨发阿耨多罗无上菩提心的大愿,这叫“广大作意”。

  “遍行作意者,谓佛世尊现见一切无障碍智相应作意。”“遍行作意”不是菩萨境界,是佛境界。“遍行”即无所不在,没有涅槃,没有佛涅槃,也没有正法、相法、末法,永远存在,都在一切众生的心中,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这叫“遍行作意”,只有佛的境界做得到。故《楞伽经》说:“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佛在哪里?释迦牟尼佛随时都在,阿弥陀佛随时都在众生的心念中,“遍行作意”。

  “若诸菩萨遍于三乘及五明处方便善巧所有作意。”包括了大乘菩萨道,“三乘”,“五明”,“方便善巧所有作意”,八万四千法门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这叫做修止观瑜伽四十种作意的范围,都给你们解释完了。现在再进一步分析。你看弥勒菩萨多慈悲啊!一条条地反复讲。你们看懂了还是要听人家讲下去,这是表示你不粗心大意。你看弥勒菩萨说法,当时听的都是大菩萨,那还不懂吗?……不一定懂,粗心就过去了,他再分析。

  “此中了相作意,摄缘法缘义,余六作意,唯摄缘义,缘身等境四种作意,遍在七摄。”他说这四十种作意范围里的所谓“了相作意”怎么讲呢?“摄”即包含,包含了“缘法”、 “缘义”。谁解释一下“缘法”、“缘义”这两个名词啊?我喝一口茶,偷点懒。“缘”是所缘的境界,比如我们念佛是缘念佛而修法。开始修没有不所缘的,一种是“缘法”,缘什么法呢?四念处,四正勤乃至三十七道品都是法,乃至念咒也是法。密宗的念咒观想是属于四念处中的哪一法?你们居士都学过密宗的,讲讲看?参参看啊?这都是属于“缘法”。比如刚才讲的叫你们观明点,看佛像也是“缘法”,有一个方法,包括一切事。

  “缘义”呢?“义”即理,参究这个理。比如《楞严经》:“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比如你们早晚课所念的《楞严咒》的咒子,“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祈获法身。”你们光念过去了,心中没有“缘义”,这句话的意义在哪里?什么是“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我今得果成宝王……”你们念的时候有没有“缘义”呢?光是木鱼一敲,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过去了,这个意思你们没有去想过,不是“缘义”,也不是“缘法”。所以,修行皆不是“缘法”,就是“缘义”,义就是理。所以“了相作意”是包含了“缘法缘义”,乃至于“余六作意”都包含在内。

  严重地讲,“了相作意”是“缘法、缘义”,及“余六作意”,包括了“缘义”在内,即参究这个道理,还有“缘身等境”,比如密宗的修气脉就是“缘身”。甚至道家的修气脉也是“缘身”。甚至于密宗莲花部的观想顶上俺字,心中阿字,膝盖上、肩膀上什么梵文字,怎么做手印、献曼达、献花这些等等都是修身,由身瑜伽修到卢舍那佛境界,一样可以成就。这是讲包括“缘身”等的四种作意。“遍在七摄”,普遍地,包括了缘法、缘义、缘身等等都包含在七个里头。

  “了相胜解加行究竟果作意。”是什么意思?“了相”……比如说天台宗,当然智者大师是成就的,故讲得对,证道是:“谓了义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这里的了义不是了义佛经的意思,是了相,真了了。比如我们这个玻璃球掉在地上打破了:“格老子,算了!”“算了!”是北方话,就是这个“了”字。打破了,玻璃粉碎了,你看不看?你舍不舍得?管他呢,舍得不舍得也都“了”了,“了义之所了”就是这样“了”。所以,修道证果是“了义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不是你另外生出个东西来。懂了吧?比如我看到很多学佛的:哎呀,你年纪那么大了,子孙满堂,什么都满足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