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忏悔品第六(第一章)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一 自性五分法身香

[经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

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⑴,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⑵,次授无相忏悔。

众胡跪。

【注】

⑴ 胡跪 天竺僧人以右膝着地的跪礼。

⑵ 自性五分法身香 指修炼成就五个方面的功德。修行五分法身,依次为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五个层次。按顿法,这五者不分次第,共处于自性法身之中。香,是美好意境(功德)的代词。

[星云大师译文]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念都能清净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见到自己的法身、佛性,自己救度,自己持戒,这样才算不虛来此曹溪一回。

大家既然都是远道而来,能够共同在此聚会,都是大家有缘。现在请各位就地胡跪,我要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接着再传授“无相忏悔”。

大众依言,各自胡跪。

[经文]

师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亲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⑴,直至菩提,真性不易⑵,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注】

⑴ 无我无人 即前边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⑵ 真性不易 易,指改变。在远离前述四种有为相的境界中,始终不离自性,用智慧观照,便是真性不易。

[星云大师译文]

惠能大师说:

第一是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沒有过失、罪恶,沒有嫉贤妒能的心理,沒有悭贪嗔忿的念头,沒有劫掠杀害的意图,这就叫作戒香。

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恶境相的时候,自心不会散乱,这就叫作定香。

第三是慧香,就是自心沒有障,时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恶业,虽是修行种种善事,但心中不执着所作的善行。尊敬长上,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这就叫作慧香。

第四是解脫香,就是心不攀缘外境,不去思量分別善恶,身心自在,无所挂,这就叫作解脫香。

第五是解脫知见香,就是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死守空寂,而应多方参学,听经闻法,以认识自心,通达佛法义理;待人要谦虛和善,不妄自分別人我,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这就叫作解脫知见香。

善知识!这“自性五分法身香”,主要是用来薰修自心,千万不能离心而向外寻求。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一.如何认识自性佛?

平常我们都是从表相来认识所谓的“佛”,例如看到一尊佛像,就说这是释迦牟尼佛,那是阿弥陀佛、药师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我们所认识的都是外面的佛。学佛修行,要紧的是认识自己的“自性佛”。

每一个人自己就是佛,但是你能认识自己是佛吗?

过去,有信徒问禅师:如何是佛?

禅师说:我不敢告诉你,告诉你,怕你不相信。

信徒说:不!禅师!我是诚恳地来向您问道的,您的话我怎么敢不相信呢?

喔!你相信,那你刚才问什么?

如何是佛?

喔!如何是佛?你就是啊!

佛性人人本具,但因凡夫众生不敢直下承担自己是佛,所以只能是凡夫。所谓“迷即众生,悟即佛。

唐朝的裴休宰相,有一天请黄檗禅师到他家里去为佛像开光,黄檗禅师就对他说: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开光呢?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开光呢?

所以,禅,要我们不要心外求法。你能认识自性,自己就是佛。

如何是自己的自性佛呢?有一次,六祖大师集合大众,他说:有一样东西,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无头无尾,请问你们大家,这是个什么东西啊?

与会大众都说不出是什么,这时座下弟子神会挺身而出,说:这是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会的佛性。

神会回答以后,六祖大师就呵斥他说:跟你们讲,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你偏要替他安个名字,叫做本源,称做佛性。将来如果你有办法的话,也只是个以佛法作知解会的人,不是大彻大悟的禅师。

自性是什么?那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不过,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时候,他曾发出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讲到自性佛,我们的佛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你成佛了,佛界里并沒有多增加一个,因为本来大家都是佛;你成佛了,凡夫里也沒有减少一个,因为佛性在凡不减。佛与众生只是迷悟的差別而已,所以参禅悟道,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佛性。

什么叫自性五分法身香?

永嘉大师说:不除妄想不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佛教里,自性、佛身、法身、佛性、真如等,都是指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法身。

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手上拿了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道:“你们看一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顏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随所见,分別说是青、黄、赤、白等不同的色泽。佛陀就将摩尼珠收回,舒开手掌又问道:“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顏色?”

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都不约而同的回答道:“佛陀!您现在手中根本沒有东西,那有什么摩尼宝珠呢?”

佛陀真实的告诉四天王道:“我将一般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別它的顏色,但真正宝珠在你们面前,却视而不见,这是多么颠倒呀!”

这是说明我们的自性就像一颗摩尼宝珠,每个人来看,所看到的顏色都不同。其实这个宝珠的顏色只有一种,是个人的境界不同,而有种种的分別。好像我们的法性,本来是一个,可是由于我们迷惑了,不能认识我们的自性法身,而在自性法身之外,做了很多分別。

六祖惠能大师要为大众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所谓自性五分法身香,就是:

1.戒香:

所谓戒香,就是要每一个佛弟子在自己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称为戒香。

戒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戒是佛教的法制生活。经云:“戒住则法住。”在佛教里,依在家与出家的不同,所受持的戒法有视婆塞、优婆夷的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以及沙弥、沙弥尼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法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等。

其中,五戒为佛教的根本大戒。所谓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语、不飲酒。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受持五戒可得无量的功德利益。

五戒虽然分別为五,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就是不侵犯。例如,不杀生,就是对別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盜,就是对別人的财富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別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別人的信用、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他的智慧、健康不侵犯。不侵犯才能自由,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受戒也是守法,能够受持五戒,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能够受持戒法,自然人格芬芳,道德远播,被人尊敬,因此,戒香胜于花香。

2.定香:

所谓定香,就是要大家看各种善恶的境界,自心不乱,称为定香。

定就是要我们自己有原则、有立场、有主张,不轻易受世间的五欲尘勞所左右。受了定香的人,至少应做到:一、不为境转,二、不为物动,三、不为情惑,四、不为勢吓,自己有定,就能知所进止;自己有定,就能随遇而安,这就是定香。

3.慧香:

所谓慧香,就是自心修行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作诸恶,即使做善事也不执着,敬上念下,爱护鰥寡贫穷者,称为慧香。

如宝矿里即使有再多的黄金、白玉、钻石等财宝,如果不经开採,则永远也不会出土。智慧的宝藏不经开发,一样不会现前。所以,要想有智慧,就必须有三个次第:一、从听闻佛法而能获得智慧;二、从思考研究而能获得智慧;三、从修行实践而能获得智慧。这就是慧香。

4.解脫香:

所谓解脫香,就是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觉无碍,称为解脫香。

世间上的人,往往受到名闻利养、人情世故、亲情眷属、男女情爱、人我是非、我执邪见等束缚,而不能自由解脫。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们从各种束缚中解脫出来,因为解脫,才能自在。

自己束缚还须自己解脫。我们能心无所缘,自觉无碍,这就是解脫香。

5.解脫知见香:

所谓解脫知见香,就是自心既然对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须广学多闻,认识自己本心,通达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真性毫不变易,称为解脫知见香。

解脫知见香就是要我们在解脫的认知上、知见上、观念上,也就是从思想的本体里,能够不执空、不守寂、不攀缘、不分別、无人我对待,自然而然地不为世间左右,那就是有了解脫知见香,也就是所谓实践真理。

如果我们有了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见香,自然能透露禅悟的消息。那就是六祖大师为我们所传授的五分法身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