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3课丨无边光佛是什么佛,你知道吗?

第33课丨无边光佛是什么佛,你知道吗?

  再一个说为什么这里五十二同伦菩萨一定要转向极乐世界呢?就是你不管自己修到哪儿,没有修到的他可以帮你补足,圆满,一旦往生以后他可以完全给你填满无漏。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要知道这个十种次位呀,不是那么好修的说实在的,动不动阿僧祇劫。当然不是说我们说,难道人就不能修了,那佛不是都从阿僧祇劫修来的嘛。可是它属于难行呀!你想就从最不济最不济的,就是最次最次的起步开始,十信位,我挑几个给大家说,这个十信位呀,它都是以信为主的,其余九种也都是信心所引的,所以叫做十信位。

  十信位里面的第一个信心位就是你要,首先你要闻大乘法心无疑惑,所有一切三藏十二部经典听了以后,完全没有疑惑,这个是真正的没有疑惑啊,不是你说既然这么说了,我就不生疑惑了,是你有没有觉得就是这样。像这个十信心里面第二个叫做念心,念心的这种情况下,就是有人给你说有没有佛,有没有法,有没有僧,或者不断地给你鼓吹说,佛法是一种创造,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有没有因果还不一定,谁也看不见,你丝毫都不动心了,就别人说有三宝,说没有三宝,你都不会说这个有没有,就是总归是铭记不忘,忆念三宝,不会动了,这叫做念心。

  所以像这个这才是十信呀,十信就是由第一住又开出来十个位次。十住里面的话,为什么叫十住呢?就是以这个佛道,要成佛的这个观念已经深入其心了,他安住在这个上面了,虽然如此,但是他修这个六度万行还不是很殊胜,所以叫做十住。

  那么还有比如说这个十行,十回向,十地,这里面都有难的。在十住里面的不退住,刚才有一个错漏,十住里面的不退住,才是听到说有没有三宝不为动转,念心是常忆念三宝,这个是刚才有一个误失,失误。再一个给你说一下,就是说这个难度吧,挑几样。

  还有一个你比如说十住里面的第六个叫做正心住,就是修十住修在第六位的时候,这个时候属于什么水平呢?才就是像这个佛印禅师跟苏东坡打岔一样,才八风吹不动了,达到八风吹不动的这个水平的时候,只属于十住呀,十住刚才听明白了吧,在第一个十位里边的第六个次位,就是才叫做正心住,就任何赞叹诽谤的语言你心不会动了,不会被转了。

  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大家想,后面的这个位次越少,反而用的时间越长,你想想那就说明更难嘛。像如果修到地的话,修到十地的时候,第五地叫一个极难胜地,也就我们通常说的难胜地。难胜地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只有修到难胜地的时候,才真正达到真俗圆融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真是真,俗是俗,世间是世间,出世间是出世间。

  你不要说哎呀,世出世间就是一体的嘛,出世间也得在世间法中体现呀,在五地之前都没门儿的,明白吧?二谛圆融,就是在五地的时候才不相违了真俗,可以说是世出世间没有分别了,在此之前登地菩萨的前四地都做不到这个,所以才称之为极难胜地。

  至于登地,八地以后已经到了无分别智了,任运相续了,就是随着惯性就直至成佛,就到这地步了,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在福慧慈缘听过我讲《观经》的,你想就下品中品的话,往生到极乐世界,有个好像一小劫或者几小劫就出来了,就见佛闻法了。所以大家想想,这个相关利害,这个帐你自己算去。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于这个呀,因为讲净土的他就想这么说,可是跟净土不太有缘的呢,他就始终一听就反对,说就全是净土赞美。可是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如此。我有时候好在微信上偏赞一下净土,有的人也是听了还觉得说,你不能这么说。

  我说我的意思是现在的人都修通途修不起来了,没办法了,这个教理也不明白,糊涂,烦恼也炽盛,人根也这个什么了。他就说,那是你,你不能以为全部人都是这样。哎哟我就觉得这个法也给我讲得很好,为什么呢,让我更坚信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呢?因为我只有在我的视野中,我是这样的,我就说是这样的;如果你真不是我这样的,那你就会让我的这几句话就把你给压倒的话,那你肯定也跟我差不多,还不如我呢也许。所以大家想这个讲法是不矛盾的,修净土你就只赞净土,修通途你就融会贯通,春兰秋菊嘛,所以才一年四季嘛,对不对?你想,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不就这么来的嘛。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虽然百花齐放,净土是什么呢?阳春三月。就是你百花齐放,任何一个花你都竞,如果你要竞这个娇艳的颜色,谁能竞得过阳春三月呀,阳春三月就是都在我的怀里,都在我这园子里面呢。所以要如是认知,确确实实,这就叫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大家有一些关键词我们值得注意一下,这么讲一讲。我们再往下看,下面开始还是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了,那么开始是怎么说呢?你看: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念佛三昧。这一段话,其实所有的内容里面,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最简单,大家看出来了没有,最好理解。

  可是还意喻最深,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大家来看我忆往昔这句话。既然已经入到法王子位了,早就破了我执了嘛,为什么这里还说我忆往昔呢?一个,是在无我中假名说我。再一个,另外过去因地为凡夫的时候是处处有我执,就全凭着这个忆佛念佛的功夫,念念破我执,念念证法性,现在证得无生法忍,不退了,已得无我了。

  所以说从我至无我的一个修行转化过程得益于念佛法门,在这里说我忆往昔。我忆,忆是怎么个忆法呢?当然对于凡夫来讲,我们都说怀忆嘛,忆念起当初了嘛,我们现在往回想,哎呀回首来时路,小时候怎么怎么样。是这样子吗?是不是这样?我们是这样,菩萨绝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已经证得五眼六通,亲证的现量境界,所以三世因果现前可以彻见了,就是前因后果在他的一念心中就一目了然了,所以我忆往昔是针对着我们凡夫而说的,他自己而言就是现前看到的真实境界。

  他因地是怎么修的?以念佛心。入的什么呢?现前证得无生忍。虽然现前住在无生忍,过去念佛,念念念佛,入无生忍这个过程还是历历在目,就在现前一念心性中,念念都没有离开如来藏。念念没有离开如来藏,那么他彻证如来藏,如来藏中就如是显现,他这里就顺势讲我忆往昔。能听明白吗这么讲?这个意思,所以就是亲眼看到的境界。再往下,当时有佛出世,叫无量光。那这个我们就都知道了,阿弥陀佛就叫无量光无量寿。

  念佛法门。那么无量我们就着本经来理解的话,就是说这个如来藏的妙真如性无有称量,就是没有局限,没有约束性,因为一有约束性就分隔了,就不能够到处了,不能够到处都是、随处可以到的话,那就不能叫做无量了,叫有量了。

  那么阿弥陀佛的这个光呢,就是可以说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叫做无量光。这就是一个无量的内涵。但是还有一个内涵是独属于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这个内涵就跟别的佛不一样了,什么内涵呢?大家还记得吧,我们说的诸佛都是证到如来藏了,这个没有问题,对不对?但是呢,阿弥陀佛他的浓墨重彩之处在于什么呢?如来藏还有一个干什么?群相发挥,还记得吗?就是可以不碍群相发挥。那么在这个发挥的层面,只有法藏比丘五劫的时间,最后修成阿弥陀佛,他发挥得最好,因为他发的誓愿广大,五劫的思惟浓缩,摄取成就极乐国土,也就是成就了群相发挥的差别相,他发挥了极致。

  我们也在群相发挥,现在发挥到娑婆世界了,可怜巴巴的,这也在群相发挥之中呀。所以说回过头来再摄取接引一切众生顿入到这个极致的时候,就称之为无量光,因为他的群相发挥发挥到极致了,这种辐射,这种波及,受众一切九法界的众生,所以这里才叫做,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叫做无量光。

  当然这尊佛呢,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阿弥陀佛,因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说是这尊佛就叫无量光佛,但是具足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也是以念佛起修,念佛度人。特别是后面讲的,十二如来相继一劫,从无量光开始呢,一劫的时间内有十二尊古佛相继出世,那么这十二尊佛呢,其实在《无量寿经》里面有过全体的罗列名号,像是彼佛又号无量寿佛,又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和超日月光佛,一共十二尊佛,而且说有众生遇到这些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

  也就是说所有这十二尊佛的这个无量的名号,不管他是无边光佛,无边光佛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叫无边光呢?因为我们众生是有边的,有偏执嘛,不在左就在右,有分别心呀,你在上面我在下面,所以对治我们的这种分别的中道智慧就叫无边光。这个无碍光就是佛的光他的这种穿透力,阿弥陀佛的愿力的穿透力,任何质量,所有包括众生的无明烦恼都不能够障碍,所以叫无碍光。

  无对光就是我们一切的世间的二元对待标准,就是有相对就有相待,一有相待就是轮回的苦因,所以叫无对光,对治我们的二元世界的下意识的这种视野。炎王光就是光明炽盛,大家知道西方三圣在经典里面显现的时候,所有的日光月光须弥山光都显现不出来,当时经文里面描绘的说,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就浩瀚无边的就跟到处都是水,全体都是西方三圣的光明。

  这个光明现在都在法界,刚才讲的就是如来藏性的极致发挥,但是我们现在就没有感应,只能去信心了。清净光佛就是对治我们的贪嗔痴染污。欢喜光佛对治我们的嗔恚,嗔恨忌妒心。智慧光佛对治我们的一切的这个欲望愚痴病。不断光佛对治我们的懈怠,不想念佛,停停走走。难思光佛就是说什么呢?这个念佛法门,就念佛就成佛的这个法门太不可思议了,叫难思光佛。

  登地的菩萨就能知道这么一丢丢,只有佛乃能究竟明了,所以叫难思光佛。如果你们读过《般若经》就知道,为钝根者,就是你这个人是下根,才说诸法空寂,才说空性,为利根者说诸佛相好,才说念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看。无称光佛就是无言绝待呀,所有极乐世界的情形,净土的情形,这句名号功德的内涵,都我们常说的只能以此方比拟,不能以此方情见,不能用我们这儿的这个去套人家那儿的那个。

  包括这个横超法,这个极乐世界快速成就法,一生补处法,没有三恶道法,在咱们这儿都行不通,我们这儿都有,人家那儿没有。你说为什么没有,行不通?就跟咱们这儿有小师父,四川人,说起来我那会儿常说的嘛,就是嘛,在北京吃辣子胃痛,在四川他就不痛,胃就不痛了,你说为什么呢?一样的人吃辣椒,这儿痛那儿不痛,你说为什么呢?你就说不上来呀,难思呀,无称呀,只能信呀。

  那么超日月光佛就是指的说这个世界的,我们说的这个世界最光明的就是太阳月亮星星,这是我们唯一取得光明的,除了灯之外。那么超日月光佛就是指的无量寿佛的光明,能够让我们悟明心性,等等治得种种疾病都可以。这就是这里讲的,十二如来相继一劫。那为什么要这么给大家交代一下呢?就是每一尊佛每一尊佛全部具足了无量的内涵,从他每一尊佛的德号上的一个层面来显现总的这个,也就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前面的这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呀,那他前佛肯定会导后佛嘛,就跟我们现在前佛是迦叶佛,将来还有弥勒佛,那弥勒佛肯定要跟释迦牟尼佛有继承有关联的呀,龙华三会全部是度的释迦牟尼佛里边这个一称南无佛,念了三皈依,受了五戒的,在那三会里面度的。所以这一佛又一佛,一佛又一佛,佛佛相承,一直相承到这个最后佛超日月光教念佛三昧,就是这个法门已经极其成熟了,大家都能够信受了,完备了,它的弘扬因缘也面面俱到,是这样的一个情形。

原标题:无边光佛是什么佛,你知道吗?丨《楞严经·众菩萨品》33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