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75讲

  《四十华严》第75讲(2009年4月27日)A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总结的部分,吉祥云比丘说“我得决定自在解力”的这种状况。那这里头几个问题呀,我们要留意到。

  一个人,以我们凡夫来讲啊,说我有什么成就什么成就啊,这是有绝对的信心。但是呢,在佛门中,这样讲的人,一百个当中有九十五个是假的。不要太相信说“我有什么成就、什么成就”,那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世间法中这个是可以验证。世间法它可以验证。世间法怎么可以验证啊?我有成就,什么成就啊?我赚到钱。你有钱没钱就知道了嘛,对不对?我成就有多少?我看前面的数字后面有几个零嘛,就证明我的成就嘛。对不对?世间的技艺、能力,都是很容易来验证的。

  有一个大德,跟我一样从台湾到北京来。这个人少见多怪。大德啊,他也是官宦之后,因为养尊处优啊,不知道整个社会的民情。来到大陆以后,到了北京以后,就有人跟他介绍,有很多高人。高人知道吗?高人一等的高人。那么他遭遇了,他就很惊讶,这么不得了的高人。

  有一天我们见面了,他就特别叫了两个高人,把我整了一下。真的是非常痛苦,我说:“是高人,太不高明。”因为,台湾本地好多这种高人,他整人不痛苦的,你懂吗?

  我们有很多大师级的这些治疗师。这些所谓大师级的治疗师,基本上,基本上…我告诉你,纯“密医”。纯“密医”啊,他没有执照,但是,他有本事。为什么啊?因为中医本身没有什么标准执照。那么在台湾,这种人是满街都是,满街都是。而每个人各有一把活,干活的“活”。所以呢,你有什么能力,你马上有东西可以验证,是否高手啊,那是见真功夫。

  可是佛法中的修行啊,你有没有成就啊,你没有办法验证。所以我跟各位讲,真修行啊,这个人他重修行,他不重他的成就不成就。你记得两句话:“佛法大如天,禅门深似海!”大如天你摸不到边,你有成就又有什么用?你还没有到边啦;深似海,你还没有到底呀!所以说你有成就,毫无意义,毫无意义!

  那么,当他会告诉你说,他有成就呀,那不是没意义吗?所以,真有成就的人他是一个地方在运作,他成就的方法,他怎么成功,怎么到达这个境界,那个途径,你要跟他学的也就是学那个过程,知道吗?他成就大与小无所谓,他能不能教你,假如他不能教你,只用那一种口号,那是在迷惑你,你不要被骗了,不要被骗。我提供给各位作参考。

  佛法为什么不讲神通,不讲感应,不讲算命,不是佛法不会,又怎么样嘛?你再怎么算命,怎么看八字,你还是要死啊,没有说看一看就不死的啊。那你再看不是一样要死,那既然是这种无常在变化的话,我们就不用太在意了。我们现在要的是,当这些无常在变化的过程当中,你的心能不能调适,对于无常的变化,你能不能应变,关键是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应变,那无常啊就平常了,平常啊不是无常,就平了。

  你不会应变,稍微有一点状况,那你是自找苦吃。你自己马上就栽下去了,往那个坑里栽下去。那很奇怪呀,人家才瞄你一眼,你就说:“他怎么瞪我?”谁瞪你呀?他眼睛就扫过去嘛,刚好你的角度切过来说,他白我一眼,谁白你一眼啊,你问他,他说:“哪有”。那你不是自找苦吃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是你的应变能力不够,你常常有个恐惧心——人身是痛苦的。不要恐惧,以平常心来,那,你培养这个部分,比你去预知明天会中奖啊,或者明天会亏本,来的重要。对不对?各位试想看看!

  所以你进入佛门,告诉你,不要老是追求那一些灵验的,这个师父会不会算命,会算命又怎样?师父帮我算一算我明天会不会赚钱,你明天会赚钱,不用算你也赚钱,不会因为师父跟你算一算,你不会赚钱你就变成会赚钱,没有这回事。你会不会赚钱不是师父帮你算的,是你前辈子已经修来的。所以重点在你,不在那个人,要留意到,这是要跟各位谈的。

  但是这个地方他讲的很清楚,我有所成就,甚至于以后每一个善知识都告诉你,我有成就,这不一样。这是在法界中,这绝不是在我们这个世间里,在法界里你有没有成就。法界,有方法可以验证。但是我们世间人没有办法去验证法界里面的人,因为那个成就你不知道。

  我跟各位讲得很清楚,这个世间是六尘五蕴的相应而产生的,现在你运用的就是六尘五蕴,所以修行最起码你要修到五蕴皆空,有没有?《心经》上面讲,照见五蕴皆空啊。你现在,五蕴没有一蕴能空,通通不空,那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了解法界内的东西。法界的是不用五蕴,不用六尘。那么法界里头用什么呢?他的结构是菩萨的愿力跟众生的业力相应,那你的愿力没有发起来,你就没有办法去跟众生的业力相应,所以,每一次业力来临的时候,你都痛苦难当,跟各位讲,愿力你要发,你不发起真正的愿力啊,你不能行菩萨道。

  但是呢,发起菩萨愿力以后,并不表示说你会无灾无难到一辈子。不是!它一样,因为你过去造的业,它还是会降临。但是呢,有惊无险,知道吗?会惊涛骇浪的考验,但是不会有危险。但是,你愿力发不起来,或者是假愿,或者是爆发出的热情愿,热情愿没用,热情一退,你的愿力就像气球消了气一样,那个愿是不行的。要能够持久,不但要持久,你要去实践,要去对你的愿去做,去实践,去利行。

  那么在利行的过程当中,你也会有灾难,也会有挫折,那不能退心,继续往前走,所有的灾难都会挺得过去。挺不过去呀,那就证明你过去造的业太可恶了,所以你只好以死相报,那否则所有的业你都会过去,都会过去。

  因此啊,当这个业苦来临的时候,我们不抱怨。你记得啊,不抱怨,不畏缩!你不要以为“我都发菩萨愿了”,为什么这样?你怎么不想一想,以前你做的太过分了。对不对?不用担心,真的你发愿。

  在发愿的同时,为什么跟各位讲说,一有业相现前的时候,赶快要拜忏,关键就在这里。因为谁知道我们造什么业呀,对不对?你不知道造什么业,那你不知道为什么你去拜忏就好了嘛,业相现前就拜,业相现前就拜,你别那么计较,我那个业只造一点点,我拜三拜就好,那你拜一百零八拜你不吃亏呀,你存一百零五拜的福报在,对不对?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谈过的一个前提性。

  所以,培养你的愿力,把你的菩萨种性给增长起来,这是真修行的部分,已经跟你讲到实修的部分了,不要再问我,师父要怎么修?师父不要修,师父怎么修,师父知道,是你要怎么修才重要。培养菩萨种性对我们因地人来讲非常重要,但是你菩萨种性在培养的时候,不要以凡夫种性,就是凡夫的观念去计较,我已经发心发三年了,怎么还没有一点境界?我菩萨道做那么多,每天这样供养,每天这样布施,啊,怎么好运都没来?那你不是在赌博,你也不是在做买卖。你在对你自己的生命做投资,这个投资不是这辈子收获,等下辈子吧,不要急,不要急。

  好,现在我们来看经文,他后半段这个部分怎么讲。

  “以清淨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这个清净身是行为模式了,但是这个身是讲本体,清净身的意思就是纯粹的本体,本质的部分。这个本体,无有杂染。

  那这里头,我要跟给位谈一下,我们看一下那个“生住异灭”那个图(看那个图,有没有?那个,那个给我一下,坏了,这么利害。昨天放一天没用,不坏,今天要用就坏了,啊,“生住异灭”这个图里头,我们看。好,上面这个部分,好啦,不要再放大就看不到了。)

  我们讲的本体,清净身的本体,是指“生”的这个部分。那我们现在,凡夫们,他的人生是在“异、灭”这边。

  假如你得失心很重,计较心很强,对立心很严重的话,那这个时候你是在“灭”,变异念这边。

  假如你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学了佛以后不太计较了,偶尔也计较一下。尤其谁都不计较,就跟你那同个屋檐下那几个特别计较。这个是习气,这个叫冤亲债主嘛,对不对?所谓无缘不会,这个恶缘会在一起啊,讨债还债,无债不来,结果都是讨债会在一起的。那个时候其实你已经降了很多。再降一点,意识对立、竞争不那么强烈,那你就到善恶念这边。这个善恶念的人是比较有修养的,是讲修养的人。这个时候啊,你讲什么清净身都不清净,只是你很虔诚而已,但是本身不清净,清净是超越的。但是你虽然有诚心诚意啊,但你不见得你做得到,不见得做得到,因为你的杂染很多,必须一直到把中心价值观给除掉,到达净识。到净识的时候,是单一概念,你的概念,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观念,那个观念你很单纯。

  人家谈个什么,“哦,是!”就这样。你现在的情况有没有这种情况,当人家一讲,“嗯,不过……”。人家一解释啊,“嗯,但是……”。人家一解释完,“哦,可是……”。可是完,人家又讲完了,你又“嗯,还有……”。只要有个“嗯”在那里呀,这个观念就不单纯了。你想想看啊,我不是说谁啊,说到你纯属巧合。有这种情况啊,这个叫概念包。你的概念一包一包,像粽子一样,好多东西都牵扯在一起,搞不清楚啊,这一种情况啊都叫做染识,染识,这样的情况不好修行,不好修行。但是,人是好人,因为你有一个中心价值观一直在干扰你,干扰你就不好修行了。中心价值观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不是善恶问题,它对你生命的成长,它有障碍,有障碍。

  好,那么“住”的地方是修行的地方了,你必须透过“住”这个修行的领域,从“初信”一直到“十信”,全部通过以后,你才有可能进入到“生”,本体念这边来。到这个时候啊,他才是真正的清净身,知道吗?清净的本体,因为这个时候他是本体心、本体性、本体念。在这个里头都是本体,本体念开始独立出来要起作用的时候叫做“相”,这个叫第一念。在第一念里,你的大脑全部碰不到,碰不到。

  当这个“相”,第一念跟无明一结合,这个叫“色”,“色”是第二念,那么这个“色”被五蕴所捕捉叫“受”,叫第三念,然后轮转,五蕴,五蕴识就产生了,五蕴识是累积足够的五蕴识才变成“八识”。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再详细跟各位讲了,每次谈到这边,都讲一遍,大家都很认真在听,回去都不整理,所以你始终到这里,我都要仔细再看一下。这个现在各位不能再看了,你自己都不必看自己都能画出来才行啊,要能够认真的去把这个理念、这个理论、整个概念架构完整,然后,同修之间要常常交换,要常常讲,常常讲。

  这个图,我是还没取名字啊,叫“生住异灭”不是名字,它是四个阶段,它是法界的总相体。法界呀,法界森罗万象啊,我用这四个把它全部标明清楚了。我们叫十法界,有没有?一心十法界,它是相。这个是从本体上来讲,从本体上来讲,大概区分这四个部分。因为十法界当中,佛法界,这个本体念这边啊,你太难去表达了。我们用这样来表达,佛法界占四分之一,而且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清净身的意思。你只有训练到这个地方,能够入萨婆若海,能够还我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这个时候你才能够“以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知道吗?

  而这个时候在哪里可以训练,你从我们这个地方的行法直接可以到达。我常跟各位讲,三个月可以到这里,人间的岁月三个月可以。但是呢,那三个月是指,(没有东西指)是指“住”的这个部分,那么“异”的部分,你要调到“净识”这个地方,“净识”,这是工程面。技术面要到参禅金三角,当你都到这个地方,三个月就可以通过,可以到法身位。但是前面的部分啦,你假如不正视面对它的话,那这个资粮道你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三大阿僧祗劫!

  噢,不要瞪我,我是很希望大家都到“净识”这个地方来,但是你要是意识流太大,概念包太重,那三大阿僧祗劫绝对跑不掉!假如你能够自我调整,很认真的反省、检讨、自我忏悔,那么这个部分大概一到三年的时间可以调好。你要是一直认为我没错,我根本就没错,那三大阿僧祗劫的三大阿僧祗劫,那就没办法了。那就表示你还没有想要进佛门,会有这种情况。这是一个标准。

  好,这是跟各位讲清净身的部分。

  除了我们这个地方以外,那有一个方便道,就是到净土去,这个我们也跟各位讲过了。净土啊,做什么用?净土跟世间的差别在哪里?我们这个世间,你有一个特色,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赚钱,有没有?我们这个世间,你的第一件事,就是赚钱,解决烦恼,是不是这样?有没有人不用解决烦恼?有没有?不是没烦恼,可以不理烦恼,你能不能够把烦恼给布施啊?假如你愿意这样做啊,那你本身具备一个条件,就是我不理烦恼,也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去担负任何的责任,因为你有这个福报。那你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净土的事,每天的第一件事,我只是举例,每天的第一件事啊,就是培养自性善根,那你就活在净土里。因为在净土里,就是在培养清净身。这个自性善根的成长,一直到成熟的阶段,你的清净身就能兑现。从净土直接可以入法身大士,就有这两个方法。这辈子你都可以直接做得到。你假如这辈子说第一个方向不行,第二个方向求下辈子到净土,也可以,那也可以。

  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留意到啊,“清净身普诣十方一切国土”。你看,《阿弥陀经》上面讲,每天早上,就是“普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对不对?“每日清旦,悉以衣祴”,有没有?“盛之众宝,普诣十方诸佛”。有没有?就是指这个部分。

  所以你假如这辈子在这里有障碍,那你就求生净土,但那是不得已的。那以各位现在,不能讲说十暇满身啦。有人十暇满身,也只是天天打麻将而已啊,对不对?成天没事,方桌子一坐,“哎,够不够?今天差一个,三缺一。”那这样子,十暇满身没用啊!十暇满身要能够一心办道,那才叫净土。办道的目的是,增长你的自性善根。你记得这个原则1增长你的自性善根!

  那我们现在办道的人是,很辛苦。又要诵经,又要念佛,又要修法,又要打坐,搞不好还要去助念,对不对?还要跑庙会,还要当个追星族,哪个法王,哪个活佛来啊,唯恐落单,拼命的追。那这样的情况啊,你的自性善根不能增长,这个叫做忙碌。忙碌,不叫精进!闲着无聊嘛,穷盲。穷盲,知道吗?不是心忙而已,心亡叫忙嘛,对不对?竖心旁,一个亡,这个忙。还有眼睛瞎了也叫盲,叫做穷盲,不知道盲什么?无头苍蝇一样。但这个呢,不叫精进,也不叫培养自性善根。所有的修行啊,都是善根在增长的。当你的善根没有增长,那个修行啊叫白修了,白修了。有没有人叫白修,我不知道,白先生最容易变白修啊。

  好,这个供养啊,恭敬供养的意思,我再各位说明。恭敬就是很谨慎,很仔细。供养啊,是培养自性善根。换句话说,很慎重的在培养自性善根,恭敬供养是这个意思。我想跟你所想的要解释的意思是有很大的差异。恭敬,当然你很恭敬,但那恭敬有没有用,可能是盲目的,可能是盲目的啊,它是很谨慎的、很踏实的在培养自性善根。

  好,下面有几个字啊要跟各位谈。

  第一个是“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以總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这个经典是这样写的,“信解力”、“总持力”、“智慧眼”,这是三个能力。“信解”,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有解无信的话,徒增邪见;所以信解真正。才叫做智慧增长,要注意啊!有信无解呀,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我不是说你噢,你是不是有信无解我不知道,但是有信无解,你只有增长无明而已。有解无信,徒增邪见,你只是增长邪见,因为你有解无信嘛,你不信嘛,那个解是没用的。信解真正,就是信解相合,这个才会智慧增长。信跟解是增长智慧的两个基本条件,那么以这样信解力,你信解真正有智慧了。这个能力呢,以这种能力呀,常念十方一切诸佛,念佛是以信解力来念的。有没有?念佛怎么念,知道了吧!啊,这个是第一个讲这个部分。

  “以总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总持”就是三昧呀,三摩地啊。以三昧的能力来受持一切佛法。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有三昧力能转业力,你没有三昧力你不能转业力。因为这个受持十方一切佛法,是受持一切真理,受持真理的全方位。那你既然有真理,你的业力就能转了。那你必须用三昧力来受持,以总持力来受持。因为是总持嘛,它直接就翻总持力啦,他不讲三昧力,就已经告诉你,从这个层面来定位,总持一切法。就是总持真理啊,全方位的真理,它能够消除你的一切业障、一切业力。

  什么叫三昧力?那就是透过修行才有办法了。刚才跟各位谈的那个,怎么样进入“住”的那个行法里,那你就会增长你的三昧力,一直到十信圆满,你的三昧力就起作用了,是指这个部分。那我们在跟各位讲行法、行法,是指这个部分,增长三昧力的行法。这个是修行上的一个重要关键!

  “以智慧眼…”,那么这个“智慧”就把前面信解力跟总持力加上来,这是智慧眼。“眼”是一种作用,也是能力的意思。智慧眼都是刚才讲的,到了法界里面,“生住异灭”的“生”这个阶段里面才有的。

  “常见十方一切诸佛”,这个地方的十方一切诸佛跟前面的十方一切诸佛有点不一样,经文它是这样讲的,一切诸佛,这个“佛”叫做贤圣僧。以智慧眼常见十方一切贤圣僧,就是佛、法、僧三宝。

  这个修行人,如法修行的人,如法修行贤圣僧,如法修行的人,你很难遇到。不是你没遇到,是你看不懂这个人算不算?你要看的是什么?他穿的很工整,念珠,念珠还是项链?念珠啦,还是项链?戴的越高级的修得越好,是不是?念珠戴高级,没有错噢,手表带高级,可能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你用意识形态在判断,你是用意识形态在判断啊,念珠戴高级的是师父修的很好,手表戴高级的是师父弄错了,他戴错了,是不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用意识形态在看。

  所以师父修的好不好,你没办法看,因为我们是凡夫。那个善知识怎么修,修的什么叫做好,你根本不知道,你容易被骗。所以呢,一些假的修行人就说:我有什么成就,我有什么成就。那你就容易被骗。所以,我们告诉你说,你要找善知识,是要找他有修行方法能教你的,这个才叫善知识。你不要去看他有答案的,答案怎么来又不知道。这个经文打开,谁都会背两句给你听啊。那么背两句给你听不表示他有成就啊!有成就是他真的修行,不但他修行,他又能够把他修行的方法教给你,这个你才是真的找到你要的!

  那你有没有这个心,或者你只是想当个追星族?啊,那个师父有名,那个师父听说是什么什么,听说,那你就去了。你要注意,这里头犯了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就是,你把你的生命、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关键,交在别人的手上,这是很愚痴的。换句话说,你把你的幸福啊,那个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来保管,那你的幸福就被捏死了。同样的,你把你的生命、管理你生命的钥匙,交给别人来管理,那你不是被捏死吗?

  算命可靠不可靠?可靠也好,不可靠也好,你为什么那么轻易的相信人家讲的话?你把你自己的生命,活了几十年,你自己都不能掌控,人家轻易的三言两语,你都信的服服帖帖,你不觉得很愚痴吗?对不对?你会说:“嗯,他讲的对”。他怎么对,你一辈子他三言两语就跟你通通讲出来了吗?这个你要留意啊。

  同样的,你在追求善知识跟你的指导,你就要看清楚了,他指导你的那个方法,你还要去实践。那么,有深有浅,不要紧,浅的你很快就会超越了。可是你要知道,这是你的启蒙法师,启蒙的善知识是你永远的燃灯佛。超越以后你可以再去参访别的善知识,因为你在进步嘛。在国小毕业了读初中嘛,初中毕业读高中嘛,所以老师会升级嘛,你要找的善知识会升级。这个不是背叛,但是你对于所有教过你的善知识呢,应该存有感恩之心,知道吗?存有感恩之心,不要一走了,就再也不理了,那当然是不对的。

  所以呢,你应该慎重选择自己法身慧命的依托处,依托给他,依靠他,信托给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但是你绝对不要轻易地用意识形态来做抉择,意识形态是不可靠的。刚才讲前面的那个,第四个,变异念的意识形态,那太多太多的附带条件在里面了。那你用那个来选择,必然会错,必然会错!这一点希望各位能够弄好。

  那么,这三句话,“以信解力”。它前面强调,“我得自在决定解力”,有没有?所以,这三个,佛、法、僧三个部分,这个信解力、总持力跟智慧眼三个来讲啊,那么吉祥云比丘要讲的是信解力的部分。留意到啊!他三个都行噢,但他只讲一个东西,只讲一个东西,信解力的部分。为什么他只讲信解力,因为在这个地方啊,他是初住位,第一位。第一位呀,本来就讲解,解呢,要跟前面的信相结合,前面是十信位嘛,这里是十住位,就是十解位的第一位,所以他强调信解力。他也是布施,所以这个地方主要是讲布施,要舍,要能放下。

  那第二参呢,是讲持戒,持戒就是总持力,有没有?

  第三参是讲忍,忍波罗蜜嘛。忍是什么?忍是智慧。忍那个字不是忍受啊,你骂我,我忍下来,那个不是,不是那个忍。忍耐,不是那个忍。忍是一种智慧,忍波罗蜜,是一种智慧,所以呢智慧眼。你看,就讲第三参的部分,第三参。

  各位留意到啊,这里头啊,经文前后钩索,是一贯的,是一贯的。所以他讲三宝,讲三宝,佛、法、僧三宝,以三个特殊的能力来表达。

  那么,现在第一参,这个经文,我们再看。我个人在看这个经文,他下面应该还有一句话,所以这三个当中,我现在呢,就以信解力常念十方诸佛,这个法门来告诉你我是怎么修的,他应该是有这么一句话。但是这里没有,这里没有,所以我们在经文里头看啦,他这个东西可能在刻印的过程里掉了,掉了。所以经文上看我们是有绝对的这种警觉性,不会轻易的“叩……”就一直念过去了,不会的。你在看经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哎,这个地方应该掉了一句话”。而这一句话可能就是刻版的人掉了,或者古代抄写……因为这部经印好的时候,各位注意啊,中国的印刷术还没发明,你要弄清楚哦,我跟各位讲是绝对有历史依据的。我常跟各位讲,到底是经家的还是译家的?这个地方译家一定有译出来,但是就是在抄写的时候给漏了,给漏了,你知道吗?

  古代读经读过去大部分都背起来,都背起来,古人背得很厉害,我们现在都不行啊,因为现在太方便了,依赖的东西太多了,电脑一按就跑出来,我何必要背呀,对不对?所以大家都不会背啊,连成语都颠三倒四啊,对不对?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啦?差不多啦,反正也差不多啦,因为你已经记不起来了,已经记不起来。那古代不是,古代一定要背,熟背,一看过很难得就通通背,在背的过程里它容易掉,尤其在抄写的时候,掉了没注意。那我们现在再看,你很冷静的看过去,你要知道这一段,这一句,这一段最后这一句掉了,掉了。

  那么,他要讲的是“以信解力常念十方诸佛”。常念十方诸佛,如何念呢?“云何常念十方诸佛”。所以下面才有,“所谓”就出来了,经文有没有?“所谓见于东方…”开始了,那么这里头啊它很精彩,这第一个他讲的比较详细,我们看一下。

  “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这只是举例了,完整的印度经文应该是这样——“所谓见于东方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六佛。七佛。八佛。九佛。)十佛。”然后十佛以后才十佛。二十佛。三十佛。四十佛。五十佛。六十佛。七十佛。八十佛。九十佛。“百佛。”那百佛以后它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舌头都转不过来了。这个是印度人的这种语言模式,他在算,就是这样。

  他这个里头,你会发现,他从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你知道嘛,对不对?大家都会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个叫可知。然后一直算到不可知,你知道吗?一直算到不可知,你就“嘞……”一直跟到、跟到你迷路了,因为下面你就已经不可知了。

  这个里头啊,这个到这个百千亿佛这个地方,都还叫做可知的范围,只是算起来很麻烦,百千亿到底是多少?你算到死,也算不完,真的从一二三算起啊,你不可能算到百千亿。但是这些呢,都绝对可算的,可是到了那由他以后啊,这个就麻烦了,因为那由它是从洛叉、洛叉开始。

  它是这样的,十亿个十亿叫洛叉,洛叉的洛叉,因为往后都开始算平方了,从洛叉一直算到不可说不可说,它这里还没有。这不可说,这个,一个不可说,这后面一共有三个不可说,有没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这个是一个不可说,那么“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可说的平方,叫做“不可说转”,那么不可说转不可说转,叫做“不可说不可说转”,这个舌头都会打结啊。

  那从洛叉算到不可说不可说转,一共一百二十四个,电脑没办法算啦。那我用个形容词跟你讲,你拿一支铅笔,一支铅笔,那么天你到厄瓜多尔去,厄瓜多尔,叫赤道嘛。不必到厄瓜多尔去了,到新加坡就可以了,新加坡就在赤道上面,你在那个地上啊写一个“1”,后面用铅笔写“0”,“0”绕着赤道绕一圈,大概只能够到“不可说不可说”。要“不可说不可说转”的话,那大概你从地球写个“1”,那个“0”用铅笔一直写要写到太阳那边去了。那有多少“0”,我就不知道,噢,你自己去算一遍,我不会算。

  这个,印度人那个脑筋怎么搞的嘛,他讲那么多的数字干什么?这个数字有够大。但是啊,一二三四不算,那是可知的数。从洛叉一直算到“不可说不可说转”,在华严里头啊,这个叫做小数目。小数目啊!

  那大数目怎么算呢?我们看看它下面怎么讲,“乃至”,那个就大数目了,乃至什么?“見閻浮提極微塵數佛”。

  什么叫阎浮提极微尘数佛?我们这个叫做南阎浮提,对不对?叫阎浮提啊,因为四天下有东南西北嘛,东胜神洲,西(什么)牛贺洲,南瞻部洲,北具卢洲,对不对?这四天下它现在讲一个天下嘛,叫南阎浮提嘛,叫阎浮提。把这阎浮提啊,磨成极微尘。一微尘啦,一个世界,一个佛国度,一个佛国度有一个佛嘛。那你想想看,那极微尘有多大!对不对?光这张桌子磨成极微尘,你头都昏了,还去算一粒一粒有几粒,对不对?整个南阎浮提都磨成极微尘,那你看看极微尘有多少,所以这个才叫大数。

  南阎浮提还不算大,它下面讲,“四天下极微尘数”。哇!加四倍出来了,有没有?四天下还不算,小千世界极微尘数佛。因为一个须弥山为一个“世界”,一千个须弥山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我们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所教化的范围。

  它下面接着讲,“小千世界極微塵數佛。中千世界極微塵數佛。大千世界極微塵數佛。”这个是一个佛的教化国度。

  “十佛剎極微塵數佛”。就十个了。

  “百佛剎極微塵數佛”。好了,一直跟你扩大。

  “千佛剎。百千佛剎。億佛刹。百億佛刹。千億佛刹。百千億佛刹。”光

  是讲小数你都昏了,更何况小数的后面那个单位是大数,有没有?

  这个小数讲完了,百千亿佛刹后面是“那由他億佛刹極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把小数中的最大数跟大数中的大数结合起来,你脑筋不短路那才怪,要电脑一定荡机。

  但是,现在问题就在这里了。这经文那么宝贵,你看他为什么讲这个东西啊?这个东西还是译经家把它删的很多哦!这一段经文是很长的,念起来大概要六页,六页,我们在这种文字来讲啊,要六页那么长。但是译经家已经把它浓缩到最短,最短半页而已,对不对?已经把它浓缩到最短的地方了,因为这个是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但是尽管是这样子,这个数字已经弄得我们乱,头昏脑胀啊,为什么?为什么?

  印度人喜欢把这个境界弄成这个样子啊,这个也就是一般人常讲,“《华严》就是大”。“怎么大?”“大得不得了”。“怎么不得了?”“就是不得了”。我们中国人大概这样讲,那大得不得了,不可思议的大,这种数字你展开来你想想看,你回去把它念几遍,然后你自己去再从头念一遍看看,从小到大,大到不得了的大,挤破你的大脑你都想象不到。这个是训练你心量的扩大!从这个数字上来扩大,他的空间,他的时间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大,不可思议的大。

  那,我跟各位讲,你常念这种经文,然后去思维他的大,告诉你哦,你的福报就不可思议。修这个福报啊!你可能会说,这是什么福报啊?这是什么福报?这个量大,你第一个,无灾无难;第二个,没有病苦。跟你讲噢,无灾无难,没有病苦。这两个就够了,你不要再问什么了,“有多少钱?”没用啦。

  那你假如把这个数字加上后面的东西啊,那就不一样,那就不一样了,那个标的就很清楚。看你是什么标的了,你挂的东西是什么。所以心量先打开。你说:“我要有智慧,智慧像这么大”。那就不得了的智慧啊。你说:“我在世间的时候要足够聪明,不然人家都会骂我笨”。那你就聪明嘛,那个聪明也会不可思议。因为你量大,量大了以后,这个境界展开了,就从那个地方去展开,这是绝对不可思议的地方!那我们从这里跟你讲到这里,我不仔细的跟你解释这些东西了,但是这些你可以看得到。

  这里只讲一个东方而已,“东方一佛,二佛”,“乃至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他以信解力念佛,你看,一个东方啊,很简单。我们中国人大概只讲,穷尽东方一切佛,全部涵盖进去了。那么东方一切佛到底有多少?不管他,反正所有的佛通通算进去。所以你的境界展不开,知道吗?

  它东方所有的佛有多少呢?从一佛、两佛,一直跟你算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够大吧!我告诉你,真的要算的话,你说:“好了好了,不用算我知道已经够大了,够大了,不用再算了”。

  这里头讲一件事,就是“事”,事件的“事”。理论上中国人可以,穷尽东方一切佛,这是理论。可是实际上一切佛有多少呢?它从事相上来讲,一个一个算给你听,你会说:“够了够了,这已经够了,我的全部还没有你那么多”。有没有?这个已经讲到“无限”。“无限”,你知道吗?我们通常在讲的是“有限”,“有限”才有“全部”,“有限”才有“所有”。当你讲到“无限”的时候,“所有”不能涵盖,“全部”不能涵盖。你留意到啊!我们通常没有留意到,没有留意到这里。

  我们以为我用东方全部的佛,就涵盖了一切了,可是它这个地方给你这样一念下去,你会发现:“这无限的嘛”,那你全部、所有、一切,是不能涵盖“无限”的。你有没有留意到这一点。学数学的人就会注意到,无限的极小还是“无限”,有限的极大还是“有限”。所以你会发现,经典里常有一句话,你怎么布施功德有多大,佛常常会这样问,尤其在《金刚经》里问须菩提说,“这样功德大吗?”须菩提说,“甚大”。对不对?接着佛就讲,“若把此经一句一偈为人演说,功德胜彼。”有没有?为什么?因为你的有限布施再大,还是“有限”,这个经典的一句一偈啊,为人演说的功德是无限的,“无限”再小,一句一偈也比你那个有限的全部要大嘛。对不对?就是这个理论嘛。

  所以古代我们老是讲不清楚啊。“啊,这个、这个,就是这个功德大,啊,你那个、你那个就那个功德小,啊,所以这个就比那个大”。你看古人这样解释你有一点实在很不服啊,但你用这样比较就可以了吧?

  这个很清楚讲到,这个讲的就是一切、所有、全部所不能涵盖的“无限”,“无限”。这个是我们数学上的用语啊,但是你在这个地方拿来运用啊,好用,好用。

  下面一句话讲,它就很简练的,“如見東方一切諸佛。”像这么多、这么多无限的佛,你都见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見諸佛。亦複如是。”是讲十方啊,不止东方而已,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像这么多哦,你看,现在九方一句话就涵盖过去了,所以你东方的这个数字的概念要是不能掌握的话,那九方就没有意义,就没意义,因为他一句话就转化过去了。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你不要看这个没有意义呀,这个在锻炼你的心量与境界的时候,这个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意义,就是一直讲数目而已嘛,但是数目是很重要的关键。所以刚才才跟各位讲,这一段经文对你来讲,“训练你广大的心量”。你知道,心量扩大,福报就扩大,那看你修什么福,它都无限大,这个经文常念就有这样的功德。所以你不要看《华严经》,你就挑那个特别有意义的来念,那往往是业障重。你看这个像流水文一样,像流水一样嘛,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跟意义,这是数目,数目,数目。但是它训练你那广大的心量,是你一切福报的承载的容器,不然你有福报,没有容器可以装啊,那福报还是不起作用,你蓄积不到嘛,所以把你的气量先养大。

  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75讲(2009年4月27日)B

  好,我们再往下看经文,前面的这一段简单的讲是吉祥云比丘所见的佛,他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诸佛。这十方一切诸佛啊,这么广,他不是这么一句话就带过去了。我们一般所讲的含糊笼统的一个概念,而那样的概念你不够实际。他以清净身,他才能达到这样的领域。

  我们现在一个概念,要供养十方诸佛啊,你大概也只能够家里摆个佛像。顶多摆三尊吧,摆个十方佛根本不可能,摆五方佛就已经够多了,给你就算各种菩萨加一加,你家里已经成为庙会了。那你要供佛的时候,大概上个香,拜三个头啊,就起来了。那么多佛,你看也看不完,你已经变成一种很抽象的一种概念,这样的概念在供佛叫结缘,结个缘,你有心,结个缘。因为你展不开,那个部分你展不开。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讲修行怎么修啊,真的各位,你只听啊,知道没用,要做到!做到的那个部分跟你知道的部分是不一样的,知道只能够说:“常念十方一切诸佛”。这个叫知道。做到的时候,他会把那个境界给展开了,而这一种供佛方式,跟你那个追星族的那种供养不一样。因为你是以杂染身,杂染那种状况去进行的,不是清净身。各位要留意到啊,这是很大的差别。

  所以既跟你讲不要当追星族,又要你供养十方一切佛,乃至十方一切贤圣僧,那你会觉得这好矛盾啦,对不对?因为你用意识形态,用概念,不对!你要以清净身。那怎么来?所以在你还没到达清净身之前,我跟各位讲,你少跑,少到处跑。我最初,我大概只跑三年啦,三年包括你现在所认识的所有的密法大德,到台湾啊,我都亲自办接迎他们,接迎他们到台湾,那叫做不是忙的不可开交,那叫忙得四脚朝天啊,你知道吗?而这当中只能够说,坏事做尽。真的坏事做尽,那就不忍卒睹啊,不忍告诉你怎么做坏事啊!你不要以为佛门中都在办好事啊,那很麻烦,很麻烦。

  所以,我就从此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潜心好好研究,我怎么样修行才是办法。你要记得啊,诵经、念佛,我讲这一句话很轻松的,诵经、念佛、修法、打坐、拜佛等等,通通是媒介!这句话是我讲的,通通是媒介,为什么?因为你透过这些媒介如何用心,那个才叫做修法。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句话是我讲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我相信有很多人要骂我,因为他就叫你诵经、念佛、拜佛、修法、持咒、打坐就是修行啊,那不是修行,那只是媒介。透过这些媒介,你如何用心,那个才叫修法。

  所以,修法我跟你做结论,就那三个:疑情,摸索,解决你摆在眼前的困难。这个叫真实行啊,真实法,因为你不管透过诵经、念佛、拜佛、修法,什么持咒,什么什么,无量无边的法门,那都是方便法,那都是媒介,透过那些媒介,摆在你眼前的就是,“我这样做对吗?”就这个问题马上跑出来,“我这样做对吗?”那就是疑情啊!“那我要怎么做才对?”就摸索啊!那摸索的时候就问题来了,要去解决它啊,那就是修行啊!所以解决困难就是你的修行嘛!

  你有没有解决你的困难嘛,那大家都不解决,就回过头来问师父:“师父,要怎么念佛”。“怎么持咒才能够跟本尊相应?”相应又怎样?本尊跟你贴在一起啊?是吗?本尊那么无聊,就来到跟你粘在一起,这个叫做相应,相应又怎样啊?本尊跟你合一又怎样啊?你要去想办法解决这个真实行,那么当你真的在进行,解决困难以后,你就会产生这种状况出来了,“东方一佛二佛,乃至无量无边佛”。无量无边佛,人家才小数而已啊。多少佛刹微尘数佛,那个都是已经到无限的领域了,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里,你要留意到这个部分。

  所以跟各位讲,你真的佛法难闻啦,是指修法难闻。佛经印,白纸印黑字啊,这个不难,有没有听说过?末法第一部毁的,被毁掉的经是哪一部经啊?《楞严经》对不对?《楞严经》为什么会毁呢?就是印刷怎么印都是白纸啊,有没有?有没有听过?讲楞严的人最喜欢讲“到法要灭的时候,《楞严经》印不出来。”印不出来不要紧,网站上有,不用印,它还是没灭嘛。楞严为什么会灭?灭的不是印不出来,印绝对印的出来,它是物理现象嘛!问题是会曲解法义啊,你把法义给扭曲了,那个楞严的修法不见了。

  楞严怎么修?楞严的修法最完整的就在《耳根圆通章》里。《耳根圆通章》我讲过了。没有人认识啊,自古以来,我发现一个问题,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问题,有没有?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有没有?我应该没背错啦,虽然我背的记性不好。

  跟你讲啊,闻、思、修是什么?你不知道啊,你绝对不知道!因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把闻、思、修讲出来,古代的大德在这个地方下了很多的功夫,琢磨甚深。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叫做有口难言。

  有口难言,因为这部经到中国的时候啊,是从南方来的,你记得吗?《楞严经》是从南方来的,不是从北方来的。那么佛法的知识啊,最大宗是从北方来的。

  好了,这里头就产生一个问题,印度本土的修法有三个,叫哈达瑜伽、阿斯汤噶瑜伽、巴克提瑜伽。这三个瑜伽行法从北方传进来,被我们的气功融入了,行法你看不到,你看不到。他从南方来讲闻、思、修啊,就是讲这三个瑜伽。

  好了,你一直在闻、思、修三个字琢磨,那哈达瑜伽、阿斯汤噶瑜伽、巴克提瑜伽的修法,你从来不认识。所以所有的注解啊,都不谈这三个。但是我发现他们,这些祖师们,他很清楚的知道,闻思修是三种修法。

  可是你现在现代人看闻思修,你一定死在那闻思修。怎么死的你知道,我不用讲。你一定从闻思修三个字下去解释,它不是“三个字”,它是“三种行法”!所以“初于闻中”是指什么?所以现在我先告诉你,从哈达瑜伽来修行。所以《耳根圆通章》教你的是哈达瑜伽。

  好了,你完了,你完了,搞了半天,《耳根圆通章》怎么修?你不知道啊,你怎么讲,你只是文字上在讲啊,因为你没有去修行啊。他就是哈达瑜伽的修法。

  哈达瑜伽,你不能按照现在印度人讲的哈达瑜伽修。勉强用一点的,就是西藏讲的叫做拙火。拙火有没有听过?拙火是哈达瑜伽的一部分,那也不全。因为他的行法,哈达瑜伽在中国大乘佛法里他不叫哈达瑜伽,他叫做大乘瑜伽。你翻开《大藏经》,里面有大乘瑜伽。大乘瑜伽啊,有没有?这一系列都是密法的,都是密法的。那是因为到唐朝以后,大乘瑜伽是从瑜伽行派来的。但是玄奘大师进来的时候,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的时候,就把大乘瑜伽行法带回来了。那个大乘瑜伽也就是构成后来禅宗的主要思想流派,禅宗的主要流派。我现在讲这个,大家大概也不清楚,你现在禅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讲禅宗啊,是“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后禅宗才诞生的。在这之前不叫禅宗,只能够叫禅行法。所以禅宗的诞生它有三个流派:第一个是安世高的基本禅法,第二个是以菩提达摩为代表的这种禅观方式。

  其实菩提达摩带来的就是大乘瑜伽,就是大乘瑜伽。可是当时他讲不出来,所以他只好,有口难言,壁观九年,有没有?壁观,壁是墙壁的壁。他为什么作壁上观九年呢?我喜欢把它叫壁上观,因为你才不会跟闭关混在一起,它就墙壁的壁嘛。那是一个行法,而且也是大乘瑜伽最重要的入口处。没人知道。

  玄奘大师他本来就是瑜伽行派的代表,慈恩宗,对不对?我们讲的唯识这一派嘛。为什么叫唯识?唯识是从大乘瑜伽的历程里去谈两件事,一个是世间结构的部分,他除开了;第二个是法界结构的部分,这就属于法性的部分,这两个东西。我们现在都弄错了,唯识讲法相,有没有?般若讲法性,它不是两宗,它是同一宗,所以《大般若经》六百卷是玄奘法师翻译的,有没有?《心经》是玄奘翻译的,他最后写的《成唯识论》,有没有?所以大家认为他是唯识的代表,不是。他是大乘瑜伽行派的代表。透过他,也不过几十年而已,马祖就盖丛林了,百丈立清规,中国禅宗才正式诞生。

  它是这三个流派来的。没人去研究!大家都把他当作是唯识的祖师,都不知道他才是真正禅宗的祖师。我这样讲,是替玄奘大师喊冤枉啊,因为大家都忽略了他,以为他是只有唯识的,不是。他真正的是禅宗,他在行法上。所以,他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他会那么轰轰烈烈,因为他的大乘瑜伽产生了很多开悟的大德,他的行法有大成就。所以你看历史上弟子成就最多的,一个是鸠摩罗什,一个是玄奘大师。有没有?他们两个不止四大译师而已啊,而是在禅观行法中真正有成就的人,成就最多的人是这两位。

  你去留意看看,什么四圣十德啦,有没有?八雄啦,这些大成就者,为什么一批一批的,各种人都有?大乘瑜伽行法!很可以成就人的。各位想不想参与?啊?我们行法就是这一派,就是这一派行法。所以,你只有透过这个行法你才能见到这种境界,才能见到,这个只有参加实修才有办法。

  那你要修,“四修法”(*注)先修好,要不然,没有共同的语言模式你进不去,没有共同的思维模式,你进到里面也迷路。这个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这个共识一定要架构好。

  假如你是听一听就好,那没关系,那可以当追星族,本颗星相当亮,只是追星不要迷路就好。很多追星族追到最后都迷了,不知道追到哪里去了,结果是追萤火虫,不是追那闪亮的明星啊,追到最后变追萤火虫了,天亮你就迷路了,那就不好。

  这个行法我们很期望各位好好的把它修好。因为这一千多年以来,大乘瑜伽行法在中国的佛教史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啊,华严宗一直在起着这个主导的立场。我们现在在推动第四期佛教思想的展开,也是沿着这个途径继续往前走。你不要以为我在标新立异,我一点标新立异都没有。我们承袭着古典华严来,只是重新开始,叫做新古典华严而已,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

  好,这一段的情况是告诉我们,透过实践你真正兑现的境界,是这么的丰富,这么的灿烂。我希望每一个想修行的人应该朝这个方向来。你要修这个法,有一个前提——不要自卑!自卑知道吗?“哎哟,师父我善根不够啊”。那就走吧。你也不要自大,“师父,我来一定可以”。哈哈,那还不知道。师父这一关是不讲人情的,因为这个东西没办法通人情。我送人情给你也没用啊,因为你始终不能成就啊,不能成就是你不是我,不是我要不要给你成就,是你自己具备不具备成就的条件。所以这里头你必须要很谦虚,然后很积极,知道吗?不自卑,要积极;不自大,要谦虚。不要说,“那我…那我要怎么办?”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不卑不亢。不卑就不自卑嘛,不亢就不自大嘛,这不是我讲的,古人讲的。我们照着这个方法来进行,你一定会有所成就,不怕失败,失败几次无所谓。我跟各位讲,一千万次的失败才有一次成功,你不要一来被我棍子打几下,“我…我再也不来了”。太没面子了,不怕,你要戴钢盔、穿防弹衣来,准备打下去了,再爬起来,打不死的,那才有可能。很多人看我棍子拿起来,“哎哟,哎哟,不要打,不要打,我不来了”。其实我只是吓你而已,你怕什么?打下去再讲嘛,还没打下去你就吓死了。不行。

  好,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如見東方一切諸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所見諸佛。亦複如是。”这个境界啊,十方皆如此,所以叫做十方一切诸佛,他是以信解力来的。

  好,“隨其所見。一一方中所有諸佛。”一一方中所有诸佛啊,那么多佛啊。

  “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受用。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耀。種種宮殿莊嚴國界。種種壽量示有修短。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

  刚才只讲量而已,还没讲到质,就内容的部分有这十项,十项只是个代表,要讲啊,那太多了,太多了,讲不完了,所以举十个作为代表,表示穷尽,穷尽的意思。就是说不但见那么多佛,我们见佛啊,大概一眼瞄过去呀就好了,那没有质感。它这个指很深入。

  种种色相,什么色相呢?耳朵长什么样?耳朵啊,你有没有看过,我们看人大概一眼瞄过去啊。你回家照镜子看看,你看耳朵的时候,鼻子就不见了。鼻子长什么样?你看鼻子耳朵就不见。眼睛长什么样?你看眼睛鼻子也不见了。你只能看一个。你那个眼睛啊,是物理现象。所以你留意到,你回去,我跟你讲,你回去你一定要试,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的注意力,我们统称为注意力呐,注意到鼻子的时候,其他你看不到。你留意到!当你看眉毛的时候,眼睛你根本看不到,有没有?看睫毛,睫毛跟眼睛最近啦,你眼珠子都不见了,你看看。当你注意眼珠子的时候,睫毛都不见了,有没有?你去留意看看。为什么?都在脸上没丢掉啊,对不对?

  但是当你自己对着镜子的时候,你去留意看看,为什么我看一个地方,其它地方会不见。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学佛啊。你会说,“当然喽,注意它,当然就不见了”。什么叫当然?为什么当然这样?

  这就是疑情,因为这里头提到一个问题。这个叫尘境,色尘嘛,对不对?色尘。当你注意力的注意,叫专一啊,注意的专一的时候,这个色尘跟你的眼根相遇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假如用眼根的话,整个脸孔都看得到,但是你现在用的是眼识。眼识就产生一个问题了。识跟尘境就经过受想行识来的,所以受想行识它有一个规矩,是单行道。你的注意力,就是那受想行识在运作的时候,你只能跑一个车道。就像那个高速公路,车道有好几条,你只能跑一条,对不对?这个就是无明运作识性的时候,它是一个单一车道的单行道,只能向前,不能向后,而且只能跑一条,不能跑多条。

  但是你假如用根性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根性没有这个问题,它全方面,一时炳然齐现,全部摄进去!那你用大脑没有办法想象,没有办法想象,因为大脑只能选择一个点,这叫识性,这叫无明的虚妄。当你用生命的时候,它那个真实本然展开的时候,它不用这个无明运作,不用受想行识的运作,它是整体接纳的。

  所以这个为什么叫清净身,不可思议啊!为什么我们在讲清净身要特别跟你讲,他是回到哪个地方去的作用,不能够用大脑的语言、思维来推理清净身,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而这个部分你只有实践才能兑现,知道没有用,知道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那个概念本身是虚幻的,是虚幻的!所以我们一直跟各位讲说:“实践,实践,只有去做,做了才知道,不做你根本就不知道”。那你现在所谓的知道是大脑一种虚幻的影像,一种妄想,不是真知道。

  所以我们信心从哪里来?信心是从你这种实践以后所得到的,“哦”。那个“哦”进去了,进去了,那里面的东西是包括这个。你只有知道“你这样讲,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啦,那个我知道,不用再讲了”。那个是假的,假的!那个概念你自己都会推翻,你自己都会推翻。

  所以,我再跟各位讲说,你有很多问题要问,不要问,你做记录,叫“疑情记录簿”。因为你一直记录啊,大概一两百个以后啊,你自己就有答案了。因为你的脑筋能够假设出来的问题呀你就能够有答案,你自己会解答的。所以你继续写,写到四五百个的时候,前面的问题有了答案你又会跑出来,因为你自己把它推翻了,问题又出来了,但是第二次出现的问题比你第一次出现的问题,你是进步的。当你写到三千个问题以后啊,同一个问题出现的,有些啦,不会每一个啦,有些会出现四、五次,那个证明你已经进步了四、五阶。到三千个问题以后,其实你的问题已经构成一种什么?系统出来,你的思想就形成了。所以从问题当中可以找到自己一套完整的思维模式。所以为什么要你做记录,原因在这个地方。

  假如你想讲经弘法的话,你更要写“疑情记录簿”。

  假如你想当禅师,指导人家修行的话,那你要写“摸索记录簿”。摸索记录簿,知道吗?这个实修的踏实工作,以往祖师们没讲,现代人因为都在浪费资源,乱砍树木,所以我希望你多做一些记录,让这些造业的人修一点功德,懂吗?你写记录啊,那些纸就没白费啦,你的法身慧命在成长啊,把那功德回向给那些浪费纸张的人,修一修功德吧。

  所以这个实际、实践很重要!

  这个内容,详细的我不必特别的讲。但是,它能展开这种境界领域啊,可以让你看的很深入,它不是只有相上而已,包括它的作用都有。所以他讲“种种色相。种种形貌。种种神通。种种受用。”有没有?

  “种种游戏。”游戏就是示现幻化的部分。

  “种种众会庄严道场。”我们看道场为什么盖得这么庄严。“不是成住坏空吗?到最后还会坏掉啊”。“是啊”。但是你还是要盖呀。对不对?你不能说,“反正成住坏空嘛,不盖就好了”。不是,因为道场砌起来叫做宝塔从地涌出,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它可以住世教化众生,是众生的一个皈依处,知道吗?没有它不行。那你说成住坏空,你能超越吗?你不能超越,你还是要有这些相。

  虽然道场是个假象,谁说佛一定住这种庄严道场,对不对?佛也是住茅棚就好了。但是你不能这样讲,众生心目中的佛就是要庄严的宫殿,所以它要庄严道场,众会庄严道场。

  我们极乐世界图,谁说佛的宫殿凉亭一定那个样子,对不对?这个图啊,不太正确,因为那个不是通通三根柱子啊,它这三根柱子有一根是被遮到,所以它是四根柱子,它不是四根柱子,它是两根。噢,这个画的,这个绣的,用大脑去推理啊,所以把它弄成四根柱子啊。它不是,它两根,因为它三法印。所以有的是两根,有的是三根,不是四根。

  好,这个是种种庄严。

  “种种光明无边照耀。”这个都是作用。

  “种种宫殿庄严国界。种种寿量示有修短。”寿量就是指福报。在经文里头讲到“寿”啊,都是福报。讲到“悟”,才是智慧。所以有没有看到人家写那个“佛”,一个“佛”,有的写“觉”、“悟”,有没有?“寿”。为什么“觉、悟、寿”,就是“佛、法、僧”三宝的意思,都是讲福寿的意思。讲“寿”就是讲福,福报的意思。讲“忍”,忍就是讲智慧。

  “随诸众生种种心乐。示现种种成正觉门。”成正觉就是成佛啊。成佛的法门有种种不同,跟众生的习气而有不同。这个是指,你见佛,佛不会像模特站在那里给你看,那个不是佛。通常有那种佛啊,你要是见到,顶多叫瑞相。叫瑞相是不忍苛责啊,否则那都跟你讲,那都是魔。因为佛不会傻乎乎一个人站在那里给你看,不会。因为他有这十个状况,你会看得到,他的种种庄严,他的教化众生,甚至于你会有所觉悟。那你假如没有觉悟,哪一个人给你看,谁跟你讲佛一定长那个样子啊?那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个梦是虚幻的。这十个常常是在你见佛的时候,他所出现的。

  好,那么下面“於大眾中。廣現神變。作師子吼度脫眾生。”

  因为吉祥云比丘说“作师子吼度脱众生”,是他所见的境界。那么,在你我所见的境界,是“作师子吼把我度脱”。我看这一点比较重要,对不对?那佛示现到我们的面前来,不能把你度脱,那他来干嘛,来化缘,是吧?他是不是钱用完了,信用卡里头……银行在催了,赶快缴费,不然下个月不能刷卡,是吧?不会了,佛不会来跟你示现这些,他来一定是对你的觉悟有关。那么以吉祥云比丘来讲,他当然是见到佛是如何善巧方便作师子吼度脱众生。这个部分各位要留意到,他的境界可以到达这个地方。噢,这个是讲他的境界,他所见的。这个地方要展开来讲,这个真的是讲不完,我们从略本华严来讲,只能这样讲,要再讲下去我们这个法门就讲不完了。事实上你把这个法门穷尽,你已经证得法身了。

  好,那我们再看下面他怎么讲。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这个简称啊,这个吉祥云比丘的法门叫“普见法门”。他这个地方讲“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平等境界无碍智慧普见法门。”很简单讲,我唯得此普见法门。那“唯得此”,所以我们前面讲说那三个以信解力、以总持力跟以智慧眼当中,他只讲一个,只讲一个,没有讲三个。

  那么,他既然举了三个例子而只讲一个,所以他应该有个总结吧,对不对?所以经文我们这样前后一读就知道这里有漏了,但你能不能把它加上去呢?不行!经文你不要随便加、随便删,古代之所以漏掉,那是不得已,它不是故意的,他抄一抄、背一背,他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我们背书也常这样子。噢,但是你现在知道,你只能够在注解的时候,像我这样在讲的时候给你备注一下,这里有掉了,可以这样备注,但不能够加上去。

  那你在诵经的时候能不能加呢?也可以,诵的时候可以加,但是你的文笔能不能够这么好呢,对不对?你的文笔可以啊,你文笔不好,你少乱来噢。因为这些经书当时都是大文学家润笔的,大文学家。像《八十华严》是王维润笔的。王维呀,认识吧?当然不认识了。《六十华严》是谢灵运润笔的。《四十华严》我就不知道是唐宋八大家哪一家去润笔的。所以你没这本事不要乱来。当然我们知道就好了,知道就好了。

  这个地方,你看看,即使是法身大士啊,法身大士,其实他这个法门,他修学是有很多很多的成就了,但是他只讲“我唯……”,每一个,每一个善知识都是我得什么,我只得一个法门,其它的要怎么样,你去找下一个善知识,我跟你介绍,你去吧,大概都是这样子。

  这个就是佛法的一个什么,一种自动安全机制。我们讲自动的安全机制,没有一个成就者大吹牛,“我什么法门都通了”。你见鬼啊,佛都没这样讲,你还吹牛,没有人这样讲。我只得到这一个地方,因为我这样修,我得到这里。他知道吗?他知道。为什么知道?这讲到实修的地方了。为什么他能够有这种境界?你在修南传佛法里头绝对不会谈这个东西,为什么?南传是入定,入禅那。我们汉传大乘佛法是入三昧。入三昧显现的是三昧境界,在这个三昧境界里啊。

  我简单的把这行法的过程,讲一下好了。这个修不修一回事,过瘾一下嘛。

  第一个就是破根本无明。这个很麻烦啦,你修半天就是要破根本无明啊!啊,我们还没有修就要先破根本无明?!破根本无明是指,一个很简单的,就是说你为什么会一念无明起?一念无明,然后就十二因缘轮转。现在呢,那个一念无明的一念无明先破掉,要先破那个根本无明。

  根本无明是什么?是无明用识性绑架根性!那么,你就一直用识性在运作,识性是从五蕴来的,那你就妄认六尘缘影。这是术语噢,“妄认六尘缘影以为真”。这个完全是古文噢,妄认六尘缘影以为真。“故以”,所以啊,故,故啊,以,以什么?“以虚妄境界为真我,以此色身行于世间,妄自尊大,是故生死轮回永无出期”。这就凡夫的生命写照。

  那我们在修行,先把这个妄认六尘缘影以为真的这个部分先破掉!已经懂了嘛,懂了就要破啊!所以修行先破这个部分,让这个识性不起作用。

  识性不起作用的时候真智不可用,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会用真智,所以真智呢,只能作壁上观。好这个就来了,你马上啊就跑到嵩山,坐在菩提达摩的身边,修壁观。壁观就是那个壁啊,因为你真智不能起作用,因为你不会用嘛,因为你一用马上识性就进来了。但是你不用识性,真智又不用,这个时候的你那个根性啊,被识性绑架的根性,这个时候就被释放出来了,知道吗?被释放出来了,他一释放的时候,根性所被压抑的能量啊,那就像水龙头一样宣泄出来,这个时候叫触功德。因为我只能这样讲,你不修没办法。你不要自己乱修啊,你自己乱修我不负责任。

  这个行法要教你的时候叫正授行法。传统的话,有叫灌顶,有叫护法。要传你这个法,你一定要在师父面前进行这个部分。有任何的问题,师父在这里要负责,这个叫加持、灌顶,加持,或者护法。我们叫正授,正式的传授你行法的部分。那这个过程里,你能不能够把他释放出来,把识性放下?!这个就是无明壳的部分,你破得了破不了?所以当你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没有架构起来的时候,这里进不去。就算进去了,你也迷路了,因为下面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会觉得,“哦!不得了啊!这个很好玩,这个怎么样,一下子马上啊明天怎么样啊”。你通通知道了。这个叫做邪定聚,你已经走偏了,迷路了,进入邪定聚,就外道禅,成魔了。邪定以后你可能会成魔,假如你人格还不健全,那你就不是牛魔王,就是铁扇公主,蜘蛛精、狐狸精、妖精啊,通通跑出来了。

  所以我们在这里,前行的部分资粮道很重视就在这里,人格性要健全!那一个共识你要有!你一定在这里,所以你来接受这个灌顶以会,很严格很严格的这种过程。

  好,那么从这里开始,你先能够壁观,壁上观的这个部分,能够训练好,那一个部分再来会一直调整。这整个过程啊,我们叫做生命观境。这是三昧境,在入三昧以后,你的生命会一再的产生。这个三昧是一个正定聚,“正定”。不是石家庄隔壁那个呵,那个是正定没有错,只有一个正定。我们叫做正定聚,所有的正定聚集在一起,他像一个丛林,所以叫做功德丛林嘛,是这样子。他是一大堆的状况在一起的。所以他又叫做总持门。刚才总持力有没有?就是指这个部分。

  那你在这个训练的过程里,你生命状况会一直产生,那我们所教你的工程面的部分…刚才讲了,要进入这个地方就是前面两个条件要有啊:一个到达净识,一个到达参禅金三角嘛。你到这个条件具备以后,进去随你的发愿,菩萨愿力啊,产生的状况就出来了,就出来了。因为你的愿力,你的工程面是指导你的生命因素成长的地方。每一个行者,他的愿力指导着他工程面的进行。知道吗?

  你要是天天都这样,“我见到佛,我见到佛”。那叫做讲呓语,那你干脆就照这个来修,因为你的愿力本身指导你的工程面,在那个三昧境界里头,在做种种的IT工程,我们现在不是叫IT工程吗?电脑软体,就在这里面设定了。可是你的基础工程假如没有,工程面那个都没有,你到这里头你的IT工程是一片空白,你没办法,没办法进行。所以呢,我们四修法你一定要做,就在这里。

  不是说为什么叫你做四修法,四修法先做!不要跑来啊,“师父,我也要参加正授行法”。“功课拿出来看!”“啊?没有。”没有就开始撒娇了,撒娇人生就开始了。“师父,给我参加嘛,我一定做你的好弟子啦。”没有用啊,我跟你讲啊,这个时候撒娇没用了,你要认真的去把这些基本工程做好。

  听经,写笔记,一定要写!写笔记是昨天跟你讲的那种方法,这个重点啊,你要去整理出来。一套理论,认真地跟同修讲,讲到那理论很清楚,最少要弄四、五个,那个模式你才会架构起来。

  基本教材,佛教的基本教材,你不能光读《华严经》啊。《八大人觉经》,那个《四十二章经》,那个什么?《贤愚经》,《贤愚经》知道吗?不是海底抓起来那个加盐的咸鱼噢,圣贤的“贤”,愚,愚笨的“愚”,《贤愚经》。《法句经》,有没有?《百喻经》,有没有?通通要熟读,不要师父讲华严,我只读华严就好,那个就真的是咸鱼经了,噢。盐巴腌的鱼叫咸鱼呐,那叫愚痴,所以基本教材一定要有。

  那假如再一套比较完整的训练你,那《四书五经》、《论语》呀都通通要背。我们还有《古今文选》、《古文辞类纂》、《古文观止》,还要挑一些来背。现在三纲五常也搞不懂,四维八德也不知道,你想要开悟?!那真很奇怪。

  你不要以为这些跟开悟没关系啊,工程面上就绝对有关系了!到时候你要问,“我怎么,我都进来我是第一名,结果出去我是最后一名?”因为这些你无法通过啊,你的IT工程,你没有办法架构啊!所以你急不得,急不得,急到里面去看着人家一直往前走啊,你就在那边急急急,急你只有骑木马,你有办法吗?你要骑真马,不要骑木马。你跑不动啊,绝对跑不动。所以基础工程一定要进行。

  四个:华藏工程、基础教材、共修、听经,一定要写笔记。四个工作,大概这个部分你认真做,一到三年可以把基础架构起来,那么要进来这里面,那三个月就可以通过了,就可以通过了。

  可是通过,不是通过就好,你要一直回来,再反复反复的做。到那个时候,我跟你讲,你这里面啦,只要进入到观照…因为里面有几个阶段:一个观照、一个照住、一个照见。你只要观照上得去的话,大概,我不知道每一个人的习气,你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你会非常精进。那个成天,那这个东西马上就,观照以后照住,照住以后照见,他三个工程,三个阶段。那就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直过来,很顺的过去。那里面啊,你成天都在那里,一直转,这个工程你才能培养出来啊,你那个生命的性德你才会出现啦!

  那一套就没办法讲了,它不是讲的,因为只有你进行以后什么状况,你提出来,师父就一再跟你对话,就只有在那边对话,那才有可能。修行真正的关键跟要领是在这里!现在告诉各位的各种修法,什么念佛、修法、什么密法、什么……都一样,那通通是前行资粮,前行资粮。那个东西你做得越多,是你进到里面以后入三昧境,生命观境现前的时候你越顺。你假如这个都没有做,你到那里面,你就一直“我要赶快出去问师父啊”,就变成这种东西出来了。

  要是正法行都没有,那你进去以后肯定是邪定聚,肯定是邪定聚。所以我们在行法中,对正定、邪定要求很严格的,各位可能也听过了。禅修都听过,什么是正定、邪定?在哪里要分辨正定、邪定?反正也不知道嘛,师父也没讲,反正你是看书看到了,去问师父,师父也说不要理它,任何境界不要理它。

  那告诉你,你正定会不理它,邪定你很有兴趣。就像那老师父跟小沙弥讲,“看到老虎要注意,会咬人,要留意,不要接近老虎”。“嗯,好”。走到半路了,“师父,那是什么?”,师父说:“那是老虎”。他一面走, “老虎…师父,我喜欢老虎耶”。知道吗?老虎是什么?看到姑娘啊,师父说那个是老虎,他不会叫姑娘,他说我越看越喜欢老虎。你没遇到不知道,你遇到邪定聚啊,我不是说女孩子都是老虎啊,举例这样讲而已啊。

  事实上是实际的境界你没遇到,不知道,但是工程面你一定要弄清楚。到时候你在抉择的时候,你会以好恶的那一种习气去做选择,那就完了,一定完了,一定入邪定聚。所以这个是在跟各位谈修行的时候要留意的。这个行法的大概你这样了解了,以后我就不再讲了,因为这个常讲也没意思。因为又没有办法详细讲,因为你也没有进去,我举太多例子也没用。

  第二个要跟各位讲的是,他这个地方讲的是“憶念諸佛平等境界”。你留意到,忆念诸佛。在念啊,他以信解力,对不对?然后又忆念,那各位现在想想看,你念佛是怎么念?你念佛啊,是口念,甚至于还有称佛名号,专门是提倡这一个法门。那个提倡的人如何教你啊,这我不管,但是他既然提倡,你要跟他学你去问他,但是这个地方经典告诉你的是忆念。

  在忆念里头,它有两个层次。我们跟你讲实修的部分,你要留意到!

  第一个,他是用识性的忆念。因为这个忆是记忆,那假如是用识性的记忆的话,很显然是初学的境界,不是他现在的境界,对不对?他现在不可能用大脑记忆啊。这是第一个层面啊,你要弄清楚!那你初学可以这样子,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现在初学,你要多念佛号,念佛号这一句话也是一样,跟称念佛名的人讲的一样。但我们有一句话你要弄清楚,“用佛号填满你的生命空间!”你要注意,用佛号填满你的生命空间!那这个时候啊,是指什么呢?只要我不用脑筋啦,因为你用脑筋就不可能去提起佛号嘛,你已经专注到某个地方去了。好,只要你不用脑筋,你记得随时提起佛号,就是说用佛号来填满你的生命空间。当你的生命,就是说你用脑筋在办事的时候,你就不要讲佛号了,只要不用脑筋的时候,佛号就填满,填满那空挡,知道吗?那这是你现在要用的,这个叫忆念,叫凡夫忆念。

  但他是法身啦,法身怎么忆念啦?法身也有身口意,对不对?那既然有身口意,可是他不用大脑的记忆。可是你知道,你在因地有那一种填满生命空间的那种基础的时候,当它变成你生命因素的时候啊,佛号自然就出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所产生的佛号,跟你因地的那个佛号是不一样。因地佛号是声尘的记忆,可是这个在果地上面的佛号,它不是声尘的记忆,是生命性德的显现,性德的显现。所以他在忆念啦,是性德显现,才会一切诸佛平等境界。知道吗?

  你只要用大脑的话,他不可能一切诸佛平等境界。你看看,现在光是念佛人,就有说:“此佛此最胜,彼佛彼不胜,要胜我最胜”。有没有?常常有为什么要念这个佛号,这个佛号多殊胜有多殊胜,你这怎么会平等嘛?

  在法身的这个领域里啊,哪个佛都一样,哪个佛都一样,那平等境界嘛。只要你念佛号就好,因为佛号、菩萨圣号都是生命因素,都是生命因素,生命因素等于生命因素,平等平等嘛,他是性德不同嘛。他的质,本质、本体是一样的,因为到最后啊,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要兑现,所以他还不是都一样吗?所以从法界来讲啊,他是平等的,就是这个,你要留意。它是从生命因素、从性德上面来谈,所以他才讲忆念。这个忆念是指这个部分,不是我们因地的那个记忆的忆念。这是第一个。我都讲第一个,因为有下一个,才有第一个。

  这是“普见法门”。这普见来自于,前面无碍智慧来的。这智慧是没障碍,既然没障碍,就展开了。刚才我们跟各位举例呀,你用识性的时候,你在镜子里看鼻子就看不到眼睛,看眼珠就看不到眉毛,看不到睫毛,对不对?那个是指有障碍的识性。当你用无障碍智慧的时候,他就普见了,有没有?就这里来了。

  这个部分,你现在大脑想,想不到,因为你去试验都是用大脑的识性。识性呢是单一点的,只要你一注意,其他就不见了。可是你用无碍智慧的时候,你就普见一切境界,知道吗?所以,那么多那么多的佛啊,他一次普见法门全见了,十方全见,知道吗?

  但你用识性,不可能。你只能追,追星嘛,我去供养这个佛,然后再去供养那个佛,我告诉你,你累死了,因为你用识性。但是他用无碍智慧的话,就普见一切,有没有?关键是在这个地方,这个是我跟各位谈一下,印证前面所说的部分。在法界里境界的显现,跟你在这个世间结构里,用大脑去思考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

  好吧,今天跟各位谈到这个地方……

  《四十华严》第76讲(2009年4月26日)A

  我们昨天跟各位谈到吉祥云比丘他的法门。法门从名字上来讲是简单,你可以了解。可这种境界,事实上就大脑的推理来讲,那你是有困难的。

  普见法门,怎么普见?在概念上好像一样,比如我们看这么一幅画,那当然普见。所以你在看一幅画,你是有时间感的,从这边看到这边,从这边看到这边,他是有一个次第性,这个不叫普见,这叫逐渐,慢慢的一步一步看的。普见是一次全部现前。

  那这种情况,你只有透过实修,真正的禅修以后,才有可能。一般的禅定它也有普见的情况,但是这个普见的范围很小。入三昧以后的三昧境,我们叫生命观境的展现,那要到十信位以后,才有可能产生这种境界,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时炳然齐现,全部现前。这个是要透过这一种训练。

  那我们昨天把这个训练的过程,大约跟你讲一下,只能讲,大约。你不要自己去摸索,这里头不是陷阱很多,因为你进去以后满路荆棘,你会遍体鳞伤,不只满头包啊,遍体鳞伤。所以真要行法,你一定要有人指导,一定要有人指导。而且在行法的过程里,你要经常小参。你现在修行不要小参,为什么不要小参呢?因为什么境界也没有。但是这个法门一进去,它一再的出现,要告诉你,正定、邪定是什么,你一定要能鉴别!当你不能鉴别正定、邪定之前,不能离开师父,这是一个基本的标准。

  你假如在这个修行的过程里,你的师父往生了、圆寂了、入灭了,你搞不清楚,再来你不知道怎么修了。这个时候,你只能很谨慎,你也没有办法再换一个师父。不过假如有这个因缘,到那个地方,师父指导你到一半,他不会走的,你放心。但问题是你根本没进入状况,那因缘到,他就走了。所以在修行你不用担心,担心的是你不进入状况。

  所以我们第一个跟你讲,是你无法破无明壳,第二个是进去以后你会迷路。所以你资粮道一定要具备!现在最重要的是资粮道的部分。

  这个境界是绝对殊胜,那种不可思议的,绝对不是你的脑筋所能想像的。前面的境界那么宽广,他已经讲了。那么这样的境界叫普见法门。那么他说:“我唯得此普见法门”。

  下面讲“如諸菩薩摩訶薩。”他称其他人叫菩萨摩诃萨,你要留意,他自己是比丘,吉祥云比丘,那请问你,他是不是菩萨摩诃萨?他是现比丘相的菩萨摩诃萨。不一定说菩萨都要现出家相,但是出家相也有菩萨行者,这个就是菩萨。那么他讲像其他的菩萨摩诃萨,就是那大成就者。

  我们这里跟各位做定义,菩萨再加摩诃萨,他的原文叫“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萨埵”,也就是重复叫,重复,他的印度原文是这样发音的。我们鸠摩罗什说的“秦人好简”,中国人喜欢比较简单,所以菩提萨埵就简称菩萨,摩诃菩提萨埵就简称为摩诃萨,那么再加上摩诃菩提萨埵,意思就是大菩萨的意思。

  那菩萨、大菩萨,用印度文的原文称呼是这样称呼。这个称呼事实上是指入法身以后才有这种称呼,才有这种称呼法。所以一般讲的大菩萨是果位比较高的菩萨,没有错。但是菩萨摩诃萨来讲基本上,你要把它翻过来的话,就翻法身大士。

  像其他法身大士有“無量智慧具足圓滿清淨行門。豈能了知所有邊際。”像其他的善知识,那些法身大士,他们有无量智慧,具足圆满清净行门,那我又岂能了知,我怎么知道所有边际啊。这句话就已经说明他在替你推荐的这个人,他修行的法。

  因为从这整个《华严经》的经文结构里看,这一篇讲的是佛宝的法门。有人把它称为念佛的法门,但下一参他就讲念法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嘛。念佛法门他又介绍,他讲像其他具足圆满清净行门,他没有办法讲,那是念法法门。念法法门要找下一位善知识,这个叫做伏笔,译经家在翻译的时候,就把要跟你介绍下一位善知识的部分,在这里先讲了。前面他也有佛法僧三宝,这个地方从佛宝上面准备要跟他推荐法宝修学的状况,他已经讲了,这个部分呢,我就不跟你讲了,你这里学好以后你到那边去。

  各位想想看,你有没有想过,你用大脑想的,善财童子在吉祥云比丘这边呆多久?各位想想看,呆多久?是不是只有一堂课时间?照这个经文才三十页而已啊,对不对?是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够了?其实不止,最少他在这里住半年以上,也就是上上根器者要来跟吉祥云比丘修学这一个普见法门,最少要半年以上。而且,他是已经十信位以后喔,透过禅观的行法,壁上观,然后观照,照住,照见,怎么样舍识,怎么样用根,怎样转识,怎么样成智,怎么样以智为先导,引导根性,照见五蕴皆空,然后进入法界,这整个过程训练完了。以这样的情况来讲,这个叫做什么?叫做资粮道,他已经破无明;已经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破我执无明;破法执无明;然后又回小向大以后;才开始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半年要的。

  这半年里头,我告诉各位,他不是只有坐禅堂里,不是只有坐大殿里,他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他要挑水、要劈材、要倒垃圾,倒垃圾听懂吗?垃圾。还要拿锄头,还要去造林、种树、挑粪,都要做。现在我们都是格格、小王爷,修行坐大殿,最大,这种人跟你讲,保证一定不会开悟。

  你一定要从日常生活来!现在人流行的是运动。我告诉你,不要运动啊,你要的是工作,体力型的工作,体力负担的工作。这个工作他有两个要件,第一个晒太阳,第二个流汗。知道吗?你要是不晒太阳又不流汗,你别想开悟。你什么明心见性啦,告诉你,你只有一个叫门都没。你别想明心见性,没那回事。你想要修行,想要得成就,你一定有这两件身体上一定要去接受磨练的,晒太阳,不是只有晒太阳再慢跑,那个不算,你一定体力要去负担,挑水、劈材,一定要有。现在人,我看各位都是白嫩嫩的,没有这种的啦。你看佛满头包你就知道了,他在修行的过程中吃了多少苦!我们都想养尊处优,就要开悟的?!我好像念过那么多佛名,没有念过“南无养尊处优菩萨摩诃萨”,没有啦!我只看到满头包的佛而已,没有那种养尊处优的。

  你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体力上一定要训练,心智上一定要磨练!你修得再好,没用。假如你修行的过程中一路都是人家歌颂你、赞叹你,那没用的。我跟各位讲,我讲经已经算不错啦,自己封的啦,照样人家也是照骂,写信来。

  网络上,我本来不做博客,我写一写,我只是笔记本写一写啊,准备藏诸名山,束之高阁。

  有一天被小侍者看到:“师父这个写得很好。”

  我说:“怎么很好,你又看不懂。”

  “我看懂你这样写字很漂亮。”

  好啦。我说:“你要干什么?”

  “我跟你打一打,上博客。”

  我想给你打一打也好,因为打一打他可以仔细看啊。好了,这一上去麻烦就来了,除了导弹还没打过来以外,什么蛋都打来了。什么王八蛋、混蛋统统打来了。

  你一定要接受得起批评。你要有雅量,你不能没有。从这个批评当中我们看到:“噢,我落笔是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什么”。写,我们只是很顺的嘛,你没注意到什么。看的人不一样,他见缝插针啦。他到底看懂不懂是一回事情,但是他看得不满意,这是事实。诶,那反应就出来。你才能够周延,你就得感恩,对不对?假如没有他来批判你,你还不会周延嘛。

  所以这些情况是一定有的,而这种情况是磨练你的心智,这是一种磨练,你自己的体力你要去做。你不要人家叫你去做,你“嗯……,我要进大殿,大殿伟大”。对不对?因为叫大殿嘛,你假如要进大殿伟大,进大寮也很伟大,都是大嘛,你怎么不去大寮?为什么一定要去大殿?不是。

  你一定要有劳力的工作,触功德你才会真正的发展。触是你色身的转变,所以一定要去把你积压在体内的那些什么,造成你脑梗、心梗的那些杂质给除掉。所以修行人不怕生病就是这样,你要朝这个方向走。

  这是告诉各位,你想要进行功课的话,那你就要好好训练一个法门。这是第一个,时间很长,半年,第二个、第三个大概也都要半年,那以后就很快了。大概五、六个以后就很快了。那你假如没有的话,你做不到,你越看后面好像越简单,不是简单,他是前面的基础。

  好,那么这一句里头,他讲到是法门的问题,从哪里看呢?我们看,他像其他法身大士一样,他有无量智慧,具足圆满清净行门,这个就是讲法的部分。从无量智慧来具足行门,具足行门的这个部分来看。

  那么前面在讲的他是念佛法门,所以他见佛,第一个是见佛。我们现在是见不到佛,那为什么十方佛都见得到呢?也就是指人生的全方位。就是你生命觉醒不能够死守这一个方向,从修法上来讲是这样,你人生上也是一样。

  你留意到,你思考一个问题,当你遇到烦恼跟挫折的时候,你留意一下,烦恼跟挫折的时候,你马上锁定。你不是东南西北,没有啦,你现在只有这一点,只有这个方向。

  生病的时候,你就很苦很苦,病很苦。病苦是事实,不否认。可是当你一想,当你脑筋一转,其实我还蛮幸福的,除了这个病苦以外,算一算都不错,家庭也幸福,子女也孝顺,事业也不错,我应该因此感到满足。所以这病很痛苦,我看干脆死掉算了。你只要打定死的打算,你的病就好了。病魔看了看,这个家伙不能整啦,你看他已经要死了,他就撤军了。因为你不打算死啊,所以你会苦在那里。

  很多同修,社会上很不好的现象,常常另一半有外遇,他气得要死。不要气嘛,布施给他嘛,那妖精厉害,我布施给他,这老家伙我不要了,布施给她啦。就是告诉他一句话:“你要去你就去,你老了,中风了,没人管你的时候,你再回来吧。”你这样,我告诉你,当你心这么一转…为什么你会这么转?因为我还很健康,家庭也幸福啊,子女也孝顺啊,因为他有外遇,子女绝对站你这边,你就把他fire掉嘛,干嘛那个破的东西一直要留着,把他布施出去,舍了。我告诉你,你就不痛苦了。你要是你会在那边气,是气什么?是因为他的那个妖精可恶,你干嘛要跟那个妖精吵架?她是妖精诶,你又不是狐狸精,你跟她吵什么?要,就给她嘛!被妖精咬掉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因为人生是多方面的嘛,你不要在这个方面上去跟他计较,这方向既然不行,我就转个方向,十方,我还有九方。这个才一个点而已嘛,放了。尤其都已经学佛了,没他干扰我,才好精进,是不是这样?有了他干扰,你还不能精进呢。我想用功,等一下他说红豆汤煮好了没?你说没红豆,你还要跑出去买红豆,不必了。

  所以人生当中有很多挫折是没错,那你会觉得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是因为你死守着它。可是当你会转的时候,没有不如意的事。那不如意叫什么?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嘛!要那么啰嗦,干脆把心一转,就全部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状况。

  所以讲到十方,你记得,生活中本来就是全方位的,你不要在一个方位把自己给卡住了。事业失败了,有什么好自杀的?失败就失败,我还有健康的身体啊,对不对?事业失败是值得恭喜的,因为我不要再坐办公室啦。我们到禅村去,找隆藏法师,到山上去住嘛,以大自然为伍,有什么不好呢?有事业,你说有个壳,放下去,没责任,要抗起来那么辛苦。那失败,失败更好,不是我不做,是你不给我做。

  有一次老板说:“我们要倒闭了。”

  我说:“倒闭啦,那你就不发薪水了。”

  他说:“是啊,没办法发。”

  我说:“那就这么决定吧。你不发薪水那一天开始,我就不为你服务了。”

  平等平等嘛,你发薪水,我要为你服务,你不发薪水,我就不为你服务,我去为别人服务了。

  “那你好找工作嘛?”

  我说:“我要找工作,很快。”

  大家都说不好找工作。你当然不好找工作。你一开始去就问老板一个月放假几天。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