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 第一卷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 第一卷

  《华严经》卷七十入法界品之十一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的「末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细反思喜目观察夜神的教诲,发亲近善知识的大愿。此时,善财童子又得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发「智灯普照清净幢」大光明的加持,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因此三昧而得以仔细观察世间,并且看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救度众生的大用神力。善财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极,便虔诚礼拜。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恢复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财童子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此解脱法门的名称,二是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修行时间,三是修成这一法门的因缘。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先就这三个问题从总体上做了回答,然后分层对其作了回答。

  此法门的全名为「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历经无数劫方纔证得这一法门。在过去很久之前,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劫中有一名「毗卢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东侧,有一名「宝灯华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阎浮提内,有一名为「宝华灯」的国土。此土有一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王」的转轮王。此转轮王有一名「圆满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此土众生互相诋毁,其所有的乐事都在减损。在「宝华灯幢」国土之国都的城北一棵名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下,有一位名为「普智宝焰妙德幢」的佛出世。从此佛出世之前的一万年起,有一朵大莲华不断放出光明。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在此菩提树下出世显相,旋转*轮,使无量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得到利益。普贤菩萨化现妙身,告诉此国土的转轮王,此城外的菩提树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国王带领其部众前往佛所在的道场拜佛问法。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将自己的庄严具献给佛而得以看见佛所显现出来的大用,使其心清净。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转轮王、王女以及其他会众演说《一切如来转*轮经》。此王女获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发心调伏众生益。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说,当时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圆满清净」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贤菩萨的激励下因修补莲花座上的破损佛像而发菩提心。后来,童女经普贤菩萨引导拜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闻佛说法,最终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在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养诸佛,继续修行。由于诸劫的修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最终获得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获得一切智。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寂静音海」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求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晖曜地」,菩萨至此位安住于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因此名之为「焰慧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了知随顺,思惟修习,念善知识所有教诲,心无暂舍,诸根不散,一心愿得见善知识,普于十方勤求匪懈,愿常亲近生诸功德,与善知识同一善根,得善知识巧方便行,依善知识入精进海,于无量劫常不远离。作是愿已,往诣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

  时,彼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神力,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于两眉间放大光明,名「智灯普照清净幢」,无量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照世间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善财尔时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①。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五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善财童子在前往找寻「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路上,仔细反思喜目观察夜神的教诲,发亲近善知识的大愿。此时,善财童子又得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发「智灯普照清净幢」大光明的加持,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

  【注释】①究竟清净轮三昧:关于此三昧,澄观解释说:「三业、六根皆离障故,云『究竟清净』,即净智圆满,摧障为『轮』故所见无碍。」(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三中)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在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听闻普喜幢解脱门之后,信解趣入,了知随顺,思惟修习,记忆善知识所有的教诲,心无片刻舍弃远离,诸根不散,一心希望得见善知识,完全在十方勤求不懈,希望常常亲近善知识而产生诸功德,希望与善知识拥有同样的善根,获得善知识巧方便之行,依照善知识所敎导进入精进之海,在无量劫常常不远离。发这一大愿之后,善财童子前往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住所。

  这时,那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善财童子示现出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的神力,以诸相、好庄严自己之身,在两眉间之间放出名为「智灯普照清净幢」的大光明,无量光明作为眷属,其光普照一切世间。完整地照耀世间之后,其光从善财童子的头顶一直充满其全身。顿时,善财童子获得了究竟清净轮三昧。

  得此三昧已,悉见二神两处中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华、香、璎珞诸庄严具,如是一切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见佛剎微尘数世界成坏。及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①积聚。亦见一切世界接连,皆以地轮任持②而住。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住处,诸趣轮转,生死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靡不悉见。

  又见一切世界差别。所谓:或有世界杂秽,或有世界清净,或有世界趣杂秽,或有世界趣清净,或有世界杂秽清净,或有世界清净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覆住,或有侧住。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悉见此普救众生夜神,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诸众生形貌、言辞、行解差别,以方便力普现其前,随宜化度,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令畜生众生不相食啖,令饿鬼众生无有饥渴,令诸龙等离一切怖,令欲界众生离欲界苦,令人趣众生离暗夜怖、毁呰怖、恶名怖、大众怖、不活怖、死怖、恶道怖、断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恶知识怖、离善知识怖、堕二乘地怖、种种生死怖、异类众生同住怖、恶时受生怖③、恶种族中受生怖、造恶业怖、业烦恼障④怖、执着诸想系缚怖⑤,如是等怖悉令舍离。

  又见一切众生,卵生⑥、胎生⑦、湿生⑧、化生⑨,有色⑩、无色11,有想12、无想13,非有想非无想14,普现其前,常勤救护,为成就菩萨大愿力故,深入菩萨三昧力故,坚固菩萨神通力故,出生普贤行愿力故,增广菩萨大悲海故,得普覆众生无碍大慈故,得普与众生无量喜乐故,得普摄一切众生智慧方便故,得菩萨广大解脱自在神通故,严净一切佛剎故,觉了一切诸法故,供养一切诸佛故,受持一切佛教故,积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故,入一切众生心海而无障碍故,知一切众生诸根教化成熟故,净一切众生信解除其恶障故,破一切众生无知黑暗故,令得一切智清净光明故。

  【章旨】善财童子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后得以仔细观察世间,并且看到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救度众生的大用神力。

  【注释】①地水火风诸大:即地、水、火、风「四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所造。

  ②地轮任持:佛教认为,世间之地层是由五轮支持而存在的,最上方为地轮,所以说地层是由地轮支橕的。地层由地、水、风、空之四轮而成,最下为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地轮,地轮即金轮际也。

  ③恶时受生怖:指对于在恶行盛之时转生的恐惧。

  ④业烦恼障怖:指对于业障中的「烦恼障」的恐惧。业障,指能障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之业;烦恼障为三障(烦恼、业、报)或五障(烦恼、业、生、法、所知)之首。

  ⑤执着诸想系缚怖:指对于众生之身心因为被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并且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的恐怖。诸想,「想」指外界的境象作用于心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想」有「六想」、「三想」之分。六想,为依据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产生的眼想、耳想、鼻想、舌想、身想、意想。依所缘境之大、小、无量之别,而有「大想」、「小想」、「无量想」等三想。依所缘之境的善恶又分为,「欲想」(贪欲想)、「瞋想」(瞋恚想)、「害想」(杀害想)等「三不善想」或「三恶想」,以及与之相反的「出离想」、「不恚想」、「不害想」等「三善想」。

  ⑥卵生:指由卵殻出生的众生,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

  ⑦胎生:又作「腹生」,指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

  ⑧湿生: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指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的生命,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

  ⑨化生:指无所依托而忽有的生命,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都是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

  ⑩有色:指欲界与色界中具有色身的众生。

  11无色:指「无色界」的众生。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

  12有想:指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的有情众生。

  13无想:指全无想念等作用的众生。

  14非有想非无想:无色界之第四处「有顶天」的生命存在。生于此处的众生没有如同下地众生所具有的粗想烦恼,因此既是「非有想」又「非想」。

  【语译】善财童子在获得「究竟清净轮三昧」之后,完全看见在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在的两地之间,所有一切地尘、水尘及以火尘,金刚摩尼众宝微尘,花、香、璎珞诸庄严具,如此一切的所有微尘,一一尘中各显现佛土微尘数世界的生成与毁坏。也看见一切地、水、火、风诸大的积聚。也看见一切世界接连不断,都依靠地轮的支橕存在。种种山海、种种河池、种种树林、种种宫殿,所谓:天宫殿、龙宫殿、夜叉宫殿,甚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宫殿屋宅,地狱、畜生、阎罗王界一切处所,诸趣的轮转,生死的往来,随业受报,各各差别,无不在眼前显现出来。

  善财童子又看见一切世界的差别。所谓:有的世界是混杂污秽的,有的世界是清净的,有的世界趋向于混杂污秽,有的世界趋向于清净,有的世界杂秽清净混杂,有的世界清净杂秽混杂,有的世界一直清净,有的世界其形状平正,有的世界以颠倒的形式而存在,有的世界以倾斜的形式而存在。如此等一切世界的一切诸道中,都可以看见这位普救众生夜神在一切时一切处,针对众生的形貌、言辞、行为与理解力的差别,以方便力在其面前显现出来,随宜化度,使地狱众生免于诸苦的毒害,使畜生道众生不互相吞吃,使饿鬼道众生无有饥渴,使诸龙等众生远离一切恐怖,使欲界众生远离欲界之苦,使人道众生远离对于暗夜的恐怖、对于毁辱的恐怖、对于不安定生活的畏惧、对于受人讥谤而使名誉受损的恐怖、对于因无自信而怯于出现大众之前的恐怖、对于死的恐怖、对于降生恶道的恐怖、对于断善根恐怖、对于菩提心退堕的恐怖、对于遇恶知识的恐怖、对于远离善知识的恐怖、对于堕入声闻缘觉二乘地的恐怖、对于种种生死的恐怖、对于异类众生同住一起的恐怖、对于在恶时受生的恐怖、对于受生在恶种族之中的恐怖、对于造恶业的恐怖、对于业烦恼障的恐怖、对于因执着诸想而被系缚的恐怖。这位菩萨使众生舍弃远离如此等等恐怖。

  善财童子又看见一切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众生,有想众生与无想众生,非有想非无想众生,如此等等众生都完全显现在眼前,普救众生妙德夜神都去勤奋救护。这是为成就菩萨大愿力的缘故,深入菩萨三昧力的缘故,坚固菩萨神通力作用的缘故,出生普贤行愿力的缘故,增广菩萨大悲之海的缘故,获得普覆众生无碍大慈的缘故,获得普与众生无量喜乐的缘故,获得普摄一切众生智慧方便的缘故,获得菩萨广大解脱自在神通的缘故,严净一切佛土的缘故,觉了一切诸法的缘故,供养一切诸佛的缘故,受持一切佛之教诲的缘故,积集一切善根修一切妙行的缘故,进入一切众生心海而无障碍的缘故,知晓一切众生诸根并且教化使其成熟的缘故,使一切众生的信解清净并且去除其恶障的缘故,破除一切众生无知黑暗的缘故,获得一切智清净之光明的缘故。

  时,善财童子见此夜神如是神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普现调伏一切众生菩萨解脱已,欢喜无量,头面作礼,一心瞻仰。时,彼夜神即舍菩萨庄严之相,还复本形,而不舍其自在神力。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却住一面,以偈赞曰:「我善财得见,如是大神力,其心生欢喜,说偈而赞叹。我见尊妙身,众相以庄严;譬如空中星,一切悉严净。所放殊胜光,无量剎尘数;种种微妙色,普照于十方。一一毛孔放,众生心数光;一一光明端,皆出宝莲华;华中出化身,能灭众生苦;光中出妙香,普熏于众生;复雨种种华,供养一切佛。两眉放妙光,量与须弥等,普触①诸含识,令灭愚痴暗。口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日,普照于广大,毗卢舍那境。眼放清净光,譬如无量月,普照十方剎,悉灭世痴翳。现化种种身,相状等众生,充满十方界,度脱三有海。妙身徧十方,普现众生前,灭除水火贼,王等一切怖。我承喜目教,今得诣尊所,见尊眉间相,放大清净光,普照十方海,悉灭一切暗,显现神通力,而来入我身。我遇圆满光,心生大欢喜,得总持三昧,普见十方佛。我于所经处,悉见诸微尘,一一微尘中,各见尘数剎。或有无量剎,一切咸浊秽,众生受诸苦,常悲叹号泣。或有染净剎,少乐多懮苦;示现三乘像,往彼而救度。或有净染剎,众生所乐见,菩萨常充满,住持诸佛法。一一微尘中,无量净剎海;毗卢遮那佛,往劫所严净。佛于一切剎,悉坐菩提树,成道转*轮,度脱诸群生。我见普救天②,于彼无量剎,一切诸佛所,普皆往供养。」

  【章旨】善财童子看到如此景象,佩服至极,便虔诚礼拜。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恢复本形,但不舍其神力。善财童子又以偈赞赞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之功德。

  【注释】①触:指境(对象)、根(感官及其机能)、识(认识)三者和合时所产生之精神作用。大致相当于主观与客观接触之感觉。

  ②普救天:指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此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如此神力不可思议的甚深境界,以及显现的调伏一切众生菩萨解脱身之后,欢喜无量,顶礼礼拜夜神,一心瞻仰夜神。这时,普救众生妙德夜神随即舍弃菩萨庄严的形象,又恢复本来的形相,但却不舍弃拥有的自在神力。

  这时,善财童子恭敬合掌,在夜神面前站住,以偈颂称赞说:(偈颂语译从略)

  尔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白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言:「天神!今此解脱甚深希有!其名何等?得此解脱其已久如?修何等行而得清净?」

  夜神言:「善男子!是处难知,诸天及人、一切二乘所不能测。何以故?此是住普贤菩萨行者境界故,住大悲藏者境界故,救护一切众生者境界故,能净一切三恶①、八难②者境界故,能于一切佛剎中绍隆佛种不断者境界故,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故,能于一切劫修菩萨行成满大愿海者境界故,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净智光灭无明暗障者境界故,能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者境界故。我承佛力,今为汝说。

  【章旨】善财童子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此解脱法门的名称,二是获得这一解脱法门的修行时间,三是修成这一法门的方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先就这三个问题从总体上做了回答,而其法门的名称「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将在「谦逊推荐善友」部分说出全名。

  【注释】①三恶:指人的三种恶心。其一,心性狠毒鄙陋,不能接纳善言。其二,器量狭小,常怀嫉妒,畏惧他人比自己优胜。其三,若知他人你自己优秀,便觉得羞耻而不愿意向其请教。有此「三恶」的众生,很难加以教化。

  ②八难:又作「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指八种不能遇到佛、不能听闻正法的八种障难。其一,在地狱难,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地狱,长夜冥冥而受苦无间,不得见佛闻法。其二,在饿鬼难。其三,在畜生难,畜生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其四,在长寿天难,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其五,在边地之郁单越难,「郁单越」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没有中途夭折的情况,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其六,盲聋喑哑难,此等人虽生中国(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国一带),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其七,世智辩聪难,即便是聪明伶俐,只是追求沈溺在对于外道经书的学习,而不信仰出世正法。其八,生在佛前佛后难,由于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某有机会见佛闻法。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说完此颂之后,对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说:「天神!现今我看到的这一解脱法门非常罕见!其名是什么?获得此解脱需要多少时间?需要修行什么内容纔能得到如此清净法门?」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回答说:「善男子!这一境界是难于知晓的,是诸天及人、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测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它是住于普贤菩萨行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它是住于大悲藏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是救护一切众生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是能使一切三恶、八难清净的修行者所具境界的缘故,它是能在一切佛土中使佛种得到延续不断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是能住持一切佛法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它是能在一切劫修菩萨行成满大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它是能于一切法界海以清净智之光灭除无明黑暗的障碍的修行所具的境界的缘故,是能够以一念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三世方便海的修行者所具的境界的缘故。我秉承佛力,现今为你演说。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佛剎微尘数劫,尔时有劫名『圆满清净』,世界名『毗卢遮那大威德』,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于中出现。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宝为体,众宝庄严,住无垢光明摩尼王海上。其形正圆,净秽合成,一切严具帐云而覆其上,一切庄严摩尼轮山千匝围绕。有十万亿那由他四天下皆妙庄严,或有四天下恶业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杂业众生于中止住①,或有四天下善根众生于中止住,或有四天下一向清净诸大菩萨之所止住。

  「此界东际轮围山侧,有四天下,名『宝灯华幢』。国界清净,饮食丰足,不藉耕耘而生稻粱;宫殿楼阁悉皆奇妙;诸如意树处处行列,种种香树恒出香云,种种鬘树恒出鬘云,种种华树常雨妙华;种种宝树出诸奇宝,无量色光周匝照耀;诸音乐树出诸音乐,随风吹动演妙音声;日月光明摩尼宝王普照一切,昼夜受乐无时间断。

  「此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诸王国土,一一国土有千大河周匝围绕,一一皆以妙华覆上,随流漂动,出天乐音,一切宝树列植其岸,种种珍奇以为严饰,舟船来往称情戏乐。一一河间有百万亿城,一一城有百万亿那由他聚落;如是一切城邑、聚落,各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宫殿、园林周匝围绕。

  「此四天下阎浮提内,有一国土,名『宝华灯』,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其中众生,具行十善②。有转轮王于中出现,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于莲华中忽然化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恒以正法教导群生。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冤敌;百万亿那由他宫人、采女,皆悉与王同种善根、同修诸行、同时诞生,端正姝妙犹如天女,身真金色常放光明,诸毛孔中恒出妙香;良臣、猛将,具足十亿。王有正妃,名『圆满面』,是王女宝,端正殊特,皮肤金色,目发绀青,言同梵音,身有天香,常放光明照千由旬。其有一女,名『普智焰妙德眼』,形体端严,色相殊美,众生见者情无厌足。尔时,众生寿命无量,或有不定而中夭者;种种形色、种种音声、种种名字、种种族姓,愚、智、勇、怯、贫、富、苦、乐,无量品类皆悉不同。时,或有人语余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语已,递相毁辱,集不善业;以是业故,寿命、色力、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章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回答其修成此法门的时间。在过去很久之前,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劫中有一名「毗卢遮那大威德」的世界。此世界东侧,有一名「宝灯华幢」的四天下。此天下的阎浮提内,有一名为「宝华灯」的国土。此土有一名「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王」的转轮王。此转轮王有一名「圆满面」的妃子,此妃有一名为「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此土众生互相诋毁,其所有的乐事都在减损。

  【注释】①杂业众生于中止住:即「杂生世界」。由作各种业而感应各种果报并且共居在一起的众生所组成的世界。如娑婆世界,也被称之为「五趣杂居地」,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等五趣杂居之世界。

  ②十善: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久远的世纪之前再过佛土微尘数劫,那时有一名为『圆满清净』的劫,其世界名叫『毗卢遮那大威德』,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现于世。其佛世界,以一切香王摩尼宝为其体,以众宝作为庄严,诸佛都住在无垢光明摩尼王之海上。此世界的形状是正圆形,为净秽合成的国土,一切美丽的帐云覆盖在国土之上,一切庄严摩尼轮山在其周围围绕了一千层。此世界中有十万亿那由他的四天下,都有美丽的装饰,有的四天下由恶业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由杂业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善根众生在其中居住,有的四天下由一向清净的诸大菩萨在其中居住。

  「在此世界东边的轮围山之侧面,有一名为『宝灯华幢』的四天下。其国界清净,饮食丰足,不需要凭借耕耘而可以自己产生稻粱;其宫殿楼阁都非常奇妙;到处排列着诸如意树,种种香树一直在发出香云,种种鬘树一直在发出鬘云,种种花树常常降下美妙的花朵;种种宝树长出许多奇异的珍宝,无量颜色的光芒周匝照耀;诸音乐树随风吹动演妙出美妙的音乐;日月光明摩尼宝王完全照耀一切,昼夜都有阳光,没有任何间断。

  「此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数量的诸王国土,每一国土中有一千条大河在其周围围绕,每一处河流上都有美妙的花朵覆盖在上面,河水随流漂动,演奏出天上纔有的音乐,一切宝树列植其岸,种种珍奇装饰着大河,河面上舟船来往尽情戏乐。每一处河间都有百万亿城市,每一城中都有百万亿那由他的村落;如是一切城邑、村落,各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座宫殿、园林在其周围围绕。

  「在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着内,有一处名叫『宝华灯』的国土,安稳丰乐,人口众多;其中的众生都执行十善。此国土中有转轮王出现,名叫『毗卢遮那妙宝莲华髻』,是在莲华中忽然化生的,有三十二相装饰其身。此转轮王具足七宝,在四天下称王,永远以正法教导众生。此王有一千名儿子,都端正勇健,能降伏冤家敌人,此国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数量的宫人、采女都与国王同样种植了善根、同样修习诸行、同时诞生。这些宫人、采女都端正美丽犹如天女,真金色的身体常常放出大光明,诸毛孔中一直发出美妙的香气。此国良臣、猛将足足有十亿。此王有一位名叫『圆满面』的正妃,是国王最宠爱的女子,端正殊特,皮肤为金色,眼睛、头发青中透红,其说话的声音就如同菩萨的声音,身上发出天上纔有的香气,其身常常放出光明照射千由旬之远。此王妃有一位名叫『普智焰妙德眼』的女儿,形体端严,色相殊美,凡是看见她的无不生情而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当时,这一世界的众生寿命各不相同,也有年寿不定而中途夭折的;众生的形体颜色、种种音声、种种名字、种种族姓,愚、智、勇、怯、贫、富、苦、乐,如此等等品性都不相同。当时,有人对他人说:『我的身体端正,而你的身形丑陋。』刚刚说完此语,众生之间就开始了互相毁辱,都集积了不善之业。由于这些不善业的缘故,众生的寿命、色力、一切乐事都损减了。

  「时,彼城北有菩提树,名『普光法云音幢』,以『念念出现一切如来道场庄严坚固摩尼王』而为其根,一切摩尼以为其干,众杂妙宝以为其叶,次第分布,并相称可,四方上下,圆满庄严;放宝光明,出妙音声,说一切如来甚深境界。于彼树前,有一香池,名『宝华光明演法雷音』,妙宝为岸,百万亿那由他宝树围绕,一一树形如菩提树,众宝璎珞周匝垂下,无量楼阁皆宝所成,周徧道场以为严饰。彼香池内出大莲华,名『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须弥山微尘数佛于中出现。

  其第一佛,名『普智宝焰妙德幢』,于此华上,最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千岁演说正法,成熟众生。

  「其彼如来未成佛时,十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净光明,名『现诸神通成熟众生』,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心自开悟,无所不了,知十千年后佛当出现。九千年前,放净光明,名『一切众生离垢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清净眼,见一切色,知九千年后佛当出现。八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业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得自知诸业果报,知八千年后佛当出现。七千年前,放大光明,名『生一切善根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一切诸根悉得圆满,知七千年后佛当出现。六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佛不思议境界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其心广大,普得自在,知六千年后佛当出现。五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严净一切佛剎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见一切清净佛土,知五千年后佛当出现。四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一切如来境界无差别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往觐一切诸佛,知四千年后佛当出现。三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三世明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悉能现见一切如来诸本事海,知三千年后佛当出现。二千年前,放大光明,名『如来离翳智慧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普眼见一切如来神变、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世界众生,知二千年后佛当出现。一千年前,放大光明,名『令一切众生见佛集诸善根』,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则得成就见佛三昧,知一千年后佛当出现。次七日前,放大光明,名『一切众生欢喜音』,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得普见诸佛生大欢喜,知七日后佛当出现。

  【章旨】在「宝华灯幢」国土之国都的城北一棵名为「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下,有一位名为「普智宝焰妙德幢」的佛出世。从此佛出世之前的一万年起,有一朵大莲华不断放出光明。经文中,以十一重叙述此光明之功用。据澄观的解释,「放光调机,有十一重。一一重中,各有光明业用成益。以益对『名』可以思准。若约表法,则前十为次第十度光,后一为圆融十度光。以此照心则自智出现。」(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三下)这是说,这十一重光可以依照名称知晓其功用,若依照象征的方法,则前十重象征「十度」,最后一重则象征「十度」之圆融。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在阎浮提内宝花灯国之国都的北边有一棵名叫『普光法云音幢』的菩提树。此树以『念念出现一切如来道场庄严坚固摩尼王』为其树根,以一切摩尼为其树干,以许多类型的美妙珍宝为其树叶。这些珍宝,在菩提树上次第分布,相互映衬,使得菩提树的四方上下都圆满庄严。此菩提树放出宝光明,发出美妙的声音,演说一切如来甚深之境界。在这棵菩提树前面,有一座名为『宝华光明演法雷音』的香池,此池以美妙的珍宝为岸,有百万亿那由他数的宝树在其周围围绕,每一棵树形都如同菩提树,树上众多以珍宝制作的璎珞在其四周垂下。池边的无数楼阁都是由珍宝组成的,这些楼阁在道场到处都有,将道场装饰得更加美观。这座香池内长出一朵名叫『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的大莲花,在此莲花上有如须弥山微尘数的佛出现。

  在『普现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云』大莲花上出现的第一位佛名叫『普智宝焰妙德幢』。他就是在此花上最初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从此以后的无量千岁都在演说正法,使众生得到成熟。

  「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一万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现诸神通成熟众生』。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心就自然开悟,没有什么不能领悟了断,并且知晓一万年之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九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离垢灯』。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获得清净眼,看见一切颜色,并且知晓九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八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业果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得以自知诸业之果报,并且知晓八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七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生一切善根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一切诸根都能够获得圆满,并且知晓七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六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佛不思议境界音』。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其心就变得无比广大,完全获得自在,并且知晓六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五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严净一切佛剎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可以看见一切清净佛土,并且知晓五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四千年之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如来境界无差别灯』。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能够往前往礼拜一切诸佛,并且知晓四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三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三世明灯』。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都能看见一切如来诸本事之海,并且知晓三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二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如来离翳智慧灯』。如果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可以获得普徧观察一切众生之普眼,能够看见一切如来神变、一切诸佛国土、一切世界众生,并且知晓二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的一千年前,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令一切众生见佛集诸善根』。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可获得成就见佛三昧,并且知晓一千年后有佛应当出现。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未成佛之前七日,此大莲华放出清净光明,名为『一切众生欢喜音』。如果有众生遇到这一光明,就得以完全看见诸佛因而产生大欢喜,并且知晓七日后有佛应当出现。

  「满七日已,一切世界悉皆震动,纯净无染,念念普现十方一切清净佛剎,亦现彼剎种种庄严;若有众生根性淳熟,应见佛者,咸诣道场。

  「尔时,彼世界中一切轮围、一切须弥,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墙、一切宫殿、一切音乐、一切语言,皆出音声,赞说一切诸佛如来神力境界;又出一切香云、一切烧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宝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璎珞云、一切妙华云、一切如来光明云、一切如来圆光云、一切音乐云、一切如来愿声云、一切如来言音海云、一切如来相好云,显示如来出现世间不思议相。

  「善男子!此普照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大宝莲华王,有十佛剎微尘数莲华周匝围绕,诸莲华内悉有摩尼宝藏师子之座,一一座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于十方一切世界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随众生心,悉现其前为转*轮。于一一世界,令无量众生离恶道苦,令无量众生得生天中;令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地;令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清净根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徧至一切处不可坏神通力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入普门方便道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安住三昧门菩提之行,令无量众生成就缘一切清净境界菩提之行①;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②,令无量众生住菩萨道③,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④,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令无量众生住菩萨二地乃至十地⑤,令无量众生入于菩萨殊胜行愿,令无量众生安住普贤清净行愿⑥。

  「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现如是不思议自在神力转*轮时,于彼一一诸世界中,随其所应,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章旨】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在菩提树下出世显相,旋转*轮,使无量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得到利益。

  【注释】①令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十句:此十句大致表示进入菩萨修行阶位之前的准备性修行活动。

  ②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住」位。

  ③令无量众生住菩萨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行位」。

  ④令无量众生安住清净波罗蜜道一句:此句大致表示「十回向位」。

  ⑤令无量众生住菩萨初地二句:此二句表示「十地位」。

  ⑥令无量众生入于菩萨殊胜行愿二句:此二句表示「等觉位」。等觉位,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的第五十一位,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的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满七日之后,一切世界都震动起来,纯净无染,念念普现出十方一切清净佛土,也显现出那国土中的种种庄严。如果有众生根性淳熟,能够看见佛的众生应该都前往道场。

  「这时,这一世界中的一切轮围山、一切须弥山,一切诸山、一切大海、一切地、一切城、一切垣墙、一切宫殿、一切音乐、一切语言,都发出声音,赞说一切诸佛如来神力之境界;此世界中又发出一切香云、一切烧香云、一切末香云、一切香摩尼形像云、一切宝焰云、一切焰藏云、一切摩尼衣云、一切璎珞云、一切妙花云、一切如来光明云、一切如来圆光云、一切音乐云、一切如来愿声云、一切如来言音海云、一切如来相好云,这些云彩都显示出如来出现世间时所具备的不可思议之相。

  「善男子!这位普照三世一切如来庄严境界大宝莲华王,有十佛土微尘数莲华在其周围围绕,诸莲花内都有摩尼宝藏师子之座,每一座上都有菩萨在其上结跏趺而坐。善男子!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在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也就同时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针对众生的心意,在众生前都显现出来旋转*轮。在每一世界,使无量众生远离恶道之苦,使无量众生得以转生天中,使无量众生住于声闻、辟支佛之地,使无量众生成就出离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勇猛幢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法光明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清净根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平等力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入法城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徧至一切处不可坏神通力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进入普门方便道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安住于三昧门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成就缘一切清净境界菩提之行,使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使无量众生住菩萨道,使无量众生安住于清净波罗蜜道,使无量众生住于菩萨初地,使无量众生住于菩萨二地乃至十地,使无量众生进入于菩萨殊胜行愿,使无量众生安住于普贤清净行愿。

  「善男子!这位普智宝焰妙德幢如来,显现出如此不可思议自在神力旋转*轮之时,在这一诸世界中,随众生所应,念念调伏无量众生。

  「时,普贤菩萨知宝华灯王城中众生,自恃色貌及诸境界,而生憍慢陵蔑他人;化现妙身,端正殊特,往诣彼城,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令彼圣王及诸妙宝、日月星宿、众生身等一切光明悉皆不现,譬如日出众景夺曜,亦如聚墨对阎浮金。时,诸众生咸作是言:『此为是谁?为天?为梵?今放此光,令我等身所有光色皆不显现。』种种思惟,无能解了。

  「尔时,普贤菩萨在彼轮王宝宫殿上虚空中住,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今汝国中,有佛兴世,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时,圣王女莲华妙眼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光明自在,及闻身上诸庄严具所出妙音,心生欢喜,作如是念:『愿我所有一切善根,得如是身、如是庄严、如是相好、如是威仪、如是自在。今此大圣,能于众生生死长夜黑暗之中放大光明,开示如来出兴于世;愿令于我亦得如是,为诸众生作智光明,破彼所有无知黑暗。愿我所在受生之处,常得不离此善知识。』

  「善男子!时,转轮王与其宝女、千子、眷属、大臣、辅佐、四种兵众,及其城内无量人民,前后围绕,以王神力,俱升虚空,高一由旬,放大光明照四天下,普使一切咸得瞻仰,欲令众生俱往见佛,以偈赞曰:

  『如来出世间,普救诸群生,汝等应速起,往诣导师所。无量无数劫,乃有佛兴世,演说深妙法,饶益一切众。佛观诸世间,颠倒常痴惑,轮回生死苦,而起大悲心。无数亿千劫,修习菩提行,为欲度众生,斯由大悲力。头目手足等,一切悉能舍,为求菩提故,如是无量劫。无量亿千劫,导师难可遇;见闻若承事,一切无空过。今当共汝等,往观调御尊,坐于如来座,降魔成正觉。瞻仰如来身,放演无量光,种种微妙色,除灭一切暗。一一毛孔中,放光不思议,普照诸群生,咸令大欢喜。汝等咸应发,广大精进心,诣彼如来所,恭敬而供养。』

  「尔时,转轮圣王说偈赞佛,开悟一切众生已,从轮王善根,出十千种大供养云,往诣道场,向如来所。所谓:一切宝盖云、一切华帐云、一切宝衣云、一切宝铃网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宝座云、一切宝幢云、一切宫殿云、一切妙华云、一切诸庄严具云,于虚空中周徧严饰。到已,顶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足,绕无量百千匝,即于佛前坐普照十方宝莲华座。

  【章旨】普贤菩萨化现妙身,告诉此国土的转轮王,此城外的菩提树下有佛出世。于是,此国王带领其部众前往佛所在的道场拜佛问法。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时,普贤菩萨知晓宝花灯王城中众生,依靠自己的色貌及诸境界而产生憍慢并陵蔑他人。于是,普贤菩萨化现出妙身,端正殊特,前往宝花灯王城,放出大光明,普照一切,使那里的圣王及诸妙宝、日月星宿、众生身等一切光明都无法显露出来。此正如太阳一出,众多景物都争相放出光芒,也如同聚墨与阎浮金的对比。这时,诸位众生都这样说道:『这位是谁呀?是天吗?是梵吗?他放出此光,使我们的身体的所有光色都不再显现。』他们这样想着,但都没有办法了解真相。

  「这时,普贤菩萨在那位转轮王宝宫殿之上的空中停住,对国王说:『大王应当知道,现今你的国家中,有佛兴世,佛在普光明法云音幢菩提树下。』这时,圣王之女莲华妙眼因看见普贤菩萨所现色身的光明自在,以及听到从其身上诸庄严具所发出美妙的声音,心中产生欢喜,这样想道:『希望我所有一切善根,都可以获得如此身、如此庄严、如此相好、如此威仪、如此自在。现今此大圣,能够在众生生死长夜黑暗之中放出大光明,开示如来出兴于世;希望使我也能够如此,为诸众生作智慧光明,破除众生所有的无知黑暗。希望我所在受生之处,永远可以不离此善知识。』

  「善男子!这时,转轮王与其宝女、千子、眷属、大臣、辅佐、四种兵众,及其城内无量人民,前后围绕,凭借王的神力,都升入空中高达一由旬,放出大光明照四天下,完全使一切都可以瞻仰得见,想使众生都去拜见佛。王以偈赞颂说:(偈颂语译从略)

  「这时,转轮圣王说完偈语赞佛,开悟一切众生之后,从轮王所获得的善根之处生出一万种大供养云,前往道场,向如来的所在进发。这些云彩有:一切宝盖云、一切华帐云、一切宝衣云、一切宝铃网云、一切香海云、一切宝座云、一切宝幢云、一切宫殿云、一切妙花云、一切诸庄严具云,这些云彩在空中到处排列装饰道场。此位转轮王以及所带领的部众到达道场之后,顶礼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量百千圈,随即在佛前坐于普照十方宝莲华座上。

  「时,转轮王女『普智焰妙德眼』即解身上诸庄严具,持以散佛①。时,庄严具于虚空中变成宝盖、宝网垂下,龙王执持,一切宫殿于中间列;十种宝盖周匝围绕,形如楼阁,内外清净,诸璎珞云及诸宝树、香海摩尼以为庄严。于此盖中,有菩提树,枝叶荣茂,普覆法界,念念示现无量庄严。毗卢遮那如来坐此树下,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菩萨前后围绕,皆从普贤行愿出生,住诸菩萨无差别住,亦见有一切诸世间主,亦见如来自在神力,又见一切诸劫次第世界成坏,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出兴次第,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皆有普贤菩萨供养于佛、调伏众生,又亦见彼一切菩萨莫不皆在普贤身中,亦见自身在其身内,亦见其身在一切如来前、一切普贤前、一切菩萨前、一切众生前,又亦见彼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剎微尘数世界种种际畔、种种任持、种种形状、种种体性、种种安布、种种庄严、种种清净、种种庄严云而覆其上、种种劫名、种种佛兴、种种三世、种种方处、种种住法界、种种入法界、种种住虚空、种种如来菩提场、种种如来神通力、种种如来师子座、种种如来大众海、种种如来众差别、种种如来巧方便、种种如来转*轮、种种如来妙音声、种种如来言说海、种种如来契经云;既见是已,其心清净,生大欢喜。

  【章旨】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因将自己的庄严具献给佛而得以看见佛所显现出来的大用,使其心清净。此中,「严具奉佛,表修万行,向佛果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上。)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这时,转轮王之女『普智焰妙德眼』随即解下自己身上的诸庄严具,手持它散给佛。这时,庄严具在虚空中变成宝盖、宝网垂下,由龙王执持,在一切宫殿的中间排列;十种宝盖在其周围围绕,形状如同楼阁,内外清净,以诸璎珞云及诸宝树、香海摩尼为庄严。在此盖中,有菩提树,枝叶荣茂,完全覆盖了法界,念念示现无量庄严。毗卢遮那如来坐在此菩提树下,有不可说佛土微尘数菩萨在其前后围绕,都从普贤行愿中出生,住于诸菩萨无差别住之境,也看见一切诸世间主,也看见如来自在神力,又看见一切诸劫次第世界的生成与毁灭,也看见彼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出兴的次第,又看见那一切世界一一都有普贤菩萨供养佛、调伏众生,又看见彼一切菩萨莫不都在普贤身体之中,也看见自身在其身内,也看见其身在一切如来前、一切普贤前、一切菩萨前、一切众生前,也看见那一切世界一一各有佛土微尘数世界种种际畔、种种任持、种种形状、种种体性、种种安排布置、种种庄严、种种清净、种种庄严云而覆其上、种种劫名、种种佛兴、种种三世、种种地方方位、种种住法界、种种入法界、种种住虚空、种种如来菩提场、种种如来神通力、种种如来师子座、种种如来大众之海、种种如来众差别、种种如来巧方便、种种如来转*轮、种种如来妙音声、种种如来言说海、种种如来契经云。在看见这些之后,王女的心清净了,产生大欢喜。

  「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说修多罗,名《一切如来转*轮》,十佛剎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时,彼女人闻此经已,则得成就十千三昧门,其心柔软,无有粗强,如初受胎,如始诞生,如娑罗树①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复如是,所谓:现见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剎三昧、入一切三世门三昧、说一切佛*轮三昧、知一切佛愿海三昧、开悟一切众生令出生死苦三昧、常愿破一切众生暗三昧、常愿灭一切众生苦三昧、常愿生一切众生乐三昧、教化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三昧、一切菩萨无障碍幢三昧、普诣一切清净佛剎三昧。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复得妙定心、不动心、欢喜心、安慰心、广大心、顺善知识心、缘甚深一切智心、住广大方便海心、舍离一切执着心、不住一切世间境界心、入如来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无恼害心,无高倨心、无疲倦心、无退转心、无懈怠心、思惟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门海心、观察一切法门海心、了知一切众生海心、救护一切众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积集福德助道心、现见诸佛十力心、普照菩萨境界心、增长菩萨助道心、徧缘一切方海心。

  「一心思惟普贤大愿,发一切如来十佛剎微尘数愿海:愿严净一切佛国,愿调伏一切众生,愿徧知一切法界,愿普入一切法界海,愿于一切佛剎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愿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菩萨行,愿得亲近一切如来,愿得承事一切善友,愿得供养一切诸佛,愿于念念中修菩萨行,增一切智无有间断。发如是等十佛剎微尘数愿海,成就普贤所有大愿。

  「时,彼如来复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善根、所修妙行、所得大果,令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章旨】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转轮王、王女以及其他会众演说《一切如来转*轮经》。此王女获得三昧益、大心益以及发心调伏众生益。

  【注释】①娑罗树:又作「沙罗」、「萨罗」、「苏连」,意译「坚固」或「高远」。属龙脑香科,乔木,产于印度、孟加拉等热带地方。高达十丈,叶呈长椭圆形而尖,长五寸至八寸五分,宽三寸至五寸。花小,呈淡黄色。果实有长一、二寸的翼。种子可食。材质甚坚,可供建筑用,亦可作种种器具及船舰之材料。相传,此树乃过去七佛中第三毗舍浮佛之道场树。佛陀曾经在此种树下涅槃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普智宝焰妙德幢王如来为其会众演说修多罗,名为《一切如来转*轮经》,十佛土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这时,这位王女听完此经之后,就得以成就一万种三昧门,其心柔软灵活,就如同刚刚受胎,如同刚刚诞生,如同娑罗树开始生芽。她的三昧心也是如此,这些三昧有:现见一切佛三昧、普照一切剎三昧、入一切三世门三昧、说一切佛*轮三昧、知一切佛愿海三昧、开悟一切众生使其出离生死苦三昧、常常希望破除一切众生的黑暗的三昧、常常希望灭除一切众生苦三昧、常常希望生出一切众生乐三昧、教化一切众生不生疲厌三昧、一切菩萨无障碍幢三昧、完全到达一切清净佛剎三昧。得如此等一万门三昧之后,此位王女又获得妙定心、不动心、欢喜心、安慰心、广大心、顺善知识心、缘甚深一切智心、住广大方便海心、舍离一切执着心、不住一切世间境界心、入如来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无恼害心,无傲慢心、无疲倦心、无退转心、无懈怠心、思惟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门海心、观察一切法门海心、了知一切众生海心、救护一切众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愿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积集福德助道心、现见诸佛十力心、普照菩萨境界心、增长菩萨助道心、徧缘一切方海心。

  「此位王女一心思惟普贤的大愿,发一切如来十佛土微尘数大愿海:希望严净一切佛国,希望调伏一切众生,希望徧知一切法界,希望普入一切法界海,希望在一切佛土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希望尽未来际劫不舍一切菩萨行,希望得以亲近一切如来,希望得以承事一切善友,希望得以供养一切诸佛,希望在念念中修菩萨行,使一切智得到增长无有间断。发如此与十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大愿之海,希望成就普贤的所有大愿。

  「这时,这位如来又为其女开示演说发心已来所集的善根、所修的妙行、所得的大果,使其开悟成就如来所有愿海,一心趣向一切智位。

  「善男子!复于此前,过十大劫,有世界,名『日轮光摩尼』,佛号『因陀罗幢妙相』。此妙眼女,于彼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劝其修补莲华座上故坏佛像;既修补已,而复彩画,既彩画已,复宝庄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念过去,由普贤菩萨善知识故,种此善根。从是已来,不堕恶趣,常于一切天王、人王种族中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令人乐见,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乃至于今,示导开悟,成熟于我,令生欢喜。

  「善男子!于意云何?尔时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今弥勒菩萨是。时王妃圆满面者,寂静音海夜神是,今所住处去此不远。时妙德眼童女者,即我身是。我于彼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劝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为无上菩提因缘,令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于彼时,初始发心;次复引导,令我得见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见佛神力,闻佛说法,即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于念念中,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亦见彼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我皆尊重,恭敬供养,听闻说法,依教修行。

  【章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说,当时的那位普智焰妙德眼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在「圆满清净」劫之前的十大劫,此童女在普贤菩萨的激励下因修补莲花座上的破损佛像而发菩提心。后来,童女经普贤菩萨引导见于妙德幢佛,解身璎珞,散佛供养,闻佛说法,最终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说:「善男子!在此之前过十大劫,有一处名为『日轮光摩尼』的世界,其佛号『因陀罗幢妙相』。这位妙眼女,在那位如来遗法之中,普贤菩萨激励其修补莲华座上破损的佛像;在修补完毕之后,又恢复了彩画,在彩画恢复完毕之后,又以珍宝装饰佛像,此童女随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想起过去,由于普贤菩萨善知识的缘故,种植此善根。从那时起,我不堕入恶趣,常在一切天王、人王的种族中受生,端正可喜,众相圆满,使人都乐于看到我,常常去拜见佛,常常得以亲近普贤菩萨。直到现在,普贤菩萨都示导我,使我开悟,使我成熟,使我产生欢喜之心。

  「善男子!你以为如何呢?那位毗卢遮那藏妙宝莲华髻转轮圣王难道不是奇异之人吗?他就是现今的弥勒菩萨。当时的圆满面王妃就是寂静音海夜神,她现在的住处距离此地不远。当时的妙德眼童女就是我的前身。我在那时,身为童女,普贤菩萨激励我修补莲华座像,以之作为发无上菩提的因缘,使我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在那时,刚刚发心。后来,普贤菩萨又引导我,使我得以拜见妙德幢佛,我解下身上的璎珞,散佛供养,看见佛的神力,听闻佛的说法,随即获得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我在念念中,看见须弥山微尘数佛,也看见那位佛道场、众会、清净国土;对于这些佛、道场、会众等等,我都很尊重,恭敬供养,听闻佛说法,依照佛的教诲修行。

  「善男子!过彼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已,次有世界,名『宝轮妙庄严』,劫名『大光』,有五百佛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其最初佛,名『大悲幢』;初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供养。次有佛出,名『金刚那罗延幢』;我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一切佛出现》,十佛剎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次有佛出,名『金刚无碍德』;我于彼时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一切众生根』,须弥山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受持。次有佛出,名『火焰山妙庄严』;我于彼时为长者女;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普照三世藏》,阎浮提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胜王』;我为阿修罗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分别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海岳法光明』;我为龙王女,雨如意摩尼宝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增长欢喜海》,百万亿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宝焰山灯』;我为海神,雨宝莲华云恭敬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剎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功德海光明轮』;我于彼时为五通仙①,现大神通,六万诸仙前后围绕,雨香华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无着法灯》,六万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如法受持。次有佛出,名『毗卢遮那功德藏』;我于彼时,为主地神,名『出生平等义』,与无量地神俱,雨一切宝树、一切摩尼藏、一切宝璎珞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说修多罗,名《出生一切如来智藏》,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我皆听闻,受持不忘。善男子!如是次第,其最后佛,名『充满虚空法界妙德灯』;我为妓女,名曰『美颜』,见佛入城,歌舞供养;承佛神力,踊在空中,以千偈颂赞叹于佛;佛为于我,放眉间光,名『庄严法界大光明』,徧触我身;我蒙光已,即得解脱门,名『法界方便不退藏』。

  「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佛剎微尘数劫,一切如来于中出现;我皆承事,恭敬供养。

  【章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在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得法之后,又在『大光』劫供养诸佛,继续修行。

  【注释】①五通仙:即获得五种神通的仙人。「五神通」是修习所得的五种不可思议之力。第一为「天眼通」,指超越肉眼的所有障碍,可以看见常人所不能看见的。第二为「天耳通」,又名「天耳智证通」或「天耳智通」,指超越肉耳的所有障碍,可以听闻常人所不能听到的音声。第三「他心通」,指可洞悉他人之心念。第四为「宿命通」,指能知晓自、他过去之事。第五为「身如意通」,指可点石成金、变火成水、飞行自在、变现自在的能力。获得此五种神通之仙人,称为「五通仙」。印度各种宗教大多都有修习而得此五种神通的,而佛陀则曾经禁止其弟子显现各种神通。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过那一毗卢遮那大威德世界圆满清净劫之后,又有一处名为『宝轮妙庄严』的世界,其劫名为『大光』,有五百佛在其中出现,我都承事恭敬供养。

  「此大光劫中的第一位佛,名为『大悲幢』;佛刚刚出家时,我为夜神,恭敬供养。再次,又有佛出,名为『金刚那罗延幢』;我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一切佛出现》,十佛土微尘数的修多罗以为眷属。又有佛出世,名为『金刚无碍德』;我在那时为转轮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普照一切众生根》,须弥山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接受记忆。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火焰山妙庄严』;我在那时为长者女;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普照三世藏》,阎浮提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再次,又有佛出,名『一切法海高胜王』;我为阿修罗王,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分别一切法界》,五百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海岳法光明』;我为龙王女,降下如意摩尼宝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增长欢喜海》,百万亿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宝焰山灯』;我为海神,降下宝莲华云恭敬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法界方便海光明》,佛土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再次,有佛出世,名为『功德海光明轮』;我在那时为五通仙,显现大神通,六万诸仙前后围绕,降下香华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无着法灯》,六万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如法接受记忆。再次,又有佛出世,名为『毗卢遮那功德藏』;我在那时,为主地神,名为『出生平等义』,与无量地神一起,降下一切宝树、一切摩尼藏、一切宝璎珞云而为供养;其佛为我宣说修多罗,名为《出生一切如来智藏》,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我都听闻,接受记忆而不忘。善男子!如此次第,其最后佛名为『充满虚空法界妙德灯』;我当时为妓女,名为『美颜』,看见佛进入此城,歌舞供养;承蒙佛的神力,我踊升空中,以千偈颂赞叹佛;佛为我放出眉间之光,名为『庄严法界大光明』。此光徧触我的身体,我承蒙此光之后,随即获得名为『法界方便不退藏』的解脱门。

  「善男子!在此世界之中,有如此与佛土微尘数相同的劫,一切如来从中出现;我都承事,恭敬供养。

  「彼诸如来所说正法,我皆忆念,乃至不忘一文一句。于彼一一诸如来所,称扬赞叹一切佛法,为无量众生广作利益;于彼一一诸如来所,得一切智光明,现三世法界海,入一切普贤行。

  「善男子!我依一切智光明故,于念念中见无量佛;既见佛已,先所未得、先所未见普贤诸行①,悉得成满。何以故?以得一切智光明故。」

  尔时,普救众生夜神,欲重明此解脱义,承佛神力,为善财童子而说颂言:「善财听我说,甚深难见法,普照于三世,一切差别门。如我初发心,专求佛功德,所入诸解脱,汝今应谛听。我念过去世,过剎微尘劫,次前有一劫,名圆满清净。是时有世界,名为徧照灯,须弥尘数佛,于中出兴世:初佛名智焰,次佛名法幢,第三法须弥,第四德师子,第五寂静王,第六灭诸见,第七高名称,第八大功德,第九名胜日,第十名月面。于此十佛所,最初悟法门。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虚空处,第二名普光,三名住诸方,四名正念海,五名高胜光,六名须弥云,七名法焰佛,八名山胜佛,九名大悲华,十名法界华。此十出现时,第二悟法门。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光幢佛,第二智慧佛,第三心义佛,第四德主佛,第五天慧佛,第六慧王佛,第七胜智佛,第八光王佛,第九勇猛佛,第十莲华佛。于此十佛所,第三悟法门。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宝焰山,第二功德海,第三法光明,第四莲华藏,第五众生眼,第六香光宝,七须弥功德,八干闼婆王,第九摩尼藏,第十寂静色。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广大智,次佛宝光明,第三虚空云,第四殊胜相,第五圆满戒,第六那罗延,第七须弥德,第八功德轮,第九无胜幢,第十大树山。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娑罗藏,第二世主身,第三高显光,第四金刚照,第五地威力,第六甚深法,第七法慧音,第八须弥幢,第九胜光明,第十妙宝光。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梵光明,第二虚空音,第三法界身,第四光明轮,第五智慧幢,第六虚空灯,第七微妙德,第八徧照光,第九胜福光,第十大悲云。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力光慧,第二普现前,第三高显光,第四光明身,第五法起佛,第六宝相佛,第七速疾风,第八勇猛幢,第九妙宝盖,第十照三世。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第一愿海光,第二金刚身,第三须弥德,第四念幢王,第五功德慧,第六智慧灯,第七光明幢,第八广大智,第九法界智,第十法海智。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名布施法,次名功德轮,三名胜妙云,四名忍智灯,五名寂静音,六名寂静幢,七名世间灯,八名深大愿,九名无胜幢,十名智焰海。从此后次第,复有十佛出:初佛法自在,二佛无碍慧,三名意海慧,四名众妙音,五名自在施,六名普现前,七名随乐身,八名住胜德,第九本性佛,第十贤德佛。须弥尘数劫,此中所有佛,普作世间灯,我悉曾供养。佛剎微尘劫,所有佛出现,我皆曾供养,入此解脱门。我于无量劫,修行得此道;汝若能修行,不久亦当得。

  【章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总结其在诸劫修行的情况。由于诸劫的修行,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最终获得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获得一切智。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以偈颂形式对其所言作了总结,全章共四十一首偈颂。第一、二偈标举正法,提示善财童子等会众仔细听讲;后面的三十六偈宣讲在最初「圆满清净」劫中供养其中出现的一百一十名佛的情形。这一百一十佛分别表征「十地」、「等觉」等十一位,各以初佛为主,其余九佛为伴。这些内容是前述长行中没有涉及到的。最后二劫从总体上概括其余诸劫的修行情形,表征「智满行圆,无非佛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中。)

  【注释】①普贤诸行:包含两层面的含义,一是「普贤行愿」,二是「普贤三昧」。前者指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行愿」,后者指「一切三昧」。从后者言之,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为一大法门,普贤菩萨主司一切三昧,文殊菩萨主司一切般若,助佛教化,因此相对于「文殊般若」而称「普贤三昧」。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中说:「普贤三昧自在,文殊般若自在。」(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四四一下)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这些如来所说的正法,我都记忆诵持,甚至不忘一字一句。在每一如来的住所,称扬赞叹一切佛法,为无量众生广泛地谋取利益;在每一如来的住所,获得一切智之光明,显现三世法界之海,进入一切普贤行。

  「善男子!我依止于一切智之光明的缘故,在念念中看见无量佛;在看见佛之后,先前未获得、先前未看见的普贤诸行,都得以成就圆满。为什么如此呢?因为我已经获得一切智之光明的缘故。」

  这时,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想再次宣说这一解脱法门,承蒙佛之神力,为善财童子以偈颂形式说道:(偈颂语译略)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现种种身,具种种根,满种种愿,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变,能种种观察法,入种种智慧门,得种种法光明。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去此不远,有主夜神,名『寂静音海』①,坐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章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又向善财童子举荐「寂静音海」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善财童子于是告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求法。

  【注释】①寂静音海:因为此位夜神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证相同,又都依止于禅定,因此说寂静音海夜神住地距离此处不远。因为是以禅定为依托,因此名之为「寂静」,「入俗演法化物深广,故云『音海』。然此神即普救之母,表真精进却从定生起,心动是妄非进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中)寂静音海夜神是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之母,则象征精进是从禅定所生。

  【语译】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只是知晓此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如同诸菩萨一样,积集无边之修行,产生种种理解,显现出种种身,具备种种根,满足种种愿,进入种种三昧,生起种种神变,修得种种观察法,进入种种智慧之门,获得种种法光明。

  「而我为什么能够知晓能够宣说这一功德行呢?善男子!距离此地不远,有一位名为『寂静音海』的主夜神,坐在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上,有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你可以前往她那里去向她请教: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夜神。然后,善财童子辞别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继续前去求法。

  【说明】善财童子第三十五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会,至此叙述完毕。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四地「焰慧地」的方法。焰慧地,又作「焰地」、「增曜地」、「晖曜地」,菩萨至此位安住于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之为「焰慧地」。

  《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之十二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三十七会和第三十八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六参和第三十七参的内容。

  第三十六参为「寂静音海夜神会」:

  善财童子遵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寂静音海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善财童子则从「业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观之观」四方面询问此法门的内容。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是「以悲、智双运等心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下十心,下化大悲心。」(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下)而此寂静音海夜神则以三部分回答此法门的业用即功能问题。总共三十七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门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门双明舍戒,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门。」第二部分十二门则指化度无功德众生,使其获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见第一义之「空」。第三部分十门则以对治门破其惑障。寂静音海夜神以两部分来回答此法门应该观想的对象:「所观境」即正观之对象,「分齐境」则是指有差别的各自有别的境像。先以十层从正面说明,后则以二十二层比喻加以说明。

  善财童子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解脱的根据。寂静音海夜神以「十大法藏」即「十度」作为证成此法门的根据。善财童子又向寂静音海夜神请教修成此法门的时间。寂静音海夜神最初在「一切净光宝世界海」中的「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修行。寂静音海夜神从「清净光金庄严世界普光明幢劫」中命终之后,就转生在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娑婆世界中修行得法,并且在遇到毗卢遮那佛之时获得这一「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境界。以下,寂静音海夜神首先为善财童子说明其依此法门在海中的所见,然后再显示此法门的「能悟」与「所悟」。后来,又别显「一一智光」之大功用,分为五部分:一知如来因地之行(十度),二知佛因地之位,三知因地作用,四知佛果之功用,五总知因果。功用无边,则重重不可穷尽。

  寂静音海夜神以长行、偈颂又向善财童子总结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并且对善财童子所问的问题作了总结性回答。寂静音海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五地「难胜地」的方法。「难胜地」,又作「极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使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因此名为「难胜地」。

  第三十七参为「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会」:

  善财童子遵从「寂静音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的法门叫「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为善财童子详细地说明了「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的功用。先释「甚深」,次释「自在」,后释「妙音」,最后总结此业用。

  善财童子又问证得此法门的机缘。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有一名为「法界功德云」的四天下,在此劫中出世的第一位佛是「法海雷音光明王」。此中有一名为「妙幢」的王都,此王都中有一位名为「普宝华光」的转轮王。这位转轮王就是现今的普贤菩萨,而王国中名叫「清净日光明面」的比丘尼,就是此位夜神的前身。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就是在此劫发菩提心,获得了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又有无数的佛出世。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离垢光明」劫中,其最后佛名为「法界城智慧灯」。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在此劫中供养一切佛,听闻说法,出家学道,最终方纔修得这一「甚深自在妙音解脱」。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六地「现前地」的方法。「现前地」,又作「现在地」、「目见地」、「目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现前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六参:寂静音海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所闻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了知信解,自在安住;而往寂静音海夜神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欲依善知识,学菩萨行,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菩萨行。唯愿慈哀,为我宣说: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

  时,彼夜神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依善知识求菩萨行。善男子!我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①。」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为何事业?行何境界?起何方便?作何观察?」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六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六会。善财童子遵从「普救众生妙德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寂静音海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自己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善财童子则从「业用」、「境界」、「方便所起」、「能观之观」四方面询问此法门的内容。

  【注释】①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澄观对此法门的含义解释为:「一化生遂志故,生喜即福德庄严。二观佛菩萨胜用故,欢喜即智慧庄严。观化既无间断故,『喜』亦念念出生。」(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中)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在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处所闻听到的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已经了知信解,并且得以自在安住。然后,善财童子到达寂静音海夜神的住所,顶礼寂静音海夜神的双足,在其周围绕行无数圈,后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想依止善知识,学菩萨行,进入菩萨行,修菩萨行,住于菩萨行。希望您慈愍,为我宣说: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当时,寂静音海夜神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已经能够依止善知识而求取菩萨行。善男子!我获得了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

  善财童子问道:「大圣!这一解脱法门的业用如何?产生什么样的境界?生起什么样的方便?其观行的内容如何?」

  夜神言:「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我发起攀缘①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我发起无住心,我发起普现一切众生前救护心,我发起见一切佛海无厌足心,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忧恼旷野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②心,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我发起与一切险难众生作依怙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处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心,我发起令一切众生皆受喜乐心。

  【章旨】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所生起的方便的问题。「以悲、智双运等心为能起之方便。前九起上求大智心,后『我发起令一切众生超过』下十心,下化大悲心。」(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四下)

  【注释】①攀缘: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众生之妄想缘取三界诸法,此乃一切烦恼之根源。盖凡夫之人,妄想微动即攀缘诸法;妄想既有所攀缘,则善恶已分;善恶既分,则憎爱并炽;由此,内烦众结,外生万疾;此都攀缘作用所致。

  ②色声香味触法:指「六尘」,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为染污之义,佛教认为外境能够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法,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

  【语译】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我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我发起攀缘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我发起庄严功德宝山不动心,我发起无住心,我发起普现于一切众生前救护心,我发起见一切佛海而永不厌恶满足心,我发起求一切菩萨清净愿力心,我发起住大智光明海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超越忧恼旷野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愁忧苦恼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不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对象之心,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恶缘愚痴等苦心,我发起为一切遇到险难的众生而作依怙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处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舍离生老病死等苦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之心,我发起使一切众生皆受喜乐之心。

  「发是心已,复为说法,令其渐至一切智地。所谓:

  「若见众生乐着所住宫殿、屋宅,我为说法,令其了达诸法自性,离诸执着;若见众生恋着父母、兄弟、姊妹,我为说法,令其得预诸佛菩萨清净众会;若见众生恋着妻子,我为说法,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起大悲心,于一切众生平等无二;若见众生住于王宫,采女侍奉,我为说法,令其得与众圣集会,入如来教;若见众生染着境界,我为说法,令其得入如来境界;若见众生多瞋恚者,我为说法,令住如来忍波罗蜜;若见众生其心懈怠,我为说法,令得清净精进波罗蜜;若见众生其心散乱,我为说法,令得如来禅波罗蜜;若见众生入见稠林无明暗障,我为说法,令得出离稠林黑暗;若见众生无智慧者,我为说法,令得般若波罗蜜;若见众生染着三界,我为说法,令出生死;若见众生志意下劣,我为说法,令其圆满佛菩提愿;若见众生住自利行,我为说法,令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愿;若见众生志力微弱,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力波罗蜜;若见众生愚痴暗心,我为说法,令得菩萨智波罗蜜。

  「若见众生色相不具,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清净色身;若见众生形容丑陋,我为说法,令得无上清净法身;若见众生色相粗恶,我为说法,令得如来微妙色身;若见众生情多懮恼,我为说法,令得如来毕竟安乐①;若见众生贫穷所苦,我为说法,令得菩萨功德宝藏;若见众生住止园林,我为说法,令彼勤求佛法因缘;若见众生行于道路,我为说法,令其趣向一切智道;若见众生在聚落中,我为说法,令出三界;若见众生住止人间,我为说法,令其超越二乘之道,住如来地;若见众生居住城郭,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法王城中;若见众生住于四隅,我为说法,令得三世平等智慧;若见众生住于诸方,我为说法,令得智慧见一切法。

  「若见众生贪行多者,我为彼说不净观门,令其舍离生死爱染;若见众生瞋行多者,我为彼说大慈观门,令其得入勤加修习;若见众生痴行多者,我为说法,令得明智观诸法海;若见众生等分行者,我为说法,令其得入诸乘愿海;若见众生乐生死乐,我为说法,令其厌离;若见众生厌生死苦,应为如来所化度者,我为说法,令能方便示现受生;若见众生爱着五蕴,我为说法,令其得住无依境界;若见众生其心下劣,我为显示胜庄严道;若见众生心生憍慢,我为其说平等法忍②;若见众生其心谄曲,我为其说菩萨直心③。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施摄诸众生,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令离恶道,受人、天乐,脱三界缚,住一切智;我时便得广大欢喜法光明海,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章旨】寂静音海夜神为善财童子回答「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的业用即功能问题。总共三十七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十五门以「十度化治其十蔽,于中,初五门双明舍戒,以舍一切着则戒净故。后十心明余八度,而『般若』及『愿』各有二门。」第二部分十二门则指化度无功德众生,使其获得可成佛之因果功德,见第一义之「空」。第三部分十门则以对治门破其惑障。

  【注释】①如来毕竟安乐:指佛所具的最终极的身安心乐之境界。毕竟,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极」、「至极」、「最终」之意。安乐,身安心乐,身无危险为「安」,心无懮恼为「乐」。

  ②平等法忍:指坚定地安住于众生平等之法中。对于众生亦应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之区别,在值得怜悯和具有佛性上,平等无二,此称「众生平等」。法忍,指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

  ③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也可以指清净纯一、专心企求佛道之「菩提心」。

  【语译】寂静音海夜神继续对善财童子说:「当我发起这些心之后,又为众生说法,使其逐渐能够到达一切智之地。具体有:

  「如果看见乐于执着所住宫殿、屋宅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了达诸法之自性,远离诸执着;如果看见恋着父母、兄弟、姊妹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与诸佛菩萨清净众会;如果看见恋着妻子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舍弃远离生死爱染,生起大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平等无二;如果看见住于王宫并且有采女侍奉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参加众圣的集会,进入如来的教诲;如果看见染着境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进入如来境界;如果看见多瞋恚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住于如来忍波罗蜜;如果看见其心懈怠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清净精进波罗蜜;如果看见其心散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禅波罗蜜;如果看见进入见稠林被无明黑暗障蔽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出离稠林黑暗;如果看见无智慧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般若波罗蜜;如果看见染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出离生死;如果看见志意下劣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圆满佛菩提之愿;如果看见众生住于自利之行为,我为其说法,使其发起利益一切诸众生之愿;如果看见志力微弱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力波罗蜜;如果看见有愚痴暗之心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智波罗蜜。

  「如果看见色相不具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清净之色身;如果看见形容丑陋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无上清净法身;如果看见色相粗恶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微妙色身;如果看见情多懮恼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如来毕竟安乐;如果看见被贫穷所苦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菩萨功德宝藏;如果看见住止于园林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勤求佛法因缘;如果看见行于道路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趣向一切智之道;如果看见在聚落中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出离三界;如果看见住止于人间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超越声闻、缘觉二乘之道,住于如来地;如果看见居住于城郭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住在佛、菩萨法王之城中;如果看见众生住于四隅,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三世平等之智慧;如果看见众生住于诸方,我为其说法,使其获得智慧可以见一切法。

  「如果看见贪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不净观门,使其舍离生死爱染;如果看见瞋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大慈观门,使其得以勤加修习;如果看见痴行多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依靠明智观察诸法之海;如果看见致力于对事物做归纳、分类思考活动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进入诸乘愿海;如果看见众生乐于生死之乐,我为其说法,使其厌恶远离;如果看见众生厌恶生死苦,可以被如来所化度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能够以方便示现受生;如果看见爱着五蕴的众生,我为其说法,使其得以住于无依之境界;如果看见其心下劣的众生,我为其显示殊胜的庄严道;如果看见心生憍慢的众生,我为其说平等法忍;如果看见其心谄曲的众生,我为其说菩萨所具的正直之心。

  「善男子!我以此等无量法布施摄化诸众生,以种种方便教化调伏众生,使其远离恶道,获得人、天之乐,脱离三界之缚,住于一切智。我当时便获得广大欢喜法光明之海,其心怡畅,安隐适悦。

  「复次,善男子!我常观察一切菩萨道场众会,修种种愿行,现种种净身,有种种常光,放种种光明;以种种方便,入一切智门,入种种三昧,现种种神变,出种种音声海,具种种庄严身,入种种如来门,诣种种国土海,见种种诸佛海,得种种辩才海,照种种解脱境,得种种智光海,入种种三昧海,游戏种种诸解脱门,以种种门趣一切智,种种庄严虚空法界,以种种庄严云徧覆虚空,观察种种道场众会,集种种世界,入种种佛剎,诣种种方海,受种种如来命,从种种如来所,与种种菩萨俱,雨种种庄严云,入如来种种方便,观如来种种法海,入种种智慧海,坐种种庄严座。

  「善男子!我观察此道场众会,知佛神力无量无边,生大欢喜。善男子!我观毗卢遮那如来,念念出现不可思议清净色身;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观如来于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满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见如来一一毛孔,念念出现无量佛剎微尘数光明海,一一光明以无量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一一周徧一切法界,消灭一切诸众生苦;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顶及两肩,念念出现一切佛剎微尘数宝焰山云,充满十方一切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剎微尘数香光明云,充满十方一切佛剎;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剎微尘数诸相庄严如来身云,徧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变化云,示现如来从初发心、修波罗蜜、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