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8课丨七宝池与八功德水「晚课」

第28课丨七宝池与八功德水「晚课」

- 七宝池、八功德水 -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如果我们往生极乐,从莲华化生出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里,这就是我们在极乐世界的第一个环境。

  八功德水,功就是功能,德就是徳用,七宝池中的水有八种功能徳用,跟我们这个世界截然不同。

  首先澄净,澄明洁净。当今世界,水污染已经成了最头疼最没办法也最严重的事。原因就是人心不乐不净,沾染得厉害。内心染,所依的根身也染,所依附的外在国土也染。

  记得我小时候在老家,虽然是陕北黄土高原,也有好多清澈的涓涓溪流。有一个叫清河沟的地方,虽然水小,但是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各种各样的鱼,还有那种土生土长的鳖。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情景,后来随着洗衣粉肥皂的出现,大家都到那去洗衣服,慢慢的水开始变色了,周边的水草也越来越多,水也不那么透亮了。再后来,旁边建了工厂,工业废水都排到清河沟里。最后水不但变绿而且变蓝了,上次回去见的时候一滴水都没有了。

  八功德水,第一个特点是澄明洁净,永远都不会被污染。第二个特点是清湛冷凉。清冷不是冰冷,是手伸进去温度恰好。第三是甘美,味甘之美妙,什么样的味道都有,可以摄取其他东西的味道。第四,轻软,柔软轻物,轻软的功德,很有意思。

  慧远大师在念佛三昧的定境中见到阿弥陀佛时,佛后面有十四注的水流微澜回旋,是指水不但从上面往下流,还可以从下面往上返。这样的功能作用可上下,才叫做轻软。即使装再多,也不会觉得重。

  第五是润泽,不会干枯。第六,安和。不会像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比如瀑布下来的时候,人在下面冲得东倒西歪。安和,不急不缓,正好。

  第七,除饥渴。我们这里的水只能解渴不能除饥。饿了还得吃饭,水是喝不饱的。极乐世界的水不仅能够止渴,还可以除饥,有殊胜的力用。

  第八,长养诸根。我们的水,在不会游泳的情况下,会送命。而极乐世界的水不但没事,而且可以长养我们的身心内外,哪怕是缺胳膊少腿进去洗个澡上来就俱全了。

  如此功德,可见其国土有多么超绝,超胜常然。在《无量寿经》里讲到,“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顶,自然灌顶。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八功德水的清明澄洁,净若无形,是一种无为自在,随意而动。

  “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说明水能够无碍自在地宣说妙法。水还能增进业行,在七宝池中洗澡,出来坐在莲华上,有在地上讲经的,有在空中讲经的,有在读经的,有自己说经的,有受别人经的。不断地在宣说诸佛的经道,念念成就我们的道业。

  “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底以金沙布地,超越我们世界的河底污泥。四边街道上皆是四宝,超越我们世界的砖瓦石块。七宝楼阁,超越我们的建筑。特别是上有楼阁,宝石上有,四岸上有,虚空上有,到处都有。不仅如此,这些楼阁,有能随意大小的,有不能随意大小的,还有像云彩一样浮在空中的,有不能浮在空中的。

  之所以有各种楼阁,就是在求道时所行的德有薄有厚,智有深有浅。就看你对佛的信心,能不能现前信受直下承担,取决于你的智慧、福德。由此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描绘的情形,如果信得透彻,就能显发得圆满;如果半疑半信,虽然往生了,但还是有差别的。

  在佛的经典里,经常讲到七宝,“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因为在我们的世界,这些算稀有难得的宝贝。假借我们的语言、文字和现见的世界,让我们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所以借这些东西来表法。

  金,七宝之首,一般在经文中或者讲佛法时,都是用来比喻佛性的。一是它高贵,二是难得,所以说佛性如金。金子在梵语中叫苏伐剌,有四个方面特别殊胜。

  首先,金子色不改,很殊胜。其次,金子没有垢,染污不进去,稍微经过火烧,就可以排出杂质。第三,转作无我。金子可以加工成各种东西,延展性很好。可以加工成你想制作的任何东西,没有我执,恰恰体现了修行的品质。所以金是七宝之首,不仅能令人富足,而且能让道业德行资粮充足,有福报。

  银,同样具足四种意义,只是不如金子那么珍贵。

  琉璃,译为青色宝,在古代印度琉璃叫做不远。这里的不远不是距离,而是一座山的名字。这里产琉璃,而且离波罗奈城特别近,所以当时在印度比较流行琉璃,类似玉石一样的东西。并不是现在说的琉璃像玻璃一样,那其实不是真正的琉璃,真正的琉璃是青色的。

  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讲到,须弥山靠近南阎浮提的那一侧就是琉璃堆砌而成的,辉映在天际,所以我们看见天都是蔚蓝色的,这是琉璃宝。

  那么玻璃不是我们现在安在窗户上的玻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水晶,七宝里面叫水晶。

  砗磲,叫做大贝壳,超过很大了,才叫做宝。古时候用贝壳做钱来进行流通

  赤珠,几乎没听说过,在《佛地经论》中说赤珠是赤虫所出,《大智度论》里讲到赤珠时说属于珍珠一类。

  玛瑙在丹丘之野,在佛经里说玛瑙是鬼血所化。有一道道像车辙的轮纹,现在西藏的佛塔,圣者的地方或者佛像的龛上等等,全部是用这些来装饰,叫做而严饰之,就是庄严整齐地来装饰。

  虽然这七宝的名,同我们世界的东西是相吻合的,但是它真正意义上是不一样的。不要说极乐世界这么殊胜的地方了,就从三界来讲,天上的金银和人间的金银,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了。

  所以我们贪著的金银琉璃,等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顿见殊胜之妙义,胜色。用七宝就是取它的贵重之意。在《梵网经·心地菩萨品》里讲到,舍弃大乘、不学经律的人是属于二乘和外道的邪见之人,就像舍却七宝反而取瓦砾一样。一般经典里用七宝象征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妙不可言。

  修行佛法是修放下法、舍弃法、清净法。世间的帝王、臣子,在整体的道德认知中都是崇拜朴素的,何况净土的菩萨。在祖师的注释里讲过,一个上上智慧的人一听到七宝就知道心净则国土净,一定是内心的德行和清净到一定程度,才呈现外在的宝物。所以心净则国土净,国土由七宝所成,说明外在依报特别殊胜,正报必然清净无染。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天人菩萨,一定是因为他的无染心,才呈现出外在的庄严妙宝。

  所以虽然七宝看上去很贵重,容易让人心生贪着,但实际上极乐众生心无挂碍,越无挂碍,外在的世界越呈现的殊胜庄严。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为钝根凡夫,让他知苦知乐,生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思想。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在一个常年闹饥荒的国度,突然听说有马上解决饱暖的地方,立即就会想去。也好比黑暗的屋子里突然看见一条光明的道路一样,有这样的作用。一旦可以解决最当务之急的需求,肯定会身心愉悦,舍故而求新。

  正符合往生极乐世界欣厌思想的心理定式,所以才用七宝来描绘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殊胜。不是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后,去贪著这些宝物。从这点来讲,极乐世界真是殊胜之殊胜,超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唯一可以跟它对接的就是信心和愿力,念南无阿弥陀佛。

原标题:《阿弥陀经》28丨要我们厌离钱财,佛陀却用金银装饰世界「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