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章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0课丨那些自称佛菩萨转世的,一定是骗子!

第10课丨那些自称佛菩萨转世的,一定是骗子!

经文中说“一人专忆,一人专忘”,为什么?

怎么会有人修行专门忘记的法门?

这种法门也能成佛吗?

还是理解错了?

现在那么多人自称“菩萨佛陀转世”,

为什么师父说一定是假的?

那乘愿再来的菩萨,

我们有见过的吗?

- 当我们开始想念…… -

  在佛法里一般有这样讲法的范式,从因明的角度来讲叫做宗因喻。也就是先跟你讲一个道理,如果上根的人能够听到道理,就马上听懂了。如果听不明白的话,进而言之就要讲原由,给你讲然,所以然,都跟你讲,你就明白。如果还不能明白,这个时候会给你打一个比喻,这就是所谓的宗因喻。

  下面经文就是打了一个比喻,作为念佛法门修行上面,我们必备的一种心理定式,“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这里打了个比方,众生世界的情景是如此,所以以情致情,以人之常情来作喻,表达念佛之心力,忆是指用念来念。这个世界有两个人,一个人专心致志的想着另外一个人,一专为忆,而他想念这个人却把他给忘了,这样子的话,这两个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一方面理解一个人是有逢有见,因为佛悯念众生,另外一个人是不逢不见,因为众生忘了念佛,也可以理解成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所以说虽逢而不逢,虽见而不见。

  这里比喻的是佛心与众生心,诸佛如来是法界心,佛心是念念充满于法界的,对于众生这种无条件,全方位,开敞式的念是始终都在的,但是众生没有一点向佛,只向红尘中念,我们念他容量如此巨大。可是在凡夫来讲,他念了红尘就不念佛,为什么我们常说人情浓了道情就淡了,道情浓了人情就淡了,就看你念用在哪里,所以这就等于说50%等于0。

  说俗了就跟谈恋爱一样,你一个人念就不会有感应,谈恋爱需要两个人有感应,两情相悦,念佛也是如此,不过这里念的是道情,得有求往生心。有一个著名的公案叫做丰干饶舌,丰干是唐朝的一个和尚,坐骑是头老虎很有名,当时有一个候补官,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奉命去台州赴任,就是现在浙江的台州县,天台山所在的地方,当时患了一种剧烈头痛,命就在呼吸之间了,已经没办法前去赴任了。

  因为他跟佛法有因缘,有幸得到丰干大师的治疗,他感恩之下就问,台州府还有没有什么高僧?结果丰干和尚告诉他,台州天台山国清寺有寒山、拾得是文殊和普贤的化身。于是那名官员去国清寺参礼两位僧人,到了客堂,就是庙里面的接待场所,问知客师父,负责接待的人,这庙里有没有叫寒山和拾得两个和尚。知客很奇怪地问他,你怎么问他们俩呢,你好歹也算我们这么一个官,他们俩是疯子,你问他干吗呢?

  那位官员说,不可以,不可以,怎么能说成是疯子,我一定要礼拜他。知客师父看到这种情况,就说,那我给你叫来就行了,何必亲自去呢?官说,不行,一定要亲自去。没办法,知客师父带他去了大寮,也就是伙房。

  去顶礼,寒山、拾得,二人转回头一笑就奔向寒岩了,这个候补官一直追到寒岩,寒山、拾得回过头来说了一句话,丰干饶舌,就是丰干和尚太多嘴了。因为圣人一旦被发现住在世间,他马上就要舍报,哪怕从头再来换一件衣服,所以当下就被舍报了,失漏了佛的秘因了。

  在这种情况下,寒山、拾得说,弥陀不侍,礼我何为,说阿弥陀佛你都不去侍奉,你礼我们俩来干吗?转身就入到岩石里边,岩就自动合上,再也没有见。

  这就是典型的虽逢不逢,若见不见。原来他问的这个和尚,丰干和尚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竟然还向他问这边有没有高僧,当面错过,这就叫或逢不逢,若见非见。

  所以同在当时的浙江奉化的布袋大肚子和尚,走的时候说,弥勒真弥勒,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认不出来,当面错过了,其实遍法界三界到处都是菩萨,常说乘愿再来,倒驾慈航,广度众生,若他不来这苦海度,让世人到哪里去度呢?许多都是我们当面错过了,认不出来,因为心没有在道上,没有菩萨心。我们去朝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一万眷属常住五台,去普陀山,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能没有他的眷属吗?

  地藏经里说,每一身化百千万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都到哪里去了,认不出来,这就叫做若见非见。说明我们跟佛的心,是不隔而隔的,而佛心跟我们的心是隔而不隔的,对接不上,感应不到,没办法。

  所以这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这个状态其实是说,只有两不相隔才能从生至生,同于形影。我们常说阿弥陀佛的法门有他力,但也要靠自力,我们全部靠佛力,或者全部靠自力都是不容易成功的。现在只有双方互念,才能够必然生效,两个人互忆,忆念甚深,二人从今生到来生都不会分离,如同影与随行一样的,是这一层意思。另外,二人互忆也表达不是泛泛的浅念,而要甚深的忆念。光靠佛力,自己不修也是不行的,是这样一种法义上的表达。

  在佛陀时代,佛在讲经二十多年在王舍城,可是王舍城里有九亿人,九亿人里有三亿人见佛闻佛,还有三亿人知道有佛,但没有机会见佛闻法,还有三亿人不见不闻,不知道有佛。

  特别是有一个城东老母,佛有一句话度化她,她不信佛,不愿意见到佛,佛就用神力,她看见佛她就躲,从东边来他朝着西边,佛用神力从四面全部朝她走过来,她索性把眼睛挡起来,所以可见是佛光遍在,众生有盲。

  但当两个人互忆,沟通呼应,如磁铁吸针一样,不但此生能见佛,乃至他生尽未来际亦常见佛,就跟形体与影子,声音与回响一样,明镜跟光明一样,它不相舍离,相互熏习的。趋近于佛的身口意,所以说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原标题:为什么那些自称是佛菩萨转世的,一定是骗子?丨《念佛圆通章》10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