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
好放掌请坐,上一堂课我们讲到,三十四尊鬼王。下面我来讲阎罗王请法,释迦牟尼佛如何回答。
下面,请看经文: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先看这段经文,我们很羡慕,阎罗王、鬼王等,有问题直接问谁?问释迦牟尼佛所回答的绝对正确。我们今天问人靠不住,所以在座同修,投胎在佛之前,也是八难之一,投胎在佛之后,还是八难之一,盲聋喑哑还是八难之一。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中土难生。中土指什么地方?中土不是指中国,指有佛法的地方,又能遇到佛法叫做中土难生,这个意思。不然的话,你说哪个地方没佛法?全世界都有对不对?佛法没有时间的限制,也没有空间的限制,只是不认识而已对不对?所以这样说起来,我们多少人在中国,而遇不到佛法对不对?还有一种人更可怕的什么?知道佛教诽谤佛教,信其他宗教,攻击佛教,有没有?更恐怖的,中土难生,这些都是八难之一,而今天佛已经入涅槃了,我们是在佛后,还好有经典的存在,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这一辈子能成佛,这一辈子能解脱,就叫做了义。如果这一辈子只修行、学习,不能够解脱,叫做不了义。依义不依语,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今天我们学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叫了义,如果学佛而没有成就,没有解脱叫做不了义,这样说起来诸位同修,我们要依法来深入经藏,以戒为师,以长随佛学这是正确的。否则我们根本就遇不到释迦牟尼佛,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再来。我们也不认识对不对?下一尊佛,再示现为佛身,弥勒佛,要等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以后,当然话又说回来,现在很多人自称是佛再来的,这了不起了,佛都没这样说,他自己这样说。所以希望诸位同修,依法 以戒为师,这样来学习,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你们要了解,释迦牟尼佛,刚刚降生在印度,你们看看这个太子像,后面这一尊看到没有?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当时印度有九十五种外道,各个能说会道,神通广大,上天下地,都会呀。上天庭,下到地里面进去,神通都了不起呀。九十五种外道。我举个例子大家好懂,巫婆,听说过没有?你们把巫婆的巫写一写,上面一横,底下一横,有没有?上面一横代表天,底下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通达,旁边什么?两个人,对不对?代表阴阳。你看贯通阴阳,通达天地,叫做巫。现在认识的巫婆,是一种附体的,一种鬼神,并不是真正巫婆。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小巫见大巫,有没有?真正的巫很了不起,诸位同修释迦佛陀刚降生示现成佛的以后,经过了种种的考验,经过了种种的磨练,有多少外道陷害。有一天,有外道去问释迦牟尼佛,这一棵大树几叶?释迦牟尼佛直接回答出,对答如流。第二天,这些外道又问释迦牟尼佛,这一棵大树几叶,释迦牟尼佛又回答,少掉两百叶。外道师说,昨天多两百,今天怎么少两百呢?释迦牟尼佛说,你昨天晚上偷了两百叶,现在放在你口袋里面。多少的磨练?诸位同修佛道是磨出来的,魔是磨真道,真道需要魔。用我们现在一句话来讲,经得起考验。举个例子,你们可以看看,祖师大德,多少祖师大德,真的都是什么?经过一番寒彻骨,才能得到梅花扑鼻香。你们看过《玉林国师》,大家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考验,他能过去就当国师?他过不了关当什么?当格格的丈夫是什么?驸马。对不对?就这样的。六祖能过去就是当六祖,在猎队里面过不去,他就当猎夫。对不对?所以修道一定要过关,过关的这个关就叫做波旬,所以波询是来考验,波询不是来障碍的。我举个例子,把波询比喻为一张考卷,好懂吧?比喻一张考卷。考得上的就解脱,考不上的就是吃亏受苦,堕落。那这个时候,你能怪那一张考卷吗?怪自己没能力,不能怪那一张考卷,不能怪波旬。为什么这样说?《妙法莲华经》。有明确的记载,有人弘扬佛法,有人护持正法,波旬还念了一条咒,只要有人念了这一条咒,波询魔王怎么护持,怎么发心照顾。所以波旬是一张考卷,让我们能考的过关不过关,在座同修鬼王来度化众生,菩萨也来度化众生,一切大众来度化我们。而我们为什么还这个样子呢?东北话讲,为什么还这个味呢?那我们究竟什么味呢?看看底下就知道了。
接着看经文: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把这段经文读明白以后,懂得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西方有路不上去,六道无门自己开。就是这个道理。《无量寿经》也告诉我们,其国不逆违,自然所迁随,有没有?《无量寿经》诸位同修你看得很清楚了,地藏王菩萨,诸佛菩萨,想尽办法,不辞疲倦,种种方便,劝化众生,断恶修善,来成佛。有的听劝,刚刚出来三恶道,在三善道里面忘记了,又造业了,又堕落了,未久之间,又堕恶道。就像我们这样的,刚从三恶道放出来怎么样?又过几年又回去了。当然这样讲有的不太接受,也不太了解,就像犯罪的人。刚刚走出牢狱之门,这些看守所的所长说,好好做人,以后不要再来了。他回答一句什么?再见。这个时候不能回答再见,你知道吗?过不了几个月,他又回来了。回来的时候看守所的所长,你又来干什么?我走的时候都给你说再见了吗?有没有?所以再见偶尔可以说,有些地方还不能说,在座同修我们就是这样的,死掉以后还再见,再见就再来,看见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好懂,我们在南北方,发现一个问题,爸爸妈妈离开人间的时候,如果他的儿子,他的孙子还没回来,眼睛闭不下,有没有?等等。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呢?然后说快了,快几个小时,有的说明天就回来了,到晚上还真断不了气,明天一回来,他眼睛一闭走了。有没有?这就是再见的意思,还想再见。诸位同修,从这个思想,已经非常明确的,放不下。我看里很多在家人,都这样的,儿子女儿孙子还没回来,断不了气,也有很多出家晚年也这样,到老了,寺院没安排好,接班人还没安排好,他就等等,等到最后,也是没办法。放不下是最可怜的,放不下身外之物,放不下名,放不下种种的一切,放不下自己,放不下那颗心。当时天仁要出家的时候,师父问他,天仁,你要出家?能不能放下你那颗心?他跟白玉莲特别有感情,天仁说一句,我能放下,我那颗心,就这样的。半哭不哭的。师父知道,天仁没放下。没放下师父离开人间,再来投胎当他的大师兄玉岚。天仁出家一辈子,放不下那个白玉莲,再来投胎玉林国师,白玉莲来投胎格格,后来格格也出家了,法号叫超群。超度的超,群众的群。格格说一句话,你出家,我出家,你还俗,我嫁给你,非你莫属,非你莫嫁。所以格格就发这样的愿。你出家我不障碍你,我也出家。但要记住,你要还俗我肯定要嫁给你,后来玉林国师死的时候,写一封信给超群,感恩你,这样的来护持,让我菩提道路当中,有一个增上缘。唐朝就出家了,玉林国师到清朝的时候当上国师了。所以诸位同修,我们的业力这个地方已经很清楚了,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就是这样的。你们这一辈子,夫妻感情很好,儿女感情很好,要断气的时候,你的老公,你的儿女,在你的耳朵旁边,喊一声,爸爸,喊一声妈妈,你能如何呢?那个时候你怎么办?是放下还是念佛,不见得能放下,不见得能念佛,真的是那么回事。
我听了一个公案,四川有一个县,县长出家,那是以前的。出家以后,在深山苦修行,拼命念佛,念佛,妻子儿女劝化,山上这么苦,这么累,你就回家住在咱家里,条件好,我们全家不障碍你,他说不行,我功夫不到家,不能回家。妻子儿女都没办法,有一年,妻子儿女看他了,这位老师父说,我功夫成片了,已经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妻子儿女非常的高兴,不愧你出家一场,既然你有把握,现在都把握了,你就回家修吧,反正晚年有人照顾,不要在道场里面那种寒酸的生活。反正你把握了对不对?他想了想也有道理,真的回家了。就是说到最晚年的时候,属于什么?老和尚。对不对?回家了。他有一天通知儿女说,这几天就要走了,然后平常时人活着的时候,好像没什么感觉对不对?突然间要走了,妻子儿女都过来了,她老公说,我要走了,妻子忍不住扑过去,抱住他哭,你不要走,走了以后我怎么办呢?就这样的。一下子给这个老和尚怎么样?心乱了。动了心,心乱了。没往生。死是真死,往生没往生。他的妻子并不是恶意的,并不是故意的。所以在座同修,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一首歌叫做,给我一杯忘情水,有没有?忘情水。我给他改一句,给我一杯矿泉水,你以为你那么容易呀?就在最关键的最关键,不是想起那个念头,就来了那个障碍。如果不信我举个例子,你们经常打手机没有?就在最关键的时候,没电了,有没有?经常的。机场接人,火车站接人,就在接人最关键的时候,我手机偏偏没电了。往生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就在最关键的一刹那,偏偏出差,业障到来呀,什么都抵不住。上一次我听他们说,有一个人动手术,在动手术时候,医生都找好了,都是非常高级的医生,手术应该都没问题,偏偏开刀下去五分钟,没电了。你说怎么办?到最后死了。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过几更?不要说过五更了,四更都过不了。就是这样,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在座同修,这个地方已经将我们的罪业根本讲出来,拔出根本业缘,就是贪嗔痴,「而遣悟宿世之事」,令我们知道,转迷为悟,自悟上辈子的因缘,上辈子的事情,转迷为悟,「而遣悟宿世之事」,告诉我们,我们偏偏不接受,你看这一句,「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恶习、恶因、恶缘、恶果、恶报,太重太重了,根深蒂固,「旋出旋入」,刚刚出来又进去了,「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看了这段经文以后,我们已经非常的清楚了。所以诸位同修,病根就在这个地方,贪嗔痴,邪知邪见,所以《法华经》为什么叫做成佛法华?最根本就四个字,开佛知见,当然要把开佛知见讲一下,什么是开佛知见?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正确。从这个地方,我们看了经文以后,堕落是自己在堕落,苦与乐都是自堕,自受。
底下,还讲一段经文。让我们更清楚了,接着看: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先看这一段,这段经文迷失本家,含义很深,讲两种,用文字来解释,离开了家乡迷路了,回不来了,讲《地藏经》的本意,本家就是迷失本心。《金刚三昧论经》里面有说,迷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迷失本心就是什么?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依觉正净,「误入险道」,造了罪业,「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师子」,老师的师,这个字应该要写,老师的师。为什么? 虎狼狮子,够狠毒,邪知邪见的老师比虎狼狮子更狠毒。所以这个字,应该是老师的师。你们经文写哪个字,我就不知道了,一定要注意的这个字,现在有很多印经,把这个字都印反犬旁,错误的。应该是老师的师。「蚖蛇蝮蝎」这些都是毒蛇,「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你看所谓的,人在河边走,无有不湿鞋。以前我对《地藏经》经常读,读了以后,发现一个问题,既然这么危险,有这么麻烦,怎么办?后来,我到新加坡去了,问了一些大德法师。我说请问师父,在这个时代,念佛重要还是弘法重要?你们想一想,哪个重要?这位法师没这样说,他说,念佛重要。我问他为什么师父你这样讲呢?他说弘法很好,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接受。佛讲的话,众生都不接受了,你来弘法众生能接受多少?第一个。第二个你弘法当中,有正法,就有什么?邪法。当你要站起来要弘扬正法的时候,就有多少人对立你,恨不得你当下死亡,再来,弘法的人,如果达不到心同佛心,愿同佛愿,你讲出来,讲偏了误导自己,又误导众生,这个罪自作自受。所以新加坡这位师父给我说,念佛重要,弘法虽然重要,叫做遇缘而弘。这能好懂吧?不是不做,遇缘而弘法,以念佛为主。从那一天我就选择了念阿弥陀佛,是自己的本分工作。后来外面学习讲课,能讲多少算多少,有缘就讲,没缘怎么样?不用去那么辛苦。所以我们学习,是以念佛为主弘法为助。这个大家要知道。然后老法师又说一句话,你们这些学习讲课的人,你要学习讲经,讲得太精彩了,有人嫉妒,讲得不精彩,没人请讲课。学习讲课的人,无路可走。我问为什么?这个时代就这样,人心隔肚皮,居心叵测,表面上很高兴,实际上恨不得,让我们怎么样?就不用说了。所以就说念佛为主,念到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出来讲课,自自然然,言同佛言。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从第一天,到现在的开始,一直劝大家跟佛学习,有没有?没有跟我学习,因为我本人是以念阿弥陀为主的,讲课,讲多少算多少,为什么?其性刚强。是我们自己难调难伏,还是自己的。你以为讲课每个人都接受,没有的。所以在座同修,把这个方法,都向大家报告了,希望诸位同修,我们还是选择以什么为主?念佛为主。当然,在这个时代的众生,你没有接触多,接触多了,四个字,你真就懂了。阳奉阴违。我这么几年,南北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内心是很清楚的。所以看到经文以后,有一个人问我,法师,娑婆世界人,人间的人怎么是非这么多?我说,墨是什么颜色的?他说墨是黑色的,墨本来是黑色的,对不对?不是黑色的不叫墨,对呀,娑婆世界,南阎浮提,这个世间,本来就是是非的世间。你要认识这个是非的世间,而不是非,而不干扰,而不受影响,就像莲花生长于污泥,而不受干扰,这才叫清净。这个世间本来就这样。所以在座同修,看到这个地方,「有一知识多解大术」教育我们,怎么样来出离苦得乐。几个人相信,所以祖师大德他明白了,他不跟太多人来往。诸位同修你以为弘一法师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尊敬他呀,弘一法师到老了,也没有几个人跟他来往。弘一法师是到离开人间,大家发现他是一代的大德,才纪念他的。你以为虚云老和尚出家的时候很多人搭理他?你应该有个发现,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连吃饭都没有,到最关键快饿死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变现一个乞丐叫文吉,到山底下要饭上来给他吃。有没有?听说过吧。你就从这个道理明白了,虚云老和尚,当时谁瞧得起他?你想一下。你说他不修行吗?三步一拜。那么佛教的黄金时代,应该是在武则天时代,对不对?六祖那样的功夫,那样的认识,还待在猎队十五年。六祖本来马上就能弘法了,还待在猎队十五年。你就知道,人心的可怕。今天给大家说一个让你们不太了解,六祖剃完头以后,印宗大师给他剃的,剃完头以后,印宗大师倒过来拜六祖,六祖弘扬佛法,印宗大师高兴的不得了。真正了不起大德——印宗大师。但是印宗大师的徒弟,皈依弟子怎么办?有一天六祖入定了,有人已经起了极恶的念头,甚至有人要杀害六祖。六祖入定以后知道了,然后有一天,当时没有电话号码,那个时代,找他还没出家的哥哥,叫结拜兄弟,结拜兄弟说你有什么事?你能不能给我建一个道场,他说干什么?弘法度众。六祖离开了,哥哥给他建一个道场,弘法度众。你以为那么容易?所以诸位同修。我现在能领悟到,老和尚讲那一句话,你经讲得好,无路可走。我领悟,为什么?亲身体会。你以为我们在台上,这几年十多年来学讲课那么容易?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是做一个男人,牙打断了,要怎么样?带血吞。是你悟不到的。男人有泪不轻淌,男人流血带血吞。所以诸位同修,你把世间看清楚了,就懂得转心的道理,谁叫我们来世间的?自己来。想要离开,就得自己跳出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希望诸位同修,看到这一段,「是善知识提携接手」今天善知识,可以说佛菩萨,可以说法宝,可以说地藏王菩萨,可以说指导我们的这个人,《无量寿经》也说了,佛说此人真善友,「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让我们明白道理。跳出六道轮回「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今天就是放下娑婆转心地,发心求生西方净土,关键在自己能不能转,能不能放下。不是用求的,求的解决不了问题。转变,所以诸位同修,看到这段经文。我是尽量给大家报告,做不做,是在的你的身上,不在我的身上。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你要这样修,我们出家以后也要这样修,下一代的人心,会变成怎么样?不知道。昨天四月初八对不对?印度四十四度,一天热死七十二个人。为什么?心脏病的,高血压的,四十四度,你想一下,通知出来,让大家四十四度,实际上应该达到四十六,四十七,没啥问题吧?他记载一个百年来四月份最高的温度。这一百年当中,以前到六月份、七月初,有四十多度,那是最热的时候。没有说在四月份,昨天,一天就死掉七十二个了。人不正常,气候怎么样?也不正常。依报随着正报转。你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七八十岁的人,其实可幸福了。为什么?不管怎么改变,大家还能看到和平盛世,对不对?我们的未来,三十多岁的,二十多岁的未来,还不知道,是渺茫的。真的是这么回事。诸位老菩萨,我讲一句话大家就懂了。走过来的才是不容易,未来的还更可怕。对不对?未来发生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或是地震,或是什么,人心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太可怕了,没有听父母的话,兄弟姐妹不和,家亲朋友不和,有钱就干,没钱怎么样?没钱免谈。已经建立在一个钱的基础上,有钱花就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认为它犯唠叨,若是用好出三界,用得不好孽难逃。所以你们的未来是幸福的,我们这些年轻人,未来是不知道的。有人请我们讲课,我们为什么拼死命的讲,拼命去讲,过了这个村,不一定有那个店。这是东北话对不对?真是那么回事。今天请我们讲课,也许明天他就不干了,有的甚至现在请我讲课,过几天死了,都有这样的。所以诸位同修,孔老夫子讲一句话,不敢收过夜的请帖,代表什么?生命的无常。所以在座同修,你们活到八十了,七十了,我老羡慕了。羡慕什么你知道吗?你们很快就收起来了,我们还等一段很长的时间,你很快就要离苦得乐了,你很快就走了圆满的人生一辈子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日子,怎么样自己还不知道,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路要走好,有没有?所以现在还活着,还有能力,还有健康的身体,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希望诸位同修,这段经文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了,如果再不修那就没办法了。
下面: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出得离,永不再历。」
先看这一段以后很清楚了,假如,我们用个假如比较好懂,我今天课讲完了,一直劝大家,一直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念佛,你们会不会忘记?还是忘记了。过几天换一个人讲,说念其他比念佛更好,佛不念改法门了,就是这个道理。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是妙。你说怎么办?佛学院就这样的,上午上《金刚经》,《金刚经》课上得很好,老师说,一定要多学《金刚经》,这一部经太好了。到下午时候老师说,一定要多读《弥陀经》,读这一部就好,其他经不用了。学生怎么办?问教务长,教务长,我们是读《金刚经》,还是《弥陀经》?教务长说一句话,你们坐下来慢慢商量,我马上走。我自己给自己迁单,自己给自己开除。你们商量好了,自己决定,没办法教了,没办法教了。你说《金刚经》好,还是《弥陀经》好?都好为什么学两部?就这样一个道理。肯定一个比较好,你说《金刚经》好,得罪《弥陀经》这个老师,说《弥陀经》好,得罪《金刚经》的老师。两个都好,那学一个就好何必学两个?咋整都不是。后来教务长,爱咋整咋整吧,我走了,算了吧。所以诸位同修,当我学习到这一点,选择念阿弥陀佛以后,你其他的佛,其他的经,其他的路都好,都好。那是你的事,我就一句佛号,其他我不管,就这么简单。所以我如果把这一部《地藏经》向大家报告以后,一生不要忘记念佛,一生不要改变念佛,尽此一报身来同生极乐国。你们可能会说,师父我们肯定会过不了一年半载,听说哪个人灌灌顶,喷喷水,然后其他有多灵,有神通,有感应,早就将这里的地藏法门,回归净土心地,心地《地藏经》,忘得干干净净。你信不信?你不要以为我没开悟就看不懂,还是能看懂,为什么能看懂?经文就这么说。谁说的?地藏王菩萨说的。有事找地藏王菩萨,不信你问他,他说的不是我讲的。现在多少念阿弥陀佛的人,念了十年,二十年,突然间不念了。改修其他法门,听说其他法门比较快,快成就,快成熟,煮熟了,烂掉了。这叫快成熟。我听了太多太多了,在座同修,谁有这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所以《弥陀经》,最关键的三个字,信、愿、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你身边放一条毒蛇,你是念什么?你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地藏王菩萨,还是念观音菩萨?什么都不念,救命啊!念这一句,有没有?什么都忘记了。佛也忘记了,有的人甚至,我的妈呀!有没有?就这样。是不是这样呢?确实就这样。因为我本身就有遇到,很多菩萨老人家,就这样,妈都念出来了,老爹快喊出来了,什么佛,什么菩萨,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所以在座同修,很好懂,那一句话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身体健康的时候,口袋里有点钱,家庭条件还不错,南无阿弥陀佛。身体要不好,经济要不行,念啥佛呢念?念这么多年也没有保佑,也没有感应,阿弥陀佛跑到哪去了?连阿弥陀佛都成为我们的敌人,你信不信?我就看到一个老菩萨,面对阿弥陀佛,这样说,你干啥不保佑我了?我儿女都出家,我怎么这么难受呢?批评阿弥陀佛了。儿女出家是你儿女呀,也不是你出家,就开始骂佛了,我实在难受,实在受不了,阿弥陀佛你干啥不来呢?就这样的。阿弥陀佛那一尊像笑笑的,就像这样,当然不是我是阿弥陀佛,我现在还没能力达到阿弥陀佛的境界,像这样笑笑的,阿弥陀佛如如不动,她躺在床上,有什么办法?所以在座同修,人到困难的时候,早就把佛抛脑后了,多少出家和在家,学佛啊学佛,到关键的时候,佛都不念了,我要给你讲你也许不相信,有一个出家,七十二岁的老和尚,太逗人了,那一天病倒了,九十多岁病倒了,居士来给助念,南无阿弥陀佛……躺在床上,念啥念呢?你要我死是不是?不要念这个了,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居士就改了,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这样的,念了几天真好了,好了以后又过了半年,又病倒了,居士懂了,不敢念阿弥陀佛,念什么?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躺在那个地方,念了三天,没感觉。给那些居士说,不要念了,念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居士很发心,开始念啊念,念了好几天,病又好了。过了快一年,又病倒了。九十七岁病倒以后,再给他念观世音,没效果,死了。就这样死掉了。到时候他就不同意念佛,所以诸位同修,你们到时候让不让念佛,让不让别人念佛,让不让自己念佛,什么时候念?现在就得念。下课更认真念,好不好?阿弥陀佛。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