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
好,请放掌。上一堂课,我们将第七品,简略的用心地法,向同修报告了。第六品我们讲完了,这一堂课呢,来向诸位同修报告第七品。下面呢,我们请掀开经本,第七品《利益存亡品》。利益阳上的人,也利益亡者阴界的人,下面我们请看经文:
《利益存亡品 第七》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途,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先看这一段,地藏菩萨呢,知道众生用的是是非心、利益心,所以把众生的病,堕落的原因,根源向我们说出来了。地藏王菩萨向世尊说,我观是阎浮众生,我们都是,举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都是个人的欲望。所以这个地方说,无非是罪,都在造罪。其实诸位同修,应该要发现一个问题,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今天,人大大不一样,你们这些老菩萨,有没有发现,三十年前,四十年前,邻居和邻居非常好,有利益一起来享受,真的达到什么?有苦同当,有乐同享。在三十五年前,四十年前,大家在一起干活,如果是加班,那是免费的,免费加班。那一个人上去加班,他觉得很没有面子,被别人淘汰了,人家不用他,有没有?全部这个思想,有一种大公无私的心。三十年后的今天,问路都要钱,说一句更不好听的,上厕所都要钱,对不对?讲最现实的。所以这三十年的人心,就变得这么厉害。诸位同修,你看以前人,他虽然物质少一点,但是人心特别善,特别和睦相处,今天物质丰富了,科技发达了,人心比不上以前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三十年的时间,那你想一下,如果现在教育不抓好,三十年后会怎么样?那就更不知道了。所以,《三字经》这样说:「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诸位同修,你们这些老菩萨老人家,看年轻很不习惯,其实年轻人不会理解的,他没有理解二十年前,五十年前那个时代的生活,包括那个时代的文化教育。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还有思想品德的教育,现在在学校,没有提尚这个思想品德,没有了。以前我们小孩的时候,还有教育忍让、谦卑、尊贤敬老,还有这样的思想,学习这一点点,现在的小孩没有了,爷爷在底下扒着,小孙子骑在爷爷的肩膀背上,还打着爷爷的屁股,喊一声,“驾!驾!爷爷跑快一点!驾!……”有没有?这是谁惹出来的?大人不懂得教育,让小孩恶劣的习惯,今天给大家说一个,你们来回答。爷爷奶奶两个,夫妻两个,小孩一个,这样五个了,对不对?五个人在吃饭,这一对父母亲,筷子夹起来,最好吃的,是给小孩还是给爸爸妈妈?肯定给小孩,那小孩两只小眼睛,賊溜賊溜的,盯着自己的碗,看父母亲,给他夹好吃的东西,爷爷奶奶也不甘示弱,他也夹一块起来,宝贝,我也给你夹一块。他从小当中在蜜罐里面长大,娇生惯养,不懂得孝养父母,也不懂得孝养爷爷奶奶。谁教出来的?父母教出来的,如果父母亲先夹一块起来,小不点,你要注意看,当你长大了,也要像这样的先给老人吃,先夹在自己的父母亲,夹完以后,再夹一块,剩下来这一块是你的,你要记住,尊贤敬老,孝养老人。如果从小有这样的教育,小孩不会这样的。你信不信?就是这个道理。我小时候,看客人来了,一般客人来了,是不是家里要办一桌好吃的?请客人对不对?那小孩啊,两只眼睛瓦蓝瓦蓝,賊溜賊溜的,盯着,要上去你知道吗?要上去啊,每个小孩都这样,对不对?父母亲怎么样?“去!小鬼!”喊一声:“小鬼,赶快走!”绝对不敢向前,要上前去吃一口,等客人走了,你就有的享受了,明白吗?跪墙壁,面壁,站着一支香。这样训练和学习,从小就不敢,现在的父母亲不懂事,客人来了,办一桌好菜,客人还没坐下来,小孩已经爬上去了,右手一个,左手一个,吃啊吃,然后父母亲说,阿姨还没吃呢,大人还没吃呢,客人说一句,不要紧,小孩不懂事,小孩先来,嘴上说小孩先来,内心说没家教。我这样讲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没家教。以前的小孩绝对不敢。那个时候,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有的生六七个,甚至有的生十五六个,我听说有一家生了十六个,大哥照顾弟弟,大姐照顾妹妹,哪有吃得好啊,大姐衣服给妹妹穿,哥哥衣服给妹妹穿,对不对?随随便便,个个长得白白胖胖。
现在的小孩,就是太过度的溺灌,灌溺了。我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小孩可福报相了,额头长得可宽了,可饱满了,但是过一二天,父母亲带一个小孩,十四岁,我说:“这是谁?”“这是我儿子。”我说:“不对,你昨天那一张相片也是你儿子啊?”“对啊!”小孩长这样,现在长这样。我看到这个小孩给他父母亲说一句,这一位小孩,最少,一岁到十四岁花了两百万以上,他爸爸妈妈坐下来,师父,块要三百万了,出生到十四岁花快要到三百万了。我为什么能看得出来?那一张相片五官长得非常好,国字脸,额头又宽,高大。到十四岁的时候,额头没有了,扁扁的,头发长来了,鬓角鬓毛长出来了,一看就很清楚,福报消多了。诸位同修,福尽祸就到了,光明没有黑暗就来了,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所以以前的小孩,零岁到十六岁,拼命学习,十六岁到四十岁,拼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付出,到六十岁才享受晚年的福报。有没有?现在颠倒了,零岁到二十岁拼命花钱,读了书连碗都不洗,连地板都不扫,连衣服都不洗,懒得要命,跟死人一样的懒惰,比死人还死人。我这样说有点过分吗?实际就这样的。现在的大学生比死人还死人,还懒惰,懒得要命,什么都不做,福报一直花,花完以后到三十岁,拼搏,社会拼搏,拼到最后,晚年鳏寡孤独。诸位同修,你们晚年时幸福的,我们这一届的人晚年是痛苦的,为什么?年轻到四十岁五十岁,使劲消福报,福报消完了,晚年你就没好受,是痛苦的。你们那个时代,五六十岁,七八十岁,年轻很痛苦,年轻很劳累,年轻付出很多,到晚年怎么样?很轻松,很开心,很快乐。现在年轻太可怕了,可怕什么?没有种下那个因,一直想得到那个最好的果报,当老板,当经理,当领导,当老大。总想那样的,坐在那个地方,高高在上,大众在他面前俯首听命,有没有?总想这个好的果,从来没有一点付出的因,太吓人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还有救,太难太难了,你看读书以后,上网吧,玩 、消费、浪费,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能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国家、为人民服务?不可能的事。所以,诸位同修,人要没有教育,「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教之道 贵以专」有没有?《三字经》讲得很清楚,「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这都是《三字经》的记载,苏东坡的父亲,二十七岁才读书,「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还有一句让你们读了,更要学习的「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这样的,八十二岁考上状元,你们把《三字经》背一背就有了,那个小菩萨,有没有来?有没有背过《三字经》?可能小菩萨都会背,大菩萨都不会背,老菩萨都忘记了。所以在座的同修,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祖先的智慧结晶,道德的传统,礼仪之邦,到我们今天这些年轻人,全部给他湮没了,湮灭了,甚至在攻击,甚至在毁谤。你说这些年轻人思想是什么?地藏王菩萨早就知道了,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统统为了利益,没有利益免谈。一点付出的心都没有,一点什么?为大家劳动,为大家努力的心都没有。今天刚好劳动节,在三十年前,五十年前,劳动模范,非常优秀的。今天哪有劳动模范?人家都放假了,我还在劳动呢?要讲劳动模范,我们佛教徒就是劳动模范了,你们都下班了,都放假了,我们还得讲课,还得念阿弥陀佛,还得念地藏王菩萨,哪有放假,哪有休息,对不对?就是这个思想观念。有时我跟学生讲这些,有的不接受,他说:“师父,你落后了。”说我落后,你说怎么办?所以在座的同修,讲这些话,只有向这些老菩萨,你们四五十岁了,五六十了,还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讲给十七八岁这些人,二十岁左右这些人,他接受不了。他说,管他那么多,这一辈子享受最好了,有钱花就好,管他老不老,嫁给老公老了,死了再来找嘛,嫁一个死了,又嫁一个,就这样子。
我那天坐火车,听到北京的一个女孩子,在火车上说一句话,感情是物质,可以交换的。大学生,在北京读书,回家的时候,刚好跟我坐一趟火车。那么讲话当中,大家一起讲话,她讲这一句,感情是物质,可以交换的。今天看上这个男人跟他在一起,看不上,甩了,换一个,第二个还不行,换第三个,反正一辈子可以换到老的,感情是物质。这个就是大学水平。我给她说一句,大学的学改大邪的邪,你是大邪生,不是大学生,邪恶的邪。她眼睛瞪着我,我说不用瞪,我讲的你现在不相信,问你父母,如果你妈妈换掉你爸爸,你是怎么样?她眼睛看着我,你妈妈换掉你爸爸,你是不是很伤心?当然很伤心。那你结婚以后生小孩,换掉你老公,你的儿女也很伤心,这就是你的果报。你今天遇到红脸的关公,绝对不客气的。她遇到没话可说,她说难怪你当和尚。因为我就是这样当和尚,有什么办法,就是这样。后来她服气了,她不敢跟我辩,后来她老实了。所以,在座同修,人其实就是教育的问题,你们比较善,原因是什么?那个时代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小时候是把路中的石头拿到路边,现在的小孩是把路边的石头拿到路中,让别人摔倒了,小孩高兴的不得了。有没有?有。谁教的?你们说有,谁教的?我们自己教的。没有教好,没有将下一代弘扬道德与孝道,所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罪归在我们自己。所以为什么要弘扬孝道,弘扬道德,弘扬伦理,这样佛家讲弘扬正法,弘扬智慧教育,地藏王菩萨都知道了,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刚刚发一点善心,做一点善事,多退初心,善心发起来,马上就退了。如果若遇恶缘,念念增益。看到没有?遇到恶的缘分,就是说叫你听经,听一堂课,很勉强,叫你卡拉OK,一辈子都坚持。就这么简单,这个叫做「若遇恶缘 念念增益」叫你吃素菜,一顿还行,两顿有点难受,三顿就受不了。一辈子卡拉OK、杀盗淫妄他很高兴,「若遇恶缘念念增益」,今天要办一个念佛堂相当困难,要办一个四星级、五星级、六星级的大酒店,太容易了,生意好的不得了。现在的生意,越传统越没生意,越杀盗淫忘,生意怎么样?越好。你们信不信?现在就这样,人心都变了。今天看到这个地方「是等辈人」比喻阎浮众生,「如履泥涂」,两条腿,两只脚站在泥土里面,「负于重石」又挑重担,当然会怎样?越走越深,陷下去,「渐困渐重 足步深邃」这个好懂,这个叫做,善退了,恶增长了,这个意思。「若得遇知识」现在遇到经典,遇到《地藏经》遇到有学佛,遇到有人讲课,「若得遇知识 替与减负 或全与负」,告诉他怎样来离恶,怎样来修善,怎样来行孝,这样「是知识有大力故」,劝他的方法,教育他怎么走出来,「复相扶助 劝令牢脚 若达平地」这个比较好懂,就是说,要走善的道路,就像平地那样的,越走越光明。诸位同修,我举个两条道路,善的道路,好事要多磨,对不对?刚走上善的道路,人不好当,善人更难当,你以为好人那么好当,好人非常困难,但诸位同修你要记住,选择善的这一条道路,越磨越光明,越走越平安,越走越幸福。如果选择恶的道路,刚开始,一时称心如意,越走越黑暗,越走越坎坷,两条道路是这样。所以,诸位同修,我讲一句话大家就知道了,无尽风光在哪里?险峰,但你要记住,要走上爬上这一座高山,那爬山很辛苦,对不对?你要看到那光明,你要一步一步的爬上去,无尽风光在险峰,善的道路是这样,但要记住,越走越靠近那个高峰,无尽风光就在前面,前面就是光明。如果不行善的人,贪嗔痴、坑蒙拐骗得到小小的利益,他眼前一片的享受,但是后面是什么?因果累累的。这一定要懂,所以人生的选择,一定要知道。诸位同修,我在十多岁就看到这些书以后,很多同学跟我选择不一样,我开始吃素菜诵经念佛,他们开始社会上那些杀盗淫妄,一直劝他不听话,经过了十多年再见面,那些人真的不一样,看到我们很羡慕,跟你出来学佛多好,现在都来不及。人生的道路自己选择。希望诸位同修,我们现在要选择好,现在的决定带给晚年的,幸福与痛苦,决定好了,晚年是幸福,生生世世是解脱,「从明入明」,这是《无量寿经》讲的,如果现在选择错误了,「从恶入恶 从冥入冥」幽冥界的冥,现在痛苦,将来堕落更痛苦。所以今天的抉择,决定了我们晚年的生命,决定了晚年的幸福与快乐,决定了生生世世的一切作用,看你们要怎么抉择,怎么决定。这个地方,地藏王菩萨说:「世尊 习恶众生 从纤毫间 便至无量」从一点点的贪心 搞到什么?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堕落无间地狱。所以这些经文一看,很清楚啊,希望在三宝门中的学习,明白道理以后,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又能发心救众生,然后又能救自己,这样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好不好?这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同修看到经文要觉悟自己。
下面:
「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看这一段,地藏王菩萨说,众生是什么习气?恶的习气、悭贪吝惜的习气,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然后呢,有了这个习气「临命终时」,父母眷属、朋友、佛教徒为他设福、修福报、诵经、念佛、做功德「或悬旛盖及燃油灯」,油灯是光明。这样带给一切众生的利益「或转读尊经」,注意看这个地方,还是转读尊经,转读我们不再解释了,前面已经讲过。「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这样拼命做了,包括做其他的辟支佛,「一名一号 历临终人耳根」,注意耳根,不是耳朵。耳根是不生不灭,耳朵会耳聋,会坏掉,会听不见。耳根是不生不灭,代表相应,代表接受,代表流露。「历临终人耳根 或闻在本识」,记住这个道理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他本来造很多的业,现在转读尊经,现在要学地藏王菩萨的行为了,转过来,因为眷属为他种因,自己有转了,「临终人修此圣因 如是众罪 悉皆消灭」这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诸位同修,人的命运是在自己选择,自己的把握,我遇到一个女众,她本来要自杀,后来想一想,自杀太苦了,不自杀了,买一部车,到处开车,到处去学习,现在不想自杀,后来才知道,做人为自己而活没有意义。我再讲这句话,为自己而活没有意义,要为大众而活,助人为乐,这样的人生充满着阳光,充满着快乐。所以在座的同修,人不要太自私,人不要太自利,人算不如天算,量还是拓开一点,思想开通一点,不要动不动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能带得走吗?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人生当中想清楚了,看明白了,外面走一走,知道为众生而努力,为众生而发心,这样转过来,「如是众罪 悉皆消灭」。
底下经文: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
把这段经文读完以后,诸位同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老人,千千万万不要去杀生,你看经文讲得多清楚。杀生以后,不但没有对亡者的帮助,还增加了对亡者的什么?罪业。而诸位同修,现在的人为了面子问题,做不到这样,看老人走,拼命杀、拼命吃,恨不得给他推下去更深一点,我听说北方老人走了,早上还给他放放鞭炮,有没有?南方好像很少,听说过的特别少,有结婚的放鞭炮,你看哦,结婚使劲杀生,杀了生以后,结婚想生个优秀的儿子,哪有可能!你的结婚建立在众生的死亡基础上,家里怎么能生个优秀的儿女?那是不可能。黑龙江就有些老板来问我,他家可有钱了,儿子结婚以后每天开一百桌,连请客七天,一天一百桌,请客七天,吃多少,喝多少,我们就不知道。北方结婚都是大酒店包下来的对不对?连包的这样。三年以后,他的儿子儿媳妇连一只蟑螂都生不出来,不要说生小孩,连老鼠都没有,一直去检查,大医院到哈尔滨去检查,两个人都健康,一直没有小孩,着急的要命,问大仙、问画符、念咒、看风水、算命、天上地下,什么都问,什么都求,就是没有孩子。有一天我在黑龙江讲课,刚好他们来问,我说:“应该的。”这位老板眼睛看桌我:“你啥意思啊你?为什么应该的?”我说你算一算,七天当中你杀多少?吃多少?你已经杀掉了多少众生,多少生灵,你还想要儿女,哪有天下好事都给你?叫我们这些人怎么办?每个人都想富贵吉祥安康,对不对?想如意、想美好,你多少因能得到这些?你有点钱、有点权,儿子结婚,杀盗淫忘,你自己为什么不说,还想优秀的儿女,我说没有儿女,还是你有福报,有了儿女更麻烦。他说为什么?如果被你杀的鱼虾鳌蟹鸡鸭,这些动物兔类的来做你的儿女,败家子,你就没完没了,他一下子头勾下来了,“南无阿弥陀佛。”老实了。知道错了。在座的同修,人就是这样,父母亲死掉也使劲杀,结婚的时候也使劲杀,从来都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因,都到得到那个幸福的果报,有没有?而我们今天也是这样的,修行以后,学佛以后,总天想成佛,想当菩萨,而且总天想自在,想开智慧,一点吉祥的因、觉悟的因、善的因都不去种,总天坐在那个地方,说好听叫老实,说不好听叫守株待兔。好懂吧?等着开悟,等着成佛,等着自在,等到驴年你都不能自在。原因要搞清楚,世间法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因果是同时。只要你把清净平等觉的因种下去,果报自然清净平等觉,如是业因,如是果报,成佛开悟,绝对不是等出来的。所以在座的同修,我看了很多在家和出家,都很想开悟,等着开悟,等啊等千年等一回。这样了,等到千年也没等着,多可怜。所以诸位同修,愚痴最可怜,没智慧最可怜,那么在座的同修,我们有没有想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肯定都很想,那请问自己有没有种下西方极乐世界的因?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心念佛,一日至七日。有没有?这些是经文。所以没有这个因地,哪来的果报?你以为坐在那个地方就开悟了?你以为吃几顿素菜就开悟了?吃几顿素菜能开悟,牛羊马早就开智慧了,大牛智慧,大马的智慧,大羊的智慧,早就开了,一点都不开,还是愚痴。所以佛法学习到这个地方,佛劝我们,菩萨劝我们,千万不要伤害众生,我们还要坑蒙拐骗,你说有什么办法?你看经文讲得多清楚,地藏王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说,天龙八部,人包括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 慎勿杀害」,千万不要杀害众生,「及造恶缘」什么叫恶缘呢?哭闹。这样,本来妈妈还没死,女儿趴在身体上面,她的喘气快喘不过来了,女儿趴在妈妈的身上,被她搂一下,死了。就是这样,有没有看到?我小时候看到妈妈躺在床上快不行了,女儿头顶上带一条毛巾,然后过去的时候,抱住妈妈,就像洗衣服那样的,一二一二,妈妈就这样死了。所以我才知道,女儿哭妈妈,这么学来的。以前我们小孩没什么事干,专门看这些奇奇怪怪。看人家夫妻打架,人家夫妻打架,小孩还叫很多人在人家旁边给人家加油,加火油,加汽油,不应该,不应该,人家打架就很可怜了,小孩不懂事,给人家去加油,老公在泡茶,太太在熨斗熨衣服,熨斗知道了?两个人开玩笑,开到翻脸了,老公很生气,一巴掌对太太打下去,太太也不客气,熨斗从老公的肚子,从肚子什么?给他熨衣服,老公受不了,向妻子挑战,出来,有本事出来,两个人打仗了,我们去给他加油,然后太太有功夫,一下子将老公打倒在底下,打倒在底下那我们就害怕了,那怎么办呢?过五分钟,老公爬起来,拿一个面盆给我们这些小孩说,小孩子都回去,表演到这里结束,原来夫妻打架是表演,说赶快都回家,我们表演结束,所以家庭很复杂。诸位同修,你们把这家写一下,宝盖头,底下是什么?「豕」那个字猪的意思,笨的意思,出家就是要出这个很笨的,这个也是要开智慧,出嫁跟很笨的在一起,这叫出嫁了。能懂么?结婚了,女人看男人昏倒,男人看女人昏倒了,就叫做结婚。不结不昏,一结就昏,简称为结婚。你们都被昏倒了,你知道吗?昏倒到鼓掌都没声音了,都没力量了。所以诸位同修,读书用时方知少,只要你多读书,多看这些历史,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关键在一念心。所以经文讲到这个地方,世间人就这样,「拜祭鬼神求诸魍魉」,统统感来是什么?妖魔鬼怪、恶道凶神,「尔所杀害 乃至祭拜 无纤毫之力」利益众生,利益亡人,这样杀害众生,「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不但没有利益众生,而且杀害众生,不但没有利益亡人,让亡人更堕落。「但结罪缘 转增深重」那么在阎罗王这个地方,看到没有?「假使来世 或现在生 得获圣分」,哪本来可以往生到善道,本来可以马上出来「生人天中」「缘是临终 被诸眷属 造是恶因 亦令是命终人 殃累对辩 晚生善处」,为什么?到阎罗王那个地方辩论,这些被杀被宰的鱼虾鳌蟹、牛羊马、猪狗鸡告状,现在来讲比较好懂,起诉,告状,告亡者,亡者就来了,阎罗王派鬼捉过来了,有人上诉告你,这位亡者就来了,告你什么?因为你杀了它们,这位亡者说,没有,我没杀它们,牛羊马猪狗鸡说,因为你的死,所以我才被杀。这位亡者就说,你要找杀的人,不能找我这个人,我死了就很可怜了,我也没杀你,也没吃你,你要找杀你的人,吃你的人,不能找我。亡者和被杀的牛羊马怎么样?辩论起来了,辩到最后,辩来辩去,「晚生善处」,阎罗王听来听去,对,你这个亡者有道理,你死了,很可怜,所以它们不能找你麻烦,但是听到鱼虾鳌蟹这些你也更可怜,无怨无故被人杀了,你来告也有道理,两边都有道理,那怎么办?辩啊,辩到最后呢,由阎罗王做决定,你就找杀你吃你的人,不要来找这位亡者,因为亡者本来没杀你,没吃你,他没犯下这个因,犯下这个因的是阳上杀的人吃的人,好不容易这个亡者轻松了,好不容易还他个清白,可是耽误了他往生善道的时间,晚生善处。我今天好像有点当阎罗王的样子,其实不是哦,在讲解经文,你不要给我看成阎罗王。所以在座的菩萨,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么以前人就懂了,有经常讲这样一句话,猪啊猪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要找吃的人讨债。杀和吃的人要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杀过和吃过,都有,对不对?自己负责,自己恩怨,自己果报,个人负责,所以在座同修,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修道?为什么要断恶修善?就这样,我在南京读书的时候,下课以后,我们都吃素的,那些老师,那些教授,全部都吃鱼、吃鸡、鸭肉,可好吃了,一块一块的使劲吃,啤酒一杯又一杯,我们那些同学,青瓜大白菜,越吃越可爱,和尚就这样,你以为出家人不会吃,出家人也会吃,不敢吃,为什么?怕晚生善处,有因果存在。所以在座同修,行善的人都会晚生善处,如果没有性善的人,会怎么样呢?
下面经文:
「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看到这里,看完以后已经很清楚,如果没积功累德,没行善的人,一断气马上下去。没有其他的机会,就像这个人犯了死罪,警察来抓人,不需要跟他商量的,不需要下个,那一张叫什么,签一张纸张,然后由法庭出一张纸张,通知多长时间去开庭,我不懂那一张就是法院出一张纸条,那一张,多长时间他得到法庭去,传票,像传单一样对不对?就那一类的,我不懂这一方面的。如果他犯了死罪,枪毙的对象,不需要通知他,直接怎么样?警察去了,当下抓走,如果要当下枪毙的,都不需要拉到刑场,当下怎么样?就给他枪毙了。所以造作罪业的人,又没遇到善缘,当下死亡,当下堕落,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下面这一段:
「譬如有人,从远处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看看这段经文,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统统是自己的利益,悉皆自得。前面讲得很清楚了,这个人本来就没体力,本来就没有吃饭,肚子饿得要命,挑一百斤,本来就很可怜了,愚痴的眷属家亲,再给他加重量,他本来就没行善,死掉以后你没有给他做功德、行善,又给他杀生,让他堕落得更快,堕落得更深,然后这一段很清楚告诉我们,现在活着的时候,赶快做,所做的一毛一滴,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那这样的经文,佛说的,不是我说的。你要相信,按经典来做,去依教奉行。你要不做我也没办法,我们在台上讲课,也要来做,如果不做呢,大家都成就了,讲课的人还在堕落。讲课时讲给自己听了,请大家来做证明的。你们坐在底下呢,监督,看着我们讲课呢,做的怎么样。所以你们在百忙偷闲来到这个地方,没有到外面去旅游,坐在这个地方,一起来学起《地藏经》,由于你们的到来,才有我的进步机会,谢谢大家,谢谢你们。如果你们不来呢,我就没办法学习了。所以在座的同修,「悉皆自得」。当我看到这段经文,拼命的去学习,拼命的的讲课,为什么就这么简单?「悉皆自得」。所以诸位同修,我们要活着的时候,拼死命,凭我们所有的能力,有财用财布施,有智慧用智慧布施,有能力有能力布施,样样去做,将此深心奉尘刹,这样来做,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楞严经》、《无量寿经》不知道你们拼不拼命,如果有一天病倒了,年纪大了,想做都没机会,我看到很多同修,不要紧,以后再来。修行嘛,是一辈子的事,慢慢来了。他准备要修的时候,已经不行了。光阴荏苒,岁月无情,无常到来,动弹不得。人在一口气,一口气回不来,就呜呼哀哉。所以在座同修,我去年来一趟,去年到今年,我们道场的附近信徒,远近信徒,有一些老人走了好几个了。所以,如果有时间,再来到我们盘锦,不知道我们在座这些老菩萨,你有把握下一堂课还能听到吗?这位老菩萨说能。但我老菩萨说个方法,拼死命的念佛,什么都要放下,拼命念佛,一直念阿弥陀佛,以念阿弥陀佛为主,拼命念佛,活多少算多少,不要管他儿女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罢儿孙作远忧,儿女都长大了,让他们自己自力更生,让他们自己发展,不要把儿女看得太紧,看得太紧,不但不听话,反而说我们老啰嗦。你信不信?能听,讲几句,不能听,拉倒吧。对不对?求生净土。完成自己的使命,给自己这一辈子修出去,才是真正对儿女的友好,对朋友的友好,一天五万声佛号,都不算多,十万声佛号都很正常。所以在座同修,年纪大了,经可以少读一点,佛也可以少拜一点,你自己调,但要记住的,佛号一定要多念一点,而念佛的同时,记住,用没有是非,没有恩怨,没有执着的去念佛。不能有些老菩萨,阿弥陀佛,看人家讲是非,下面怎么样呢,再讲下去,我还没听清楚,阿弥陀佛,你再讲,儿子几个,孙子几个,有没有这种人?太多了。一边念佛,一边管是非,你要管是非就变成是非人。诸位同修,所念的佛,所修的功德,所行的善呢,一得永得,不从他得,悉皆自得。一定要懂。所以希望诸位同修,要觉悟了,我是尽量给大家报告。底下这段经文,还有很长,有一位长者听到这个地方,发大心站起来请法,请释迦牟尼佛,请地藏王菩萨,问问题,让我们更明白。他怎样请法,问的又是什么问题,等下一堂课再来报告。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