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你在想什么呢

宗门故事 | 作者:明眸尼 [投稿]

你在想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应当是正常的,对自己的举动也不用过度地考虑,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要谨慎,因为,你的种种念头都会通过你的行为反映出来。之所以说我们不用考虑行为,实际上是要提醒你——注意自己的心念。你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吗——你在想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感到了不满足与苦累,最主要的原因绝对不在于这个人所具备的外界因素,比如这个人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外部环境。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一件事情,所以每个人心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各不相同的。就像面对同一个旅游景观,有的游客会觉得非常吸引人,使他们流连忘返,而有的游客会觉得了无生趣,没有一点欣赏价值。虽然他们都到达了相同的风景点,但是在各自心中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风景的看法都是很简单而很相似的,那么我们还用得着跑到那风景面前去吗?我们还不如买一堆旅游书坐在家里看呢。“众口难调”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习惯,面对同样的食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喜欢反应。

再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某些人眼中他正直,善良,给人们温暖的感觉,而另一些人看来,他却如敌人一样,看到他就觉得反感。这就证明,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也许这个人能给别人爱的感觉,但自己对于他却感受到了恨。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人心所感受到的巨大差异,不一定要把所有人的感受都了解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运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静下心来,我们回想自己的过去,与我们相遇过的人,我们对他们的感觉是怎么样变化的。对于一个陌生的人,初次见面可能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情,所以,我们几乎不理会这个人的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了解了他待人接物的方式,发现他是个友爱,热心的人,我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随着相处越来越久,发现他身上似乎具备了所有的美德,于是,我们之间产生了爱,而且这种爱越深使我们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做了与我们的立场相对的事,或者只是表示了他的对我们的某些不赞同,尽管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结果却使我们不再愿意听到他的声音,与他共事和生活,我们眼中的这个人已经失去了让我们喜爱他的所有理由。所有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只看到的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和往日被我们所爱的那个他完全相反。因为我们看待这个人的态度转变,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感情也会改变,往日对那个人的爱戴转变成了憎恶,而在我们的心则怀揣着巨大的痛苦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以及这位朋友的孩子(这个男孩子年龄在十五岁左右)前往一个地方,路上,听到两个妇人在吵架,其中一人对着另外一人骂道:“你一点天良都没有,你不讲天理。”另外一个妇人回骂:“我怎么没有天理,你才没有良心呢。”

我的那位朋友听了,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听,他们在讲道说教呢!”男孩说:“爸爸,他们是在互骂,不是在讲道。”我的这位朋友又说:“他们一个在讲天理,一个在讲良心,不是讲道是讲什么呢?”朋友的孩子一听,觉得有理。这时朋友接着对自己的孩子说:“天理良心用来要求自己就是道,要求别人就是互骂。”我很欣赏朋友的做法,他不动声色地让孩子上了一次生动的课。人们之间的仇恨,往往由于很小的事情而起,另外,人们对别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则过于放松,天理、良心 ——这些原本可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一旦被人们加以不合理的利用,就已经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不再具备使人反省自身行为的作用。

显然,我们心灵所有的苦累,不是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是自己看待外界事物的心境发生了改变,并且,即使是外界事物不发生变化,用不同的心境去看待它们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而我们的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这种不断波动的的过程。

这种波动是始料不及的。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某一次你正要对某个人发怒,但当你还未将刻薄的话语说出口之前,脑海中突然闪现了这个人与自己共同经历的某些快乐体验,或者是这个人乐善好施的德行,再或者是对自己自私行为的反省。一时间,心中怨愤的阴影被驱散,心中的痛苦被化解。你和他人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毋庸置疑,这样的经验每个人都体验过,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意念的转变时常发生,那么让我们自己获得更多快乐的方式,也就是领会能够控制意念转变的方式。事实上,要领会这个方式并不困难。

如果在某一个时刻你突然很讨厌某个人,那么,请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你赶紧走开吧,走到一个看不见这个人的地方去,不要想任何关于他的事情,就当他不存在好了,然后,你再次回到你们共处的空间里,这时,你又突然发现了他,你对自己说,呀,我又有了一个新朋友,我恐怕应该跟他说说话吧,嗯,第一次和他说话,我的态度要好一点、友善一点,然后你就说话吧,如果他听到你的声音真的是友善的、充满了光彩的,他恐怕也会停下正在说的话,认真地来听一听你在说什么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信仰使你确定目标;如果把人生喻为旅程,信仰为你指明方向。而人的一生变数万千,遇事无数,信仰就是举动的准则,能够照亮你在茫然的混沌世界中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减免不必要的烦愁与干扰,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有了信仰的指引,即使是灰暗的生命也能恢复明嫩光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