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宁静的内心

宗门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宁静的内心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宁静,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自身的修为。苦心孤诣地规劝别人不做错事,效果并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即使是在别人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忠告,也有可能自讨没趣,因为这项忠告也许根本不合别人的胃口。有人说:“当别人要我提供建议的时候,我会想个他听得进去的意见告诉他。”提供让人听得入耳的建议,或许很适合拿来处理不太重要的问题,但是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可就有弊无利了。许多丝毫不愿承认自己陷入窘境的人,其实都只希望听到顺耳的建议。

  真正的悟者,是那些明白了本性究竟为何物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的本性不变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叫做他自己。普通人的生命,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完全是在跟随环境而打转,仅仅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折磨自我。

  某个美术学院举办一次特别的书画比赛,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象。很多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参赛,有的画了黄昏的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院长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菜色简单却美味可口。

  第二幅画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撕破乌云,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

  院长最后公布,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宁静的真谛就只有这么一个。”

  我想,很多人对院长的话都会颇有同感。的确,宁静不是在世外桃源中才有的,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是一种自我的情怀,宁静不是要别人为你创造才出现的氛围,宁静也不是要你在世俗生活中整个地脱离遁世,做一个隐士。宁静是人的生命,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个人想要寻找快乐,就应该回归真实的自己,这种回归会让你明白,快乐来自你的内心,而不是身外世界的刺激。宁静也是家庭的生命,家庭中真正的宁静,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沟通之上的。

  一个家庭主妇在打扫卫生,她打开了衣橱,打算好好地清理一下厨柜。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她在衣橱的一个角落里摸到了一个盒子,这是什么?她怀着好奇把盒子拿出来。这是一个老的饼干盒,一直静静地躺在衣橱的角落里。女人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又不确定,毕竟,她已经很久没有碰过这个盒子了。她打开了饼干盒,看到了信,信有很多,由于放在盒子里,并且深藏在衣橱里,所以它们一点灰尘也没有沾染上。女人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打开来看,顿时,一排排既熟悉又陌生的字句跳进了她的眼帘,她知道,自己正在看的,是情书。写情书的人,正是她现在的丈夫。那些字句多么温暖和体贴,现在读来仍然令人心跳,它们饱含着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深情。女人很快就看完了最上面的这封信,她的心颤动得越来越厉害。她把饼干盒拿到桌边,坐了下来,又拿起了盒子里的另一封信。就这样,她一封接一封地读了下去,直到把所有的信读完,大概是四十六封,她没有停顿就读完了。

  过去的美好时光在她的眼前再现,她记起在谈恋爱的时候,她和丈夫都认为彼此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是这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人,也是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的人。那时,他们是那样的默契和甜蜜,丈夫的每一封情书都是那样的动人,字里行间全是深深的爱意,即便很久以后的今天再次读到,也仍然令人心潮迭起。

  但现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糟透了,他们都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彼此不愿意相处和交谈,感情也非常淡漠,谁也说不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但事实就是他们谁也不能使对方满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矛盾,他们总是解决不好,到后来连解决的心意都没了,大家都开始逃避。她的丈夫经常出差,就在她发现这个饼干盒的前一天,她的丈夫出了门,说要去另一个地方处理一些公务,她给自己丈夫的回答是:“去吧,只要有事你就去处理吧。”本来今天丈夫是应该回来的,但她接到了他的电话,说还得过一两天才能回来,她没说任何多余的话。这种默认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她的丈夫希望在旅途中寻找到一点点的快乐,因为在家里他根本不快乐;她也一样,丈夫回不回来都不重要,因为就算他回来她自己也不快乐,两人不在一块儿的时候,似乎彼此都更轻松一些。

  可是,今天,就在她发现这个饼干盒的时候,一种变化悄然发生了。她安静地坐在桌边看信,一股股的爱流涌进了她的内心,她那饱受痛苦煎熬的心,突然间得到了一捧甜美泉水的灌溉,于是她整个人都舒展开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幸福过了,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四十多封老情书,这些情书把她带回了她和丈夫曾经悉心呵护的爱情里。难道曾经那样灿烂的爱情就真的没救了吗?在看信的三个小时里,她的内心豁然开朗了,她决定做一件实际的事情。可以说,看信的这三个小时就是她的一种修行,这次修行终于使她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是爱,是对自己和丈夫的观照。

  她把饼干盒推到一边,拿出信纸和笔——她要给自己的丈夫写一封情书。这时,我们可以说她的修行已经成功完成了,她获得了快乐,现在,她要把快乐传递给自己的爱人——她的丈夫。她非常认真地写信,花了大约五十分锺,她怀着一种愿望来写这封信,那就是她想怀念她和丈夫曾经有过的快乐,她想把他们的快乐找回来,而且,她在信里确实也是这么写的,她希望他们都开始善待对方,都努力去灌溉对方心里的快乐之根,而不是总给对方心里的痛苦之根施肥。

  写完信后,这个女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她觉得自己获得了解脱,虽然丈夫还没有看到自己写的信,但希望已经燃起了,她似乎预感到了这一点。她把信放到丈夫的桌子上,在信封上,她写下了这样的字:写给那个给我写了饼干盒里的情书的帅男人。

  女人的丈夫回到了家并上了楼,他看见了自己桌子上的信,他打开了信,于是他看到了以下的一些字句:我们曾经痛苦,对此,我们都应该担负责任,而我们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再次沟通,让我们努力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和谐和快乐……这个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信看完,可以说,看信的过程就是他修行的过程,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快乐的泉水已经悄然灌溉了他的内心。实际上,他和自己的妻子有着相同的感受和想法,今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把他们的爱重新连接了起来。

  一个老饼干盒,使很长时间里无法沟通的夫妇抓住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创造幸福的机会。如果这样的内心观照能够早一些时候出现,那他们的痛苦还会持续那么长时间吗?

  使人真正快乐起来的,不是世界上的各种新鲜事物和刺激。新鲜的东西和刺激的东西不长久,来自这些东西的快乐,不可能成为永恒的快乐,就像看戏一样,再精彩的戏也有结束的时候,一旦这个时刻来临,不管你多么舍不得,你也必须看着幕布落下,片段不可能成为永恒。

  我们应该知道,内心的宁静是不可缺少的,宁静的内心能够洞察人自己的想法,还会知道世界的常态就是变化的。宁静的心不惧怕困难,懂得如何保持自在之心,懂得消解烦恼,这样的人就属于会生活的人,生命只属于这种人。

  郊区有个农人,逢人便诉苦,他说自己倒霉透顶了,十二头牛全部跑掉了,他老是问别人有没有看到他的牛。他还说,他有两亩芝麻地,都被虫子吃光了。他觉得他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找到一位师父,要师父帮他解脱,这位师父看着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幸好我没有十二头牛!”师父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不拥有某种东西,自然就不会有失去了这种东西的烦恼。当然,要求人们什么也不拥有,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人们就只能在失去了某种东西后,尽量调整内心的平衡,就当作自己从来不曾拥有某物。

  我们经常说对症下药,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也有很多种药,但一种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然而,对于人的心所生的病而言,需要的药却永远都是一种,那就是人的慈悲与智慧。

  当你不再忙忙碌碌,也不再为了一些表面的目的而操劳,你自然就会在自己的心里遇到“平和”。可见,“平和”不是外在的,而是藏在人们心里的,你也不用着急去找它,它只要安静地去发现就可。

  很多人在想要寻求内心平和的时候,选择了远离城市的深山,然而,家庭、社会和城市,并不是真正阻碍人们的内心变得平和的原因。平和是心内的,而不是心外的,所以,在心外是找不到人们想要的平和的。

  曾经有一次,很多修行佛法的普通百姓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一个寺庙,听一位师父讲经。在开讲之前,这位师父问大家:“你们一路上好吗?你们这些年是在寂静和团结中生活过来的吗?你们有过什么缺乏支持的感觉吗?”

  有两姐妹说:“师父,我们俩的情况并不好。彼此对对方都非常气愤,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哪还有什么寂静!”接着,她们各自申述了自己的理由,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姐妹俩都喜欢给对方提意见,同时她们的脾气又都很急躁,几句话不合,要么就互相咒骂,要么就动手动脚,有时候甚至由于怨恨对方而几天不说话。

  听完她们的话,这位师父说:“她骂了我!她打了我!有这种思想的人,仇恨怎么能消失呢?任何时候仇恨都不是用仇恨来结束的,只有靠爱才能办到,这是一条老规矩。”

  姐妹俩听了这位师父的话,都安静下来了。她们认真地思考着,最终发现自己犯了很愚蠢的错误。其实她们彼此是情感深厚的,但往往由于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争执不休,言语过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实际上,这样做一点也没有意思,就算在话语的争锋中占了上风,她们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且还使可贵的姐妹亲情一再受到破坏。总的问题只有一个:她们说话的方式很不对劲。哪怕是给对方提意见,也应该怀着爱的心理,用宽容的态度说出来——如果她们真的这样做,又哪里会产生对对方的仇恨呢?

  内心没有平和的人,是永远找不到平和的,不管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时间,你仍然远离自己内心的平和。快乐的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心中装着快乐,那么你不用走任何一步路,都与快乐同在,如果你的心里本来就没有快乐,那么你也就与快乐无缘了。还有祥和与智慧也一样,一颗祥和的心,总是欢喜而逍遥的,一颗有智慧的心,能从世界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那里看出真理来。

  有一个幼儿园的园长想要整修幼儿园,他托人去找画技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幼儿园的墙壁装饰得更加美丽。但同时也有人建议他让幼儿园里的孩子给自己的幼儿园画一些画。

  设计师看起来很忙很疲倦,但还是答应了园长的请求,愿意为孩子们画一些画。幼儿园的孩子一听可以画画,高兴坏了,忙着拿画笔、找纸,一派热闹的景象。

  过了一个多星期,园长去找设计师,设计师一拍脑袋,说自己把这事儿给忙忘了,但他许诺三天后就交出所有的画。园长答应了。三天后他又去找设计师,确实也拿到了画,他把设计师的画拿回幼儿园,和孩子们的画放在一起。

  设计师不愧是设计师,每一幅画的构思都很巧妙,用笔也很讲究,而且还考虑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颜色搭配也非常的到位。园长和其他老师一起,细细地看眼前的画。

  看来看去,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设计师的画固然很优秀,但和孩子们的画比起来,好像缺了点什么。园长让大家说说,到底缺的是什么,老师们还在琢磨的时候,幼儿园的厨师刚好路过,也进来凑热闹,他一看那些画,就指着右边的画说:“这些画多好啊!快乐极了!轻松极了!”厨师说话很直,听起来很不专业,但却一下子说中了要点——设计师的画缺的就是一份轻松和快乐,这种情绪不是可以假装的,设计师忙于事务,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轻松和平和,而孩子则不一样,他们想的很简单,内心也很快乐,有什么就画出了什么,所以,虽然他们的画比较粗糙一些,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一种表现。他们根本不懂得颜色的搭配技巧,但他们的画简单朴素而又透露出天真的气息,这是设计师做不到的。

  园长突然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是多么的平静啊。而这,正是真正的美。

  绚丽的色彩,看起来会很美,但不一定最动人心;宁静之景,却一定会搅动人们内心那个极乐世界的微风。如果用宁静的心去观照,没有什么不是美丽的,处处黄花,皆是般若,丛丛翠竹,都是法身。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倘若心灵美丽,当下就是极乐世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