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心灵甘露

智慧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心灵甘露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

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

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然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之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

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

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只要你仔细去看,即使一个醉汉或疯子,都有一两件东西值得你学习。

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师。在碰上一个这样的人时,你应该欢喜对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学习考验忍耐的良机!

为什么我们会在与横蛮的人相处时生气呢?因为他的嗔心唤醒了我们本身之嗔恨。当你心中再无嗔心时,面对恶人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实上,你根本不再会觉得世上有任何恶人。

个人都喜欢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对你说了句什么后就大发脾气,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权付托给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个人都成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

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事。

视处处为难你的人为你发了狂的至亲,不要生起忿恨,应该对他更加怜惜。

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视钓鱼或狩猎为娱乐。我们的生命怎么可能会透过另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变得更加精彩呢?

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会再加以杀害,只是为了周末有点娱乐而已,你会有什么感想?我不认为你会欣赏认同这些人的嗜好。同样地,我不明白为何你会视钓鱼与狩猎为娱乐,这只是无谓的杀生。当杀害生命成为你的嗜好时,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动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动物需要饮食,你也需要饮食;动物会高兴也会悲伤,你也会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些人说动物与人类不同,所以就可以妄加杀害,我从未听过比这个更无稽的谎言。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你是在伤害你自己。

宇宙万物皆为一体。在你伤害大地、河川及生灵时,你其实正在伤害你自己。

在别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时,若能生出随喜的心,你也就是参与了这一件善行。在别人做了伤害其他生命的事时,你的认同就等于你参与了这个恶行。

随喜是妒忌心的妙药。在他人得到快乐时,若你为他心生欢喜,你就会被他的快乐所熏染。

单单去祈求厄运消失并无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这些果报的言行。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种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苍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行,怎样祈求也都没什么用处。

虔诚的人会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去朝圣来讨心目中的神明之欢心,他们却不知道:帮助自己家门前的穷者与饿者可能会更令神明高兴。如果神明是无处不在的话,他们必定就在这里,就在他们的家门外。

如果问题可以解决,你没必要忧虑;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你再忧心也无补于事。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种种的艰辛。要解决艰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穷苦国家的惨苦生活,你的所谓“艰辛”,突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命的本身并不艰苦;艰辛的感觉只来自你的对抗与不满。

苦与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先医好你的心灵,它们便会自然痊愈。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病苦将永无休止。正如一个武士需要对外在环境保持警觉来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心念时时观照来保护自己。

在你做坏事时,免不了东张西望,避免给别人看到。他人是否看到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会看到,而你不可能逃避自己的心。根部有毒性的树所长出的花、果及叶也都是有毒的。同样的,任何由贪执及仇恨所驱使的念头、语言或行为都只会带来痛苦的果报。

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颗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一颗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你不可能打败所有的敌人,但在你打败了心中的我执时,基本就等于降伏了所有仇敌。

我执是将我们与痛苦系在一块儿的枷锁;在我执被放下时,真正的解脱自在就在眼前。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也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恨、愚痴、妒忌及执妄的层面。他是一个享有真正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放下一点执著,你便会有一点自在;放下多一点执著,你会有多一点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时,你便会体验到完完全全的欢喜自在。

很多国家尝试以战争来达致和平,我倒想知道这其中的逻辑性。 以战争来争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灭火一样。任何以仇恨作为动机的言行,永远不可能成为化解仇恨的方法。在一场纷争中,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宗家庭纠纷或只是一场打架,永远没有对的一方,凡参与的都是错的一份子。

解除核武器并不会达到和平。当人在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块石头也可以杀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达到和平。 由心开始,从心着手,净化心灵,才是达到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

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没有善心的时候,你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若连你都与自己过不去,哪有可能达致整个世界的和平呢?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刹那,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和平;当每个人都放下嗔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和平。

内心与外在的世界并非两回事。当每一个人心中都再无仇恨时,世界和平就自然地会展现在面前。你不一定要成为英雄豪杰才能拯救这个充满暴戾的世界;你只需要以慈悲心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世界就已因你的存在而变得祥和了。

要令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并不需要大声弘扬什么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为慈与悲的化身。当心中洋溢慈悲时,你就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人;当他们心中的慈悲之灯被燃着时,自然会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慈悲心有点儿像感冒病——在你沾上它时,你周围的人很难不受传染。

在弘扬慈悲精神的时候,你不需要向别人灌输什么教育;当你的心有了慈悲之时,他们自然会察觉到,他们心中的慈悲自然会被唤醒。最有效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说话。

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 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来自他人的言行,并不可能对你造成伤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屈,只因为你对这些言行介怀。 受到他人无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回应,则更加深了你的不幸。 仇恨并不能伤害到被恨的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想想看: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不太好吧!那为什么把仇恨带在身上呢?仇恨对你与别人都没有用处,它是一件不论带多短时间都嫌太笨重的包袱。

憎恨一个人是很费神的事。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何必为他费神呢?如果你喜欢这个人,又为何去憎恨他呢?

在他人做了令我们不快的事时,我们往往会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种报复似的。要去恨一个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伤害自己,却不会影响到被恨的对象,那又有何意义呢?

为什么没有人会对一块石头大吵大闹呢?因为石头的静默令挑衅生事者无从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时,生事者迟早会失去兴致而另去他方。

心如如不动,不理他人对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就像是安坐于有毒的刺藤丛中一样:虽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码不会给它刺伤自己。

谦卑并不等于懦弱。谦逊其实是世上一种最大的力量。试想想:傲慢与谦卑,哪一样较难做得到?

骄慢并不会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谦卑反而令人尊敬。一个真正谦卑的人不只是对他人谦卑,即使对一条虫、一朵花,也会谦卑尊重。

最不中听的话,往往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指引。对一个不明生与死的人来说,人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学习去思维生死——开始的时候这会令你不安,但当你克服了对它的恐惧时,思维生死只会使你的生命越来越灿烂丰盛。

提醒自己死亡随时会来临,就是策励自己不要枉过每一天。

你认为日落是一种人生美景,我只觉得它是一个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计时器,叫我好好善用剩下的生命。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们每分钟都在朝死亡步近。真正可怕并可悲的是:在生与死之间没做过什么。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好或坏的事情,只是自然变幻的一个程序。对一个没枉过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确没什么可惧的地方。死亡之可怕,只源于你对生命的执恋。对随时可以面对死亡而无惧无悔的人来说,生命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

与其抱怨不能令自己长生不死,倒不如好好令生命之旅不枉一走。 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幻当中。把生命与快乐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变上,无疑只会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失望。

万事万物均依因缘而自然发展:先是产生,然后维持状况一会儿,最终就改变消失。尽管你大哭大闹,它们还是一样会变幻消失,这只是自然的规序,并非好或坏的一件事。在你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自然法则后,你的生命就会好过得多了。

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其中,全神贯注,甚至因受到剧情牵引情绪而大哭大笑。但想想电影是什么?不外乎红、蓝及绿色的变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声音而已,却令观众信以为真,把剧情发展视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样的,生命中之苦与乐也不过只是一系列的变幻景况,维持并不太久,只是当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们当然要尽生命中之责任,却毋须过于在意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场电影而已!

快乐之道其实很简单——生活顺境时,要知道福乐并非永恒;生活不遂意时,视困境为过眼云烟。不要把这些体验看得太认真,要知道苦与乐来来去去,变幻不定。在看透这一点时,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观,世事翻腾反覆而不扬一条眉毛。

在你能把宇宙万事万物皆视为梦幻泡影时,你将永不会感受到痛苦与束缚。

小鸟在唱,小狗在吠。小鸟只不过鸣唱,小狗也只不过在哮吠。这些只是声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坏!但你的心却在评述:“呀!这鸟鸣实在悦耳”,“那狗吠声真令人心烦”。引致你兴奋或厌烦的并不是鸟声或狗声,问题出在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你只需知道“这是小鸟的鸣声,那是小狗的吼声”,就足够了。

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些心态就像锁链一样,把我们与恒久的内心痛苦连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们时,我们才可能体验到自在与快乐。

你的心不停在说:“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不要理会它的要求。你早已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却永没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没有它们,你的生命也一样可以很自在快乐。

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 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

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人生最大的财产是健康,最大的财富是心足,最大的胜利是无嗔,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悠然自得。要令自己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对人对事有所希求;心中没有欲求的时候,生命就不会再有失落。

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乐,就不要把快乐建基于你所拥有或缺少的事物上;视你的财富、房子及车子都是向别人借来的,好好利用它们,但不要执恋它们;那你自然会享受到简单而快乐的一生。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做的,但往往在我们放弃刻意追求快乐时,它才会悄悄来临。一个火把可以点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快乐就如火焰一样,你可以不断施予别人快乐,却不会因此而牺牲自己的快乐。

快乐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它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会被照亮。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

这个世界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得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