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西归直指》中有一个精妙深远的比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童子来,欲取其两耳。狐闻益惧,然思两耳犹无关于性命,仍复忍之。
俄复有人曰:皮可补裘。狐大骇曰:若取我皮,必至断头剖腹,其可忍乎?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而此狐竟走脱矣!
人在三界牢狱,无异厨房。业已托胎为人,已难逃于一死。只有念佛往生,乃可死里逃过。错过强壮之时,狐尾已经割去。若到桑榆迟暮,已将断头剖腹矣!苟非立弘誓愿,奋不顾身,其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乎?”
火宅之中,众苦煎迫。业力流转,病苦缠绵之时,修行人又当如何自处呢?《净土圣贤录》记载:
“善胄。俗姓淮,瀛州人(今河北河间县一带)。年少出家,智慧聪敏领悟力强,常常参与讲经的法会,尤其善长精通于《涅槃经》,曾多次摧破折伏讲经的座主。隋朝初年,往北方依止远法师,居止于京城的净影寺。
远法师命终后,奉皇上的敕令在净影寺作为研究《涅槃经》大众的导师。隋炀帝大业年间,朝廷在全国广泛地遴选大德高僧,善胄即被选上。善胄虽然一再地开设讲经弘法的讲座,而私下却时常暗自地修行净土法门,别人都不知道。有一天忽然得到中风的疾病,嘴唇口角偏斜了方向。
后来疾病忽然减轻消失,恢复到平常的状况,善胄说:‘我的病既然好了,想必我的生命快要结束了。’
唐高祖武德三年三月,疾病危急,告诉门徒弟子说:‘我一生一世坚定正信,心心念念都在思念阿弥陀佛,根本不用疑虑担心我不会往生净土!’于是命令弟子擦拭打扫屋舍殿宇,烧种种香恭敬等待。这时善胄突然起身端坐恭敬合掌,并告诉侍者说:‘赶快安置高座,阿弥陀佛驾临了,我善胄今日才知道忏悔惭愧以往的恶业。’
说完就这样端坐合掌,过了很久之后,才躺卧下来,并且说:‘刚才阿弥陀佛来的时候,你们见到了吗?我现在要往生去了!’才说完就命终往生。”
近代大德弘一大师亦曾两次罹患重病,其病痛苦不堪:
“第一次大病是在1931年春天。弘一法师在法界寺患病甚重,全身热如火焚。他虔诚背诵《行愿品偈赞》,略无间断,体内渐生清凉之气。
第二次大病是在1935年年底到1936年年初。弘一法师在乡间讲经,居于黑暗污浊的屋子里,受病菌感染,遂发大热,神智昏迷,皮肤外症极重。”(《中国档案报》)
《责己自省 念佛不止——记弘一大师在病中是怎么精进的》一文较详细地记载了弘一大师第二次患病时的境况:
“弘一大师在承天寺受到惠安佛教界的邀请,偕同泉州专员黄元秀到惠安讲经。在惠安乡间弘法期间,师一生中的第二次大病,向他猛烈地袭击而来。
由于弘一大师的病太多导致体质十分脆弱,架不住不间歇地奔波,而这次的病是‘风湿性溃疡’,手足肿烂,发高烧。这种病,在闽、赣山地患者最多,病情严重的病人,能带着几十年的溃疡不愈合,四肢溃不成形。
而又有一种极小的黑蝇,人体被它咬后,发红肿胀,如果用手搔抓,便会引起急性溃烂。严重的,一夜间,足可烂掉腿、臂所有的肌肉。
弘公在惠安乡下,也许受到太多的辛劳,又加上黑蝇的攻击,结果不到弘法完了,已觉得四肢奇痒,手臂与脚背,渐渐发红。口干,舌苦,有轻度的热在体内发动。
因此,他不得不回到泉州乡间草庵寺,接受这一次病的折磨。其实,开始时,并没有严重的感觉,直到全臂开始溃烂,发高烧,才感觉外在的病,也不单纯。直到他被这种溃疡摧残而卧病不起,停止了一切佛法上的活动。这时,仅仅在床上,反复地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当广洽法师由厦门获得弘公生病的消息,到草庵去探视,弘公还整天地梵香、写字,换佛前净水,洗自己的内衣。广洽法师说:‘法师该休息了,等病好再活动。现在,您的病,好些吗?’
弘一大师却说:‘唉,你问我这些,是没有用的。你该问我念佛没有?病中有没有忘了念佛?这是念佛人最重要的一着,其他都是空谈。在病中忘了佛号,在何时何地也会忘却佛号吧。生死之事,蝉翼之隔,南山律师告人病中勿忘念佛,这并非怕死,死,芥末事耳。可是,了生死,却是大事。’
在痛苦中,他不能起床,觉得死亡渐渐地掩盖了一切,除了嘴巴还能‘孤军奋斗’,实在不能再做别的事。可是,他依旧强忍奇痛,撑着身子,动笔,抄一段临终的话给传贯法师。
他告诉贯师说:‘我命终前,请你在布帐外,助念佛号,但也不必常常念。命终后,不要翻动身体,把门锁上八小时。八小时后,万不可擦身、洗面。当时以随身所穿的衣服,外裹夹被,卷好,送到寺后山谷。
三天后,有野兽来吃便好,否则,就地焚化。化后,再通知师友。但千万不可提早通知。我命终前后,诸事很简单,必须依言执行……’
传贯法师看了这篇遗嘱,只有眼泪和着悲伤,期待着弘公能早点康复。
这种强烈的溃疡,延到一个半月之后,高烧已退,弘公的两臂肌肉大部落脱,腐烂的白骨,赫然出现,奇臭,目不忍睹。在一九三六年的春天来临,斑烂的骨上,又生了些肉芽。他把这次病中的情形,告诉他的老友夏丐尊和性常法师。
日后他给仁开法师信中说:‘……朽人初出家时,常读《灵峰》诸书,于“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语,服膺不忘。
岂料此次到南闽后,遂尔失足,妄踞师位,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罔知自省。去冬大病,实为良药。但病后精力乍盛,又复妄想冒充善知识,是以障缘重重,……朽人当来居处,无有定所,犹如落叶,一任业风飘泊……’
这封信写在鼓浪屿日光岩,为了责备自己,竟然在佛教刊物上声明,取消‘法师、律师、大师’的称号。”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从前,长者的儿子刚结婚不久。这天丈夫对妻子说:“你去厨房取一些酒来,你我共饮。”妻子打开酒瓮,看见自己的倒影显现在酒瓮中,以为有个女人藏在这里,非常生气,回去对丈夫说:“你有女人藏在酒瓮中,还娶我做什么!”丈夫听了感到奇怪,就去厨房开瓮看,当然他
梁武帝(464~549),南北朝时南梁的皇帝,姓萧,名衍。武帝最初研究儒学,后来信奉道教,502年即皇帝位,称帝不久,就宣布舍道归佛。在位期间,对佛教非常重视,国家因而特别兴盛。因为武帝笃信佛教,所以历史上有“皇帝菩萨”的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有一世,他是叶波国涩波王的太子,名叫须达拏。叶波国非常富强。须达拏太子性情仁慈善良,广修布施。有一次,他请求父王,把国库里的一部分金银,拿出来让他布施给全国的苦人。国王只有这一个太子,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子一连举行了七天的无遮大会(无遮,无阻拦也),要求施捨的,都有求必应,满其所愿。大家感恩戴德,欢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他的妻子年轻貌美,但性情淫荡,不肯安分守己。婆罗门外出谋生时,这个妇人经常与人私通。可是,这个妇人家里有一个恪守妇道的婆婆,这使她不守本分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这个妇人就成天琢磨怎样才能除掉婆婆,她苦
从前,有一位长者是侍奉国王的大臣。名叫树提伽,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仓库里堆满了灿烂夺目的金银珠宝,粮仓充盈,华屋雄伟。他家的奴婢成群,也从来没有数清过。有一天,树提伽家的后花园里的池塘边上正晒着白毛巾,不知怎的,一阵大风吹过,把一块白毛巾吹起,那白毛巾飘飘荡荡一直飘到国王的宫殿前面。
有些人嗜财如命,被称为“守财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守财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攒下一坛金银财宝,为防止被盗,他把这个装满财宝的坛子埋放在一张椅子的下面,可还没等他把这事告诉妻儿,就咽了气。守财奴死后对这坛财宝仍然念念不忘,于是带着强烈的执念和贪心,他再一
传说,在兴建寺庙期间,有一次道信路过山门口的洗手池,忽然看见水池中冒出两根一样长、一样粗的无皮无叶的树枝,在水池中不断翻滚。道信越看越奇,就把树枝捞起来,顺手插在殿前的香炉旁边。他刚一转身,树枝就发出轻微的响动,不一会儿,就长出了很多绿色的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四真道行』,即修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为苦圣谛;二为集圣谛;三为灭圣谛;四为道圣谛。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苦有如病,应该遍知
济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初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又产生了各种心理负担和心理疾患。其实,人的忧愁、恐惧、恐慌、怖畏、绝望,都是没有理由的,只是自心的一个投影罢了。坦然面对,积极离苦,这就是佛陀教给我们的智慧。
很多地方逢年过节都有去寺庙拜佛的习俗,那么拜佛,拜的到底是什么佛呢?用中国佛教常见的说法,这个“拜”是皈依礼拜的意思。皈依礼拜的佛,不是在灵山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长得非常漂亮的、高高在上的佛。而是要皈依礼拜你的内心。因为三身佛,就在你自己的身体里,每个人的色身都相当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弟子们依据转轮圣王的葬礼,用金棺收敛释迦牟尼的圣体。据传,当时大迦叶远游在外,闻讯赶回,悲痛不已。这时佛陀从金棺中伸出足来,大迦叶顿然意会,以首顶礼佛足,誓愿担负弘扬圣教的大任,佛足随即收回金棺,并自引三昧真火茶毗(茶毗,意为焚烧、烧身)。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佛教的出家女性,小的叫沙弥尼,大的叫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弥及女比丘。如根据
寺院是汉语对佛教的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舍、兰若、丛林,都还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有人用檀林、
在家居士,不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应加上敬称才行,这是对三宝的恭敬,就像我们跟老师打招呼时,不合适直呼其名一样。一般可以称“某某师”、“某某法师”;若是方丈,则应该称“方丈”或“大和尚”;若是资历深(大约受戒时间二十年以上)且德高望重者,也可以称“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