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吝啬鬼也能感召帝释天

人物故事 | 作者:德光法师 [投稿]

吝啬鬼也能感召帝释天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也许很奇怪,吝啬鬼是很被人嫌弃和鄙夷的,怎么还能感召帝释天呢?确实,吝啬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是很不受欢迎的,但是生活中往往又不乏吝啬之人,甚至很多非常富有的人依然很吝啬,这是一种习气使然。吝啬之人由于不肯布施,往往会在下一世投生为饿鬼,受贫贱的果报。但是有一个吝啬鬼,他却因为吝啬而感召来了帝释天。

  悭贪之人,不仅是人嫌弃,就连天人对他也厌恶。《卢至长者因缘经》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往昔曾有一个名叫卢至的长者,因为过去世布施修福报的因缘,此生是非常的富有,家财万贯,仓库里面的金银财宝多的都关不上门,如同财神一般。但是由于他过去布施的时候,心不清净,所以此生虽然富有,但是思想下劣,不仅对家人、仆人吝啬,就是对自己也极度吝啬,平时吃的是杂粮野菜,穿的是垢腻不净的衣服,出门坐的是破车,每天殚精竭虑的守护着自己的财宝,是个全国闻名的守财奴,大家都耻笑他。

  有一次过节,家家户户都欢声笑语,这个卢至看到之后心想,这些穷光蛋都玩得这么高兴,我这么有钱,也应该乐呵一下。所以回家,偷偷取出钥匙,打开库房,拿了五文钱出来。心想,如果我在家里享受,母亲、妻子和眷属那么多人,恐怕不够分的,去邻居家怕别人讨要,索性到城外找个地方吧。卢至花两文钱买酒,两文钱买菜,一文钱买葱,还从家里拿了点盐巴揣进怀里就出城了。到了一棵树下,看到树上有乌鸦,害怕乌鸦抢,就跑到一个坟地,看到坟地有野狗,又跑去一个空旷的地方,看四下无人,才放心的吃喝起来。

  小酒喝美了就得意忘形了,一边跳舞一边嘴里唱道:就是帝释天也比不上我的快乐哦。恰巧帝释天从此处飞过,听到卢至这么说,很生气,所以决定教训他一下。帝释天变化成卢至的样子,跑到卢至家中,跟家人说,之前我身边跟着一个吝啬鬼,后来我遇到一个道人,教我个咒语,把吝啬鬼赶跑了,以后我们可以快乐的生活了。于是帝释天变化的卢至打开仓库的门,把金银珠宝分给家人和贫苦的人。

  卢至酒醒后回到家中,看到帝释天变化的卢至把自己的金银财宝分了,非常心疼,但是他说话别人又不听,就连母亲和妻子也都只认慷慨的卢至,母亲说:“慈悲孝顺供养我的这个才是我的儿子”。妻子拉着帝释天变化的卢至说:“当家的,我宁愿死在你身边,也不愿意活在那个吝啬鬼身旁。”最后卢至没办法找到国王帮忙判别,用尽各种办法都没有分辨出来,最后闹到佛陀那,帝释天才变回原形。佛陀为卢至开示了吝啬的种种过患,由于卢至对佛陀具有信心,因此听闻佛法后当下证得初果须陀洹果。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卢至因祸得福,从一个实至名归的吝啬鬼到证得初果的圣人,不可谓不幸运。但不是每一个吝啬的人都能有此福报得遇佛陀。姑且不说吝啬日后的果报,单是当下就会因为吝啬而招致无数的烦恼,比如因为抠门,别人不愿意与你交往,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有钱舍不得花,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落魄”等等。

  其实,当自己意识到自己有吝啬心的时候就应该依据善法对治,比如“强迫”自己供养布施,看到三宝就努力发心供养,越是舍不得的东西,只要别人需要,就咬牙坚持布施出去。开始可能会非常心疼和不习惯,但是天长日久,慢慢的就会好起来,心就逐渐打开了,不那么悭贪吝啬了。其实这就是对治习气,这就是一种修行,只有扭转了自己的不良习气,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看完了故事,很多人联系一下现实,可能又会生出另外一个疑问,为何很多吝啬之人,既不布施,也不供养三宝修福报,为何还如此富有呢?其实刚刚故事中讲了,富贵有富贵的因,吝啬有吝啬的缘。此生的富贵是前世布施得来,并非今世吝啬积攒得来。布施时心不清净,感召富贵果也无法尽情享用。

  《业报差别经》里面分得更具体:有的人是“先富后贫”,这类人起初欢喜布施,但是意志不坚定,布施后生懊悔心,以是因缘,生在人间是先富后贫;有的人是“先贫后富”,这类人是被别人劝着布施,勉强布施了一点,但是布施后生欢喜心而无懊悔,以是因缘生在人间先贫后富;有的人是“劳而致富”,富有富贵的因,劳有劳苦的因,如果供养三宝是请僧人到家中,使得僧宝奔走往来而接受供养,那么后世虽然富贵,但是必须劳而得之;有的人是“逸而得富”,供养三宝时,将供养物送到寺院,使得僧人安然得享,此类人后世得福就是不怎么需要付出就可以大富大贵。

  讲了这么多,还是希望大家正确看待因果,过去因,现在果,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未来果,现在因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摒除过患,修正习气,相信未来的一切都会吉祥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