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窥基大师和玄奘法师的一段故事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窥基大师和玄奘法师的一段故事

  窥基(632---682),字洪道,鄯阳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鲜卑族,尉迟yùchí恭之侄。

  二十五岁参与译经,显庆四年(659),玄奘译唯识论时,师与神昉、嘉尚、普光三师

  共同检文、纂义,以议不合,玄奘乃遣出三师而独留窥基,遂参糅十大论师之释论而成一本,即成唯识论。玄奘又为师阐说陈那之因明正理门论及瑜伽师地论等,故师通达因明之学与五性之宗法。龙朔元年(661),玄奘主译辩中边论、辩中边论颂、二十唯识论、异部宗轮论、阿毗达磨界身足论,皆由师笔受,除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外,皆作述记。后游太行、五台山,宣讲大法,及返慈恩寺传授玄奘之正义,著述甚多,时称百本疏主,或百本论师;而以唯识论为宗,故又称唯识法师。永淳元年寂于慈恩寺翻经院,世寿五十一,葬于樊川北原之玄奘塔侧。  师之著作另有法苑义林章、瑜伽论略纂、百法明门解、因明入正理论疏、摄大乘论钞、对法论钞、胜宗十句义章,及法华经玄赞、阿弥陀经通赞疏、观弥勒上生经疏、金刚般若经玄记、说无垢称经赞等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然而,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

宣化上人开示: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

  玄奘法师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六○一年)。河南陈留人,俗姓陈氏,幼年即有过人的智慧,七岁开始读五经,在十三岁那年,随其二兄长捷法师到洛阳净土出家,诵习经典。隋朝制度,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必须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证书(度牒),才有资格作为沙弥。此时,正逢洛阳度僧,玄奘法师年幼,不能参加考试。他在考场门前徘徊,望之兴叹!而被主考官郑善果发现,认为是佛教龙象,破例特取度之。

  玄奘法师在二十岁,受具足戒之后,到处参访善知识,发现众师所说,与经典颇有歧异,令人无所适从。尤其《十七地论》,见解不同。乃发愿到天竺(即今日印度)研究,以解其惑。

  由于赴天竺路途,要经过崇山峻岭、崎岖不平的山道。所以玄奘法师在未启程之前,先练习爬山越岭的技术,先用桌子、凳子之类物品,堆成假山。从这边爬到那边,再从那边爬到这边。一天练习多次,后来自己感觉爬山的技术不错,又到山上去实地练习,约有一年经验,技术方臻熟练。于是上表,申请到天竺取经。当时(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玄奘法师拿定主意,无论批准与否,决定赴天竺一行。所以最后不得不私自出境。

  从长安出发,只身向西行,经过一山洞,见洞口有蝙蝠粪,当时玄奘法师在想:“这洞中一定无人住,否则不会有这么样多的蝙蝠粪。”好奇的心理向洞中走去,在不远的地方,他发现一个怪物,头发都结在一起,小鸟在上面做窝,这怪物脸上的尘土很厚,好像石头人一般。玄奘法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位老修行,已经入定。玄奘法师用引磬给他开静,令他出定,一会儿,这位老修行开始动弹。

  玄奘法师便问他:“老同参!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啊?”老修行的嘴巴动了几次,才发出声音来:“我等红阳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我好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老同参!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了。”老修行一听,很惊讶地问:“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出世?”玄奘法师说:“在一千多年前,出现于世。佛灭度已经很久啦!”

  老修行又说:“释迦牟尼佛入涅盘,那么,我还是入定,等白阳佛(弥勒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吧!”玄奘大师说:“老同参!你不要再入定了,等弥勒佛出世时,你又要错过机会,不如现在跟我到震旦,将来我取经回来,你好帮我弘扬佛法。”

  老修行一想,言之有理,于是答应大师的要求。玄奘法师对他说:“你的身体太旧了,所以你要换一个新的房子。你到长安去,看到黄色琉璃瓦的屋子,你就到那里去投胎,等我从天竺(印度)取经回来,我再来找你。”老修行辞别玄奘法师,二人分手,一向东走,一向西行,各奔前程。

  玄奘法师经过跋山涉水,迭遭灾难而不灰心。曾经誓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实在伟大!所以完成他伟大的事业,对中国佛教有所贡献,创立“唯识宗”。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希望成就道业,应以玄奘法师为宝鉴,作为模范,向他看齐,把本有的智慧现出来,为佛教贡献一份力量。

  一日复一日,玄奘法师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向西进行。抱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不到目的地(天竺),决不休息。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千辛万苦,在路上行走三年,终于到达天竺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拜戒贤论师为师(当时天竺唯识学权威),专学《十七地论》及《瑜珈论》等经典。

  学成归国,路经曲女城,为戒日王所请,在该城成立辩论大会,参加的有十八国的国王,以及大乘和小乘、婆罗门和外道等,约有六千人,盛况空前。大师为论主,称扬大乘,序作论义,写悬于会场门外,并言:“如改一字,愿拜他为师。”经过十八天,无人能改,最后胜利,名扬五天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

  于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长安,当时僧俗出迎有数十万人。唐太宗派相国梁国公房玄龄等为代表,欢迎玄奘法师于弘福寺,从事翻译经典工作。

  玄奘法师,在天竺留学十二年(在路上往返耽误五年),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祖师。取回的经典有五百二十箧,计有六百多部。将全部经典贡献于国家,特蒙皇帝召见,嘉奖一番。玄奘法师便向唐太宗贺喜:“恭喜陛下。”唐太宗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喜从何来?”玄奘法师说:“陛下得一位太子。”唐太宗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说:“没有啊!”

  玄奘法师心想:“明明指示老修行来投胎,怎会没有呢?”于是在定中观察。哎呀!老修行搞不清楚,投错胎了,跑到尉迟恭家里去。玄奘法师将这段因缘,向唐太宗报告。唐太宗说:“原来如此,你就去度他吧!”玄奘法师去找尉迟恭,说明来意。玄奘法师一见尉迟恭的侄子,心生欢喜。因为窥基的身体,非常魁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是载法之器。所以开门见山地说:“你跟我出家吧!”窥基一听,莫名其妙,不悦地说:“你说什么?叫我出家,岂有此理!”转身就走了。

  玄奘法师只好与唐太宗商量,成就这段因缘。于是乎皇帝下旨,要尉迟恭的侄子出家,尉迟恭一接到圣旨,便叫侄子出家。窥基严辞拒绝地说:“岂有此理!皇帝怎么可以叫我出家?我还没玩够哪!我要去和皇帝讲道理。”第二天尉迟恭带着侄子来见皇帝。

  窥基一来便说:“陛下要我出家,可以!可是我有三个条件。”唐太宗一听就说:“你要多少个条件都可以。”窥基就说了:“我最欢喜喝酒,我不能没有酒,无论我到什么地方,都有一车的酒跟着。”唐太宗心想:“出家人是戒酒,可是玄奘法师告诉我,不管什么条件都答应。”于是就说了:“好!我答应你。第二个条件呢?”窥基说:“我知道出家人不可以吃肉,可是我欢喜吃肉,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后面都有一车新鲜的肉跟着。”唐太宗说:“我答应你。第三个条件呢?”

  窥基没想到皇帝会答应他的条件,所以就说:“出家人不可以有太太,可是我离不开女人,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必须有一车的女人跟着。”他心想:“这个条件,皇帝无论如何一定不会答应的。”唐太宗心想:“哎呀!这怎么能答应呢?可是玄奘法师已经嘱咐我,不管什么条件一定都要答应。”所以就说了:“好!我完全答应你,你现在可以出家了吧!”

  窥基没办法,就很勉强出家了。所以在出家那天,后面有一车的酒、一车新鲜的肉、一车美女,陪着他一起到大兴善寺出家(编按:大兴善寺是玄奘法师的译经场),庙里知道窥基要来出家,所以敲钟击鼓来迎接他,窥基一听到钟鼓的声音,豁然大悟:“啊!原来我就是那个老修行,来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于是乎把后面的三车遣回去,什么都不要了。所以后人,称窥基为三车祖师。

  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统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