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玄奘法师之出生 儒学世家降凤凰

人物故事 | 作者: [投稿]

玄奘法师之出生 儒学世家降凤凰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农历三月初九,河南洛州缑氏县(今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的陈惠家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老四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被取名陈祎,后来,他成了被誉为“千古一人”的高僧玄奘。

一、生于儒学世家

  人们也许会问:玄奘上面已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对他的出生,家人怎么还看得这么“隆重”?这是有原因的。原来,母亲宋氏在生他时,听到村边的凤凰台上有凤凰鸣叫。既有“凤凰鸣谷”的祥瑞,这个孩子肯定不一般,将来必成大器。因此,全家人对这个孩子的出生都非常重视。

  缑氏陈河的陈家,本是儒学世家。其先祖陈仲弓东汉时为太丘长,博学多识,智慧过人。一天,他接到报案:有个财主家被盗。陈仲弓就前去断案,可是走到半道,又有百姓来报,说村子里有人欲溺杀亲生儿。

  陈仲弓一听,不去破盗窃案了,先去处理溺杀亲生儿一案。随同的主簿不解地问:“您怎么不根据报案时间的先后办案呢?再说,咱们已走到半道了!”

  陈仲弓说:“天地之贵,唯人为贵,财若去,犹可补;人若去,难再来。劫财盗富,哪比得上骨肉相残事大呢?”说得主簿心服口服。

  陈仲弓是一代名士,主张以德感化人,“梁上君子”的典故,就是由他而来。一天,他看到有人到家里偷东西,就对孩子们说:“人会变坏,都是长期的习惯所致。比如梁上这位君子,肯定是生活遇到了困难才干起偷盗的事。不过,要知道人生如白纸,染黑很容易,想再变白就难了!”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了这席话,“扑通”一声落地,长跪不起。陈仲弓取出一些钱物送给小偷,对方愧悔不已,辞谢而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当地没再发生偷盗之类的事。

  据传,陈仲弓为官期间刚直不阿,不徇私情,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但难免也会得罪人。后来,他受恶人陷害,被处以髡刑(即剃去头发),达观的他还将剃掉的头发编成辫子,练就了一手“辫子功”。离开官场的他到处游历,后在嵩山之北的缑山脚下停了下来,这便是陈河村。他的子孙在陈河繁衍,至玄奘时已传数代。

二、深受家庭影响

  玄奘的爷爷陈康学识渊博,精通医道,是北齐时国子博士。告老还乡后,他为村里人办了许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开办学堂。

  陈康尊崇儒家文化,常给村里的孩子们灌输“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这类儒家思想,奠定他们做人的基础。同时,他也信奉佛教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当时已有数百年。据《洛阳伽蓝记》载,北魏佛教兴盛时,仅洛阳寺院就达1367所,可以想象人们礼佛的场面有多么壮观。如此多的寺院,必然有许多高僧相互往来,讲经说法,因此,陈康生活的年代,人们信仰佛法的氛围很浓厚。

  玄奘弟兄四人的名字,都是爷爷陈康取的。老大陈礽,老二陈礼,老三陈祚,老四陈祎。如果您细心的话,会发现一个规律:老大和老三的名字,释意都是“福”,老二和老四的名字,都为“美德”之意。后来,老大和老三外出谋生,老二和老四则先后出家,潜心佛事,成了大名鼎鼎的高僧。

  玄奘的父亲名叫陈惠(也作陈慧),也是饱学之士,诗书礼乐俱通,曾在陈留、江陵任县令,留下了“惠民县令”的好名声。他不仅学识过人,风度仪表也十分出众,何以见得?有文字记载。《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中,曾提到玄奘的二哥长捷法师(俗名陈礼):“法师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尤善老庄。”

  玄奘的父兄都广有才学,且风度俊朗、仪态不俗,可见《西游记》中把“唐僧”塑造成一个绝世美男,取经路上令女儿国国王情断心伤,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陈惠尊崇儒道,和气为官,但因隋末朝廷昏庸,他无意再在官场久留,毅然辞去了江陵县令的职务,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回到家乡陈河,潜心儒学修养。

三、母亲教子有方

  玄奘的母亲宋氏,是洛州长史宋钦之女。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贤淑善良,且笃信佛教,很受人敬重。

  宋氏共为陈家生育了四男一女。由于丈夫常年在外为官,公爹陈康渐已年迈,家中诸事多靠她来照料,甚是操劳。自从凤凰鸣谷,玄奘降生,她就一直悬心。因为既然是天降祥瑞,就说明这孩子将来定成大器,但人都说“贵人多磨难”,这孩子的人生之路看来不会平坦,至于究竟会遇到多少坎坷,她连想都不愿想。其实,作为母亲,她倒觉得孩子只要一生平安就好。那些功名富贵,怎抵家人团聚的骨肉之情?

  玄奘一周岁时,爷爷陈康已年过九十,仍拄着拐杖为幼孙主持了隆重的抓周活动。桌子上摆的有印章(官印)、经书典籍及笔墨纸砚,还有家传佛具木鱼及钱币、账册等。大家睁大眼睛,想看看这孩子会抓取什么,以判断他将有什么样的人生。不料,玄奘先抓木鱼,又揽经书,笔墨纸砚也不放过,除了印章、钱币外,对桌子上的东西都很有兴趣。一家人面面相觑,陈康老人沉吟了一会儿,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何须父母多悬念。由他去吧!”之后不久,陈康老人便病逝了。

  人生最初的几年,玄奘是缺乏父爱的。陈惠忙于公务,几乎没有回来过,宋氏虽然温柔贤淑,却常常家务缠身,年纪尚幼的玄奘便早早进了学堂。

  好在玄奘从小就明事理,性情温顺,不像一般男孩那样淘气,很少让母亲操心,当然,这与儒学世家的熏陶也很有关系。平时,宋氏很少督促小儿子的学习,可是有一天,玄奘从学堂回来,主动对母亲说:“老师今天教'学而时习之‘,要我们好好学习,还要常常温习,以后我就把学的东西背给您听吧!”宋氏欣慰地笑了。

  宋氏见玄奘年纪虽小,每次自己问起所学内容,他却总能对答如流,便对他的学业上心起来。玄奘再去学堂时,她也陪着去,坐在后面的凳子上听老师授课,人们后来将这凳子叫做“陪郎凳”;宋氏还将玄奘每日写的功课用铁棒穿于案上,人们后来将这铁棒称为“穿经棒”。

  可见幼年玄奘的进步与成长,与母亲宋氏息息相关,他对母亲的感情是既尊敬又依赖的。可是,这样母子相依的快乐日子很短暂,玄奘5岁时,母亲就因积劳成疾而去世了。可以想象,这对幼小的他打击有多大。

四、从小善良向佛

  陈惠辞官归里,既是朝廷昏庸所致,也与家中连遭变故,父亲、妻子相继去世有关。

  他很清楚,自己不当官,家中就没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的生活慢慢会陷于困顿。但是,他又有“君子不器”的志向,认为人不能像一件器具,只有一种用途;人应该利用条件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抱负。

  当时,他看大儿子陈礽和三儿子陈祚都外出谋生了,二儿子陈礼专心礼佛,常有出家之心,唯有幼子绕于膝下,便十分重视对小玄奘的教育。从内心来说,陈惠也非常喜欢这个最小的儿子,这固然是因为小玄奘聪明伶俐,非常懂事,也因为他出生时有凤凰鸣谷之祥瑞,陈惠想通过全心施教,使其成才。

  陈惠对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懂得因材施教,既让儿子读孔孟之道,也让儿子读老子的《道德经》等,接受各种学说,同时也尊重儿子的选择。

  陈礼从小就有向佛之心,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该做佛事了,他便会将佛堂提前打扫干净。这时,小玄奘也会给二哥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宋氏在世时,看到陈礼常在佛堂敲着木鱼,喃喃念经,曾经有些不安。她和丈夫说起孩子的志向,陈惠并不惊讶,只是自然地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他潜心于佛,未必不能壮其志向。”后来,陈惠便和陈礼谈论这个问题,陈礼表示自己心意已决,陈惠便不再说什么,为他取字为“素”。后来,陈礼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剃度,学习佛经,法号长捷。

  后世评述长捷法师,说他“属词谈吐,蕴藉风流,接物诱凡,无愧于弟。若其亭亭独秀,不杂埃尘……”由此可见人们对长捷法师的敬重之情。

  又过了几年,小玄奘追随二哥,也步入了佛门,这是后话。

  “若非高台居慧眼,难得后辈名天下。”父亲陈惠堪称他们兄弟的启蒙良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