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空谷幽兰》记录着比尔·波特的寻隐之旅

人生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空谷幽兰》记录着比尔·波特的寻隐之旅

  比尔·波特有禅者的心,行者的脚,还有一双记者的眼睛。他所行走和记录的地方,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都饱含着那些已经被我们自己遗忘、但在一个外国人眼里却非常优秀的文化基因。

  推销自己已经不用了,在中国,这位禅宗的西方传人用一本探访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叩开了中国读者的心扉。随后,又陆续推出《禅的行囊》、《黄河之旅》、《心经解读》等。

  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告诉人们,隐士并不神秘,只是自我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我们心中有桃源,我们就能于低眉间回归桃源,就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

  《禅》杂志编委明尧说,他的作品,让中国人感到惭愧。

  上世纪70年代,比尔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出于申请奖学金的目的,他决定修学中文。那时,他对中国文化了无兴趣,却歪打正着,比尔第一次发现中国文化“水很深”,有很多“宝贝”。

  随后机缘到来。在纽约,比尔与他的第一个中国师父—寿冶老和尚相遇,看到师父刺血写的《华严经》,比尔完全惊呆,第二天,便行了皈依。可是,师父只会说一个英文字watermelon(西瓜),比尔打趣说跟师父学的是“西瓜禅”。

  之后,比尔离开美国去了台湾,先是在佛光山小住了一段,上午做功课,下午打篮球,有时还能跟星云法师“合打”。不过,比尔说,大部分时间,星云大师都是站在篮下投球。

  佛光山太吵,比尔喜欢安静,于是他又“托钵”到了台北附近的海明寺。那段时间,他“每天打坐三、四个小时,中英文对照看了很多书,中文进步很快”。在海明寺,方丈悟明法师送给比尔一本自己出版的寒山诗集,比尔动了心思,开始动手翻译这位中国唐代著名高僧的诗歌。

  对于自己的洋徒弟,悟明法师无教可施。只拿一块木板,敲三下,问,听到没?这是吃饭的意思。

  海明寺的岁月,比尔没有向师父提一个问题,可是,他知道,“吃饭很重要” 。确实,吃饭是禅宗的关键词之一,“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强调的是一心不得二用。

  “天亮前就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这是比尔在《空谷幽兰》中对这段寺院时光的描述。

  两年半后,悟明法师劝他出家,比尔觉得自己在庙里“白吃”,又无出家之念,觉得很“丢脸”,于是赶快逃走。

偶然是注定的缘分

  师父送给比尔的法号是“胜云”,离开寺庙后,比尔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新名字。一天在巴士里,一幅广告收入眼底,上面写着“黑松赤水”。哇,比尔立刻觉得这个名字很给力。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他索性把黑变成了红。那本译成的寒山诗集就署名“赤松”。这个名字几乎是另一个名字“赤松子”的“脱胎”,而后者是中国上古的仙人,比尔觉得他的翻译一直顺水顺舟,“大概是赤松子在帮助赤松”。

  寒山的诗歌译完,比尔又开始翻译元朝僧人石屋的诗。翻译的过程中,对这两位中国古人的兴趣也在与日俱增。在大陆,还有寒山或石屋这样的人住在山里修行吗?这是比尔的兴奋点。

  离开寺庙没几年,比尔与一位台湾女子成家,“太太变成师父”。随后又有了孩子,需要上班贴补家用。于是,他在一家英文电台谋到了一个职位,每天把台湾新闻译成英文,每周有半小时的采访。

  采访中,他与台塑集团掌门人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结识并成为朋友,比尔告诉王,他想回大陆寻找隐士,王欣然出资襄助,促成了一段佳话。

  终于,比尔如愿以偿来到大陆。一头雾水的他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隐士,只知道,这些人应该住在山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净慧法师给比尔指了一个方向:终南山。

  “这次偶然是注定的缘分。”比尔说。

  于是,他径直去了西安。随便包了一辆车来到终南山下,随便一条路,他便找到了一些修行人。两个月的时间,比尔在终南山四下游方,结识了他梦寐以求的隐士,这些人是他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快乐的人”。

  “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写一本书告诉外国人。”比尔回忆道。于是,他开始动笔写作《空谷幽兰》。

  中国的隐士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虽然西方也有隐士,但是,西方的隐士是要离开社会,跟社会分开。

  “中国的隐士却是社会很主要的一部分,他们去山里的目的是先修好自己,然后出来帮助别人。我觉得这个很了不起。”比尔说。

  终南山很深,从北向南约有200公里。比尔第一次进山的时候,山里除了采药的农夫,只有他孤身一人。

  比尔告诉外国人,去寺庙好像是读大学,进山是读博士班。小隐于山,大隐于市。要想当大隐士,先要小隐。开始在寺庙修行,达到一定的程度,再去山里盖茅蓬,住几年后再度出山。一般的隐士,三五年之后就下山了,“但是五六个隐士中,总会有一个留下来”。

  隐士虽然独居,但是一般都会结伴在一座山上,这样可以互相帮助。刚来的隐士不会过活,老隐士会教给他们一些砍柴、取水之道。老隐士还会传授新隐士一些气功热身抗寒,并告诉他们山里什么东西可以裹腹。

  离开终南山后,差不多每两年,比尔经过西安,都要去看望那些茅蓬里的老朋友。有时会在山上看到一两个新茅蓬。老隐士告诉他,通常他们过不了一个冬天。去山里修行先要有基础,因为“那里太寂寞,太辛苦”。

  接触隐士之后,比尔发现了他们的不易。而他自称喜欢泡热水澡,吃好东西,过不了如此清苦的生活。

  “可是我很钦佩他们,他们很了不起,我望尘莫及。”比尔说。

文言文比口语还好

  《空谷幽兰》问世后,隐士和终南山一度成了比尔的标签。在他的书中,所引的中国古文献比比皆是,他笑称自己的文言文比口语还好。

  2006年,比尔再赴大陆,从北京一路走到香港,继而推出了另一部作品《禅的行囊》。

  在这本书中,比尔追溯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发现,禅宗有几个特点:大家都要住在一起;还有,禅宗起床后就是修行,打坐是修行,洗盘子也是修行,别的宗派不一定重视后者。

  禅宗的历史是一部从北向南的历史。比尔从柏林禅寺一路向南,经过少林寺,走到四祖寺、五祖寺,最后到达曹溪的南华寺。

  比尔认为,以前的禅宗都是几个人在一起,一个师父带几个弟子,四祖之后,禅宗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四祖有500个弟子,他们住在一起,种田养活自己。“从那个时候起,禅宗变成了中国最厉害的一个宗派。”

  随后的五祖有1000多个弟子,他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虽然受教育不高,但是慧能跑到南部,发展了3000多个弟子。”

  《禅的行囊》之后,比尔下一部的著述是达磨祖师传灯印心的宝典《楞伽经》,他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啃”这部即使是中国人也难得搞懂的经典。

  在禅宗的法门中泡久了,比尔并不排斥其他的法门,他说,“中国有三个很好的‘门’—儒、释、道。人不可以同时进两个门,只能一门深入。进去后会发现,经过其他的门的人也在里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