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
据《须大拿太子经》改编,参见《大正藏》第三卷第423页,又参见《六度集经》卷二《须大拿经》,《大正藏》第三卷第7页
从前有一个叶波国国王,名叫:湿波。湿波王治国有方很仁慈的对人民:他手下有四千个大臣主管着六十个小国八百座城镇。后宫有两万夫人的湿波王,但没有一位夫人为他生个儿子,很忧虑的湿波王,到处封山祭水、祈拜神灵。后来王后果然怀了孕湿波王高兴极了凡是王后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用具都亲自料理无论什么东西务必精益求精让王后满意舒适。
十月怀胎,王后生下一个太子,得到消息的后宫两万夫人,个个欢欣鼓舞;全国上下也同声庆贺。
国王给太子起了个名字,叫须大拿,特意为了照料他派了四个乳母:一个是专门陪他游戏的;一个是为他洗澡的;一个是专门抱他的;还有一个是给他喂奶的。
转眼太子须大拿已长到十六岁,对骑马、射箭、算术、书法及乐、礼等各种技艺与知识,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对父母,太子须大拿十分尊敬孝顺,父母也特别喜爱他,湿波王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让他居住其中。
太子须大拿一天天长大,湿波王便为太子须大拿娶妻。他的妻子名叫曼坻,容貌艳丽,天下无双,身上装饰着各种美妙的琉璃、金银珍宝;妻子又为他生育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须大拿太子从小喜欢布施、心地仁慈,常愿天下所有人民,乃至飞禽走兽,都能幸福。有一天,太子出城游玩;知道这个消息天帝释便带领一批天神,变化为穷人、乞丐、盲聋哑人,等在路边。太子赶车到了这儿,看见这么多可怜人,心里十分难过,再也不想去游玩,扭头把车赶回王宫。
湿波王见儿子高高兴兴地出宫,却闷闷不乐地回来,心里十分奇怪,不禁问道:“儿啊!你今天出宫碰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不高兴?”
须大拿说:“我看见路旁有许多穷人、乞丐,还有许多盲聋哑人。看见这么多人在受苦,我心里很难受。父王!我有一个要求,不知您能否答应我?”
湿波王说:“孩子!无论你有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说吧!你想要什么?”
须大拿说:“我想把国库中收藏的各种珍宝、财物都拿出来布施给城里、城外的受苦人。人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让每个人都满意幸福。”
湿波王低头沉思了一下,觉得自己既已答应满足太子的要求,自然不便再拒绝,便说道:“好吧!孩子,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于是太须大拿子便命令手下,赶着大车到国库去,将各式各样的财物、珍宝都搬出来,堆放在四座城门外及市中心,任人们随意取用。四面八方的人民,得到须大拿太子发放布施的消息高兴极了纷纷赶来。
凡是没饭吃的就领到粮食;没衣服穿的就领到衣服布匹;想要金银珠宝的,就得到金银珠宝。太子须大拿尽量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不让任何人失望。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来自千里、万里之外。
叶波国有个世代仇敌,该国国王总是处心积虑地想征服叶波国。
“太子须大拿发放布施尽量满足每个人的愿望。”
这消息一传到该国国王马上召集大臣及手下的许多婆罗门对他们说:“叶波国王养着一头大白象,名叫'须檀延'。这头象天生雄力,勇猛善斗,以往叶波国与其它国家打仗,都是靠着这头象才获得胜利。这头象可说是我们征服叶波国的最大障碍。现在须大拿太子正在布施无论谁提出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你们谁能想个法子,去把这头大白象乞化来?”
大臣们都说:“这件多太难了,恐怕办不到。”
这时,有八个婆罗门走上前对国王说:“请大王为我们准备路费、干粮,我们能给大王把这头大白象弄来。”
国王大喜说:“你们如能把大白象弄到手我重重有赏。”随即给他们准备路费、干粮。
于是八个婆罗门手拄禅杖跋山涉水地到了叶波国。他们走到太子宫殿的门的,个个面朝宫殿,身倚禅杖,翘起一只脚,单足独立,一声不吭地站着。守门人忙问:“诸位大师有何贵干?”
八位婆罗门说:“我们从远方来想向须大拿太子乞讨一样东西。”守门人赶紧将此事禀告太子。
须大拿太子听说从远方来了八位婆罗门,十分高兴,赶紧迎出大门来恭恭敬敬地向这八位婆罗门致礼问好说道:“大师们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不知大师们从什么地方来?想要些什么东西?你们为什么要单足独立,一脚翘起呢?”
八位婆罗门回答说:“我们听说太子乐善好施无论别人想要什么,都能尽量满足。太子须大拿的大名已流布四方,甚至连天宫、地狱,都在传播您的事迹,您布施的功德,真是不可限量。如果太子真能满足所有求助人的愿望,那么我们想向您乞化贵国的一头大白象。”
太子须大拿马上答应婆罗门的要求立即让手下到象厩去牵象。
八位婆罗门马上说:“我们想要的是名叫须檀延的那头大白象。”
太子须大拿一听,有点迟疑心想:“我父王最心爱的宝物是这头大白象,可以说,父王喜爱我就像喜爱它一样。我实在无法将这头象布施给大师们!如果我把它布施给他们,就一定会失去父王的欢心,也许父王会把我赶出国去,不再要我这个儿子。”但转念又想:“我已经发过誓,布施时要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今天如果不把大白象给他们,违反了岂不是自己的誓言?再说,我决心让所有人都幸福快乐,如果今天不把大白象布施给他们,他们一定会不快乐。”想到这里,须大拿太子慨然应诺说:“好吧!我就布施须檀延给你们。”
太子须大拿立即命令左右,到象厩把须檀延备好金鞍牵来。太子须大拿左手拿水瓶,服侍婆罗门们洗完手,右手把大白象的缰绳交给他们。八个婆罗门连声向太子祝福,然后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爬到象背上。
太子须大拿说:“趁我父王还不知道你们快走吧!这件事要是让父王知道了,他一定会派人追赶你们的。”八个婆罗门便骑着大象,一溜烟地跑了。
大臣们听说须大拿太子把大白象须檀延布施给敌国的婆罗门,个个都大惊失色,坐立不安,大家都说:“我国一向靠这头宝象打败敌国,才保证国泰民安;现在宝象让敌国给牵走了,如何是好?”连忙跑去报告湿波王说:“太子把我国杀敌的宝象须檀延布施给敌国了。”
湿波王一听,两眼都直了。大臣们又说:“大王之所以能稳坐泰山,全靠这头宝象。这头宝象神力无比,抵得上六十头大象的力量。现在太子把它布施给敌国,恐怕不久灾祸就要降临我国了。最近这些日子以来,太子为所欲为,把国库都弄空了,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他会把全部国土,乃至妻子儿女,都布施给别人。”
湿波王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恼怒,但还是有点将信将疑,觉得太子须大拿应不至于把镇国的宝象送给敌人,连忙叫来亲信大臣,问道:“太子须大拿真的把须檀延送给敌国了吗?”
亲信大臣回答:“确实如此!”
湿波王怒火冲天,大叫一声,从王位上摔下来,不省人事。
左右侍从忙用冷水给他敷头洒脸,国王好不容易才苏醒过来。
后宫的两万夫人,听说太子须大拿干了这么一件危害国家的事,也都议论纷纷,责怪太子须大拿做得不对。
国王召集群臣,讨论如何处置太子须大拿。
一位大臣说:“我国过去曾有规定凡敢进入须檀延象厩者,剁其脚;凡敢手牵这头宝象者,截其手;凡敢偷看一眼者,剜其眼。须大拿太子这次竟将宝象送人,按律当斩。”
不少大臣纷纷赞同。
国王心里非常难过。说:“只怪我这个儿子须大拿心地太善良太喜爱布施了。要不然,让我把他关到牢里监禁起来吧!”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起来说:“刚才大家说要将太子斩头这不大妥当,大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平生异常喜爱,怎么能斩头呢?但是如大王说的处以监禁的处罚也不妥当。依我之见应把他驱逐出国,让他在荒山野林里流放十二年,教他忏悔自己的错误。”
国王和大臣们都同意这个方法。
湿波王遣人叫来须大拿太子问道:“你是否把我国的镇国宝象布施给敌国了?”
太子须大拿回答:“是的!”
湿波王问:“你把宝象布施给别人之前为什么不先禀告我?”
太子须大拿说:“在这之前父王已答应我可以随意布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所以我没有禀告父王。”
湿波王气得叫道:“我答应你布施的是金钱珠宝而不是宝象。”
太子须大拿回答:“宝象与金钱珠宝一样都属父王所有,为什么要例外呢?”湿波王无言可答生气地说:“你擅自把镇国宝象布施给敌国,现在大家决议把你流放到野外去,你到檀特山去吧!十二年之内,不准回来。”
太子须大拿说:“谨遵大王的命令!不过在我临走之前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父王能同意我再做七天布施,以表达我对人民的一点心意。”
湿波王说:“正因为你布施得太厉害,把国库全部掏空把宝象也送了人,所以才将你流放。我不能答应你再做七天布施,你快走吧!”
太子须大拿说:“大王的命令我不敢违抗。但我宫中有些私人财物,愿大王允许我把它们布施掉,绝不动用国库中的财物。”
后宫两万夫人听到这消息纷纷来到湿波王面前求情,希望湿波王能满足须大拿太子最后一个愿望。
国王最后答应了。
太子须大拿赶紧派人四处发布通知,凡是希望得到布施的,七天之内到太子宫殿的门口来领取。
在这七天中,果然熙熙攘攘地来了不少人。
太子须大拿为每个人准备精美的饭菜,并送给他们许多金银珠宝。到了第七天,须大拿太子已把自己宫中的所有财物,施舍得一干二净。
全国人民欢声雷动,许多过去饥寒交迫的穷人,现在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太子须大拿对妻子曼坻说:“父王已决定把我流放到檀特山中十二年。”
曼坻大吃一惊,问道:“你犯了什么错,父王要这样处罚你?”
太子老实地回答:“因我布施得太过分国库都让我搞空了。再说,我又把镇国宝象布施给敌国,所以父王及大臣都雷霆大怒,要把我赶出去。”
曼坻说:“事已至此也就不必多说了。让我们一同到山里修行,但愿我们修行的功德能使国家富强,使父王、大臣及全国人民富乐无边。”
太子须大拿说:“山中生活非常艰难你从小生活在宫中衣软食细,随心所欲,哪能到山里去过那种吃野果、睡草褥的生活呢?再说,野外生活经常会有风雨雷电、雾露霜雪;冷风过处,如针扎骨;太阳曝晒,如坐蒸笼,你这样娇嫩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更不要说那荒山野林,处处荆棘丛生,还有各式各样的毒蛇猛兽了,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危险,你是万万去不得的。”
曼坻说:“我们夫妇同体恩义如山,我怎么能为了过舒适的生活,而抛下你,让你一个人到深山老林里去呢?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跟你去,绝不分离。再说,你一生乐善好施,你走了之后,万一有人来向我乞化,那我怎么办?答应吧!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不答应嘛,岂不败坏你乐善好施的名誉?那我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太子须大拿说:“我已发誓要满足任何人的任何要求因此即使有人来向我要求儿女布施给他们,我也不能拒绝。你如要和我一起去,假如真的发生有人向我乞儿女的事,你怎么办?你如果出面阻挡,岂不照样破坏了我的善心?”
曼坻说:“世上从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乐善好施的。我一定要跟你一起走,至于布施,你想怎么做都行,我一定支持你。”
太子须大拿听了很高兴,说:“你能这样想,那就太好了。”
夫妻两人便带着儿女,一起来到王后处辞行。
太子须大拿对母亲说:“我走了之后,希望母后能多劝谏父王一定要以正法治国,不能随便冤枉百姓。”
王后见心爱的儿子被放逐心痛欲裂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祈祷诸神,保佑他们在山林中平安无事、无病无灾,但愿母子早日团圆。
后宫的两万夫人及湿波王的四千位大臣都赶来送行。临行时,两万夫人每人送给须大拿太子一串珍珠;四千大臣每人送一朵用七宝做成的宝花。全城及四乡的百姓听说太子被放逐,也都赶来送行,城里城外,人头簇拥。
太子须大拿从宫中出来,一路上就把那一串串珍珠和一朵朵宝花,散发给沿路的人民。
等他走到城门口,那些珍珠、宝花又布施得不剩。到了城外,太子须大拿便坐在一棵大树下,再三地劝请百姓们就此止步。千千万万的百姓,眼看尊敬的太子为了大家的幸福而被放逐,心里都十分难过,只好垂泪而归。
太子须大拿让曼坻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马车上,自己则赶着车,向檀特山出发。一连走了几天,有一天中午,他们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个游方婆罗门走了过来,看到太子非常欢喜,说道:“须大拿太子啊!我实在走不动了,请您把马布施给我吧!”
太子须大拿听了二话不说就把马从车上卸下来交给婆罗门。婆罗门骑着马走了。
太子须大拿让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自己驾着车辕,让妻子在后面推着,又向前走去。走了没多远,又遇到一个婆罗门,婆罗门非常高兴地说:“太子啊!我迫切需要一辆车请您布施给我吧!”
太子须大拿就把车也布施出去了。夫妻俩刚要动身,后面又来一个婆罗门,他也伸出手来请求布施。
太子须大拿说:“我不是舍不得,实在是我已一无所有。”
婆罗门说:“你要是真的什么也没有了就把你这身衣服给我吧!”
太子须大拿忙脱下身上的锦衣换上婆罗门扔给他的破烂褂子。
走了没几步,又碰上一个求乞的婆罗门。太子就把曼坻的衣服也布施了,再走了一段路连两个孩子的衣服也布施掉了。
这时,须大拿太子已把车、马、钱、财、衣服全部布施光了真的是两手空空,一贫如洗,但他心中没有任何后悔。他背着儿子,让妻子背着女儿,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向檀特山走去。
檀特山离叶波国有六千多里路。太子一家四口,晓行夜宿,饥餐渴饮,一路上吃尽辛苦。有一天,他们走到一大片旷野中,前不着村、后不巴店,一个个又饥又渴,孩子们实在忍耐不住,又哭又叫的。
天帝释看到这种情况,便在旷野中幻化出一座城市,城里有人出来迎接太子一家进城,安排他们的食宿休息。
曼坻对太子须大拿说:“檀特山太远了也不知还要走多久才能到。一路上实在太辛苦了,孩子们太受罪了。难得这儿的主人,这么好客,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太子须大拿说:“父王命我到檀特山去。如果停留在这里就是违抗了父王的命令就不是个孝子。”说完,就带着妻儿出了城。
出了城门,回头一看,刚才休息过的城市,已无影无踪了。一家人又向前进,也不知走了多久,有一天,他们终于来到檀特山前。只见山下有一条滚滚大河。深不可测,无桥无舟,没法渡过。
曼坻对太子须大拿说:“我们就在河边住下吧!等到冬天水浅了就可以过去了。”
太子须大拿说:“父亲让我住在檀特山里,如果住在这里就表示没按父亲说的去办。”说毕,盘腿坐在河边,做起瑜伽。过了一会儿,河里涌起一条大坝,太子便带着妻子儿女,从坝上过了河。过河之后,太子想:“我要是就这么走了,由于大坝的堵塞,会引起洪水泛滥,那就会伤害许多人民,乃至飞禽、走兽、昆虫的生命。”便对河流说:“恢复原状吧!不过以后如果有人想过河请让他们过来。”话音刚落,大坝就消失了,河水重新哗哗地流起来。
一家人到了檀特山中,只见山势巍峨,树木繁茂,流水淙淙,野果甘美,奇禽异兽嬉戏树林间。
太子非常高兴地对曼坻说:“让我们安心地住在这里好好修行吧!”太子学着修道人的模样编结起头发,给自己搭了一座小草屋又给曼坻和两个孩子各搭了一座小草屋在山里定居下来。
他们夫妻俩天天努力修行,饿了吃林中的野果,渴了喝山间的清泉。一双儿女,男孩叫耶利,这时已经七岁了,身穿用草编成的衣服,随着太子跑前跑后;女孩叫Y拿延也已六岁,穿着用棉、麻做成的衣服,跟在母亲后面跑来跑去。
森林中的小兽与太子一家人成了亲密的朋友,经常到小草屋附近游玩。
由于太子须大拿高尚品德的感染,一些食肉的猛兽都改邪归正,再也不去伤害其他动物,改为食草,山林中呈现一派和平宁静的气象。
太子须大拿天天努力修行曼坻则采集野果、汲取清泉;两个孩子除了帮助父母做事之外,经常和狮子一起打滚,和小鹿一起赛跑,和猕猴一起爬树。
当时,另外有一个国家叫"鸠留国”。该国有一个老婆罗门,家里十分贫穷。所以到了四十岁,才娶了个老婆。婆罗门的老婆长得容貌艳丽,但老婆罗门自己却是个丑八怪:身体漆黑、两眼发青、秃头大肚、鼻孔朝天;满脸皱纹,就像车道沟;两条萝卜腿,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看起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婆罗门的老婆恨透了自己的丈夫,希望他早点死掉。有一天,婆罗门的老婆到井边打水,路上碰到一伙轻薄少年。
这伙少年跟前围后地拿婆罗门的丑陋形象来开玩笑,取笑他老婆说:“你这么漂亮怎么会嫁给这个丑八怪呢?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婆罗门的老婆气呼呼地说:“那老不死的满头头发像霜打的,我天天早晚都咒他,就希望他快点死掉,谁知道他就是不肯死!”
她回到家里哭天闹地地对老婆罗门说:“我刚才打水时一伙年轻人取笑我、调戏我。你快去给我买个仆人,有了仆人,我就用不着自己打水,也就不会被人嘲弄了。”
婆罗门说:“我家这么穷,哪里买得起仆人?”
他老婆说:“你要是不为我买仆人我就再也不和你一起生活了。我听人说,须大拿太子乐善好施,因此被他父亲放逐到檀特山中,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你既然没钱给我买仆人,就到檀特山去把这两个孩子要来吧!”
老婆罗门说:“檀特山远着呢!听说有六千里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走,怎么去呢?”
他老婆拿出一把刀来叫道:“你要是不去,我马上自杀给你看。”
老婆罗门慌了连忙说:“别这样!别这样!哪怕我粉身碎骨,也不能让你死。好吧!我去,你给我准备点干粮!”
老婆骂道:“别想老娘给你做干粮,你要去就快去!”
老婆罗门无奈,只好自己动手做干粮,出门去了。老婆罗门首先来到叶波国,一直到了王宫门外,问守卫的士兵:你们知道须大拿太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吗?应该怎么找到他呢?”
士兵马上进宫报告湿波王说:“外面有个婆罗门询问太子的情况。”
湿波王听了,又伤心、又气愤,心想:“我的孩子就是为了给你们这种人发放布施,才被流放的,时至今日,你们还有脸到我这里来?”他把老婆罗门叫进宫里,威胁地说:“向燃烧着的火堆加柴草,火就越烧越旺,我心中的忧愁就像燃烧的大火,你来询问太子的事,是想向火中加柴吗?”
老婆罗门说:“太子须大拿的名声天上、地下到处传播。听说太子乐善好施,尽量满足任何人的愿望,所以我才从远方赶到这儿,想求太子一点事。”
湿波王更生气了不禁大叫道:“现在太子须大拿独居深山一贫如洗,你们还想要他布施什么?”
老婆罗门见湿波王的神色与语气都不对劲忙说:“虽然太子已一无所有,但我很想拜见一下这位伟大的人。”
湿波王以为这个老婆罗门或许真有什么事,便向他指点去檀特山的路径。
老婆罗门晓行夜宿地赶到檀特山,他越过山前的大河进入山中但不知须大拿太子到底住在什么地方。
正在彷徨时前面走来一个猎人。
老婆罗门连忙问道:“你常在这山中打猎是否知道太子须大拿住在哪里?”
猎人早就听说太子是因给婆罗门布施,才被驱逐到山中来的,很为太子须大拿打抱不平,对婆罗门怀着一肚子气。如今看见这个婆罗门还要找太子须大拿,便拿出绳索,把这个老婆罗门绑到树上,掏出鞭子,狠狠地抽打起来,打得老婆罗门遍体鳞伤、哭天喊地。猎人气愤地骂道:太子让你们这帮家伙害得好苦啊!我恨不得剥你的皮、吃你的肉看你还找不找太子须大拿?”
老婆罗门吓坏了,心想:“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了!”危急之际,他忽然计上心来,连忙喊道:“你为什么不问明白我找太子须大拿的原因?”
猎人说:“你为什么来找太子须大拿?不就是想要布施吗?”
老婆罗门连声说:“不!不!是因为湿波王非常想念太子须大拿所以派我来叫太子回国的。”
猎人信以为真急忙把老婆罗门放开,还连声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以为您与那些不要脸的婆罗门一样,都是来要布施的。多有冒犯,还请原谅!”就把太子须大拿居住的地方,告诉这个老婆罗门。
老婆罗门按照猎人的指点,走到太子居住的地方。
太子须大拿看见来了一位老婆罗门,十分高兴,恭恭敬敬地上前敬礼、问好说:“不知大师从哪儿来的?一路上辛苦了吧!您来到这儿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吗?”
老婆罗门说:“我从远方来浑身又痛又累,又饿又渴。”
太子须大拿忙把他请进自己的草房,奉上野果、清泉。
老婆罗门吃饱喝足抹抹嘴说:“我是鸠留国人早就听说太子乐善好施的名声。我实在太穷了,所以想求您布施点东西。”
太子须大拿说:“我对财产不敢有任何吝啬只是我已经一无所有,没什么可布施给您的了。”
老婆罗门说:“既然您什么财产也没有了那就把两个孩子给我吧!这样我就有了养老之资。”
太子须大拿不吭声,老婆罗门死皮赖脸地再三请求。
太子须大拿无奈,叹口气道:“既然你从远道而来,想要我的孩子我又怎么能不给你呢?”
便把两个正在玩耍的孩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这个老婆罗门从远处来,想要把你们带走我已答应了,你们跟他去吧!”
两个孩子吓坏了扑到父亲怀里哭道:“爸爸!您千万别把我们送给他。我们也见过无数婆罗门,但没有看过这种人,他不是人,是鬼!爸爸如果把我们送给这个野鬼,他一定会把我们吃了;妈妈去采野果还没回来,妈妈回来找不到我们,会有多伤心难过啊!你千万不要把我们送给他。”
太子须大拿说:“我已经答应他了,说过的话,是不能反悔的。他是婆罗门,不是鬼,不会吃你们的,你们跟他走吧!”
老婆罗门在旁边说:“我这就动身回去要不然等你妻子回来,这两个孩子就走不成了,岂不辜负了你的一番好心?”
太子须大拿生气地说:“你放心!我说话从来算数,布施了绝不后悔。”
太子须大拿用清泉给老婆罗门洗了手,再把两个孩子交到他手里。
顿时,大地震动,雷声轰鸣。
两个孩子扑跪在父亲面前哭着说:“难道我们犯了什么错所以你才要赶走我们?我们向你保证以后一定听话永远不做错事。”
太子须大拿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们走吧!如果我以后修道成功了,我一定会去救度你们的。”
两个孩子看父亲坚持不允只好绝望地说:“等妈妈回来代我们向妈妈问好,请她保重,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
老婆罗门对太子说:“我年老体弱你说让这两个孩子跟我走,可是到了半路上,这两个孩子要是突然溜走,去找他们的妈妈,我可没办法哦,你还是把他们绑住吧!这样他们就逃不走了。”
太子须大拿便用绳子把这两个孩子的手,反绑起来,交给老婆罗门。
老婆罗门把两根绳头系在一起拖着孩子就走。
两个孩子哭着、挣扎着,不肯离开。
老婆罗门抡起鞭子,劈头盖脸地打来,打得他们鲜血直流。
太子须大拿不禁失声痛哭。
森林里的野兽也万分伤心;禽兽随着太子须大拿,把两个孩子送出去很远很远了,才返回原地,一只只还悲啼不已。
老婆罗门拖着孩子,直往前走。
两个孩子突然灵机一动绕着一棵大树,转了几圈,绳子便绕在大树上,老婆罗门怎么拉也拉不动。
孩子们大声哭喊着:“妈妈!妈妈!快来救我们啊!”
老婆罗门急了,抡起鞭子狠狠地朝孩子们打来。
孩子们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哀求说:“别打了!别打了!我们跟你去。”两个孩子仰天悲呼:山神啊!树神啊!请你们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就要到远方去,给别人当奴婢了。请快告诉我们可怜的妈妈,教她扔下野果,赶快来见她可怜的孩子一面吧!要不然,就再也见不到了。
曼坻正在山野里寻找、采集野果,突然感到左右两只脚的脚心一阵阵剧痛,两眼不由得扑簌簌地流下泪来,乳房也突然涌出奶水。曼坻吃惊地想:“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我得赶紧回去看看。”
天帝释在天宫,已知道须大拿太子把孩子施舍给老婆罗门的事。他怕曼坻回去阻挡,会使太子的善行实现不了,功德不圆满,便变作一只凶猛的狮子,挡住了曼坻的去路。
曼坻对狮子说:“您是兽中之王,我是人中之王的妻子。我们都住在这座山中,应该互相照顾,请您让一下,让我过去。我有两个幼小的孩子,从早晨起来都还没吃饭,正等着我回去呢!”
狮子却横卧路中央,一动也不动;一直到老婆罗门带着两个孩子走远了,狮子才站起身来,让出道路。
曼坻回到家中,只有须大拿太子独自坐着,两个孩子却不在了。她把太子住的草屋、自己住的草屋,还有孩子们住的草屋,一间间全找遍了,仍未找到;又跑到孩子们经常游戏的地方只见那些常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的麋鹿、獐子、狮子、猕猴都在,就是不见两个孩子的踪迹。曼坻着急了,大声哭喊起来。
树林在她悲痛的哭声中叹息,连池水也因而干竭了。
曼坻回到家中,问太子:“两个孩子到底在哪里?”
太子须大拿沉默不答。
曼坻说:“以前,我每次采集野果回来,孩子们老远便跳着、蹦着、喊着扑过来,看我身上有尘土便给我拍去,左右围着我。为什么今天回来,却看不见我的孩子?我采的这些鲜果给谁啊!我的心都要碎了,你快快告诉我,我都快急疯了!”曼坻如此又哭又诉地连说三遍太子仍然黯然不答曼坻更加伤心难过地叫道:“两个孩子不见了我已经够伤心的了。没想到你还不理我,这不是更教人伤心吗?”
太子须大拿说:“从鸠留国来了个婆罗门向我求乞这两个孩子我就把孩子们给他了。”
曼坻一听顿时身体瘫软地倒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太子须大拿说:“好了,快别哭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婆罗门青年,还有一个婆罗门姑娘。有一次,青年到姑娘那儿去买花供养佛,姑娘托青年带两枝花供献到佛前说:‘但愿佛保佑我们两人,生生世世永作夫妻。’青年就对姑娘说:‘你如果当了我的妻子一切都要听我的我最大的愿望,是尽力布施,让天下人都满足;除了父母不能布施之外无论布施什么你都不能阻挡。’姑娘答应了。你记得吗?那个青年就是我那个姑娘就是你啊!你当时答应了我的今天就不应该为了孩子被布施而哭闹,扰乱我的善心。”
曼坻见太子须大拿这么说,只好忍住悲痛,不再哭泣。
天帝释见须大拿太子人品如此高尚,心中十分敬佩,想考验一下太子须大拿,看他是否能把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了解他心里到底想要什么,便变成一个婆罗门,比那个鸠留国的老婆罗门还要难看十倍,来到太子面前说:“我听说太子乐善好施,乐于满足每个人的愿望,所以从远方来到这里,希望太子把您的妻子布施给我!”
太子须大拿说:“好,您请带她走吧!”
曼坻急了,叫道:“你把我也布施给人,今后谁来汲水、采果、照料你呢?”
太子须大拿说:“我要是不答应这个婆罗门的请求不就违反了我普度众生的愿望吗?”说完用净水替婆罗门洗手,并把曼坻交给婆罗门。
天帝释知道太子行善的心十分坚定,非常敬佩。
天上的神仙们也一致为太子的德行而高声赞叹;这时天地都振动起来。
老婆罗门拉着曼坻的手走了七步,回过身来,把曼坻交还太子,说:“您还是自己留着吧!再也不要把她送人了。”
太子须大拿说:“您为什么不把她带走?是不是认为她有哪些地方不好?这个女人,是天下所有女人中最好的;她是独生女,她的父亲是个国王,为了我,她不惜吃糠咽菜,从无怨言;她长得如此美丽,世上无双。请您快把她带走吧!”
老婆罗门说:“我不是婆罗门是天帝释是来考验您的。”
说着便显出原身。天帝释说:“你们每人说三个愿望吧!我将尽量满足你们。”
曼坻赶紧走上前去,向天帝释合十行礼,说道:“第一希望我与太子能早日回国;第二,希望两个孩子不要受苦;第三,希望那个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我的两个孩子卖到叶波国去。”
天帝释说:“您放心!您的三个愿望都能实现。”
太子须大拿也说:“第一我愿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永远不受生老病死之苦。”
天帝释说:“如果您想当日月中的王,想当世间的帝王或想长生不老,那我都能效劳。但您的这个愿望太大了,是三界中最伟大的佛才能满足的,我无法使您满足。”
太子须大拿又说:“第二愿;第三愿父王及大臣们都想见我,我有无穷无尽的财富,可以任我布施,永不匮乏。”
天帝释说:“我一定满足您这两个愿望。”
鸠留国的老婆罗门把须大拿太子的两个孩子带回家后他老婆不但不高兴反而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这两个孩子都是国王的后代,你的心肠怎么这么狠硬,让他们当奴仆?真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骂着她抡起木棍把老婆罗门打得遍体鳞伤,喝道:“快把他们卖了,再另外买两个奴仆!”
老婆罗门无奈,把两个孩子牵到街上。
这时,天帝释化作商人遍告满街所有的人说:“这两个孩子太贵了,没有人买得起。”
老婆罗门在街上站了半天,也没有人来问一声价。
天帝释看两个孩子又渴又饿便让他们呼吸自己的妙气他们马上就不渴不饿了。
天帝释进而引动婆罗门的思绪:“既然在这儿卖不掉,还不如到叶波国去卖吧!”果然,老婆罗门便带着两个孩子到叶波国。
叶波国的臣民们都认识这两个孩子,看见一个老婆罗门牵着叫卖,知道是须大拿太子的儿女,不由得大吃一惊。
大臣们问老婆罗门道:“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两个孩子的?”
老婆罗门回答:“这是我乞化来的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大臣说:“你既然到了我们国家,我们就有权问你。”
不少大臣、百姓喧喧嚷嚷地,要把这两个孩子抢回来。
这时,一个老汉阻挡说:“太子一心布施,普度众生,竟然到了这个地步,真教人感叹!如果我们硬把这两个孩子抢下来不是伤害了太子的一番好意吗?不如赶紧去报告国王,国王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把孩子赎回来的。”
大臣们便把此事向国王报告。湿波王一听连忙叫人把婆罗门及两个孩子带进宫中。
国王、王后、大臣及后宫的夫人、宫女们,看见这两个孩子被婆罗门牵着的惨状,个个哽咽起来。
湿波王问道:“这两个孩子你是怎么得到的?”
婆罗门回答:“这是须大拿太子的孩子,我从那儿乞化来的!”
湿波王流着泪,伸出双臂,想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但孩子们哭着躲到一边,不让祖父抱。
湿波王问婆罗门:“这两个孩子,你打算卖多少钱?”
孩子没等婆罗门开口,便抢着说:“女的卖两千个金钱、两百头牛;男的卖一千个银钱、一百头牛。”
湿波王问道:“大家都喜爱男孩,为什么反而女的贵、男的便宜呢?”
男孩回答道:“大王后宫的宫女,与大王本无亲戚关系,她们有的出身低贱,有的本来就是奴婢,但只要一得到大王的宠爱,马上身价百倍,口尝百味、身佩珍宝,享尽荣华富贵。而大王亲生的独子却被赶到深山老林中吃尽辛苦。大王天天在宫中与宫女们娱乐,一点也不思念儿子,所以女的才值钱,男的不值钱。”
湿波王听孙子这么说,难过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方才说道:“是我对不起你们!你不肯让我抱,是惧怕这个婆罗门?还是怨恨我呢?”
男孩说:“我不是怕这个婆罗门也不敢怨恨大王。我以前是大王的孙子,但现在成了别人的奴仆,哪有奴仆让国王抱的道理?所以我不敢让您抱。”
湿波王听了这一番话更加伤心,便依照男孩讲的价钱付给老婆罗门;然后转过身来,把两个孩子紧抱在怀里,上上下下地抚摸着。
湿波王问道:“在深山老林里,你们一家,穿什么?吃什么?”
孩子们回答:“我们穿麻皮树叶、吃鲜果野菜;与百兽一起游玩、与百鸟一起唱歌,倒也无忧无愁。”
抬头看见老婆罗门还在,国王便叫道:“你出宫去吧!”
男孩说:“这个婆罗门也饿了,请大王赐他吃完饭再走吧!”
湿波王问道:“为什么还要请他吃饭呢?你不恨他吗?”
他回答道:“我父亲一生修道行善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布施了,才把我们兄妹布施给这个婆罗门。父亲是我的榜样,我做事也应向他学习,这个婆罗门现在又饥又渴,我怎能不怜悯他呢?我父亲都能把亲生孩子布施给他,大王您难道连一顿饭都舍不得吗?”
湿波王就下令给这个婆罗门端上饭菜。
婆罗门吃完饭,高高兴兴地走了。
湿波王马上派遣使者,到檀特山去迎接太子回国。
使者到了檀特山,向太子须大拿宣布王命,请太子须大拿马上动身。
太子须大拿说:“现在还差一年期满我一定回去,大王命我在此流放十二年。”
使者无奈,回国禀告湿波王经过。
派使者再次来到檀特山,湿波王就写了一封亲笔信。
太子须大拿接到信,恭恭敬敬地磕了头,绕着信转了七圈,才打开来;只见信中说:“你是个聪明人,做事当以慈悲为首为什么赌气不回呢?我为你废寝忘食,你就快点回来吧!”
于是太子须大拿动身回国。
知道太子须大拿要回国了,山中的百禽百兽,依依不舍地一直送到很远。
迎走了叶波国镇国白象的那个敌国国王得到这个消息,便用金银鞍具把大白象装饰一新派使者在中途拜见太子道歉说:“以前我们是鬼迷了心窍才来乞求这头大白象害得太子被流放到深山里。今天听到太子回国的消息十分高兴特地把大白象奉还还求太子恕罪!”此外,还赠送了许多金银珠宝。
太子须大拿却回答说:“说过的话就好像流走的水、刮过的风、吐出的饭,不能再收回;我布施也是这样,再收回是绝对没有的道理。你们骑着大象还是赶紧回去吧!请代我向你们国王致意,感谢他派使者远道来慰问。”
使者只好把大白象牵回去。
听了使者的禀告后,敌国的国王十分感动。
从此,两国友好相处,再也不相互侵犯。
湿波王听到太子须大拿已经回国,喜不自禁的亲自骑上大象出城迎接。
太子须大拿见到父王,连忙上前磕头行礼,跟在父王后面一起进城。
全城的百姓欢欣鼓舞、张灯结彩,用香水洒地、用鲜花做成花环来迎接太子须大拿。
进入王宫,太子须大拿马上拜见母后,向母后问候起居。
湿波王把国库所有的财物,全部交给太子须大拿。
太子须大拿从此更加乐善好施,后来终于成为佛。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