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名花遍地,纷纷艳卉盈庭。想来尽是杀生因,时值三秋尤甚。一遇红英烂熳,就思置酒招宾。贪夫对此且欣欣,物类在此丧命。
●灌溉田禾,用河泥者居其半,伤生最多,宜用他物代替。●近海之地,蟛蜞①最多,人常常就地杀死,用以肥稻。如果有力量能禁止,就要禁止。●种植竹子,常用河泥肥地。不知河泥之力,比不上湿灰。因为灰能松土,而泥多生蛀。●竹笋刚刚长出,发掘时要小心。因为春天的土地到处有虫。迁移花卉,也要小心。●桃梅榆柳,多生毛虫。若清明日夜半时,用稻草缚住,毛虫就会减少。●桂树上束芝蔴梗,不蛀。●修剪树上繁枝,宜在春冬,不宜夏秋。因为夏秋花木叶上,背后都伏有细虫,叶生,则虫也生,叶死,则虫也死。●树有鸟来作巢,如果枝低难以防护,不要使之成功,已成,要注意保护。●缸中所种植的莲花,泥内最多细虫,不要让水枯竭,不要将泥随地抛弃。●蔷薇花开后,叶子多生青虫,不要种植。●菊花枝上,多生龌虫,一接触,就死,其状如血,宜杜绝此玩。若蔬果上有,采时留之。●沟中淤泥,若将灌溉花卉,及堆拥萹荳瓜菽之根,秋间多生龌虫。●灌溉花木,不宜用有虫之水。●园圃若近池沼,从池内取水灌溉,须先用水杓搅动一番。●栽花之家,常用浸过鸡毛腐豆的水灌溉。不知其中虫腊很多,一近花根,就能引诱群蚁,不只是伤生,又使花枝生长不茂盛。宜用小篮一只,将纱绢蒙于外,汲水时埋于水中,则水自然向内灌注,而一虫不入,用过当即时挂起。●所积雨水,最多水蛭。若要灌溉花木,也宜用绢篮法,烹茶同此。●名花艳卉,盛开赏玩之时,与其植之外庭,无宁植之内室。
注:①蟛蜞(pénɡqí彭其),螃蟹的一种,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无毛,红色。穴居海边或江河口泥岸。
谷气足以资神,肉味不宜多食。万病原来从口入,此理贪夫不识。只顾舌根三寸,不念身躯七尺。真是堪怜不堪惜,累及妻儿哭泣。
●要想保健,不宜食牛肉,因为牛肉容易引发旧病,病后食之则卧床不起。又不宜与韭薤①、白酒、栗子同食,因物性相反。●犬肉能中毒发疽,怀胎者食之生子无声。又不宜与羊肠、大小蒜同食。●孕妇食羊肝,子多有难。不可与猪及椒同食。又羊肚不可与酸梅、小豆同食,羊肉不可与鱼肉、乳酪同食。●疟疾后食猪肉,能发旧病,同牛肉、芫荽②食之,使人肠胃消烂,同荞麦面味食之,使人须眉尽脱。●嗜麞鹿的人,多消瘦,胆小易受惊。又鹿脂不可与梅李同食,鹿肉不可与鮠鱼及虾同食。●兔肉能弱阳,孕妇食之,生子缺唇,同鸡食之,得泄痢,同姜食之,得霍乱,同芥菜食之,发旧病。●鹅肉及卵,能成痼疾,又家鸭与鳖,野鸭与胡桃、云耳、豆豉都不可同食。●鸡发风疾,不宜与葫芥柰同食。●野鸡能生疮发痔,有血疾痼疾者,尤其要谨慎。又不可与鲫鱼、鲇(nián,年)鱼、麻菰③、胡桃同食。●鸡肉同糯米,孕妇食之,子生寸白虫,鸡蛋同干鲤食,子多患疮,田鸡同鲜肉食,子多喑哑。又婴儿多食鸭蛋,胫骨渐软,多食虾,脚屈难行。●孕妇食雀脑者,生子雀目,和酒食之,子患多淫,和豆酱食之,子多雀班。又不可与李子同食。●鳖性多毒,间或有赤蛇所化,孕妇食之,生子项短头缩,又不可与鸡肉鸡蛋苋菜同食。●孕妇食蟹,子多横生,嗜吃鳗鱼、鳅鳝,子多难产,鸭卵与桑椹同食,子多倒生。●河豚系大毒之物,宜永戒不食。●多食鲥鱼者,易染瘟疫,多食鲚鱼者,发痰火疮疥,多食虾者,发疮动风,多食鳝鱼黄颊鱼,发病动气。这些水族味都无益于人。●鲤鱼不可与犬同食,鲤鱼子不可与猪肝同食,青鱼不可与葵菜、大蒜同食,石首鱼不可与荞麦面同食,鲈鱼不可与乳酪同食,鲫鱼不可与猪肝鸡雉芥沙糖同食,性相反。
注:①薤(xiè谢),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开紫色小花。鳞茎和嫩叶可以吃。也叫藠(jiào叫)头。
②芫荽(yán suī延虽),俗叫香菜,又叫胡荽,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实球形,有香气,可以制药和香料。茎叶可以吃。
③菰(ɡū谷),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嫩茎经黑穗病菌寄生后膨大,叫茭白,果实叫菰米,都可以吃。另同“菇”。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