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卷一

  卷一

  《心地观经》是略称,全题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这部经传入我国不算太晚,在唐高宗时代,已由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呈献,梵本珍藏於禁宫,宪宗时就命梵僧般若三藏等译成华文,至今已千多年。但是这部被誉为「法备五乘,义周十宗」的法宝,似乎没有受到历代缁素高贤太多的重视,不像《法华》、《楞严》、《维摩》、《金刚》 、《华严》、《圆觉》等大乘经典流传那么普遍。我初读此经,就觉得很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性,希望能够广为弘扬。後来发愿将古文经典译为语体文时,此经序列第三。

  原想像这样的宝典,古德前贤的注释必多,及至开译,才知没有任何疏解讲义之类的着述,仅发现一部太虚大师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而太虚大师讲经,又与众不同,只讲大义,并不逐句解释经文,因此翻译本经时,没有什么参考资料,译来倍感费神,深恐误解经文,有失原义。

  这部经共有八卷,分十三品,自人天乘法说起,进而声闻、缘觉、菩萨诸乘,终至佛果修证,的确是五乘教法都齐备了。

  佛法本来没有什么三乘五乘、大乘小乘等许多分别,只为针对众生根基,或深谈或浅说,无非诱导众生同登觉岸,所以最後在法华会上明白宣示:「惟有一乘(佛)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人乘法是五乘的共基,古德说:「人道不全,学佛无益。」由人乘而至佛果,乃由迷至觉的必然过程,觉行圆满,就名之为佛。说大说小,或三乘五乘,总是方便指引,善巧诱导,欲令迷昧众生,循序渐进,以达到究竟大觉为唯一目的。佛者觉也,自人乘起,皆是使人背尘合觉之法,目的只在引导一切众生,同登大觉彼岸,永离生死苦海佛陀说:「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信自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又说:「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则堕怪贪,此事为不可。」现在有些学人,执着小乘教法,才是真正的佛法,实在是不明佛陀因机设教,曲为诱导的苦心。

  《心地观经》,虽说是「法备五乘」 ,而目的一样是教菩萨法,终而佛乘,只是就不同根性的众生,说法由浅而深而已。本经除(序品)中有些神通及超现实境界的描述外,其後的解说开示,或教诫,都是很平实亲切的,很少超出我们识量认知之外,只有浅识见浅,深识见深的差别,并没有完全不可理解的言句。

  知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德行

  本经开始就谈报恩。为人处世,不可以忘恩负义,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的明训,对忘恩背义的人,往往斥之为禽兽不如,因为「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可见知恩报恩,是做人的起码条件。

  到底那些人对自己有恩惠呢?相信一般人大多不完全明白,所以恩将仇报者,大有人在。佛陀将我们报恩的对象,概括分为四大类,即父母、众生、国王、三宝,这四者对我们都有大恩德。其中对父母及三宝的恩德,讲得最详细而深刻,读者当容易领会。众生对我们的恩惠,开示则比较简略,只就我们易於领会的父母恩并论。若从因缘法去审察,则更能深解其中意义。

  人与人之间,完全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协和则双利,分争则两伤,每个人都以感恩的情怀去对待他人,世界一定太平,社会一定安乐祥和。但众生昧於因缘果报的法则,有坚固难破的自我执着,一切营谋,总以自我为主,致成相互敌对,各受贪、痴三毒的驱策,妄作妄为,因此人类社会,纷争不息,战斗杀伐,永无宁日。一谈到因缘果报,一般人就会以为是玄理空谈,也许这就是佛陀开示简略的原因。

  其实因缘果报,是极平凡而浅显的常理常法,众生习焉不察罢了。若各自从日常生活去体察,愚夫愚妇也能明白,只是牵涉深广复杂,难明究竟,并没有什么玄妙可言。如以一人来说,日用生活之需,无一不仰赖众人之力,不要以为用钱买来,就无须感谢,钱只是一种互助互利的证物而已,并没有实质的价值,若独处一无人荒岛,纵使遍地黄金货币,将有何用?

  佛陀教人四恩总报,意义实在深远,人人皆能知恩报恩,自然世界和平,人民安乐。读本经特别要注意知恩报恩的明训,不杀、盗、淫、妄、酒等五戒,也已在其中,要想将来不失人身,这些是必具的品德,也是五乘的共基,由此而上,可通佛果,不及则将下入三途,受苦将难有了期。

  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我们修行学佛,到底是在家好,还是出家好?这是很多人想得到答案的问题,对已悟道的人来说,虽不成为问题,对在迷的凡夫而言,确是胜劣悬殊,不可不分辨。佛陀在本经中有详细的比较;因为当时有智光长者,亲自问过佛陀。他听了知恩报恩的开示,非常感动,本欲出家修道,希望速证菩提道果;但又想到佛曾极力称扬维摩大上的道行德学,亲向凡圣大众宣说:「这样的在家居士,虽然没有出家,但已具备了无边的功德,将来一定能够万行圆满,超出三界,证大菩提道果。」又嘉许他说:「你能这样的修心,就是真正的沙门,也是婆罗门,是真正的出家,这就叫做在家的出家人。」

  同时也想起佛陀曾教诫六群恶性比丘说:「你们比丘仔细听着,要想入佛法海,是以信为根本,要想渡生死河,戒就是船筏。一个出家的比丘,若不能严守禁戒,依然贪恋世俗的欲乐,损毁佛陀订立的禁戒,或是失却正知正见,而入邪见林中,并引导无数的人堕入深坑内;这样的比丘,虽然出家,但不能看做出家人,不配称沙门,也不是婆罗门,这等人外形虽似沙门,实在心常在家。」因此,智光自己的想法,认为出家的菩萨,反不如在家的好。我想现在也有不少佛弟子,有同样的想法吧?

  佛陀首先嘉许智光,说他是以大慈悲心劝请如来解说在家和出家菩萨的胜劣,然後才慈和地告诉他:「你的意思,以为出家菩萨不如在家菩萨,事实上不然。应知出家菩萨胜过在家菩萨无量无边,是无法相比的。」接着以各种譬喻,善巧言词,说明在家的种种过患,出家的殊胜因缘,智光长者终於欢喜的舍俗出家。

  尾衙

  本经自(无垢性品)以次,全是佛陀殷切的开示,苦口婆心的训诫,就如一位慈祥的老祖父,叮咛儿孙一样,亲切平易,只是希望将自己一生体验所得,老实传给儿孙,说的都是人人能知的道理,人人可依而修习的方法。从如何做个清净比丘起,而教人如何坚定道心,如何修习无垢净业,如何调伏烦恼,如何安住身心,以及观心法要等,皆非常仔细。对於幽栖山林,住阿兰若,离世修行的因缘,以至即身成佛的修证等等,也都有明确的训示,实在是有志真修实证之士,不可不读的宝典。

  本文虽限於篇幅,未能一一详述,但经文都颇浅显,并没有难以理解的玄谈,也没有多少深奥的文字,只要不心存异想,应不至太难阅读;不过在语气结构上,与现代语文习惯稍不同,或因而使现代知识青年有扦格不入之感。因此,我特将这部经翻成了白话文,或可给青年朋友一点方便。我愿如此,请别误会是为自己做广告。

  法仑曰盛况及说法因缘

  这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说的,现在照样复说。

  有一天,佛陀在王舍城耆阁崛山中,升座说法,当时参加法会的,有大比丘三万二千人,他们都是已证圣果的阿罗汉,心中没有任何挂碍,不再受贪爱的束缚;智慧明澈,没有任何障蔽;以自利方面说,所应作的都作了,已经功行圆满,舍弃了一切生死重担,解除了一切生死症结,获得自由自在,常安住於清净的禁戒中,不会稍违犯,以善巧方便、智慧,美化自己的人生,亲自证到八种解脱,超越了生死苦海,踏上了觉悟的彼岸。他们是长老阿若侨陈如、阿史被室多、摩诃摩那、波帝利迦、摩诃迦叶、侨梵波提、罗波多、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摩伽昆那、真提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阿尼楼驮、微妙臂、须菩提、薄拘罗陀、孙陀罗难陀、罗喉罗等,这些长老阿罗汉及尚在学地的阿难陀等,都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向佛顶礼後,退坐一侧,恭候佛陀说法。

  另有很多大菩萨,也在座听法,他们都是一生候补佛位的大法王子,具有很大的威德,像大龙王一样,百福圆满;身放光明,犹如千日同时普照,能破除一切昏暗;智慧澄澈,胜过大海,已能分明了解佛陀的秘密境界;高举着大法的火炬,引导迷茫的众生,走向正觉的坦途;在生死海中,作大船师,济度众生,使同登彼岸;他们怜爱众生,就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般,不论任何时候,常常使众生能得到安乐。他们的名声,远播十方,以微妙的神通力,自由自在的游戏於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并通达一切总持法门,具备了四种无碍辩才,能随意圆满成就大愿,能巧妙地自由成就各种事业,随时随地可自在地入於正定,能随心所欲,圆满福德,常为众生不请自来的善友。无量劫以来,都精进不懈,勤苦地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曾一一奉侍十方诸佛。虽然断除了一切烦恼,但不愿独自安住寂然清净的涅槃境界,常至无佛世界,演说深妙大法,化导众生。能折服一切外道,消弭他们的邪恶心念,拔除他们执着断见与常见的原因,令生正见。这样的奔波济度众生,却没有往来奔波的形迹。这正是无心庄严十方佛土,而自然庄严了十方佛土,不说而说,妙理寂然,以无所住而住,广度人天大众,同时享受湛然常寂的广大法乐。以精进为甲,以智慧为剑,破魔众而击法鼓,身常徧坐一切道场,吹大法螺,以觉悟各类众生,使一切众生,普皆蒙受利益。凡听到这些菩萨名号的,或见到这些菩萨身相的,都不会空过。因为他们具备了天眼、宿命、漏尽的三达智,明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因果,善知各类众生的根机利钝,能够对症下药,使不再生疑惑。布大法云,澍甘露法雨,转不退转智印*轮,封闭生地狱之路,开启清净涅槃之门,发大誓愿,要尽未来际,度脱群生,这些大菩萨,不久都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们的名字是:无垢菩萨、弥勒菩萨、狮子吼菩萨、妙吉祥菩萨、维摩诘菩萨、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金刚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王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三昧自在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妙辩严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大神变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清净雨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疗烦恼病菩萨、宝山菩萨、宝财菩萨、宝上菩萨、宝德菩萨、宝藏菩萨、宝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光菩萨、宝施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宝雨菩萨、宝达菩萨、宝杖菩萨、宝髻笠萨、宝吉祥菩萨、宝自在菩萨、梅檀香菩萨、大宝炬菩萨、大宝严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星光菩萨、火光菩萨、电光菩萨、能念慧菩萨、破魔菩萨、胜魔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不断大愿菩萨、大名称菩萨、无碍辩才菩萨、无碍转*轮菩萨等大菩萨,各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

  同时参加法席的,还有亿万六欲天子,他们是:善住天子、威德天子、普光天子、清净慧天子、吉祥天子、大吉祥天子、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日光天子、月光天子等,如是等天子,以释提桓因而为上首,并各偕若干百千眷属俱。他们都深深爱乐大乘妙法,愿追随事奉三世如来,入於不可思议的秘密境界,庄严一切佛陀的道场。

  还有如恒河沙数的色界天子,他们的名字是:大光普照天子、无垢庄严天子、神通游戏天子、三昧自在天子、陀罗尼自在天子、大那罗延天子、圆满上愿天子、无碍辩才天子、吉祥福慧天子、常发大愿天子,如是等天子,以光明大梵天主而为上首。他们都具备了三昧神通,乐说辩才,曾经历事诸佛,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在菩提树下,坐金刚座,破魔军後,证菩提道果时,他们都徧至众会道场,最先劝请如来演说妙法,开甘露门,度人天大众;自己也善体悟诸佛的秘密意趣,於菩提道上,永远不会再退转。他们都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参加法会。

  还有很多很多的大龙王,也各率领若干百千眷属,参加法会。如摩那斯龙王、德叉迦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阿耨达池龙王、大金面龙王、如意宝珠龙王、雨妙珍宝龙王、常澍甘雨龙王、有大威德龙王、强力自在龙王等,如是等龙王,以娑竭罗龙王为首。他们都爱乐大乘妙法,皆发大誓愿,水远恭敬护持三宝。

  还有五万八千药叉神,如大师子王药叉神、转轮光照药叉神、妙那罗延药叉神、甚可怖畏药叉神、莲花光色药叉神、诸根美妙药叉神、外护正法药叉神、供养三宝药叉神,这些药叉神等,以僧慎尔邪药叉神为首。他们都具备了难以思议的智光,难以思议的智炬、难以思议的智行、难以思议的智聚,能制伏恶鬼,使众生获得安乐,增延福德智慧,也能守护大乘妙法,不让断绝。这些药叉神,也各偕有若干百千眷属,一同参与法会。

  还有八万九千乾阔婆王,也各偕若干百千眷属等,参与了法会。如顶上宝冠乾阁婆王、普放光明乾阔婆王、金刚宝幢乾阔婆王、妙音清净乾阔婆王、徧至众会乾阔婆王、普现诸方乾阔婆王、爱乐大乘乾阔婆王、转不退轮乾阁婆王,这些乾阔婆王等,以诸根清净乾阁婆王为首。他们都对大乘佛法,深深的爱乐恭敬,为了利乐众生,永不会懈怠,也不会感到厌倦。

  还有千亿阿修罗王,也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与会。如罗喉罗阿修罗王、昆摩质多阿修罗王、出现威德阿修罗王、大坚固力阿修罗王、美妙音声阿修罗王、光明徧照阿修罗王、闘争恒胜阿修罗王、善巧幻化阿修罗王等,这些阿修罗王,以广大妙辩阿修罗王以为上首。他们都善能修习舍离一切我慢的法门,受持大乘妙法,尊重佛、法、僧三宝。

  还有五亿迦楼罗王,各偕若干百千眷属。如宝髻迦楼罗王、金刚净光迦楼罗王、速疾如风迦楼罗王、虚空净慧迦楼罗王、妙身广大迦楼罗王、心不退转迦楼罗王、广目清净迦楼罗王、大腹饱满迦楼罗王、有大威德迦楼罗王、智慧光明迦楼罗王等,这些迦楼罗王,以宝光迦楼罗王为上首。他们都成就了不起法忍,善於利益一切众生。

  还有九亿紧那罗王,各偕同若干百千眷属。如动地紧那罗王、妙宝花幢紧那罗王、宝树光明紧那罗王、善法光明紧那罗王、最胜庄严紧那罗王、火法光明紧那罗王、受持妙法紧那罗王、妙宝严饰紧那罗王、成就妙观紧那罗王等,这些紧那罗王,以悦意乐声紧那罗王而为上首。他们都具备了清净妙慧,身心快乐,游戏自在。

  复有九万八千摩睺罗伽王,各自率领若千百千眷属。如妙髻摩睺罗伽王、具大威德摩睺罗伽王、庄严宝髻摩睺罗伽王、净眼微妙摩睺罗伽王、光明宝幢摩睺罗伽王、师子胸臆摩睺罗伽王、如山不动摩睺罗伽王、可爱光明摩睺罗伽王等,这些摩睺罗伽王,以游戏神通摩睺罗伽王为首。他们都能够修习善巧方便,令一切众生,永远脱离爱欲的缠缚。

  还有他方世界,万亿国土的转轮圣王,也各偕若千百千眷属,恭临法会。如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铁轮圣王,各与七宝千子,庄饰着很多的象车、马车,以及无数宝幢,悬挂着大宝幡,华鬘宝盖,缯彩白拂,并种种珍奇的妙宝璎珞,涂香末香,和合万种微妙殊香,各捧着无价的众宝香炉,烧大宝香,诚敬地供养世尊,以美妙的言词,颂扬如来的甚深智海,然後表示自己的愿望说:

  「世尊!我现在不求三界以内,有漏的人天福报,唯一所求的,是出世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我已知道,三界中的人天福乐,是不会永久的,现在虽处於尊贵的地位,一旦福报完了,还是难免要堕落恶道,受无量苦,那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愿意贪恋世间短暂的福乐呢?」说毕,都一心合掌,恭敬地侍立一侧。

  还有当时的十六大国的国王,以及诸小王,也都恭与法会,各偕眷属一万二万,以至百千万不等。如迦毘罗国的净饭大王、摩伽陀国的频婆娑罗王、波罗柰国的迦斯大王、有于陀国的于阐大王、娑罗国的迦毘那王等十六大王及诸小王,他们以舍卫国主波斯匿王月光为首。

  他们都具备了福德、智慧和神通,有大威望。和转轮圣王一样,一切怨敌,自然顺服,国富兵强,人民安乐。

  这些国王,都曾在无量佛所,种下了诸多善根,常受诸佛的爱护与怀念。在这庄严劫中,千佛出世,他们都是护法的施主。

  将来在贤劫中,千佛相继出世的时代,这些国王,也是护法的施主。

  再後的星宿劫中,也有千佛相继出世,他们仍是护法施主。以至未来的一切佛陀出现世间,这些国王因为本愿力的缘故,一样常为施主,利益一切众生,随宜善入各种方便法门。

  他们在表面上看,虽作国王,却都不会贪恋世俗的五欲之乐,而都是厌弃生死,修解脱因,勤求佛道的行者。深深爱乐於大乘法,化利群生,且不执着一切相,继续撒播三宝种子,使永不断绝。当时他们为了听法,也恭至佛陀说法的道场,并广陈珍馐美食,严持香花,供养如来。

  同时十六大国王的夫人,也各携带眷属若千千人,进入道场,她们是韦提希夫人、妙胜鬘夫人、甚可爱乐夫人、三界无比夫人、福报光明夫人、如意宝光夫人、末利夫人、妙德夫人等,以殊胜妙颜夫人而为上首。

  她们都能善入无量正定,为了化度众生,特别以女身出现世间,以空、无相、无愿等三种解脱门,修习其心,具大智慧,福德圆满,由於无缘大慈,无碍大悲,怜悯众生,好像保护赤子一般。因本愿力,得遇世尊,为了听法,特至佛陀住处,瞻仰佛陀尊颜,眼也下眨一下,并以无量种人间的上妙供品,奉献世尊,以无数妙宝璎珞,供养如来。

  复有无数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很多的婆罗门、刹帝利、薛舍戍达罗,以及各国的长者居士,一切人民。这些僧俗大众,都有了清净的信仰,具殷重心,宿种善根,故此生得值佛法,为求出世正道,感到难逢难遇,特赶往佛陀居处,也各带着若千眷属等,一心合掌,恭敬侍立,静待法音。

  也有无数的外道徒众,各偕若千百千眷属,来入道场,如苦行外道、多闻外道、世智外道、乐远离外道、路伽耶陀外道等,他们以路迦伽耶治迦你外道为上首。

  他们虽是外道,但都已具备了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种神通,飞行自在。也感到佛陀说法,实在是希有难得的机缘,为了想听佛陀说法,特赶至佛陀的道场。

  还有无数的非人饿鬼,也各携同若千百千眷属,参加法会,如无财鬼、食人吐鬼、恼众生鬼、食洟唾鬼、食不饱鬼、毘舍阇鬼、臭极臭鬼、食粪秽鬼、食人胎鬼、食生子鬼、食不净鬼、生吉祥鬼等等,他们以毘卢陀伽大鬼神王而为上首。

  这些鬼界众生,都舍弃了恶毒心念,归依了佛法僧三宝,卫护如来正法,为了听法,来到佛前,五体投地的礼拜,渴望世尊开示正法。

  还有无量无数的禽兽之王,也各与若千百千眷属,恭临佛所。如命命鸟王、鹦鹉鸟王,及师子王、象王、鹿王等,这些禽兽之王,以金色师子王而为首席。

  他们都已经归依了如来大师,为了听法,各随愿力,供养世尊,并祈求说:「惟愿如来,哀悯我们,纳受这些微少的供养,使永远不造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的业因,长得享受人天福乐的果报,愿开启大乘甘露法门,使我们速断愚痴,立即获得解脱。」他们虔敬祈请以後,都一心合掌,瞻仰如来,恭待开演正法。

  还有百千琰魔罗王,以及无数的大罗刹,种种形类,各种恶王,幽冥官属,计较罪福的狱吏刑司等等,因受佛陀威神力的感召,都舍弃了恶毒的心念,跟随琰魔罗王,同来听法,并向佛陀祈请说:「世间一切众生,因为愚昧无知,为了贪求虚幻的五欲之乐,致造五逆大罪,堕落各种地狱受苦,轮转无穷,难得脱离,自作业因,自受苦报,就像春蚕作茧自缚一样。惟愿如来怜悯,雨大法雨,灭地狱火,施清凉风,除一切热恼,开解脱之门,封闭三恶道的苦趣。」说毕,又献各种珍宝,供养如来,一心恭敬,绕佛百千次,再与百千眷属,各各礼佛,然後退至一侧,静待佛陀说法。

  当圣凡大众云集的时候,世尊正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这师子座,是绀青的琉璃色,各种珍奇,交错装饰,花以颇梨宝珠为茎,紫磨黄金为叶,莲花台的花须,为摩尼宝珠,以八万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花,作为陪衬,参与法席的大众,四面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颂。

  那时佛陀在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入有顶天极善三昧,这种定名为心璎珞宝庄严王,住此定中,身心不动。威仪非常特殊,就像在大海中,自然耸立的苏迷庐山一般。也如百千个太阳同时放光,照耀虚空,消除一切昏暗。亦似无数明月,众星拱卫放清凉光,朗照世界。

  当时无色界一切天子,於虚空中,散无量微妙香花,如彩云随风飘飞。

  色界诸天、十八梵王,也雨各色各样的香花,无数天花,五彩缤纷,百千种梵天妙香,弥漫虚空。

  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也以天福力,纷散种种鲜花;如优懵藁ā⒉ㄍ纺?ā⒕形锿坊ā⒎彝永?ā⒄安峰然ā?⑻崮慷嗷ā⒉ɡ??然ā⑺漳δ腔ā⒙?勇藁ā⒛???勇藁ā⒙?馍郴ǖ龋?谛榭罩校?追茁易梗?怨┭?鸺爸诜ū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