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白话文:卷六

  卷六

  离世修行的因缘

  世尊演说菩萨的阿兰若行以後,会中有位大菩萨名叫乐远离行,惟恐佛陀所说,会中的大众,尚有不完全明白的,当即秉承佛陀的威神力,从座位上起立,为诸菩萨,对阿兰若行,作补充演绎,於是普告一切菩萨说:「凡出家的菩萨,安住於阿兰若中,应当这样想:『我是什么因缘,远离世间一切,安住於阿兰若处,修清净妙行?各位佛子,一心谛听,我现在承佛力的加持,为你们分别演说阿兰若行。」

  诸菩萨同声说:「太好了,大士!你能为我们及将来求菩萨道的人,说菩萨法,我们是很乐意听的。」

  乐远离行菩萨继续对大家说:「一切世间,都有许多令人恐怖的事,出家的菩萨,厌恶世间种种恐怖,所以舍离父母及诸眷属,住於阿兰若处,修远离行。

  到底有那些恐怖呢?由於观念的各自不同,所见也并不一样,有等菩萨以执着有一真实的自我,最为恐怖。因为一切烦恼,皆由这我而产生,若没有我,自然也就没有一切烦恼了。

  有等菩萨,以执着我的所有,最为恐怖。因有这一占有欲,故起种种恶念,造种种恶业,乃产生种种烦恼。

  有等菩萨,却说七种我慢心,为产生烦恼的主因,是很恐怖的。我慢的本质,是恃己凌人,既有此心,对一切善法,不能虚心接受;对一切善人,不能诚心恭敬尊重;於是产生种种烦恼,甚而导致相残相杀,而使自己身败名裂,人格堕落,所以我慢心是很恐怖的。

  有等菩萨,认为贪、瞋、痴三毒是产生烦恼的根源,最为恐怖。因为这三毒能使人造种种恶业,以致轮回於三恶道中,受无量苦报,所以三毒是最令人恐怖的。

  有等菩萨,以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最为可怕。因为世人贪恋於五欲之乐,难免沦堕三恶道,或生没有佛法的世界,或生长寿天,或生而盲聋瘖哑,或为世智辩聪之士,或生於佛前佛後等八难处,不见佛,不闻法,永不得真正解脱。譬如世间有种七步蛇,毒性剧烈,若人被咬,走不出七步,必然毒发身死。一蛇的毒液尚能致人於死地,何况五条蛇,共同咬伤,中毒必更强烈,岂能保全性命?世间的五欲,就像五条毒蛇,每种欲乐,都能引起八万四千微细尘劳,迷惑愚人,使堕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或使生於其他五种难处,受各种大苦恼。贪求五欲之乐,已经这样可怕,何况普遍贪恋世间一切尘境。虽然过去有如恒河沙数的佛陀,出现於世,说法教化,但都如白驹过隙,瞬息即逝,这些贪恋五欲之乐的愚痴众生,始终没有机缘见佛闻法。他们常以恶道为家,长住八难之处,以难处为乐园,永远舍不得离开。过去有佛,欲使众生厌弃五欲之乐,特以偈语教化说:

  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

  不知焰性烧燃力,委命火中甘自焚。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

  不知色欲染着人,还被火烧众来苦。

  譬如群鹿居林薮,贪於丰草而自养;

  猎师假作母鹿声,群鹿中箭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着种种可意声;

  不知声能染着人,还受三涂诸苦报。

  譬如蜜蜂能飞远,游於春林采众花;

  为爱醉象颊上香,象耳因之而掩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爱着一切受用香;

  不知香能染着心,生死轮回长夜苦。

  譬如龙鱼处於水,游泳沈浮而自乐;

  为贪芳饵遂吞钩,爱味忘生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舌根躭味以资身;

  杀它自活心不平,感得三涂极重苦。

  譬如白象居山泽,自在犹如师子王;

  欲心醉乱处昏迷,追寻母象生贪染。

  一切凡夫亦如是,趣彼妙触同狂象;

  恩爱缠绵不休息,死入地狱苦难量。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

  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涂黑暗中。

  若能舍离贪欲心,住阿兰若修梵行;

  必得超於生死苦,速入无为常乐宫。

  有等菩萨,以贪求很多的财宝为恐怖。对自己的财宝,积聚惟恐不多,日夜不停的追求,且非常吝惜,自己也不肯享受,不要说施给贫穷的众生了。对於自己的财宝,百般保护,生怕有所损失;对於别人的财宝,却又希望使他遭受损毁而减少。以这样的因缘,身死之後,堕大地狱,受无量的苦报,这种苦报,名为第一正感苦果。

  这等众生,从地狱出来以後,又受畜生报,身常劳苦,水草都不易得饱食,这样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以偿还损毁他人的财宝。这样所受的众苦,名为第二正感的苦果。畜生报後,再生於饿鬼道中,受饥渴苦,无量千劫中,听不到浆水饮食的名称,不要说是饥餐渴饮了。他的咽喉细如针尖,腹大有如山岳,纵然得到了饮食,立刻就会化为火焰,这样的苦痛,名为第三正感的苦果。

  在三恶道中受苦完毕,才能再生於人间,但仍是贫穷下贱之身,听受别人使唤,追求任何财宝,都不能如愿,任何时地,都不能自由自在,这样的余报,名为相似果。一切菩萨,分明知见这种因果关系,因此常怀恐怖之心,所以急求解脱。由於以上所说种种恐怖心理,所以远离眷属,住於阿兰若处,静修清净梵行。

  有等菩萨,以如饥如渴的贪爱心,是可怕的。因对於没有得到的一切财宝,日夜追求,贪而无厌,由是而起种种烦恼,造种种恶业,所以菩萨对渴爱心,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出主入奴的各种法见,是令人恐怖的。因为这是所知障的根源,有了所知障,对一切事理、境界,都不能如实观察,更不能如实明了或亲证,所以菩萨对法见,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六十二种外道见解,是令人恐怖的。因为众生一旦入邪见林,就会被各种邪见所迷惑,很难舍邪归正,易入难出,故菩萨对邪见,心怀戒惧。

  有等菩萨,以疑心而为恐怖。因对真正的正法起疑惑,自不能信受奉行,所以菩萨对疑心,感到很可怕。

  有等菩萨,以断见是令人恐怖的。因为断见的人,一定执着没有後世,否定因果,毁谤三宝,造各种恶业,生大邪见,必堕地狱,所以菩萨对断见,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常见是令人恐怖的。凡具常见的人,认定人生生世世是人,畜生就生生世世都是畜生,其他各类众生,都是如此,不会因善恶业而有所变易,否定善恶因果变易,也会因此造恶,所以菩萨视断见为恐怖。

  有等菩萨,观察嫉妬心是可怕的。因不愿见他人荣显,常怀恶心,见他人功德,不肯随喜赞叹等等,必招无量苦报,故菩萨对嫉妬心,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以掉举而为恐怖。因掉举而使心神散乱,致禅观不能成就,故菩萨对此,心怀恐怖。

  有等菩萨,以不信心而为恐怖。对三宝没有信心,如人没有手一样,虽身入宝山,终不会有所获得,没有信心的人,虽遇三宝,也会一无所得。

  有等菩萨,以没有惭心为恐怖。内无羞耻之念,瞒心昧己,广造恶业,而不重法,业障无明,难得见佛,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以没有愧疚心而为恐怖。若没有愧疚心,不明是非善恶,忘恩背义,胡作非为,忝不知耻,造恶必然受报,轮回生死,出入三恶道,受无量苦,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忿恨心等为恐怖。忿恨心不但伤人,而且损己,互为仇怨,没有了时,多生多劫中,为进修佛道的障碍,所以菩萨以为恐怖。

  有等菩萨,以彼忘失而为恐怖。对於所闻的善法,不能记忆而受持,忘失文意义理,增长愚痴,所以菩萨对此生恐怖心。

  有等菩萨,甚至以一切不善的恶业而为恐怖。什么缘故呢?菩萨观一切恶业,为生死因,所以轮回三界,不得超脱,於是而生无量无边恐怖,这种种恐怖,皆能障碍出世胜法,所以菩萨心怀畏惧。

  有等菩萨,以贪欲、瞋恚、昏睡、掉举、疑惑等五盖为恐怖的。因这五种烦恼,都能盖覆菩提心,阻碍菩提进路。

  有等菩萨,以憎恶心是恐怖的。因憎恶众生,自然就对各种众生,没有怜悯心,既没有怜悯心,当然不会起大悲心,这样就不能普度众生,於菩提行必然退堕。

  有等菩萨,以破戒垢为恐怖的。因戒为定慧的根本,若破戒必难成定慧之果,所以菩萨视破戒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忧恼而为恐怖。因忧悲苦恼,必滋生诸多妄想,致心不能专一,妄想交织,一切善业,都难望有所成就,所以菩萨观忧恼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恶作心而为恐怖。因有这恶作心,每有善行,事後必然懊悔,作善而生追悔心,则善业难成,所以菩萨观恶作心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认为狂醉是可怕的。因狂醉而失去常理知见,对於一切善恶是非,不能辨识,黑白不分,胡作非为,所以菩萨观此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非时死而为恐怖。因死於意外,很难保持正念,不能随念往生,或随业而入三恶道中,所以菩萨观非时死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妄语业而起恐怖。因为犯了妄语戒,将来生生世世,所有言说,一切众生,都不相信,即使到了果地,说真实语,众生也不信受,所以对妄语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认定无常是永恒,以不净为净,以不乐为乐,无我认为是真实的我等四种颠倒妄执为恐怖。因这四种颠倒妄计,是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原因,所以菩萨观此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视恶友为恐怖。因结交不善的朋友,必为引诱而造恶业,退失善心,恶业增长,必然堕落,所以菩萨对恶友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魔为恐怖。因为由这五蕴假合而成的身心,是从烦恼而生,既成身心,自起无量无边的烦恼,由於这许多的烦恼,广造不善业,受这些恶业的牵引,堕大深坑,求出难期,以此因缘,菩萨乃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烦恼感到恐怖。因为大小烦恼,能令生死相续,菩萨心退失,致堕恶道,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厌患死魔,对死魔感到恐怖。因生死不能自由,虽发了菩提心,但尚未获得不退转的地步,一旦身坏命终,难免退堕,所以菩萨对死魔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诸天魔感到恐怖。因欲界之内,到处充满了天魔的眷属,阻碍行者修习圣道,诱使退失菩提心,故菩萨对天魔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对无记心感到恐怖。因无记心是处於恍惚状态,善恶不分,是非不明,悠悠忽忽,对一切善法,不能精诚进修,空过时日,退失善业,到头来一无成就,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对世间的八难,感到恐怖。因为一堕入八难之中,就展转於黑暗境界,生死长夜,难遇光明,不易超脱,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观地狱而生恐怖。一旦堕入地狱,就要经无量劫,受大苦恼,难得解脱,所以菩萨心生恐惧。

  有等菩萨,观察堕畜生道而生恐怖。因为堕入傍生道中,受愚痴报,没有智慧,经无量劫,难得脱离畜生身,所以菩萨视之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见饿鬼道的惨状而生恐怖。因恒河沙数劫中,受饥渴之苦,不但听不到浆水的名称,且难得值遇佛法僧三宝,实在不易解脱饥渴之苦,所以菩萨心生恐怖。

  有等菩萨,观想欲界生而感到恐怖。以生於欲界,烦恼纷起,因而造各种恶业,易堕落三恶道中,所以菩萨观欲界而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以彼色界而为恐怖。因生色界,虽能威仪具足,清净禁戒,但仍有潜伏的烦恼,能妨碍进入更深的禅定,所以菩萨观色界而感到恐怖。

  有等菩萨,对无色界感到恐怖。因三界之中,以无色界最寂静,好像涅槃境界,众生不知,妄执为究竟解脱的涅槃境界,一旦劫尽命终,仍难免随所造恶业,堕落地狱,遭受苦报,所以菩萨观无色界而生恐怖。

  有等菩萨,以数数生死而感到恐怖。因一旦生在邪见之家,就难得出离的缘故。

  有等菩萨,厌离生死,对生死感到恐怖。因生死中,常有生老病死之苦,此死彼生,轮转不息,常受各种苦恼,障碍菩萨求涅槃道的行持,所以菩萨视为恐怖。

  有等菩萨,对世间闲话,感到恐怖。因闲言闲语,常使心神散乱,荒废时日,妨碍善业的缘故。

  有等菩萨,观察心、意、识三者而生恐怖。因为心意识三,都是虚妄分别心,因有此心,才有妄境,妄境又成妄因,展转循环,永无出期,而且妄心妄境,变化莫测,行相难知,所以菩萨对此感到恐怖。

  若是在家的俗人,常受世俗因缘的牵连,昼夜扰乱,不得安宁,终难逃出五欲的缠缚,不能证到没有恐怖的境地。

  过去的诸大菩萨,所以能断除种种恐怖,是因为能离开五欲交织的俗家,安住於清净的阿兰若中,故能证到无所恐怖,乃可收摄身心,求证无上菩提佛果。

  将来的诸大菩萨,欲求证无上菩提佛果,也当安住於清净阿兰若中,先证得无恐怖法。

  现在十方诸大菩萨,亦因安住於阿兰若中,摆脱一切障道因缘,得无恐怖法,方可求证无上菩提佛果。

  你们应当知道,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菩萨,都须收摄身心,使万念归一,安住於阿兰若,调伏一切妄想,方能永离恐怖,得证究竟菩提圣果。

  其次,出家的菩萨,到底应该作什么?想什么?不论昼夜,应当常作这样的思惟:世间所有恐怖的事,皆是由我而产生,由於执着有一实在的自我,才有种种恐怖。一切恐怖皆以我为根本,一切恐怖由我爱而生,一切恐怖由我想而生,一切恐怖由我见而生,一切恐怖有我才有着落。也就是以我为住处,一切恐怖因我而起,一切恐怖由分别心生,一切恐怖由烦恼生,而一切烦恼,由我爱而起。若是我们住於阿兰若处,却不能舍弃自我,以及我所执着的一切,就不应住於这样清净的阿兰若中,倒不如住於俗家。什么缘故呢?若有人执着五蕴假合的肉身,为自我的体相,不应安住於阿兰若。若人执有六道等补特伽罗相的,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有自我的执着和我所执的,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有法见存在,不应住於阿兰若。若人具有四种颠倒的执着,不应住於阿兰若。

  你们仔细的听着,若人修行,执着有一涅槃相可以依恃,并可证得涅槃,尚不应住於阿兰若,何况是执着自我,以及我所有一切相而生诸烦恼,当然是更不能住於阿兰若了。

  你们仔细的听着,若有人不着一切相,才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这就名坐无著道场,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如果能调伏烦恼,心性柔和,与世无所争论,就应当住阿兰若处。对於一切世俗境界,都没有任何执着,应当住於阿兰若处。对色、声、香、味、触等尘境,都无所依恋,应当安住阿兰若处。对一切法,平等一视,没有差别,应当住於阿兰若处。於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能善自调心,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能舍离前说一切恐怖,就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各位佛子!扼要的说,於一切烦恼,都获得解脱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已成就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乃至三十七道品等涅槃因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能善自修行四无垢性的,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是有少欲而知足的人,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是博学多闻,而又有智慧的人,应当安於阿兰若处。若能修行空、无愿、无相等三种解脱门的,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能永远断除烦恼结,不再受烦恼束缚的人,应安住阿兰若处。若能谛审观察无明、行、识乃至老死等十二因缘的,应当住於阿兰若处。若是为了解脱生死所应作的,都已经做到了,不再流转生死苦海,应当住阿兰若处。凡已证悟见道位,通达诸法真实如如不动的深妙理体,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你们应当知道,阿兰若处的种种药草、大小树木等,自生於阿兰若,从不曾感到有什么恐怖,也不曾起任何分别。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也是这样,常观自己身心,好像枯树、墙壁、瓦砾一般,对於一切万象,不起分别,自观身心,犹如幻梦,虚而不实,念念衰老,一息不来,便成隔世,由善恶因,随业受报。这无常的身体,生灭极为迅速,这身虚假,终不能久住世间。这个肉身中,并没有真正的自我主宰,也没有我所执着的什么,没有什么众生,没有什么生命,没有养育的,没有什么菩萨凡夫,没有什么数数受生,没有造业的,没有什么知见的。这样种种境相,本来空寂,好像泡沫一般,都是幻生幻灭,如果能念念不忘,常作这样的观察,就不会有任何恐怖感,像那些树木一样,没有恐怖。这时的诸菩萨,得大安乐的无畏生处,这就名为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再次,住阿兰若的出家菩萨,不论昼夜,应当常作这样的观想: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四无垢性的安乐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少欲知足之处。这阿兰若,是对各种烦恼,获得解脱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令具足多闻智慧之处。这阿兰若,是伏断烦恼和所知障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令人人三种解脱门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证得八种解脱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观察十二因缘之处。这阿兰若,是善能断除业障之处。这阿兰若,是证初果预流果之处。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二一来果之处。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三不还果之处。这阿兰若,是能证得第四阿罗汉果之处。这阿兰若,是能证得辟支佛果之处。这阿兰若,是所作已办而得自在之处。这阿兰若,是舍弃一切生死烦恼重担,证得轻安之处。这阿兰若,是证得空空真如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够修习无量的大慈心之处。这阿兰若,是修习无量大悲心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喜无量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修习舍无量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使人发菩提心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令菩萨修持到十信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令修持到十住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令菩萨展转增进,修到十信之处。这阿兰若,是菩萨展转增进,修行到十回向处。这阿兰若,是菩萨最好修习四种善根之处。这阿兰若,是菩萨修行六度波罗蜜之处。这阿兰若,是菩萨由初地修行至十地之处。这阿兰若,是能证得六根清净之处。这阿兰若,是最好修证天眼通之处。这阿兰若,是证得天耳通、宿住智、生死智明,以及神境、他心等通之处。

  这阿兰若,是能令人生惭愧心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使不会放纵身心之处。这阿兰若,是修习信、勤、念、定、慧等五根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修证无量无边三昧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修得恒河沙数的陀罗尼门而证到自在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使悟无生忍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使超出三界,永远断除生死之处。这阿兰若,是使勤修菩提圣道,永不会退堕之处。这阿兰若,是降伏一切魔外怨敌,消除业障,能令见佛闻法之处。这阿兰若,是能使证得佛不共最上法门之处。这阿兰若,是修习戒蕴清净之处。这阿兰若,是出生死无漏三摩地之处。这阿兰若,是能够生般若慧证解脱之处。这阿兰若,是能生解脱知见之处。这阿兰若,是修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之处。这阿兰若,是能得解脱十二入之处。这阿兰若,是永离有漏的十八界之处。这阿兰若,是微妙观察十八空之处。这阿兰若,是容受一切诸法空之处。这阿兰若,是增长十善法生长之处。这阿兰若,是增长坚固菩提心之处。这阿兰若,是三世诸佛的赞叹之处。

  这阿兰若处,毘婆尸佛,曾於尼陀树下成道。这阿兰若处,尸弃如来,曾於尸利树下成道。这阿兰若处,毘舍如来,曾於阿尸婆多树下成道。这阿兰若处,俱留孙佛,曾於无忧树下成等正觉。这阿兰若处,俱那含牟尼如来,曾於优昙树下成等正觉。这阿兰若处,迦叶如来,曾於娑陀树下成等正觉。这阿兰若处,释迦如来,於毕懵奘飨鲁傻馈D忝怯Φ敝?溃?⒗既粲腥缟纤?担?种治蘖课薇吖Φ率馐だ?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