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4课丨听法师讲死亡瞬间的感受

\

- 佛国品第一 -

  魔是老朋友

  「降伏魔怨,制诸外道」,佛教里所谓的魔有四种:第一是烦恼魔,又叫做欲魔,我们的欲望不断,烦恼痛苦就不断,生死轮回也就永无了期,至少要证到八地菩萨无生法忍的境界,才能烦恼永断,降伏欲魔。这个烦恼欲望细分起来就太多了,佛说一念之间就有八万四千烦恼,贪瞋痴慢疑都是。你们女众同胞的烦恼最多啦,爱的时候死去活来,恨的时候也死去活来,一会儿隆隆这里,一会儿整整那里,好好的眉毛拔光,明明是八字眉扫帚眉的,楞把它修成了柳叶眉,画一条弯弯的线,远看是眉毛,近看是根线,都不知道哪里好看。然后是拉皮抽脂,这个那个的,没完没了的折腾自己,所以女人的头上那不叫头发,叫三千烦恼丝。当然,我说的不是你们,我说的是外面的(众笑)。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形容的其实就是烦恼魔。

  第二是五阴魔,又叫五蕴,色受想行识五蕴,就是我们物质和精神的这个身心和合体。《心经》上讲五蕴皆空,我们这个身心生老病死,无常变化,其实只是暂时存在的假象,空的,似有实无,是幻有。如果我们认假为真,以为这个就是我身,这个就是我心,以为这个就是自我的真相,那执著就来了,人我分别就来了,欲望烦恼就来了,贪嗔痴、痛苦、生死轮回就来了。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心态,错误的心态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人这一辈子,基本上都是在追求错误的东西,都是在围绕五蕴身心打转,乃至生生世世都受制于它,不得解脱。只有那些证得无量光寿的清净法身,突破身心幻相的修行者,才能彻底降伏这五阴之魔。

  第三是死魔,又叫无常魔,其实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千生万劫来跟它打了无数次交道,学了很多东西,但我们最怕的还偏偏就是它。像前面李白的诗后边还有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人一照镜子,发现头发白了,这才知道老之将至。紧跟着老来的是什么?就是病魔和死魔啊,对不对?病魔算是死魔的先遣队。我们这个世界,海啸、地震、战争、疾病,天灾人祸,一般人永远也不知道死魔何时到来,永远对它充满了恐惧。有些人相信死亡之后,会有一个阴森可怕的冥王或判官,举着巨大的镰刀,拿着一本生死簿,根据他一生的善恶功过来裁判他,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仔细想想,估计是下地狱的可能性高些,所以怕得要死。但实际上这是个很古老的误解,把死亡看成是负面形象的魔鬼实在有点儿冤枉。如果我告诉你们,死亡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你们信不信?真的哦,对那些有智慧、有准备的人来说,死亡其实是一份礼物,生命的礼物,重新来过的礼物,更是一个机会,一扇大门——通往解脱、回家的门。

  说起来,诸位都是死过无数回的人了,那么下面我将要告诉你们的东西大家都应该很熟悉才对,留意听!在生命死亡的刹那,不管你是怎么死的,由于五蕴的分解,神识或者说“灵魂”(请原谅我用这个比较普及的词,没办法)会有一种俯视物质世界,从身心抽离的向上移动感,好像被一种力量拉扯着,这个“吸上去”的感觉是意识的注意力焦点从外在世界向内转移的结果。最后神识会完全离开肉体意识,以巨大速度穿越黑暗领域。这时的你我——每一个执著的“灵魂”对声光的感知能力都会飞速增长,“灵魂”能非常清晰地看见、听见许多以前被认为是宗教幻想的、虚构的精彩景象。伴随这种能力出现的是一种超意识的觉醒状态,比普通的感知状态要生动清晰得多。此时此刻,绝大多数“灵魂”都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开始重新记起某些被埋藏了很久的东西,部分实相会次第现前。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个阶段,往往只有那些为数不多的、信心清净、训练有素的心灵,才能把握那瞬间显现的自性心光,不怀疑不恐惧,欢喜融入,从此超越三界幻相,归家稳坐。

  要想从时间和死亡的手中逃跑,“灵魂”首先要放下的,就是对肉体的种种“坚固妄想”,包括各种针对感官的迷醉刺激,这是必须的第一步。然后是低等和高等的各种心意识体验,不管它们如何美妙,也只是沿路的景点,经过就行了,不值得停留。最后必须要放弃的,则是灵魂本身——这是最根本的“自我”妄想和颠倒执著,自以为是独立个体的“灵魂”,其实只不过是无限意识海洋中的一个小小水泡罢了。觉悟到这个真相的“灵魂”,就能超越有限和无限之间最微细的二元对立,得到中阴解脱。当然,我这里说的只是大略概况,还有其它更复杂、更微妙的情景,以后得空再和大家细聊。

  第四个就是著名的天魔了,他是欲界天最高一层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名叫波旬,他也是整个欲界的主宰。天魔的修为极高,他对业力的了解、对生命修行过程的认知,并不比许多高境界的修行者差。他和色界天的天主摩醯首罗一样,最爱干的事就是妨害正法,去考验那些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能入他魔眼的修行者都是有相当功夫的,普通人他一般不怎么搭理。他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修行者自己制造修行障碍。他可以潜入人的潜意识或梦境里——他有这样的神通——他有很多很巧妙的招数,可以影响你的思维,激发你的心魔,让你产生种种妄念,进而迷执五欲,退失道心,很多修行者不知不觉就着了他的道,所以他才被称为天魔,号称魔中之王,是最厉害的。

  不过老实念佛的人基本上不用担心他,只要你坚信佛力,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地念下去,那别说天魔了,什么魔都拿你没办法,因为他找不到机会啊,你就像是一个铁馒头,魔王根本找不到下口的地方,除非你妄念纷飞,又不信佛力,那就很难讲了。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说天魔其实是大菩萨故意化现的,他走的是和佛相反的教育路线,所以大家倒也用不着怕他,怕也没用!我们这部《维摩诘经》里就有关于他的很搞笑的故事,后面会慢慢讲到。

  这里说,菩萨不但把这四种魔,什么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都降伏了,还把所有的外道也折服了,当然靠的不是拳头。古印度的外道学派多如牛毛,佛陀当年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九十六种之多,各种奇奇怪怪的观点和修行方法层出不穷,像什么提倡拜火的,提倡裸体的,提倡苦行的,提倡性力的,琳琅满目,各有各的信众团体,颇有点百家争鸣的感觉。还别说,其中有的人思想学问还相当高明,德行功夫都很好,有大神通,所以不可小瞧。在我们佛教的定义里,所谓“心外求法,即是外道”,那么心内求法,就是内道、就是佛道了吗?诶,要小心哦,佛陀可没这么说过,不要开口就乱道,这个问题先丢给大家,大家自己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我们后面讲到三解脱门的时候再来详谈。

  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有必要和大家说一下。我经常看到一些居士、还有出家师父随便诋毁其它宗教,鄙视其它宗教的修行者,动不动就轻蔑地说别人是“外道”,甚至错误地把外道等同于邪道。本来外道不是骂人的话,但现在也变成骂人的话了,我提醒你们哦,这是很严重的恶业!说别人是“外道”的人,你了解人家“外”在哪里吗?不要以为自己受了三皈五戒,受了菩萨戒就是内道了,搞不好你是在贼喊捉贼哦,你自己就是一个大邪见人,是个外道而不自知!佛陀曾说:“若人诋毁外道宗,远离毗卢遮那因。”毗卢遮那因就是成佛的因,如果有修行者不懂乱说,诽谤他宗,那他的心态早就已经不是在学佛了,还想成佛?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的老佛爷在过去生修菩萨道时,就经常以婆罗门和仙人的外道形象出现,而诸大菩萨化身千百亿,“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密行密迹,鬼神难测,所以什么是外道?什么又是内道?问大家一个问题,谁都知道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但你们知道九华山的护法神、全山总护法是谁吗?我猜你们也不知道,九华山的全山总护法叫王灵官,听说过吗?他在道教中是大名鼎鼎的“玉枢火府天将”,身穿黄金甲,赤面红须,相貌威猛,额头上还有一只眼睛,据说是“三眼能观天下事”,手拿一根神鞭,“一鞭惊醒世间人”,他的神像就供奉在九华山的祗园寺、甘露寺、肉身宝殿等好几个地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佛教的护法神是外道吗?所以啊,如果没有圆融透彻的见地、没有洞察真相的慧眼,修行者最好不要随便评判他宗他教,不要随便评判他人,免得造业。别到时在现实生活中莫名其妙的摔跟斗、倒霉,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这是讲到外道顺便一提。

  「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先简单解释下何谓盖缠。所谓盖有五种,第一贪欲,第二嗔恚,第三昏睡,这都很好理解;第四掉悔,这就有点不好懂了,掉悔是指一种心理浮躁、糊里糊涂,然后常常做后悔事的状态;第五疑法,就是不相信圣贤或师长说的话,怀疑正法,这是众生最致命的毛病。“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是所有善根里面最重要的。要有信心,你才可能听得进师父的话,才可能听得懂。不然,师父在那辛辛苦苦地给你讲东西,你却在心里嘀咕,嗯?不知道师父讲得对不对?他看上去那么年轻,我走过的桥可能比他走过的路还多——你连基本的信心都没有,尽在那取相分别,拿自己那把扭曲的尺子来量人,那就麻大烦了,没有信心,一切免谈!一个疑神疑鬼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什么道业的!这五种情形就像下雨前满天密布的乌云,盖住了我们的本性,盖住了我们的自性灵光,所以叫做五盖。

  而所谓的缠有十种,无惭、无愧、嗔恚、覆藏、悭贪、嫉妒、睡眠、悔恨、掉举、昏沉,这十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就像绳子一样,把所有的众生都捆得牢牢的,不得自在,所以叫做十缠。

  其实人世间让我们不得自由的束缚多了去了,何止五盖十缠啊,《大智度论》上讲盖有无量盖,缠有无量缠,苦乐善恶、身口意业统统都是。这些其实也都是魔,都是我们天天见面的“老朋友”。只有修行到七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彻底斩断和这些“老朋友”的牵扯,真正的永离盖缠,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那时体验到的才是真正的寂灭清净。像我们打坐念佛时偶尔清净个半天一天的,那是瞎猫撞着死耗子,做不得数的。

  嗯?我突然发现好像讲得太多了,这部《维摩诘经》才刚开始没几句,我就给你们讲了那么多法门秘要,好像有点划不来,又没有人给我送哈达,也没有人鼓掌(众笑,鼓掌)!呵呵,说两句笑话,轻松一下,继续看经文。

原标题:听法师讲死亡瞬间的感受丨《维摩诘经》4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