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5课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 佛国品第一 -

  菩萨的内在美

  「心常安住,无碍解脱」,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外表看上去和我们众生是一样的,他也同样要做很多事,饭要亲自吃,厕所要亲自上,也同样有喜怒哀乐,但他的心——注意听,菩萨的心恒常安住于中道不二正观,安住于般若智慧的境界,不起无明颠倒,这就和我们众生大不相同了。所以菩萨才可以世出世间生死无碍,烦恼无碍,身心无碍,一切法无碍。因为无碍,得大自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到此境界,菩萨自然永离盖缠,得无碍解脱。这个无碍解脱,就是本经将要在下面详细阐发的不可思议妙谛。

  「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念定是净念得定的意思,念念清净,定无不定,这是一种止观双运、寂照同时、动静一如的境界,离我们比较远啦,大家听不明白也很正常,先随便听听就好了。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要净念得定以后,才能得总持法门,一切世间出世间的智慧学问,无不通达,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不成就,这样才叫做总持。然后妙用现前,自然开显无碍辩才,讲经说法的时候,如狮子吼,震慑群邪,那时就能真正的“绍隆三宝”,令正法不断。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从布施到智慧叫做六波罗密,又叫做六度,这是大乘菩萨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六大法门。这六度中任何一门修行有成,其它五门也都会贯通,一法通万法通。这六度圆满之后,菩萨就能开发出种种智慧善巧的方便力,可以更好的帮助众生。

  这种力量的显现有时候会在众生能接受的常识范围内,不显山不露水,比如说布施医药,治疗病患,救助孤寡,修佛塔庙,开演正法等等;但有时候这种力量的显现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比如说生死自在,舍利放光,飞天遁地等等,在本经中维摩居士还示现了小能容大、身外化身、掌控时空的种种大能,像这些属于神通感应范畴的东西,一般凡夫往往就很难接受了,尤其是那些被唯物主义洗了脑的人,更是会本能的排斥它,或把它归类于神话想象。但对真修实证、通达其中道理的修行者来说,这些力量和境界并没有任何“超自然”的地方,一点也不稀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佛菩萨不论显现什么程度的方便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对症下药,救度众生!希望大家了解。

  「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心经》上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萨于无修无证中广修六度万行,乃至实证到了一无所得的境界,就会和实相法身相应,(弹指)当下念念之间,中道般若正智现前,契入本来面目,明了一切法缘起性空,本自不生,本自不起。这时的修行者,心态上回归平常,行为上回归自然,处于一种无取无得、不著不住、不惊不怖的虚空道境,虽然照样行住坐卧、吃饭说话,但起心动念之间,心相永灭,广度众生而不作众生想,不起我见,不起法见。这就是“逮无所得,无生法忍”的境界,至少要七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证得。

  注意这个法忍的“忍”字,这是一种洞察诸法无我无生的大智慧,因为当修行者修证到那个实相无相的“空”的境界时,平时习惯的自我感会完全消失,身心六识会消失,时空感会消失,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其实“消失”这个词用得不是很准确,但我一下子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可能用“如梦如幻”会好些——如果修行者的定慧力不够,见地不透的话,突然趋入这样的境界是会害怕的,因为由头脑和感觉组成的“自我”完全无法理解这种“它”不在场的情景。这个时候的修行者如果有心无挂碍的智慧,直下承当的勇气,那么就能安住空相,无有恐怖,从此修行迈入全新的领域。所以这个法忍的“忍”字,是“忍无可忍”、安住不动的意思,不是忍受侮辱的忍,有的法师——是很有名的大法师喔,讲到这里居然概念都搞错,真是乱弹琴!所以讲经的法师最好多少要有一点实证的功夫,要不然就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否则一旦讲错,误导众生,那因果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已能随顺,转不退轮」,菩萨虽然已经修到了无生法忍的道境,回家了,但他并不贪著解脱的极乐,并没有舍弃众生进入无余涅槃,而是发起大悲行愿,随顺世间法起无边妙用,化身千百亿,深入六道,转大F0,将自己证得的真理,随机施教,开示有情。虽然深入众生世界,但菩萨已经不会再受影响,不会再退转了,这已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境界。不到这个境界,菩萨还是有退转的可能,要到了八地不动地以上,才可以说永不退转。

  「善解法相,知众生根」,“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叫做“善解法相”。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众生数如恒沙,不但外相上差别极大,内在的性格、能力、智慧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菩萨却能一一了知无余,不但了知表面的幻相,更了知背后的真相,所以他们能够像医生一样,针对众生的毛病,对症下药,对机说法。

  「盖诸大众,得无所畏」,菩萨以空性智,以慈悲威神,超越一切的同时,普被一切,就像老天一样的,覆盖护佑住九法界众生。他们因此证得了四种大无畏的成就:第一、总持无畏,“总持”前面解释过了,菩萨总持一切法,那已经不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而是“法门无量皆通达”,法法通达,门门无碍,这是多生多世修来的,菩萨有这样的成就,所以说法无畏。

  第二、决疑无畏,菩萨了知一切法,能断物疑,世出世间的学问没有他不懂的。这就要求菩萨的知识面要广了,什么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哲学、文学诗词、士农工商,所有的书籍都要看。菩萨不能被世间的语言、名相障碍住了,一切知识学问都要尽量了解,所以菩萨要学富百车、千车才行,否则怎么可能做到说法无畏?

  第三、知根无畏,这也就是前面讲的“善解法相,知众生根”,菩萨完全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了知一切游戏背后的真相和目的,所以能随缘度众,说法无畏。

  第四、答报无畏,菩萨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他能够很善巧地回答各种问题,帮助众生透视心灵的症结,解开枷锁,没有任何问题能难倒他,所以说法无畏。

  像菩萨这样无所得,所以无所不得,无所知,所以无所不知的全才、通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好像见的不多,但据我所知是真有这样的人的,只不过他们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惊世骇俗罢了。

  他们会显现某一方面的特殊力量,但不会表现得像上帝一样。其实菩萨无所不知的道理说白了也很简单,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就像是自动备份的电脑系统,里面储存了芸芸众生千生万劫来轮回转世的所有经验、感受、知识和技能,它们就像种子一样的埋藏在八识田里,这些资源实际上是共享的,我们如果能好好修行,像菩萨那样证入“无”的空性解脱智,那么就可以接通这个无量无边的资源宝库,一切学问知识、神通变化就能为我所用,悉皆具足。到那时你就会了解菩萨的存在状态是怎么回事了。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菩萨积功累德,注重的是以内在的智慧德行庄严身心,不像我们凡夫,往往只重视美丽的外表,却忽视了内心的净化。尤其是女人,最爱往身上挂一大堆金银珠宝,对外貌打扮的执著远远超过了男人,明明是自己喜欢涂脂抹粉照镜子,却找了个理由,“女为悦己者容”,天晓得!每次女人要去逛街,她的老公或男朋友就会开始牙疼,为什么?因为有的女人逛街前光化妆就要化一两个小时,拼命往脸上涂,也不知道打扮了给谁看,然后她可以逛一天的街什么也不买,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会买一大堆一辈子只穿一次的衣服,只用一次的东西,把男朋友的钱包花得光光的,好惨!(众笑)

  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智慧德行,那再好看的相貌,看久了也就腻了,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反之,一个人如果有内德,那么只要他愿意,就能生生世世感得相好圆满的色身,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恭敬欢喜。甚至就算原来长得很难看的人,只要具备内德,那他的相貌气质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让人刮目相看。我就认识这样的居士朋友啊,那位菩萨长的是真丑,公认的,但他内在散发出来的光芒完全掩盖了他相貌上的不足,他的学问修养,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让人一接近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被摄受,就会安静下来,然后你会越看他越顺眼,那原来丑丑的相貌里居然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庄严。

  我这位朋友现在可是大名人哦!像这样的菩萨,因为功德智慧成就的果报,心能转物,色身气脉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殊胜,那当然就用不着多余的外在修饰了,世间的装饰品对他来说已经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原标题: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丨《维摩诘经》5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