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六大愿:请转*轮

  第六大愿:请转*轮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转*轮,是比喻佛陀说法。根据印度的传说,转轮圣王出世时以轮宝号令天下,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以*轮之喻,标识佛法能摧毁众生的一切烦恼。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时,宣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博大精深,其纲领却无出其右。四谛法门又包含两重因果,一是以“苦谛”和“集谛”说明的凡夫因果,如众生为何有种种烦恼,命运为何有种种差别等。众生长劫处于轮回之苦,有生、老、病、死之苦,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之苦,这些痛苦的根源,正是“集”所阐述的内容。此外,佛陀还以“灭谛”和“道谛”说明成就圣贤的因果。灭,为灭除烦恼和痛苦,也就是佛法所说的涅槃境界。至于如何灭除,则是道谛的内容。四谛法门又相当于治病的程序,首先指出病状,其次寻找病源,然后决定治疗方案。在了脱生死之前,我们都是生死之病的患者,而佛陀则是帮助我们治病的大医王,引导我们究竟解决烦恼病苦,成为真正健康解脱者。

  说到解决痛苦,世人日日忙碌操劳,无非也是为了这一目的,并将离苦之道寄托于事业成功、出人头地之上。但名利双收之后,痛苦却依然存在,甚至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不曾找到痛苦之源,故采取的方法也如扬汤止沸,虽奔忙一生,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在今天这个物质世界,很多人都活得踌躇满志,难道他们的生活也痛苦吗?其实,那只是在物质享乐和声色刺激中,对苦的感受变得迟钝了。要知道,烦恼和痛苦决不会因为被忽略、被掩盖而消失,一旦爆发,还会因酝酿已久而更具杀伤力。

  轮回的本质是痛苦的。只要内心制造烦恼的根源不曾消除,不论我们如何努力,即使贵为帝王、身家亿万,一样走不出烦恼的怪圈。佛法指出,造成生命痛苦的根源正是我们内在的无明和烦恼。四谛法门不仅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相,也为我们提供了究竟解决痛苦的正确方法。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他所领悟的真理和世人以为的事实天地悬隔,担心即使说出也无人领悟,决定即刻入灭。此时,大梵天王降临人间祈请佛陀宣说法要。佛陀因其一再祈请,方开始说法度众生,此为请转*轮。请法,也是表示对法的尊重。凡是太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加以珍惜。反之,经过反复请求和艰难困苦得到的,人们反而更能认识到它的价值。如果没有请法的诚意,很可能对得到的无上法宝不以为然,这将成为修学道路上的重大障碍。求和请,并非说法者的需要,而是我们自己要培养对法的尊重之心。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声,二祖“断臂求法”的壮举,无不体现了对法的恭敬和尊重。有了这一前提,我们才能自觉地依教奉行。否则的话,即使学了很多佛法义理,也难以在心行上真正产生作用。

  另一方面,因为请转*轮,佛法才能流传世间并利益更多的人。不然,我们也无缘听闻如此甚深微妙的佛法。此外,不断求法、请法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忆念法。因为凡夫心是和五欲尘劳相应的,若非特别提起正念,通常是纠缠于财色名食睡中。所以,要通过不断请法使心融入佛法中,融入空性中。我们念佛,就和佛相应;念法,就和法相应;念僧,就和僧相应;念戒,就和戒相应。心中忆念什么,最终就能成就什么。这也是念法、求法的深意所在。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行愿品》的特点在于,修习每一愿,首先将之拓展为最宏伟的愿望,这就必须将心量扩大至无限。根据佛教的时空观,宇宙中有着无量无边的世界。如《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一个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位佛陀教化的区域。太阳系相当于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即因其中有三个千的倍数而得名。不说其他佛土,仅极乐世界便有十万亿佛土之遥,而整个宇宙之无穷无尽,更是难以言表。

  我们应观想无量佛土中,正有无量诸佛菩萨在成就佛道:有的刚出生,有的在成长,有的才出家,有的于菩提树下证道,有的已觉悟成佛。每位佛陀悟道后,我们也像大梵天王那样祈请他们不要入灭,常转*轮、广度众生。不仅对诸佛菩萨如此祈请,对人间一切善知识也应视为诸佛一般,祈请他们长久住世,弘法利生。藏传佛教特别强调“视师如佛”,这本身就是非常善巧的修行方式。事实上,上师是否与佛功德同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真正视师如佛时,当下会升起极度的神圣感,内心也能因此得到净化。就像我们带着神圣感来到寺院时,纷扰的心很容易安定下来,感到沉静、祥和。反之,如果我们觉得师长和自己不相上下,除增长慢心之外,于个人修学没有丝毫帮助。看不到他人长处的人,必定会走向固步自封的绝路。当然,依止善知识也不能过于盲目轻率。选择师长之前还需经过审慎考察,确定其符合善知识各项标准再如法依止。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我们应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祈请佛陀说法。观想要领在于,佛陀是无所不在的,请法的我也是无所不在的。在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前,有无数的我在祈请;每一个我,又在祈请无量的诸佛菩萨。在这一观想过程中,我们的身心应毫无保留地融入佛陀宣说的法义中,融入空性中。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对佛菩萨的祈请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尽未来际,永不停息。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