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金刚经》释义——第十七品、究竟无我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做是言。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做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既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究竟无我。从这个标题能体验到,释迦佛的这部《金刚经》是成佛的经典,跟其它的经典有所不同。《妙法莲华经》是直接成佛的。《金刚经》是让你成佛,又让你知道如何修行,这里包含了色法、息法、心法,三法都得了都明了的人,看完这部《金刚经》就已经入佛位了。并不是说马上就死掉,去坐那个佛位,是因为明白了这部经,明白了里面的修行方法,然后明白了心法、息法。

息法是呼吸,如何和宇宙去沟通,从头到尾我讲的都是沟通宇宙能量。谁能把宇宙的能量沟通好了,就能达到佛位(涅槃位)。沟通不到的,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这只说明文字般若可以了。

学大乘佛法,第一个般若就是文字般若,通过看经文能明白释迦佛所说的是什么。第二个般若是观照般若,明白文字般若之后,还要把修法和息法配合起来。把修法和息法结合为一的时候,就起到了观照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觉照。

通过觉照,来反观自己的心态是不是真的平稳,是不是真的空寂了。这个空寂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没有头脑的人才叫没有。哪怕是傻子也会有思维,只是他的思维是乱的。大脑和心之间是一条线,中间的路途有个坑,人的基因就会变化,变化的时候神经就会错乱,神经一错乱,那种很稳定的有一定方向旋转的线粒体思维就会曲折,就会成为疯子或者成为傻子,心中是有东西的,但是散乱的。

修行就是让自己的思维像电流一样,是定向而流,没有通电的时候是散乱的。

究竟无我第十七品,佛直接就告诉我们,如何能达到究竟无我。这个究竟是清净的意思,或者说原本就应该这样的。原本我们人的心性,就应该是无我这种状态的,是究竟涅槃的,是一念清净心的,不是后天的东西。

后天的东西分两层意义来说:一是后天的色声香味触法六贼起到了作用,入了眼耳鼻舌身意六门,才有现在的山河大地,才有了五光十色的三千大千世界。二是后天的思维参与了太多太多,我们的妄念就有三千,贪嗔痴各占一千,加起来为三千大千世界。

如果大家都处在一心清净的境界里,就是究竟无我,也就没有了后天的东西。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这个尔时,就是刚好释迦佛讲完前面那个问题的时候,须菩提是解空第一的阿罗汉,又开始祈请释迦佛,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的时候,应该如何安住他们那颗心,如何降伏他们那颗心?这是须菩提又一次来提问释迦佛。

在前面他已经提问了这个问题,到了第十七品的时候,他又有点颠倒了。因为释迦佛讲的法是无上大法,而不是苦集灭道小法,所以说他又有些颠倒,又重复的来问这个问题。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如果真的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应该生如是心,这“如是心”就是本来如是的清净心,本来就应该生那种清净而且能正定下来的心。

一旦心能正定,我们就会出现智慧。智慧一旦打开,般若实相就能看到。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度了谁了,在凡夫角度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的上师、我们的师父、我们的老师、某一位大德,说出这样的话是完全百分之百对的。因为站在凡夫的角度,我们需要一个人带领。

如果从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来说,没有谁度谁,只有自己度自己。如果这个话暂时搞不懂,没关系,明白《金刚经》就会懂了。

须菩提再问,如果释迦佛灭度五百年后,真的有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的时候,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因为凡夫都是在妄想河流之中轮回的,那么应该如何让我们那颗清净心依靠什么法能住留在本位上?又依照什么法来降伏自己那颗浮躁心呢?

前面释迦佛已经讲了,要依照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降伏其心,来驻扎在自己的本位。

但是须菩提到第十七品又有些颠倒,虽然须菩提已经是阿罗汉解空第一了,但他还没有证到,也就是他的修为或者说他真正的道行没有到四果罗汉的地步,所以他只是解空第一,就是从文字上已经明了了释迦佛所说的话。

释迦佛就告诉他,首先要修行,要发一个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心,才可以转变自己的心态。所以说后来释迦佛让阿罗汉都舍小取大,舍掉小乘佛法苦集灭道小法,向大乘法去靠拢。大乘法首先要发大的心愿,大的心愿就是度脱一切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正等正觉的心,才可以没有妄想妄念,才是真正的慈悲。

释迦佛又告诉他,如果真的发了这种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他应该生如是心。“如是心”就是那种大的心愿,大的心量。有大的心愿和大的心量的时候,才能做大的事情,所以说要生这样的心,叫如是心。

小乘罗汉没有度脱众生的心,释迦佛后来讲了二十多年的经,就是在讲大乘佛法,让这些罗汉都舍小取大。如果真的生了我应灭度一切众生,我就应该灭度一切众生的心时,这个“我”包含两个,一个指的是释迦佛,另一个指的是众生心里的我,要从两方面去讲这个心这个“我”字。

从释迦佛的“我”来说,就是释迦佛,灭度了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由我来度化的,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他度了最先跟他修行的乔陈如等五个人,成立了最初的僧团,慢慢开始发展壮大,后来他度脱了很多人,这是从表面上看。

接下来他又说,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真正的没有一个众生是我释迦佛度化的,为什么?苦口婆心不一定能起到作用,鞭打棒喝反而能出高徒。这都是因机而来设教设宗派,从佛教或者其它很好的教派的发展过程看,这一句话可以适应在任何一个门派里头。从表面上是释迦佛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阳光大道,但是这个阳光大道开辟了之后,走不走是自己的事,所以表面文字是这么说。

从众生心里的“我”来说,真正的那个“我”应灭度一切众生,从密意上讲这个“我”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不只是释迦佛了,字面上是释迦佛,密意上是每一个众生。应当生如是心,是每一个众生要灭度自己身体内的六贼,这个六贼可以产生八万四千种烦恼,这是一个数量词,只是代表烦恼多,真正的烦恼是三千烦恼。

为什么和尚要把头发剃掉?三千烦恼丝啊!这个三千也可以说成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烦恼,本身我们内心当中的烦恼就是非常多。这么多的烦恼,都是我们的众生,都是我们应该去度的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等我们把贪嗔痴慢疑烦恼众生全都度光之后,也就是达到了灭度一切众生已,一切众生我们都度化了、度干净了。干净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清净下来了。

我们的心一旦清净下来时,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下来之后,也就没有众生需要我们度了。体内的众生没有了,体外的众生也没有了。因为心中的眼睛看到的都是西方极乐国、东方极乐国,根本就没有众生需要来度。因为大家都有佛性,都有原本清净不增不减那个智慧团。

智慧团就是性光,我们的性光团本身没有增减,本身的能量就跟十五的月亮是一样的,不增不减的,所以灭度一切众生就是心里心外都没有众生需要度。

唯一的只有一样,就是让自己更加明亮,照到更多黑暗的国土当中,让那些没有听闻过佛法的众生开始修行,达到跟自己一样。这是佛讲经四十九年原本的心意,也是诸佛如来的心意。

从字面上讲是度身外的,也就是心外的,心和身体以外的别人叫众生,比如说人、畜生、天人、魔、鬼等都是众生。这些众生也都是因为我们凡夫有妄念之后产生的烦恼,烦恼化为魔、鬼、天人、畜生等,就化出了不同层次的生灵,生灵也为众生。

我们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修的是什么?看经文如何看?哪一段说的是我们的心态,看哪一段说的是法义。如果看经文只是从表面去理解字义,只能说明白了一部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经看到深处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如果看得不深,非常浅,只不过是一个自在菩萨,还没有达到观自在。能达到观自在菩萨的时候,看经文或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往深里走。这个深就是密意,不懂密意,就不懂深浅,懂得密意就懂得深浅。

《金刚经》和《心经》是一部经,《金刚经》是《心经》的展开说,《心经》是《金刚经》的缩影说,《心经》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金刚经》是文殊法门,展开说就是文殊法门,让我们明白更多的智慧,进入文殊智慧海里头。

为什么说是文殊智慧海?因为文殊在密宗、在印度最原始教派里,他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代表的是智慧无量,是最光明的,所以说入了大日如来法,也就是说入了文殊法门。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一个修行的菩萨如果心中有了四相的时候,肯定就是凡夫,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是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是空空的,这个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有!是有而不生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生四相,就是凡夫。

没有四个相的时候,心中也不会生起念头,这叫无念法门、无相法门。禅宗是无念无相无住,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字:无心。有心则生四相。无心什么相都没有,也就是心空空之处,才能有万法。

如果只达到空,这只能说是罗汉果位。若达到空空之处的时候,才能进入八地菩萨往上的果位,或者直接就是佛位,就看每个人的智慧,因为智慧有大有小。

心中没有四相、空空之处的时候,才能称为菩萨,才能证得涅槃之果,才能住在涅槃之果上。有些人说释迦佛不住涅槃,不住涅槃只是相对而说,因为他还要来来去去。为什么来来去去?释迦佛本身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老子本身就没有离开过我们身边,所以说叫来来去去,他不住涅槃的是报身、化身,不是他的法身。法身是住在涅槃上的,是清净无为的,是如如不动的。报身和化身是随机而现、随机而来。

有四相就不叫菩萨,无四相的人就叫菩萨。不管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只要你修行,哪怕你不修佛教,而是修基督的、修清真的、修瑜珈的、修道家的,只要真正做到了心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时候,就可以称为是菩萨。

菩萨并不一定非得说是修佛教的才可以称为菩萨。菩萨只是一个名词。修行不管是修哪一门哪一派的,真的达到心空空之处的时候,没有我、人、众、寿相的时候,就是菩萨,因为心中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了,肯定是没有我。首先是没有我,才可以放下人众寿三个相。四相没有了,人我是非就没有了,长短黑白就没有了。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法者,心中肯定是有为法,是苦集灭道的法,或者比苦集灭道法还要低的法。比如说民间的巫术或者术数,都属于有法,有法(有为法)属于小法。前面也说了,如果执著于小法,那肯定还是凡夫,是凡夫就有四个相。有四相的人,是发不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根本就不会发起这种大乘的心愿。

只有实无有法,就是心中真的没有小法的那种概念,这时候才能发出无上正等正觉大乘心愿、无上心愿。发无上心愿的人,肯定是人我等法都没有了,心空空如也,烦恼妄想相对都没有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啊,你是如何认为的呢?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这个如来是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我以前在燃灯佛那里,是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这个“有法”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只有心中无法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没有法可得。如果您真的是有法可得了,就得不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个话就是,如果心中存有任何得法的心态的时候,是得不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的。只有心中空空的时候,发大乘心愿无上心愿的时候,才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

须菩提接着就说,如果按照我理解佛所说的话,释迦佛在燃灯佛那里没有得到一个法,哪怕一点点也没有得到。心中没有执著任何法,所以说才能称无有法得。只有无有得法的心,才能真正证得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接着佛就说,就是呀,就是呀,就是深得我义,深得我义,你明白宇宙法了,或者说明白大道了。

如是如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须菩提啊,你善解我义啊!就是须菩提,明白了释迦佛说的密意,现在已经完全了得。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这个时候,释迦佛就对须菩提说,假如我真的有法得,我就证不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正因为我释迦佛心中没有执著任何法,我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啊,如果有得法的心态,就是说如果我释迦佛执著于有为与无为的法相的时候,我就得不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不会给我授记的,说我将来要做佛的。

正因为我没有执著任何法,是以空空之心去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所以燃灯佛与我授记了。我真正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燃灯佛才与我授记。这个就相当于禅宗的以心印心法门,只有达到了和祖师是一个心态的时候,没有法可得的时候,燃灯佛才开始给我授记。

【做是言。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燃灯佛说我在未来某某时候可以做佛,佛号为释迦牟尼。是什么原因呢?接着佛继续开示。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者,就是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本来就是宇宙的实实在在的真理。现在只能说从科学角度上去理解,从佛法上很难明白什么叫实实在在的诸法如义,就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规律。如果执著法了,也就无法了达如来的妙义。只有心达到空空寂静的时候,才能证得无上的、最高的、最大至尊的果位,所以说,燃灯佛才给我授了记,说我在某某某时候,将得做佛。

从这部《金刚经》就能明白,我们中国的禅宗以心印心是什么个态度。这已经明确告诉,只有心中空空,而不是一个空,是两个空,才是真正的空,是无为之空。

只有达到无为之空的时候,才能证得自己的实相。证得实相之后,会顺着宇宙的运行规律而行走,行走的时候就叫如去如来。实相本身就是不动的,也不是不动。就像太极图,并没有看到它真正的动,但它是在动。就跟太阳一样,天天在那儿挂着,大家都看不到它在动,但它是动的。

如来之义就是说,原本宇宙运行规律就是这样的。如果心中执著了法,心中就有了障碍了,也就不会顺行宇宙规律而走,不顺宇宙规律而走就不叫如来,就不叫做诸法如义了。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不能住呀!

禅宗的两部经:一部是《楞伽经》,一部是《金刚经》。基本上能看明白、能理解这两部经里面的密意的人,就是佛。其他的法门修菩萨、修罗汉都是要次第而修,没有真正切入心里头去行走。

《金刚经》是直指心性,《楞伽经》更是见性成佛的,看到自己的本来,就成为佛了,但是不能叫佛。叫佛是西方的语言,中国的语言是大圣人、是无极无量天尊、是光明觉悟者。

佛是觉悟者,但觉悟者之间还是有微妙的区别的,因为能量是有区别的。大日如来是佛,释迦牟尼也是佛,东方药师佛也是佛,但是我们以大日如来为最高、最大,大日如来的能量是无比的,其他的佛都是从他身上幻化出来的。幻化出来的佛也叫佛,但是能量就有区别。弥勒佛也叫佛,是未来佛,现在不是佛,因为他也是授了记的,现在只能称为菩萨,或者一生补处菩萨。

圣人也有大有小。释迦牟尼佛和老子为大圣人,孔子为小圣人,罗汉为圣人,菩萨也为圣人,同样是圣人,果位是不一样的。

《金刚经》能看明白了,心中也就没有两边的说法了,因为《金刚经》说的是圆满的法,圆通的法,法法圆满,法法皆通,所以说叫万法归一,都归于本位,本位为一为零。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从这一段我们就更加明了,如果执著法,心有法相,也就落了下道了。这里佛又深入的开示:须菩提啊!实无有法,真正心里没有执著任何法,根本就没有得法的心态,有为和无为法都不执著的时候,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啊!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指的是释迦佛,密意上讲是大家的本来面目(法身),法身为如来,指的是心性。如果我们的心性真正能达到了无有法所得心态的时候,就可以当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果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于是中无实无虚”的状态。于是中,什么中?我们的心中。从表面上讲,就是我们的心性。从密意密法上讲,是我们的中脉。无实无虚就是我们的中脉。

中脉,用医学仪器是查不出来的,是在脊髓里头,还是在脊髓外面,还是在我们人体的正中间呢?它是飘忽不定,无实无虚的,没有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看到的影子,又不是真的没有,有又看不清。大到无边,整个虚空就是中脉,小到针尖也不容,针尖那么细的东西都插不进去。

从修法上讲,就是修中脉。中脉不通,上不能通天,下不能入地。孙悟空说过一句话: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五行指的是什么?心、肝、脾、肺、肾,即色受想行识是为五蕴。五蕴空,可渡一切苦厄,是为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往深里行就是文殊法门。人,上可通天,下可通地,指的就是这条中脉,这是从密法上讲。从心性上讲,我们的心性应该是无形无相的,无形无相的也是无实无虚的,心法就是无有法可得。

修中脉法,上可通天,天门打开,天门也就是梵天轮(百会穴),百会穴为天门。下可通地,地,是我们的会阴穴(海底轮)。一旦上下通达,我们的无位真人就在这个无实无虚中间开始运行变化,开始建立自己的万法,建造自己的世界。

佛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罗汉只修慧不修福的话,虽然涅槃了,但他的国度里是空空的,孤家寡人没有人来陪伴。只有福慧双修的时候,他的国度里才会有众生来听法。只有福慧双修,打开中脉的时候,自己国度的众生才会建立起来,会把自己三千烦恼众生全化为你的听法的众生。外可度三千凡夫的众生,内可度自己自性三千的众生。

如果我们离开了中脉修法,或者离开了心态修法,我们的心性是烦恼的,炁入不了中脉,中脉是堵的。这个炁代表最原始宇宙的能量,炁入中脉,人才会健康,才会年轻。如果宇宙之炁不入中脉,不入体内,智慧就打不开,心脉打不开,就会衰老,就是凡夫。

得大道明大道的人都知道,是修自己的中脉。中国道家修任督二脉,这是小法(有为法)。张三丰后来得到了大法,写了很多诗,诗中有:无影树下。这个无影树就是中脉。只有中脉打开的时候,才叫无影树,是没有影的,是看不见的,所以叫无影树。

中脉像树干一样,高不见天,深不见底。张三丰明白了任督二脉的凡间之气也就是五谷杂粮产生的气体,要入中脉去换得宇宙的炁,无字下面加个火字,上面还有个撇。那个撇是什么?就是先天的本性,是法身。法身需要火来炼,四个点是为火,要用火来炼那个本来的我、本来的面目,需要在烈火中来锻炼,金莲才可以开开。

在无实无虚的状态中,我们的心得的法才叫无为法,因为不执著得不得法了,也不执著自己有没有法了。只有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才可以叫一心清净,心才能真正的寂静下来、寂灭下来,智慧也就打开了。

佛有四智三身,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禅宗的智慧叫大圆满镜智,属于东方药师佛。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化身。当达到无实无虚,心中寂静寂灭,不再有想法的时候,四智三身会一起现前,这就是所说的实相般若。一个人真正打开三身四智的时候,从表面就可以观察到他的圆满相,脸长得非常圆满。以前长得不好看,但通过修法修心态,功德海已经开始变了,这时别人从你的表面就能看到,你的相貌和身体发出来的气息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湖南有个顾靖远老法师是在家居士,他在日本求的法,也是从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叫唐密。唐密是密宗,是由龙树菩萨直接取出来之后传到中国来的。刚开始藏密是没有的,藏密也是从唐朝传过去的,所以说唐密在先,藏密在后。

顾靖远老法师,在日本取得传法资格之后,回到中国来传播这个唐密。在一九四几年日本人来烧寺庙的时候,顾靖远老法师就显了一次神通。他起身在半空中金光灿烂,一下子凡夫身体没有了,完全是佛的形象。日本兵一看,说他是个妖人,用枪打是没有用的。他修到那个法位的时候已经不害怕枪了,所以说那一帮日本兵全被吓跑了。我讲的这个故事是真实不虚的,因为顾靖远法师的徒弟也是我现在的师父,我是从他那里听闻来的。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释迦佛讲完前面心法色法修法之后,紧接着告诉他,所以说如来虽然说了一切的法,就是我释迦佛虽然说了那么多年的法,皆是佛法。为什么都是佛法?因为我释迦佛讲的都是宇宙的规律,宇宙的规律都可以说成是佛法。哪怕是讲人道上的规律,也叫做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我释迦佛所说的这些话语,都能说成是佛法。即非一切法。即非,“即”是当下心空寂,心恒定;“非”是不执著。只有我释迦佛的心当下空寂、恒常,我说的法我又不执著这些法,才能称为一切法。

虽然我讲了一切法,但我心中没有存留任何法的影子,心是空寂的,如如不动的,只是起一个假名叫一切法。如果心有住,就会有法相了。

释迦佛讲法说法,心中都没有去留的念头,都是因机而讲法。不是他设定好讲什么说什么,都是根据众生来提问,如如不动的本性升起妙用,应机来回答问题,过而不留。

这句话也是破大家的文字相,我讲的一切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了,但这语言本身不是心,只是给它起一个假名而已,以表述的方便,是通过这样讲来启发大家的心,能领悟内在的心。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为了让须菩提能明白,佛接着打了个比喻,比如人的身体长大。

须菩提明白了世尊的意思,于是就说: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这句话和前面的“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是对应的。都是让大家的心能深入到文字的背后,来通达自己的心的。

从字面上讲,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小时候的身体是自己呢?还是现在长大的身体是自己呢?都是在变化的,是无常的,哪里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自己呀?只是从习惯上认为这个现在长大的身体是自己。

前面是讲法,现在又讲身,佛又回到现实中来,看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也是空性的,不要认为这个身体就是真实的自己呀!是通过透视人身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

这个身体是四大(地、火、水、风)假合的,长得再大也是假合的身体,借假合的身体来修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法身才是永恒的。

从密意上讲,心性真正达到了恒常空寂,中脉达到了无实无虚,心性和中脉真的达到了不二的时候,法身就现前了。只有法身才能称为大身。

我们修行人主要修的是心,是我们的法身,法身才能称为大身。我们的那个色身只能名叫大身。内蒙古有一个人两米四多,世界上最高的人了,那个只能叫作是名大身,跟法身不能比。

法身是非身,法身非身是名真身,真身是为法身,法身是为佛性,佛性为佛光,佛光就是大日如来,佛光也为智慧,智慧之光,是为天灯。

《金刚经》里的息法色法心法,全都能了解了,就已经得到了释迦佛真传灌顶了。灌顶并不是非得释迦佛亲自摸摸头,摸头不一定是灌顶,我们天天摸自己家的小孩子头,并说:上学要乖一点,听老师的话。——这不叫灌顶。真正的灌顶,就是自己明白如何来吸取宇宙的能量,把宇宙的能量吸收在自己身体里的中脉,当中脉大到无边和宇宙融合不二的时候,自己的法身就现前了。

法身就是中脉里的无位真人,无位真人一旦活灵活现的时候,他就遍虚空了,但又和中脉融合,他就是法身。中国道家叫无位真人,印度叫法身,其实说的是一个,都要从中脉里出来。

中脉不通,法身不现,佛性不显。我们大家经常说的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明的是什么心?这个心就是心中心,就是明白我们心中的路途。只有我们明白了心中的那个路,才叫心经,才叫心中心。第一是明心的心,是明白我们的原本了,但还没看见东西,就是没见大光明团,只是道明理通了,但月不在天。第二是见性,为中脉,月已在天,光灿灿,圆砣砣,不增不减了,原本自性光明已照亮十方法界,通达无碍了。我们只有明白了两个心的作用,才能明白如何修,如何来吸取宇宙的能量。

成佛并不是说一下子成佛的,而是善根已经种了无始劫了,这一世听闻这个法,明白这个法如何修了,善根成熟一下子成佛。所以说这一世一下子成佛,不是这一世修的,而是无始劫种的善根,累积的资粮,这一世缘分具足,善根成熟本来就应该得道成佛的。

如果是个凡夫学佛只是念阿弥陀佛,死的时候练出了舍利子,七彩云也出来了,他是这一世善根成熟该圆满了。他在每一世做人的时候都在修阿弥陀佛法,所以说这一世圆满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接他。

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往生也是因为有善根。这一世以前没有种过善根,这世听闻佛法,也只是把善根种下,带业往生还得往后推,并不是说刚种这个善根,就得果,带业往生只是方便说,让大家生起信心来。如果大家都不生起信心,不去念阿弥陀佛,释迦佛又觉得太可惜了。因为末法众生福德非常薄,所以让大家先念阿弥陀佛,把善根种好,然后再一点点的开启自己的智慧。就是到了西方极乐国,也没有成佛,还得从一品莲慢慢修到九品莲,还得倒驾慈航。并不是说到了那儿就什么事都成了,不是的!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国,还不如直接就修成佛。有往西方极乐国那个心,还不如直接发一个大的愿力直接修成佛,这样更好。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做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既不名菩萨。】佛对须菩提说,菩萨也是这样的,和上面的语句是一样的,但是这里省略了。

菩萨是菩萨,非菩萨,是名菩萨。一个人修到菩萨的境界,自己是没有菩萨的心态的,人们给他一个菩萨的名号,也是假名而已。如果有灭度无量众生的心态,就不能成为菩萨啊!

菩萨是有内涵的、有分量的,是有尺度在那儿摆着的。修六度万行、慈悲喜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无四相无法相的这种修行人,才能称为菩萨。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干,只顾自己念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为菩萨。比如某某居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在家念阿弥陀佛,一心想上极乐国,这种人不能叫菩萨,只能称为自了汉,只是给他一个名字叫作菩萨。

真正的菩萨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已经清净下来,已经达到了空空。达到了空空的时候,智慧就打开了。度化众生的时候,方法就非常多,这是从表面上来解释。

如果从密意上讲,须菩提啊,菩萨也应该是像我说的没有四相、心空寂了,中脉开通真正的和宇宙融合了,法身真正的现前了,这个时候说法是应机说法,没有度人的心态。如果有度人的心态,还是人我众寿四相不空,就不能叫菩萨了。

只有心真正的和宇宙相合,心中心打开的时候,才能灭无量的众生。这个众生是包括体内的、体外的,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去帮忙。但帮忙的过程当中是不执著于人我是非、没有法执、没有我执。心非常清净,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称为观自在菩萨,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我们这个法门就叫般若波罗蜜法,往深里行、往深里入的时候,心与法完全融合为一,这叫不二法。法人融合为一的时候,心无能所。这个时候,天灯才是恒亮不灭的,也就是不增不减。这个时候,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了。只要心中有一点点执著,都不能称为大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前面说的怎么样不是菩萨,接着佛就问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知道原因吗?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心中不执著人我是非,不执著法我,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做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所以说我给你们说一切法,也没有说什么法的心态,所讲的一切有为和无为法,都是不住相的,都是应机而教化的,其实是实无有法。

如果菩萨心中还有庄严佛土的念头,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了,因为心中有了挂碍了。只能说是从表面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来庄严一下,是有为的庄严,并不是无为的庄严。

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如来说庄严佛土这个概念是无为的,不是有为的,是没有想去庄严的心态的,是自心的流露,不是有意去做的,是无为的庄严。只是给它起了假名叫庄严,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已。因为没有了人我是非、法我,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庄严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心土。

如果有心去庄严、去装扮,把这个佛像装了金了,只能说是给一个名字,叫庄严,并不是真正的无为庄严。无为庄严就是我们心不再生灭。不再生不再灭的时候,即得了禅定心,禅定心也就是清净的心。清净的心也就是佛心,佛心也是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智慧心,也就是大日如来心。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是真正的庄严自己心中的那个国土、那个佛土,外表才能显现出来国土和佛土。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须菩提啊,如果那些修行的菩萨真正通达了我释迦佛讲的无法、无我境界的时候,如来才能说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啊!就像观音、普贤、大势至、文殊就是真正的菩萨。

我们在人世间所说的某某菩萨,那只能说是名菩萨。只能说用菩萨这个名字来装扮、庄严一下自己,他的心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菩萨那种境界。因为凡夫就有凡夫的相,有凡夫的心,有凡夫的烦恼,一旦落入凡夫有为境界的时候,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通达,都会有人我是非、有法我执著。

只有我们心无法相,心无执著的时候,才能通达无碍、法我无碍。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当中才能安静,之后才能清净、寂静下来。

寂静下来的时候,性光就开始慢慢增加。性光就是能量。能量不断的聚足在体内的中脉之中。这时候的身体比以前亮,比以前有色彩,有眼目的人能看到。

通常我们正常人身体外面的光是白光,光就在身体表层三寸到四寸之间,我说的这个正常人是没有病的,是身体健康的人,是活力非常旺盛的人。生了病的那还差一点。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人身体那种白光透出来。生了病的时候,透出的是黑光。

修行人的光是在四寸到六寸之间,不管是修气功、修道家法、修其它门派,还是念上帝、圣母,都是在四寸到六寸之间。这说明身上是有法力了。什么叫法力?就是有能量了。

光在六寸到八寸之间,说明是个心性或者心法通达了的人,这个也可以说成是六地菩萨到八地菩萨了,这个是心法通了。

光在八寸到一尺之间,这个时候不光是通达无碍了,也证得了佛的境界了,达到了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我们的光芒大到一尺,小到三寸,所以说看一个人的修为,并不是说非得看修成什么样子。一个懂得佛法的人,懂得宇宙道理的人,从身上发出的光芒就能知道修为有多高。真正中脉和心法完全通达合一的人,已经证得了佛果,已经是觉悟者了。这时的光在八寸到一尺之间,有个词汇叫近在咫尺之间。咫尺之间就是八到十之间的那个九。咫是八寸,尺是十,咫尺之间正好是九,九为佛位啊!——佛位的光芒,就是在九寸。

当一个人的光芒在八寸到一尺之间的时候,这个人就是非常大的觉悟者,这个时候,他是通达无碍的菩萨了,是八地往上的菩萨,是自在的菩萨,是观自在菩萨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了,开始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苦厄,有身外的、身内的,身内的已经空了,开始度身外的了,随机而现身就是观音菩萨。

我们呼唤观音的时候,观音哪怕在十万劫以外,听到声音会马上赶来,所以说无处不现身,只要称观音菩萨的名号,她是无处不现身。

我讲经和其他的师父讲经可能不太一样,我是根据自己的修行的过程和理解的程度来讲。希望大家从我讲的显义和密意里,能悟到一点往深里行的东西。我是铺路石,你们要踩着我这个铺路石往前走,因为我把很多坑给你们填平,你们顺着往前走就走得非常快。

大家修行看经典啊!一定要放下自我,这个自我是小我,要打开先天的我,吸收宇宙的能量。那个能量佛家叫性光,中国叫炁(原始之炁,就是无字带个撇,底下四个点,四个点代表的是大日如来的火,叫三昧真火,来冶炼自己体内的那个无位真人,那个一撇叫无位真人)。希望大家把这部《金刚经》听明白,平心静气,用自己的心灵的耳根来听我讲这部《金刚经》。我在讲的时候,你们可以微微闭上眼睛,来享受宇宙赐给我们的无穷力量,那就是佛力的加持,我们会有一种感动,就像一潭平静的水里面扔下了一个石头一样,会掀起层层的涟漪,这是从我们心底里反应出来的一个状态。然后自己在私下里去悟更深层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智慧不一样,悟出来的东西是也不一样,我只不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你们能悟出更深的道理,不但自己受益无穷,还能给同行带来更多的利益,与大家分享也是在培养自己的福德性。因为你在每一次给人家讲经的时候,也都是在给开自己智慧的机会。你不讲这个机会就没有,只要你给人家讲,佛菩萨就会给你加持力。加持的时候,很多的法义就会贯通起来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