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七集

  华严禅行法之

  《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七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再接着跟各位谈,华严禅他的精髓部分,当然谈到这个部分是一切禅法中的最高层次,那也就是你所要进入的最终极的领域这个部分。

  从今天我们华严的立场来讲,叫做入海印三昧,华严的广大境界就是海印三昧,那这里面有个问题,海印三昧里面的境界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你,这里面是什么你不知道,你也问不出来,不讲你还不错,越讲你就越错,因为你都用大脑去想的,这是个经验的问题。

  那我们要跟各位讲说,这个领域可以进去,但是他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就是前面的资粮道,那你大概就不止是七十分了,通通要达到98分以上,大概来讲,95,96都属于不及格的状况,要不然,海印三昧的境界你进不去。

  那先想想看,你要是经常做噩梦,经常在慌张,有很多问题都不知道,那你就跟海印三昧,那就是慢慢等吧,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那你在人格性的成绩上面,大概都还不到60分,那你要想达到七十几分以上,你才有可能修大乘禅法,那你距离越远,你就越难。

  透过大乘禅法的置心一处跟提疑情,那么把你从六七十分的地方一直提升到九十七八分这边来,那我们才有可能说来进行海印三昧的训练。

  因为这个时候所进去的领域,他的世界我们统称胜莲华世界。

  那么昨天我们各位谈到的净妙国土,文殊师利菩萨跟我们讲说诸大菩萨所在的这个不退转的这个殊胜国土叫净妙国土,那都在华藏世界里,没有错,那华藏世界里面的世界,到达最顶尖,最高的那个层次,那个领域,那个叫做胜莲华世界,他的佛就不是毗卢遮那佛,也不是什么阿弥陀佛,那这一个来比那一个,那用世间的话,不太正确的讲法,那这个叫做小佛,那个大佛就叫做贤首佛。

  我们华严三祖,贤首国师就是这个贤首,那有些经典把他翻成普贤佛,或者翻成贤自在佛,那不管怎么样,用个贤就有点咸鲢鱼的味道,他就是用贤,贤首,这里头所在的菩萨,那应该来讲,都是相当于不是用AA级钻石做的,大概都是高级水晶做的,透明亮丽,全身发光的,所以你不要把他拟人化,拟人化实在是侮辱了佛菩萨,这些佛菩萨是真正的佛菩萨。

  他的意思是我们生命中的这些品质,每一项品质经过千锤百炼以后,这品质当中都没有杂质,那一个殊胜你能体会吗?

  生命品质中的没有杂质,他是怎么样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举个例子看看,我们都有布施供养的这种生命因素,供养了老半天以后发现,站在市场门口的那些假和尚要不要供养?那些乞丐也不去赚钱,要不要布施给他?

  从我们的合理判断中,好像这种推理跟找寻答案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总要弄清楚吧,到最后还是给是没错了,但是呢,你要知道,你这一个因素不纯,你还有说他是真的假的,他是懒得工作的,那我们到底给或不给?经过一番挣扎以后,好吧,给吧,给了,这个就是不纯。

  我们本来供养一个师父,准备了一千块要供养,哇,结果师父跑出两个,那一千块就撕成两张,平分,一人五百,一人给一段就好了,反正我一千块都布施出去了,对吗?你都没有感觉到,这种供养纯不纯呢?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因素中对于这样的供养,你那个供养的因素不够纯。

  我的意思不是说你要去跟人家去借一千块来,两人都给一千块,我的意思不是这样,你既然是要供甲师父一千块,那就只有一千块,甲师父来你就供他一千块,乙师父没钱,没钱就随缘嘛,我没有准备呀,应该是这样子啊,你内心又有一个不好意思,既然两个人来就应该平分,剪刀拿起来就把他剪下去了,那一个人一段,刚好五百,那你就知道你的供养当中还有一个不好意思的杂质在。

  我们很多这一类的因素,这些因素里头,本来是善良的,但是我们把人家附加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杂质在里面,这些杂质不一定不好,有的是很好,不好意思可能是会发光的,本来你是透明光,因为加上不好意思,他可能变红光,他不一定是不好的杂质。

  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各位,当我们生命在向上积极成长的过程里,那我们有很多这一类的东西,是需要除掉的,尽管这些杂质不一定是不好的了,但是我告诉你好的还是杂质,杂质他就不是你生命中的东西,他可能是因为道德,因为法律,因为族群的习气,附加上来的,他在经过生命的转化过程当中,他都会抖掉,都会丢掉,那个就叫杂质。

  那么有些杂质不管好的或不好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他是必须要的因素,那这个我们叫做催化剂,大家在化学里头看到有一个催化剂,他加上去以后,那你那个矿里头的金子,他很快可以提炼出来,那个叫催化剂,那么有了催化剂以后你也好提炼,你的速度会很快。

  那各位有没有看过这种催化剂啊?我看都愣着好像都没有看过,你都看过,而且也都用过,那就是大悲咒,大悲咒,观世音菩萨在初地的时候,一听大悲咒很快,那个催化剂马上催到八地去了,所以大悲咒本身是个催化剂,大悲咒有没有一定要啊?不一定呀啊,不要说我想从初地到八地就一定要持大悲咒,没有一定要啊,那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有这个因缘,他遇到大悲咒,正法明如来他再转过来,因为他是正法明如来再发心从菩萨开始重新再来一次,因此他有很多特别的因缘。

  因为他已经走过了,他知道了,所以他会再遇到观世音如来,所以这下子呢,他马上就超越了,那我们有没有?我们也有,你生在不好的家庭里,你生在不好的国土里,那你要懂得会修行啊,我们在娑婆世界里是最好的催化剂,但是你要懂得修行,你要不会修行,在娑婆世界,那是最好还债的地方。

  大家都有很多债务要还,有的丈夫债,有的妻子债,有的孩子债,那你当还债啊,他就不是催化剂,他会帮助你很快的把生命提升出来,提升以后那东西可以放下,所以各位要能够体会到这些东西,这个杂质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他的需要,那没有呢,也没关系,但是你要能够掌握到那个真正的,叫真实的,真实法,催化剂都叫做方便法。

  那么真实法中我们跟各位提到的就是置心一处,就是你在摸索以后,你的生命很快会提升。

  从大乘这边开始,第二个我们跟各位讲的要件,除了前面的,前面的资粮道就是人格性要健全,要有出离心,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第三个就是摸索,摸索你要是很快,就直接置心一处,跟提疑情的话,那你马上就可以接到后面来,这马上的意思是指置心一处到一心不乱,到止住妄想,讲是很快,马上就跳过来了。

  可是你实际上用功的时间啊,我想三五年算是上上根器了,那一般上根器的八年十年是需要的,那是指你还需要有相当的福报,相当的善根,相当的因缘,那你才有可能进入,那么在置心一处中,他有许多的这种岔路跟盲点,那我们跟各位大概的提了一下,这个部分提的比较多了,其他的还是要你自己实际的行,去实践以后,发生问题,那我们再讨论,才能鉴别,才能验证。

  第二个是疑情,疑情他也需要,第一个阶段的资粮道完了以后,第二个阶段的资粮道就是置心一处跟疑情,疑情里也有很多的岔路跟盲点,那么这个时候,你为什么能够不走到岔路里面去,为什么没有盲点了,那就是根器的问题了。

  昨天我看了达文西的传记,达文西,很有名的,文艺复兴中期的大艺术家,他也是科学家,他之所以出名,就是他的艺术作品都有绝对的这种人体工学跟自然科学的理论依据,不管是光学,力学,他都运用进去了,在当时学艺术,他老爸赞成,学科学,他老爸就反对,他认为那是没出息的人,不正经的人,在社会上搞怪的人,学科学对这个社会还有很大的帮助。

  在当时的人,当时的社会价值里,他并不承认,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一直坚持要用科学来创造艺术,这就是他的善根了,他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那有他的道理。

  我们一般人,老爸要出钱给我学画画,我就去学画,画了以后画到死,画到死了,那就不是画家了,他虽然也喜欢画,很喜欢艺术,可是他的画就不照你们传统的画,他一定要用它的,所以你们现在到处可以看到,只要讲瑜伽,讲气功,讲打坐,大概有一张画,就是一个人,都不穿衣服,大概天气太热,两只手张开开的,两只脚张开开的,画了四只脚四只手,那个就是达文西画的。

  他画那一张做什么,你大概也会看不知道为什么,他那一张画说明人类的各个地方,各个部位都等比例,就两手两脚张开,画起来刚好是一个正圆,两脚张开刚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站的最稳最大的幅度是正三角形,这家伙画画不画画,还在做人体试验,这个就是他有那个善根,他开创了整个艺术史的先锋。

  告诉你,他一定是前一辈子在东方修行的人,他往西方走,不知道被哪一个大德骗了,所以他就跑到西方去,跑到佛罗伦萨去投胎,他要是向东方看,就不会到那边去投胎了。前面一定是个大修行人,

  所以你要知道,修行的本身他就是在迈向未知,探索未知的领域,那么你探索的那个时候的心境跟动机只有你知道,假如你很清楚的话,下辈子你再来要做什么你就很清楚,那要很清楚,你一定从混沌到清楚,那你假如说只是在尝试未知,那个领域你并不清楚到底我在尝试什么,不知道的时候,那你下辈子再来,你也照样会成就,只是你在修行的那一辈子你并不知道,所以下辈子你来,是歌星是艺术家,是冒险家还是运动员那你就不知道了,不一定,但是你去尝试的结果,你一定会成功,你再来。

  你看这些再来的人,大企业家或者大国王,大军事家,或者大艺术家,他们为什么会成就?你以为他们是运气的?他们是天才啊?都是前辈子用功来的,所以你今天在修行,笨一点下下根器者,你也为下辈子想一想嘛,用点心嘛,探出头来嘛,把脚伸到圈子外面去嘛,为什么你一直要关在已知的框框里面,而不愿向未知的领域去迈进呢?

  这个不是演讲,是讲真的了,不要听到嘴开开的。所以我们在修行的人,他一个基本的一个定调,扩张我们的范围,你生命的领域你要扩张开来,你不要去在意一定会成功或失败,都无所谓嘛。反正不会要你的命嘛,你自己向自己挑战。

  每个人,我相信每个人了,生命像一团火球一样,很遗憾的被冰块包住,那是什么冰啊?就是社会的种种框框啊,还有你的恐惧心啊。

  你想出去,你看从小就这样,妈妈牵着你,你想把他的手甩开,妈妈干脆就把你抱起来了,给你跑,看你跑哪里去。你想要探索未知,爸爸妈妈不给你去,一定把你抓回来,那你在这个已知的范围里头,你很幸福啊,很安全啊。

  稍微长大一点不听话就说你不乖,你做你要做的事,你说叛逆,好了,那你就通通被框住了,所以你就只有做乖儿子,乖女儿,然后内心满腔的热血那一团火球就这样子要熄掉了,这个人生多么遗憾。

  我先声明我不是叫你回家大吵大闹,我不是鼓励你叛逆,回家跟大小不合,没有这回事,你要怎么样把你的生命能量疏导出来,我告诉你,最好就是在修行的领域里,去迈向未知,这是最好。

  不伤害任何人,没有人知道,你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一定惊天动地,不要讲那些没必要的话嘛,虚应故事、假话,你也知道讲那些都是假话,碰到女人说你好漂亮,其实你根本没看到他,你只是说你好漂亮,近年不错,什么不错,他才刚从医院滚出来还什么不错,我们看到很多,你要进厕所,刚有人出来,你就问他吃饱了没,你都是惯性嘛,这不都是多余的话嘛,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被训练好在这个框框里头。所以很自然的,在厕所里面大谈什么好吃什么好吃,很自在。你现在想一想分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这个就是你的盲点,你走不出来。这个一定要好好的去清扫干净。

  那么到这个地方,事实上常出现的就是生命观境他会一再的出现,那这个生命观境一再出现的同时,我们要做的,现在华严禅法在这里真正要发挥功夫的部分,就在这里了。

  这就要进入海印三昧里头,那我们讲的,那就是法界三观,今天都不详细跟各位谈这些了,要谈这个部分,那需要相当大的功夫,因为我们把这个前行的部分,讲了两次,一次八十几个钟头,一次六十几个钟头,就是正行的部分还没讲,我们只在想说,只要有两个人,两个人到这个地步,我们就来讲,到现在只看到一个人,还有一个人不知道在哪里。

  这个时候要进行的,你要记得,他是这些资粮已经具足了,我们讲了,到95分以上,九十七八分了,基本上的这种成绩的人他已经是菩萨摩诃萨了,他要进行这个部分,因为他生命观境能现前。

  现在我们生命观境要在定位,那这个是在天上插地标一样,你假如没有那个经验,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拿捏,那我们现在简单的把这一个方法跟要领跟各位说明一下。

  同样的,这个观境中,他也会有盲点跟岔路,也会有,你没走过你不知道,记得小时候玩玩具,有那个纸条,上面画一条路,孙悟空到西天去取经,结果碰到牛魔王碰到蜘蛛精,那个卷轴,你慢慢卷,他从那边一直走,会不会走入岔路啊,我们在修行中,跟各位讲,常常会走入岔路,而且每次来都走那个岔路,小孩子玩那个很有意思,现在不知道外面有没有人在卖。

  那个游戏是说明我们对未来他还没张开之前,那你是完全无知的,伸开以后两条路你就发现了,有很多人就一直站在路口,因为什么?因为他怕错,怕错所以他不走,告诉你不走绝对错,走了不一定错,可是麻烦的就是你就不敢走,那修行不敢走的人绝对没成就,敢走的人你不要抱怨,因为尝试一次错误的失败以后,那告诉你,下一次一定成功了,假如有三岔路,那走掉一次以后,那去掉三次,这个三分之一了,所以剩下三分之二的概率了,那你走三次也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那你要是不走,绝对就不行。

  所以我们发现到,迈向未知是人生当中最大的喜悦,你去经验看看,失败也高兴,因为成功的机会到了,成功呢,那当然更高兴了,因为没有失败的经验,但是你发现,失败的经验是相当多的,所以岔路一定有,你不用担心.

  只有一种人他不能修行,就是不准失败,只准成功的人,师父你告诉我,你保证我这样做一定成功,那种人就不会成功,师父只保证你,你去修行一定会失败,到最后才会成功,原因就在这里.

  你不要想说你跟我保证我一定要成功,失败的话你要负责,你去修行,失败我一定跟你负责,但是当你这样怕失败,一直要把这责任推给别人的话,那我告诉你,你就干脆不要修了,干脆不要修了,你就坐在家里,在已知的范围里,好好修人天福报,下辈子再来,那牛排可以大一点.

  听说最近牛排流行都很大,还有三十二盎司一块的,吃那一块下去就可以饱三天了,这种情况你会看到,你可以去要求人天福报的增加,但是你要要求了生死啊,出三界免轮回断烦恼,无有是处,因为你在找的是一种增加烦恼的方法,人生走过去了。失败的机会会很多的.

  在修行上面,我们跟各位讲说,失败的机会都是以百万次为单位在计算的,你有没有失败一百万次,那不过才失败一次而已呀,所以你要懂得在修行的过程里,失败是常有的,但是,我们不以失败当做惯性,也不以失败当做一种对我们没有激励的一种无意义的事。

  你要留意到,所以当你在很多失败的经验里,你很自然的会感觉到,什么是成功的,在这一世里,那下一世再来的时候,下辈子再来的时候,那你就在净土里,你尝试什么都会成功。

  像刚才讲达文西先生一样,他就是硬要,我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听过这个名字了,你没见过这个人了,他五百年前就已经回西天去了,他为什么坚持他的这种科学跟艺术相融合他会成功,就是他前辈子修来的,所以这辈子他知道,你一定要去做这样的一个经验。

  这个是跟各位讲,你要有这样的气度,一个修行人要有这样的勇气,什么勇气呀?讲那么多你听懂嘛,听不懂的回去,拿铁锤重一点的,不要用斧头,铁锤两头钝钝那一种,挂在天花板上,让他移动,让他这样像钟摆这样,那你从中间走过去,头不要缩下来,被打倒的时候你会哎呦一声,你去经验一下,修行经常会被那个东西打到,修行的时候那个东西揍你的头,恐怕还不是只有一个,他会好几个,而且全自动,四面八方锤过来了。

  我跟你讲这是事实,这不是形容,在修行的过程里常常莫名其妙就跑出,就一切好好的,为什么摔的粉烂,这是必然的,先有这种精神去接受那突如其来失败的考验,你心理会完全没有准备,你的心脏要真的是铁甲武士牌才可以,要不然你经不起那种冲击,这个就是修行人的本色。

  所以为什么修行这件事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一般讲修行,那个叫懵修,那个修的跟这个部分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回过来看这个部分,这个海印三昧的修行里头,我们是按照法界三观来分的,法界三观是杜顺,华严宗初祖,他所定的讲法,那么这里面所讲的,跟华严经里头的文字,有很大的差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相关,但是呢,你要进入华严经里那个海印三昧里头,那你必须用这样一个方法。

  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我们告诉你,绝对有,而且另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呢,这个世界没有,你要到昨天讲的净妙国土去,那个才有。我跟你讲是真的,因为这些方法在以往,过去将近一万个小时,我跟各位讲华严经的时候,那最少平均可以这样讲,每十个小时我跟你讲过一遍,你就听不懂啊。

  你不要以为看电视啊,我给你讲华严经,你都听的很好笑,师父讲的很简单,一听就懂啊,我告诉你,你懂的是你懂的部分,你不懂的照样还是不懂,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那里面所讲的,你不明白。

  有的人听了以后还说这个师父讲的好臭屁,恩,那么狂傲,那么自大,我告诉你,这不是狂傲,因为这个法门他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我们把他列一个规矩,一个标准来给各位做参考。第一个就是所依事体,这个地方越前面的原则,所有的法门,那他就越相近,越往后的原则,那所有的法门,他的差异性就越大。

  那我们现在这个部分,法界三观,为什么跟经文有那么大的差异,他就是重新列出一个标准来,这个标准你要是会运用的话,所有的法门修法几乎都是这个标准,禅法如此,密法也一样,修密的同修,你坛城如何布置,那你按照这个标准,那密坛城就出现了,那修禅的同修,你按这种情况,不缘外境,只在心里作用,那你照样就可以成就。

  所以他这里分两个,一个是所,一个是能,所以“所”,他叫所依事体,事相的部分,“能”,叫能依观法,这两个部分,那我们在修学上,各位就从这里来看,你现在用的核心,那个最重要的纲领有没有抓住,就是“能”“所”两方面。

  “所”的这个部分,几乎所有的行法都没有讲到,那我们跟你列出来你注意看看,他说所依事体分十对,第一对叫教义,通常叫教义一对,第二,理事一堆,第三境至一对,第四行位一对,第五因果一对,第六依正一对,第七体用,第八人法,第九逆顺,第十感应,所以有没有感应,华严不是不讲,佛教不是不讲,但是他讲的感应跟你讲的感应不一样,他有前面九个基础在,那这个感应才叫做真的。

  不是昨天讲的那种梦境幻境的感应,梦境跟幻境不叫感应,这是生命观境现前的一种感应,所以很多盲点,那你要这样扫除掉,这个部分详细我们不讲了。

  因为每一个,每一对分两个,教、义、理、事,这个通通分开,所以这个十个当中,十对当中就有二十个,每一个几乎都含有十个,那几乎就两百个,两百个以后要怎么样进行呢?对不起,这个部分等我们讲法界三观的时候再讲。

  但是告诉各位,这个就是你置心一处的处,华严禅的置心一处在这里。那这一处啊,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要置心一处容易有盲点,有岔路,同样的,你现在在这里,假如你的标准没有达到九十,刚才讲九十八,我好像忘了,最少没有九十五分以上,大概你一依就错,九十分左右的都还是常常错,那你要是七八十分,那会错的更离谱。

  所以很多同修问这些问题,我们用一个概括性的作答方式,你问什么我都说对,其实是都不对,因为你问的就是不对嘛,我说对,是,是啊,你又不对了,这样听懂吗?那没有办法答,因为我要跟你答,你就会不过,还有,但是,所以我干脆说对嘛,因为我知道,你都听错了,我跟你说对,你说哦,是这样对哦,你回去就继续错,因为我知道你回去会继续错,你会说,夭寿,害我堕落,没有办法,我还会等你到九十分以后我才会跟你讲,因为你不到九十分以后没有办法矫正,那已经错的太离谱了。

  那怎么矫正啊,要跟你讲啊,又要从盘古开天讲起,那要讲到什么时候,所以你既然讲错了,就如同标准的答案的错,那我就说对,因为我说对事情就解决了,你就会很高兴,我要说不对,你就会不高兴,你要懂得这种情况,这个部分就是那个处,而这个处要跟各位谈的是,你在把心安住,这个时候你不能是讲心,你只是讲注意力,注意力在这个教义,或者理事,或者逆顺,或者感应,或者因果,光是人法最清楚的这个地方你都会搞错。

  我们讲普贤菩萨很清楚吧,普贤菩萨有两个定义,一个叫人普贤,一个叫法普贤,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里叫我们修普贤十大愿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很奇怪吗?他这个人怎么一直推销他的东西呀,他讲的是一个人的普贤,在讲法的普贤,那你没有办法搞清楚这种状况啊,那种经文你根本就不知道在颂什么经文,这不就是他的状况嘛。

  那我们的盲点就是,你用注意力来看这个处的时候,你就会对触产生一种幻境,然后开始推理,这个就是你成绩还不够的时候,你资粮道还不足的时候,你所陷入的一种盲点跟陷阱,你要留意到这一点,不是说你不能观,因为你根本不会观,你怎么会观呢?你只会去推理而已。

  不信你把教义一对拿出来看,所有,当然没有人讲了,不是所有人了,这个东西翻到这里来都不容易了,还说讲,能够打开被他看一遍你都有无量的福报,你不要看这些经文啊,有没有听清楚啊,被他看一遍,不是你看他了。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到这里实在是,不但是深,根本就是念都念不下去呀,那你能够把他弄清楚,那当然你就只有用推理的方法才能弄清楚,你没有办法不用大脑。

  你要留意到,我们讲不用大脑,尤其到这种高深的地方,那根本不能用大脑,那很抱歉,因为我看不懂,所以我一定要用大脑去看,当你用大脑看,那跟修行根本没关系,跟海印三昧根本没关系了。你根本用不上去。

  所以这个地方,当然你有心要学,我也不能够说把你的法本给没收,既然你要学,那你要记得,你可以现在开始学,可以,但是呢,你要把他熟背。

  告诉各位熟背是不用大脑的方法,所以为什么说不识字的人好修行,因为不识字的人他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死背,死背是不用大脑的,有些人很会背,他用个技巧,叫对比法的技巧,背起来很快,很抱歉,你是用大脑。不识字的人他好修行就是他都是用背的,背的人他脑筋不会动,所以他一静下来,哦,怎么跑出来,那就对了。

  会用大脑的人,他是把那两个境界他用微分的方法一直连在一起,微分的话你就会推理了,那么他是两个境界是完全隔开的时候,那就真的感应啊,那是只有不用大脑才有可能,因为用大脑会去微分,这两个距离差这么大,他就用各种方法去把他接起来,那个接起来那一段是假的,所以你认为你懂得那一段是假的,事实上,两个部分你都不了解,你对自己因的部分,跟境界上果的部分,你完全不了解。

  你了解的是你大脑的那一段,大脑活动的那一段,那一段呢,使你产生一种满足感,那你就了解吗,你只是大脑求知的一种满足感而已。

  而且在我们推理的过程当中,你还好像有所成就,因为在推理的过程当中你发现了某些新的东西,这个就是令人最遗憾的地方。修行最大的陷阱。这里面两百条,各位好好背,这是第一个,你不要用大脑去推理,不是这二十个字,两百条。每一条里面还有十条,那个两百条里你要背下来,而且还要不能推理。

  生命观境,那置心一处要在那个两百条当中的某一条,这个不妙了,这个非常不好,因为里面有很多地狱恶鬼畜生,那你要怎么安住在那里呀,那就是观境啊,他很快就出现了。

  譬如说,我现在讲处的部分,你遇到一个不好的环境,不好的环境是事实,是你所遇到的,譬如说我有一次到贵阳去,他们带我到一个好大好大的洞,走到半路要吃饭,那个吃饭的地方有个厕所,那个厕所大概两坪大,要到那个厕所的地方大概有100米,我走差不多十米的地方就走不过去了,鞋子都已经湿透了,我就问那个带的人说这样怎么过去呢?他说就在这里呀,我说这里是什么,他说下面那个都是尿尿跟大便,距离还有九十米才到厕所那里,那个九十米的范围都是尿尿跟大便,好吧,你看到这个,脚已经陷到那里面了,我们开了四个钟头,颠簸的山路,忍住四个钟头没上厕所,想上个厕所再进餐厅,餐厅是还不错了,只有我们一般乡下的那个小屋子,但是两只脚这个样子,你说你怎么放水嘛,太阳那么大,一堆人在那边看,要表演也不是这样,好了,现在你遇到了,好,那个境界怎么办,跟地狱差不多,那个痛苦无法形容,那你当下要怎么办?这个就是境界现前了。

  你的心要置心一处啊,要能置心一处,要不然没办法,那你要怎么能置心一处,现在心在这里,你光是在那边毛,你就受不了的了,就有人当场就解决了,再上车就没办法上车了,为什么呢?当场就失禁了,你看你要怎么办?那你在这个时候不能置心一处,那一种逆境你没有办法处理。这个逆境不是你去想那个地狱是什么,而是当下的这个逆境在你这一辈子头应该算这是最差劲的环境,那就地狱了,最好的环境就是天道,那你就在这个地方能够把心安住,就在这里,好吧,大家既然这样讲,那大家一起对空射击,那你要在那边观想,哎呦这样威仪不够,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那个脚是一直陷进去了,这就是环境的处理,那你一转的话,你会说这是终身难忘的经验,那有什么不好,你想第二次大概没有,现在我想再去的话,他应该改善了,已经十几年了,那么当时的环境有那种情况,那一种情况对你来讲不见得不好。

  你假如把这一种情况把他转为从地狱的这个地方来看,他到底是在这十对当中的哪一对,你可以从逆顺那一对来看,你也可以从教义那一对来看,你也可以从依正那一对来看,都可以,那么你入了以后你的心才起作用,起作用就是能的这个部分,所以这一个处在哪里呀,他是很活泼的。

  所以在这个地方,华严跟你讲禅的行法,他已经是一种活用的地方了,他已经不是奢摩他的那一种禅法,他是从奢摩他上面提出来做运用,我们在这个地方统称为三摩地,因为他叫三昧,三昧跟三摩地是翻译上的不同,他这个三昧行法,就是你在任何的情境里,你能够很快的捕捉到一处。

  那一处你不要选择,是不能选择的,选择是用大脑的,那个环境已经现前了,那你的心就马上要安住在那一个点上,那你假如没有前面置心一处的训练,那你这个点你安不下去了,我要跟各位谈说,你安住在这一处的时候,常有的盲点是怎么样啊,一种不负责任,啊,算了,业障,因为逆境嘛,因为这种环境嘛,前辈子,然后再找一大堆理由,要把心安住下来,好像是对,但那是凡夫的,不是真正行者

  行者没有原因,这个境界现前,就这样现前了,然后心就停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这个才是功夫啊,不是看了一下,啊,反正没有厕所,啊,认了,前辈子造业,这辈子受报,好吧,蹲下去吧,这个就是用大脑,这个不是修行,那个叫做无奈,无奈不叫置心一处,我跟你举这个例子你能分别吗?

  所以你看同一件事情,同一个做法,一个行者跟一个凡夫是不一样,同样的行为你可以用凡夫来指责他,他也一定给你指责,因为他确实有做,他不能够说没做,你知道吗,那么这个行为的心境,那个处置这个方法,他不是你凡夫的那种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跟这些人在一起,你少表达你的意见,因为你用你凡夫的意见,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行者的殊胜行,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殊胜行不是说他在那里就不尿尿,就憋住了,没有那回事啊,那物理现象还很麻烦呢,不是,他在那个状况中的行为,他的心啊,是很清净的,为什么心清净,因为他的心是能嘛,置心一处。

  他的心不像我们蠕动,你可以想象每一个人解释都不一样,因为你回去运用大脑去做,在这个时候不用大脑,你有可能吗?我跟各位讲不用大脑要用生命,就是不用大脑的人一定是置心一处,置心一处的人,那就是活在当下的人,你去留意这一点,你做的到吗?

  讲都会讲,置心一处谁也会写,活在当下也会,问题是面对那个境界,情境,你就回到九霄云外去了,你还活在当下?所以要活在当下的人,他一定要训练置心一处,他没有离开那个点,离开那个点就不叫当下,他一定要在那个点,而且心就安住在那里,没有晃动,我们前面讲那个如如不动,止住妄想,你看一直到这里来他用上去了,这个才是真正的大定。

  前面方法,法门我们跟各位讲了很多很多了,你要如何运用他,那就看你了,这一个处我们一再跟各位讲,为什么置心一处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你要先找处,然后再找心,然后再把心放在那个处上面,所以我告诉你,你的处不要乱吃醋好不好,就一个地方,鼻息就鼻息,你不要跑到丹田去,听说放在眉间比较高明,放在鼻孔还不好,你想那么多干嘛,这叫吃醋啊,你不要比来比去,就在风门,你训练出这一处,随时,就可以捕捉到,随时就可以把心安住在那一点。

  好了,现在展开了,然后你真的能够止住妄想,一再一再训练,没有问题,现在到这里来了,那就可以告诉你,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随时你都可以安住,因为你掌握到心,掌握到心,对于哪一处你都可以随时可以安下去了,你没有办法掌握到心,你怎么安在处上?所以处在哪里根本并不重要,你只要先假设一个处,就在这里,那我的心随时安下去,那现在好了,哪里你不能安,你现在前面那里没有训练好,这里没办法进行,现在来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置心一处那么重要了,我们休息一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