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讲记(四十三)

◎1997.10.09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四十三)

释传道主讲

北传〈放逸品第十〉有二十章

南传〈不放逸品第二〉二一~三二章

贰、释颂义及因缘

【北传】

4.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兴,音(兄)heng1喜经切

行,音(幸)heng7喜竞切

易,音(异)i7英忌切

【南传】

24.奋勉常正念 净行能克己

如法生活 无逸善名增

行,音(幸)heng7喜竞切

逸,音(佾)it8英直切

北传第四章说:对于正见所确知,而正志立意求其实现的真理「正」法,应「念」念不忘,「常」令其在内心「兴起」以忆持对治。身语意三业「行」能依正知正念为导而向于善「净」,罪「恶」的心行自然容「易」除「灭」,一如光明与黑暗的不能并存。善能自我调御、「自」我克「制」的人,时刻「以」佛「法」真理作为身心行为的指导,视佛法犹如自己的「寿」命一般珍贵,即能「不犯」放逸的恶行。彼虽不求善名美誉,而「善名」美誉自得「增」长。

与此相对的南传第廿四偈说:勤「奋勉」力,「常」行精进,以令正知「正念」现前,将自己的不善心行转化而成为善「净」的身语意「行」。密护诸根门,「能克」服自「己」的烦恼冲动,「如法而生活」,既「无」放「逸」身心行为造作恶业,所行与职业又能合乎佛法的道德,「善名」美誉自得与日「增」长。

南传这一偈有一则因缘故事,名为『富翁的声音』。话说王舍城有一年发生瘟疫,城里的银行家和他的家人,除了年轻的儿子坎拔高沙卡之外,全都在这次的瘟疫中丧生了。银行家临死前交代儿子尽快远离家乡,等瘟疫被消灭了,再返乡将他所埋藏的家产挖掘出来。儿子也就依言离家而去他乡;只是,这之间又经过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得以重返故乡。

遗憾的是,故乡的一切已然人事全非,所幸到父母埋藏家产的地点去,一切看来倒仍完好如初。他考虑着:若此刻冒然将财产挖掘出来,城里的人由于都不认识他,恐怕会怀疑他是非法取得这些财富,而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不如按兵不动,先找一份工作维持生计再说。他所找到的这份工作是专门负责在清晨叫醒大家,有点类似中国打更人的角色。

偏巧频婆娑罗王很善于从一个人的声音去判别他的性格,一次,王在无意间听到坎拔高沙卡的声音,就对一旁的侍女说:此人拥有大批的财产。侍女于是差人去打听是否真的如此,没想到回报的答案却说他不过是个佣工。连着两天,国王听到他的声音,都坚持自己的判断无误,而侍女央人再去调查的结果,还是同原来一样。不信邪的侍女深觉事有蹊跷,便与女儿乔装成路过的农妇,请求坎拔高沙卡让她们借宿一晚。第二天,她们又以不同的理由说服他让她们母女继续在他家栖身,而其实是为了就近调查。

频婆娑罗王也在此时向人民宣布,为了举办庆典,诏令当地所有人民都必须参加捐献。然而坎拔高沙卡身边并没有足够的钱可以缴付献金,不得已只好到埋藏地点去挖出部分的金币来缴纳。不料侍女却将这些金币调了包,送进王宫,还请国王差人把他召进宫中去问话。国王答应,只要他说出实情,就不会遭到处罚。于是坎拔高沙卡就将自己的身世与金币的来源,一五一十地向国王报告,他所有的家产因此全被挖掘了出来,而国王也信守承诺,不但不处罚他,还让他继任父亲的职位,成为城里的银行家,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国王又带着坎拔高沙卡到竹林精舍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十分欣赏这位乘龙快婿的国王,还在佛陀面前盛赞他虽然拥有财富,却能忍苦耐劳而从事卑微的工作来维持生计,因而感动了他。佛陀也就借此因缘向大众说明具备何种人格特质的人才会成功,以期勉大众。于是而说偈言:「奋勉常正念,净行能克己,如法而生活,无逸善名增。」

看完这个因缘故事,不由又联想到另外一个印度民间故事,也许从这二个故事,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不同的启发。

这故事是说:一日,古遮拉底国的京城来了一个戏班子,这戏班子里有一位女舞者十分有名,很多人都慕名而前来观赏她的舞蹈。这天,古遮拉底国的国王派人来告诉戏班的班主,他将与王后同来观赏他们的演出。听到这个消息,全戏班的人都非常兴奋,连忙为即将到来的演出作种种准备。

当天傍晚,在开演之前,国王与王后即已带领着他们的侍卫抵达戏班的大帐篷,依序坐定。除了他们,最奇特的是:观众席上还坐着一位出家师父,大家见了他,不禁面面相觑:一个修行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歌舞剧场里头呢?

精彩的表演很快就开始了,那位女舞者为了愉悦国王、王后以及所有的观众,不断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卖力地尽情地舞动着。跳到后来,她觉得有点累了,班主就适时地在布幕后面轻声鼓励她说:『没剩下多少时间了,要沉住气,否则一切就会前功尽弃!』

听到班主鼓励的话语,女舞者精神为之一振,马上回复之前的神采,越跳越有劲!国王与王后看得十分尽兴,观众们也一致报以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赏与鼓励,演出就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

表演完,班主拿着托盘走向观众席去讨赏,观众们也各凭意愿,往托盘里投钱。可是,当班主走到一位商人和他儿子面前时,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商人的儿子突然拿出一把利刃,喀嚓一声,当场就割下父亲的辫子,放进班主的托盘里;更奇怪的是,商人不但不生气,还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班主虽然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也不好问什么,就拿着托盘再往前走。

当他来到修行人面前时,这位出家师父就取下自己的念珠,放进托盘里。此时,王子也将自己镶着宝石的耳环放进了班主的托盘。当班主走到国王与王后面前,国王见了托盘里的东西,就颇为惊讶地问班主:『这根辫子是谁送的?』

班主指了指商人的儿子,侍卫于是将商人的儿子带到国王跟前来问话:『真奇怪!你为什么送了这根辫子呢?』

商人的儿子回答说:『陛下,我父亲是位大财主,可是他却没让我念过一天书。刚才那位女舞者跳得那么累,可是班主究竟跟她说了什么神奇的话,让她立刻振作起精神来,我一句都没听懂。我真恨透我的父亲害我如此的愚昧无知,所以我把他的辫子割下来放进托盘,出出他的丑!』

班主在一旁听了,就对国王说:『可是陛下,他父亲被儿子当众割下辫子,竟然高兴得跳起舞来呢!』

国王因此就再把商人召到面前来问明原委,商人这才说出内心的想法:『陛下,不让儿子读书,使他成为愚昧无知的人,确实是我的罪过。光凭这一点,我儿子大可割下我的脑袋;可是他却只割了我的辫子,我因为庆幸自己的老命还在,所以高兴得跳起舞来!』

『原来如此!』国王又接着问:『那这串念珠是谁送的?』

出家师父于是也被请来说明了:『是这样的,陛下,我从小就出家修行,到处云游,现在我年纪大了,日子恐怕也所剩不多了。我常常回想,自己的一生都过着云游苦行的生活,现在总该过几天世俗的生活,享享世间的欲乐吧?刚刚听到班主对女舞者说:没剩下多少时间了,要沉住气,否则会前功尽弃的!我十分震撼,这些话简直是对我说的嘛!我的日子的确是剩下不多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反倒要在最后的日子里毁掉一生的修行呢!我感谢班主的话警醒我这放逸的心,所以将这串念珠送给他!』

『喔!原来是这样的。咦?这副耳环好像是王子的吧?怎么?王子也来看表演了吗?』国王左顾右盼地问侍卫。

『是的,父王!』王子赶紧上前回答说:『我远远地坐在您后头呢!这副耳环是我送给班主的没错,因为我非常感激他让我醒悟过来。』

国王听了,十分诧异:『班主又是怎么让你醒悟的呢?』

『父王,您有所不知,我以前好糊涂啊!』说着说着,王子不觉流下了眼泪,这下国王与王后更心急了:『吾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父母毫无保留的爱,让王子更是羞愧万分,不禁抱着国王的脚痛哭了起来。

哭了好一阵子,王子才抬起头来对国王说:『父王,请您原谅我居然想要谋害您来夺取王位。』

『你说什么?吾儿!』王后一脸的不可置信。

『是的,母后!曾经,我是那么热切的盼望着父王的死去,好让我能早一日登基成为国王。只是天不从人愿,父王还是活得好好的,于是我下定决心亲手将父王杀死,来实现自己的心愿。刚才在表演当中,班主对女舞者说:要沉住气!没剩多少时间了!我一听这话,就觉得班主是在对我说的。我等着当国王都已经等了那么长一段日子了,为什么就不能沉住气,再多等一些日子呢?反正父王迟早会将王位传给我的,我又何必那么心急呢?班主的话就是这样让我从弒父的罪恶中幡然醒转,所以我才将那么贵重的耳环送给他。』

国王听了王子的自白,略作沉吟之后,不但宽恕了王子,并且宣布将传位给王子。而为了感激班主,国王也决定赐给他一块封地;可是班主却婉拒了:『陛下,我鼓励舞者贯彻始终,只是尽本分的职责,所以对您的赏赐,我受之有愧。至于我讲了那句话,竟然产生了这么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并不是我有什么料事如神的本领,而纯粹是因缘巧合,所以您的重赏,我不能接受。』

听了班主的话,国王与王后十分欣慰,就决定给戏班子一笔赏金来向他致谢。1

※※※※※※※※※

所以,具备何种人格特质的人可能成功?条件固然不少,但是能够沉得住气,彻始彻终地坚持前进,应为不可或缺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以佛法的专有名词来说,也就是精进与不放逸了。然而在故事中比较吊诡的是:女舞者之所以还能沉得住气,是因为她知道,诚如班主所提醒的:没剩下多少时间了,为达成完美的演出,于是她使出拼劲,撑到表演结束。换言之,是因为时间与目标都是可预期的,所以她能够沉住气,再撑一撑。假使这个目标换成是佛法的修证,那末,目标虽然同样很明确,而时间却远超过一般人的期望值,我们自问可以沉得住多久的气?会不会因为(这一期的生命)没剩下多少时间,或者距离目标遥遥无期,就另辟蹊径,作荒腔走板的演出呢?这个课题如何值得我们省思!

所以佛法讲不放逸,必与止恶行善的努力俱说;讲精进,更言其通戒、定、慧三学,遍一切道支,这是有着深义的。精进、不放逸于三学、八正道,乃至六度、四摄的修学,固然为了达成涅槃寂静、圆成佛道的究极理想,而所以能持之以恒的精进、不放逸,则有赖四力的修集来助成:2

(一)胜解力:由对佛法的深彻信解,而起愿欲精进修行。

(二)坚固力:以有始有终的坚毅力,与自增上的意志力期许自己,非达目标,决不中止。

(三)欢喜力:因法喜充满而生起精进佛道的无厌足心。

(四)休息力:容许自己在身心疲劳时略事休息,以蓄备再出发的能量。

一生常在病中的印顺导师,尝自述:『法喜与为法的愿力,支持我胜过了奄奄欲息的病态。』3法喜与为法的愿力从何而来呢?若非于佛法而有深彻的信解与体验,是不可能得致的。所以孜孜不息的精进、不放逸于佛法的修学,皆由对佛法的胜解──特别是缘起性空的体认,与法喜伴随而来。透过缘起以观世间与众生,一切的成败、得失、毁誉,莫不依于因缘的聚散,不是单凭自己一人的能力、智力、体力、财力……,就足以成、足以败,足以得、足以失的。理解得这些,倘使成就了,自当念及众因缘的促成而心存感谢;失败了,亦知是某因某缘的不能具足所致。如此,对于成功与失败,即能不欣求也不厌弃,而但知把握当下去努力。有限的这一生,本是『做到那里,那里就是完成』4的,成功,又何必非在我不行呢!更何况,对佛弟子而言,那究竟圆满的佛果,才是真心希求的成功啊!这小小的成就,岂能迷惑我!小小的挫败,又岂能打击我!在未成佛道之前,一切一切,终究是激励自己学无厌足、精进向道的助缘啊!

【北传】

5.发行不放逸 约已(己)唎自调心

慧能作锭明 不返冥渊中

行,音(形)heng5喜停切

逸,音(佾)it8英直切

锭,音(定)teng7地竞切

冥,音(明)beng5文擎切

渊,一音(烟)ian1英坚切

一音(恩)un1英君切

【南传】

25.奋勉不放逸 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 不为洪水没

御,一音(御)gu7语遽切

一音(义)gi7语芰切

洪,音(皇)hong5喜狂切

没,音(物)but8文滑切

这二偈的第三、四句,南北传的翻译差异颇大,第三句北传说「慧能作锭明」(《法集要颂经》作『能善作智灯』),南传却说「智者自作洲」。「锭」,是油灯。「洲」,是水中陆地,或说为沙洲、岛屿。何以二种译本截然不同呢?据净海法师《真理的语言》注释中所说,才知原来巴利语dIpa 有二义:一为灯、灯火、灯明,一为洲、岛、沙洲、庇护所、避难处。但是梵语就不同,dIpa 是灯,洲、岛则是dvIpa。因而净海法师指出,这是现代佛教学者考证北传《法句经》系译自巴利语系的有力明证之一。这所以译为「慧能作锭明」也可,译为「智者自作洲」也可,二者并无冲突。

第四句北传说「不返冥渊中」,南传说「不为洪水没」,净海法师则译作『有智慧的人不为瀑流漂荡』,此处的瀑流、洪水,皆指烦恼而言。北传译为「冥渊」,意思亦同于此,指生死烦恼的渊薮。所以,堕「冥渊中」或为「洪水没」,皆指被无明烦恼所胜而生死流转之意。以下再逐句解说本偈:

北传第五章说:「发」愤力「行」止恶、行善,「不放逸」于佛法的修学,即能时时以法为师来「约」制自「己」不如法的身语行为,善「自调」御内「心」的贪瞋无明。佛法的甚深智「慧」,不仅「能作」为指引自己思想言行的明灯(「锭」,油灯;「锭明」,犹言明灯),还能令自己超脱烦恼,「不」再往「返冥」暗的生死「渊」薮「中」轮回、无有出期。

南传第廿五偈说:发「奋勉」力止恶、行善,「不放逸」于佛法的修学,即能时时以法为师来「克」制自「己」不如法的言语身行,善「自调御」内心的烦恼恶。能依法如实修行的「智者」,在生死洪流中依凭佛法的甚深智慧,即能「自作洲」岛、自为依归,而「不为洪水」一般的烦恼所淹「没」。

南传这一偈有一个因缘故事,名为『愚笨的周利般兔证得圣果』,因为在《妙心杂志》83期的〈笃信品第四〉即作过介绍,在此就不再重述,请读者自行参阅该刊。(待续)

【注释】:

1.本故事引自季羡林主编,刘安武选编,《印度民间故事集》第一辑,(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页76~79;但笔者略作改写。

2.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页312~313。

3.印顺导师,《平凡的一生》(重订本),页26。

4.印顺导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序〉,页5。

5.本句【大正藏】原文「约已自调心」,《法集要颂经》作『约己调伏心』,南传作「克己自调御」,经此比对,显见「约已自调心」的「已」宜为「己」之误。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