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卷第二十八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卷第二十八 听法品第三十六

  概要:本品乃由听法的五功德为始,依次为造浴室的五种功德,将杨枝布施与人的五功德,屠牛者的业报,二龙欲阻佛陀为母说法而升三十三天,而被目连降伏之事,在忉利天说法之事。

  三一八

  大意:本经叙述听人说法的五种功德:(一)未闻而能得闻,(二)已闻之后,能重诵,(三)见解不会邪倾,(四)不会有狐疑,(五)能解甚深之义。因此,当求方便,随时听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随时听说妙法的话,乃具有了五种的功德,听法而随时承受的话,就不会失弃其次第。那五种呢?(一)未曾听过之法,便能得以听到。(二)已经得闻的话,就能重新讽诵其经法,(三)见解定不会邪倾(听法后能驱除邪念),(四)不会有狐疑(会愈增正信),(五)听法后,即能了解甚深之义(彻悟奥妙的道理)。随时听说妙法的话,就会具有了如是的五种功德,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求方便,应当要随时听说妙法。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一九

  大意:本经叙述造作浴室给人使用的话,就会有五种功德。(一)能除风,(二)疾病能得差愈,(三)能除去尘垢,(四)身体能得轻便,(五)能得肥白(不秽污)。因此,教人造立浴室,以遂其愿(一般都入河川去洗浴,以解暑热。精舍内则多凿露地,以造浴地,四周固有栏杆,也以砖石为梯,便人入浴,佛陀听许造此浴室,并赞其功德。)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造作浴室给人沐浴的话,就会有五种的功德的。那五种呢?第一就是能除风(有遮围之物,以防风),第二就是有疾病的话,能得差愈,第三就是能除去尘垢,第四就是身体得轻便,第五就是能得肥白(不秽污)。这就是所谓,比丘们!就是所谓造作浴室的话,定会有此五种功德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如果有四部之众(出家、在家各二众),欲求如此的五种功德的话,就应当求方便,去造立浴室。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二○

  大意:本经叙述布施杨枝给人的话,就会有(一)除风、(二)除涎唾、(三)生藏得以消化,(四)口里不臭,(五)眼得清净等五种功德。如欲求此功德的话,当念布施杨枝给人。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布施杨枝给人的话,就会有五种的功德。那五种呢?第一就是能除风,第二就是能除涎唾,第三就是生藏能得消化,第四就是口中不会秽臭,第五就是眼根能得清净。这就是所谓,比丘们!就是所谓布施杨枝与人的话,就会有五种的功德的。如果诸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此五种功德的话,就应当常念以杨枝惠施与他人。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杨枝就是齿木,长度为十二指,乃至八指,如小指之大。凡是请人,先赠齿木及香水,以祈健康及表示恳意。为磨齿刮舌之木片,可说就是洗刷牙齿之物。)

  三二一

  大意:本经叙述屠杀牛羊等众生的人,会为无善根,杀害之心,会招致诸恶报,不得搭乘车马、大象等事。末后教人应对一切众生起慈心,应该持守不杀生之戒。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是否看见那些屠牛的人,由于此工作而得其财业,然后大富大贵的得以乘车马,乘大象的吗?」诸比丘们回答说:「非也(弗也)!世尊!」

  世尊告诉他们说:「善哉!诸比丘!我也不看见,不听闻过那些屠牛的人,杀害牛之后,得以乘车马,得以乘大象的人。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不见此事之故。那些屠牛的人,能得乘车马、大象,终究不会有此道理的。云何呢?比丘们!你们是否看见屠羊、杀猪的人,或者猎捕鹿的人,如此之人,作此恶业之后,由于得此财业,而得以乘车马、乘大象的人吗?」诸比丘们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告诉他们说:「善哉!诸比丘!我也不曾看见过,不听说过那些屠牛的人,杀害生灵之类后,得以乘车马、乘大象,终究并不会有此道理的。你们诸比丘们!如果看见杀牛的人,能得乘车马的话,这乃是前世所造的福德,并不是今世之福报(杀生恶业那来的福德?)可说都是前世宿行所带来的。假如你们看见杀生的人,能得乘车马的话,应当要知道!这是此人的前世的宿福之所种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都由于杀生之心不除去之故,并没有大富大贵之命的。为甚么缘故呢?因为如果有人亲近恶人,而好喜于杀生的话,就为种植地狱之罪,假如出生为人类之中的话,其寿命也是极为短少的。如果又有人好喜偷盗的话,就是种植地狱之罪,这样,乃如那些屠牛的人那样,都是贱取而贵卖,都是诳惑世人,而不按正法的。屠牛的人也是如是,由于杀心之故,致有如此的罪咎,而不能得以乘车马,不能得乘大象。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兴慈心,去对待一切众生。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二二

  大意:本经叙述帝释天劝请佛上忉利天,去为母说法,有二龙来阻挠,目连乃前往伏龙,使龙皈敬三宝。依次为二龙不起迎波斯匿王,王欲杀害,二龙则兴瞋恚而害王,佛令目连去救度。佛为使众渴仰佛法,故不告而到忉利天,并用神力隐形,使人看不见。世人渴仰佛陀,优填王乃造立栴檀像,波斯匿王则造立金像,为佛像之始。佛从天降,须菩提由于观空而见佛,优钵华色比丘尼则化轮王迎佛。最后为佛叫五王在于池水侧造大神寺,并且为他们记福。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乃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当时,释提桓因(帝释天),有如屈伸手臂之顷,到了世尊之处来,行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于一边。那时,释提桓因白世尊说:「如来您也曾经说过:凡是如来降生在于世间之时,必定当做五种事。那五种呢?(一)当会大转*轮(讲经说法),(二)当会度其父母,(三)会使无信的人,建立于信仰之地(境界),(四)未发菩萨心的人,使他发起菩萨心,(五)在其中间,当会授佛决。这五种因缘,如来出现于世间时,必当会去实行。现在如来的母亲(生母)生在于三十三天(忉利天),欲得听闻佛法。而现在如来乃在于阎浮里(吾人的世界)内,被四部众所围遶,国王人民都来云集在那里。善哉!世尊!现在可往三十三天去为母说法了。」这时,世尊乃默然接受其愿求。

  那时,难陀(欢喜)、优盘难陀(贤喜。二位龙王都为八大龙王之一),便作如是之念:这些秃头的沙门在我们的上空飞往,应当作方便,使其不能凌虚(不能升到高空)。这时,龙王便兴起瞋恚心,放大火风,使阎浮里内,都洞然火燃起来。当时,阿难白佛说:「在这阎浮里内,为甚么缘故,有这种烟火呢?」

  世尊告诉他说:「有二位龙王曾作如是之念:这些秃头的沙门,都恒在于我的上空飞翔,我们应当共同制止他们,使他们不能凌虚。就这样的生起瞋恚之心,而放此烟火,由于此因缘之故,才会致有如此之变的。」

  这时,大迦叶就从其座位站起,白世尊而说:「我现在欲去和他们诤战。」世尊告诉他说:「这二龙王,乃极为凶恶的众生,是非常难以受化的,你还是回座去坐下来吧。」这时,尊者阿那律就从其座位站起,白世尊而说:「我现在欲去降伏那些恶龙。」世尊也告诉他说:「此二恶龙乃极为凶暴,难以受化的,你还是回去就座吧!」当时,尊者离越(离婆多)、尊者迦旃延、尊者须菩提、尊者优陀夷、尊者婆竭(大定第一的尊者),都各从其座位站起,都白世尊说:「我现在欲去降伏那些恶龙。」世尊都一一告诉他们说:「此二龙王乃极为凶恶之物,是非常难以受化的,你还是同样回到本位去坐下来吧!」

  那时,大目揵连尊者,即从座起,偏露着其右肩,长跪而叉手,而白佛说:「我欲到那边去降伏那些恶龙。」世尊告诉他说:「此二龙王乃极为凶恶之物,非常的难以降伏受化的,你现在到底要如何去化那些龙王呢?」目连白佛说:「我会先到那里后,会先变化为极大的形体,去使恶龙恐怯,然后再化为极为微小的形像,最后会以常用的法则去降伏他们。」世尊告诉他们说:「善哉!目连!你确实堪以担任降伏恶龙的。然而现在,目连!现在你要坚持你的心意,不可以兴起乱想才是。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那些恶龙很凶恶,有备而来触娆你之故。」

  这时,目连就礼佛的双足后,如屈伸手臂之顷,在那里隐没不现,而到达于须弥山上。那时,难陀、优盘难陀二位龙王,乃遶须弥山七匝,兴起极大的瞋恚,放出极大的烟火来。这时,目连就自隐其形,而化作大龙王。其龙有十四个头,环遶须弥山十四匝,也放大火烟,当在于二恶龙王的上空而住。这时,难陀、盘难陀二龙王看见有一大龙王,有十四个头,一看便怀恐怖,就自相谓而说:「我们今天,也应当试试此大龙王的威力,到底是能胜我们与否呢?」

  那时,难陀、优盘难陀二位龙王,就以其尾掷打在大海中,用海水去洒三十三天,然而不能着在于目连之身。这时,尊者大目连也用其化作的龙尾着打大海中,海水则腾至于梵迦夷天(梵天,色界天),并又洒喷在二恶龙的身上。这时,二龙王又自相谓而说:「我们尽其力势,用水喷洒三十三天,然而此大龙王又超过于我们的上方而去。我们正有七个头,现在此龙王有十四个头。我们环遶须弥山七匝,现在此龙王却环遶须弥山十四匝。现在我们二龙王应当共同并力与他共战斗吧!」

  这时,二龙王乃极怀瞋恚心,起雷电霹雳,放大火炎。当时,大目连尊者便作如是之念:凡是龙类和人战斗时,都用火而起霹雳。假如我也用火而起霹雳去和他们共为战斗的话,阎浮里内的人民之类,以及三十三天,都当会受害。我现在应化作极小之形,去和他们战斗才是。这时,目连就变化其形,使其形体为极小之物,而便侵入在于龙口之中,然后从龙的鼻孔中出来。或者就是从其鼻中而入,从其耳穴而出。或者就是入于龙的耳中,然后从其眼中出来,由眼中出来后,即在龙的眉上走动。

  那时,二龙王乃极怀恐惧的心,即起如是之念:此大龙王乃极有大的威力,乃能从口中而入,而从鼻中而出,从鼻中而入,又从眼中出来。我们今天实在为不如他。我们的龙种,现在有四生,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然而都没有能出于我们的,可是现在的此龙王,其威力却有这么的大,我们实在不堪和他共斗的,我们的性命可能会死在于这种情形之下的。这样的都怀恐惧之心,其衣毛都倒竖起来。

  这时,目连由于看见龙王们的心已怀恐惧,就还隐其形,变作为平常的形容,而在龙王的眼接上步行。当时,二位龙王看见大目连,就自相谓言而说:「这是目连沙门,并不是甚么龙王,甚奇!甚特!有这么大的威力,乃能和我们共斗!」这时,二龙王白目连说:「尊者为甚么触娆我们这么的利害呢?到底欲有甚么诫敕呢?」

  目连回答说:「你们昨天曾作如是之念:为甚么秃头的沙门都恒在于我们的顶上而飞翔呢?现在应当把他制御才是。」龙王回答说:「如是!目连!」目连告诉他说:「龙王!当知!这座须弥山乃是诸天的通路,并不是你所居的地方。」龙王回答说:「唯愿谅恕我们,而不见你的重责的话,从今以后,就不敢再触娆,不再兴起乱想,唯愿听许为你的弟子!」目连回答说:「你们不可自归依于我本人,我所自归依的,你们便自归依就是。」龙王白目连说:「我们今天要自归依于如来。」目连告诉他们说:「你们不可依此须弥山,而自归依于世尊。现在可和我同至于舍卫城,乃能得到自归依的。」

  这时,目连就带领二龙王,有如屈伸手臂之顷,从须弥山上,而到达舍卫城的祇园,那时,世尊正对算不尽的大众,为他们说法。这时,目连告诉二龙王说:「你们应当知道!今天世尊正和算不尽的大众,而为他们说法,你们不可以作你们现在的形体去世尊之处。」龙王回答说:「如是!尊者!」这时,龙王就还隐龙的形体,就化为人形,是不长不短,容貌端正,有如桃华色的人。

  这时,目连至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当时,目连对龙王说:「现在正是时候了,应该可以到前面来了!」这时,龙王闻目连之语后,就从座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而说:「我们二族姓子,一名叫做难陀,第二的叫做优盘难陀。愿自归依于如来,愿受持五戒,唯愿世尊!能听许我们为优婆塞,愿尽形寿不再杀生!」那时,世尊弹指而允许他们。这时,二龙王还回其故座而坐,欲得听佛说法。

  那个时候,波斯匿王曾经作如是之念:到底有甚么因缘,会使这阎浮里内冒出这样炽盛的烟火呢?这时,波斯匿王就乘宝羽的车辆,离开舍卫城,到了世尊之处。那时,人民之类遥见大王之来到,都起来迎接大王而说:「善来!大王!可就此坐。」当时,二龙王默然而不起来。这时,波斯匿王礼世尊之足后,坐在于一边。当时,大王白世尊说:「我现在欲有所问,唯愿世尊,一一敷演垂示!」世尊告诉他说:「你欲有所问,现在正是其时候了。」波斯匿王白佛说:「有甚么因缘(为甚么缘故),会使这阎浮里内冒出这么大的烟火呢?」世尊告诉他说:「这是难陀、优盘难陀二位龙王所变造的。但是现在,大王!已不须再怀着恐惧之心了,今天之后,更不会有烟火之变了。」

  这时,波斯匿王便作如是之念:我现在是一国的大王,人民都宗敬于我,为名闻于四方的远处。而现在有此二人,到底是从甚么地方而来的呢?看见我在这里,却不起来迎接。假如住在于我的国土的话,当把他捉起来幽禁,如果从他界来的话,就该抓起来杀死!这时,龙王知道波斯匿王的心内所念的事,便起瞋恚心。这时,龙王便作如是之念:我们并没有甚么对不起国王之事,却欲反害我们。我们誓必执此国王,以及迦夷国(迦尸,本为十六大国之一,当时已为波斯匿王的属国)的人,都统统把他杀尽!这时,龙王就从其座位站起,礼世尊之足后,便退下而去,离开祇洹精舍不远之处,便不再现身。

  这时,波斯匿王见此二人离开之后,不久之时,就白世尊说:「因为国事猥多,欲还回宫中去。」世尊告诉他说:「宜知是时。」当时,波斯匿王就从座起,便退而去,而告诉群臣说:「刚才那二人到底从那一条路去?快去把他们执捕而来。」这时,诸臣听王的教令,实时驰走去追寻,然而已不知去向,便还回宫中去复命。

  这时,难陀、优盘难陀二龙王,都各生此念:我们并没有过失于那位大王之处,然而却欲取我们加以杀害。我们应当共同去杀害那些人民,使他们都没有遗余。这时,龙王又作如是之念:其国内的人民有甚么过失(指迦尸国)?应该取舍卫城的人民,加以杀害才是。然而又重新作如是之念:舍卫国的人民有甚么过失于我们呢?应该取王宫内的官属,尽取而杀害才对。

  那个时候,世尊知道龙王的内心所念之事,而告诉目连说:「你现在应该去救护波斯匿王,不可使他被难陀、优盘难陀二龙王所杀害。」目连回答说:「如是!世尊!」

  这时,目连受佛的教令,就礼世尊之足后,便退回而去。就在于王宫之上,结跏趺而坐,使自身不露现。?眼时,二龙王乃作雷吼而霹雳,化暴风疾雨,在于王宫的上面。或者雨下瓦石,或者雨下刀剑(瓦石、刀剑都如雨下),然而在未堕地之顷,这些瓦石、刀剑都化为优钵莲华(青莲华)在于虚空中。这时,龙王看此情形,即倍加瞋恚,就雨大高山在于宫殿之上。那时,目连就又化使而作为种种的饮食。当时,龙王就又加倍的瞋恚,就又雨下诸刀剑。当时,目连又化使而作为极好的衣裳。这时,龙王又倍加瞋恚,又雨大沙砾石,在于波斯匿王的宫殿上,然而还未堕地之时,便被化作为七宝。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看见宫殿中降下种种的七宝来,就欢喜踊跃,不能自禁,便作如是之念:阎浮里内有德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于我,唯除如来而已。所以的缘故就是:我家中种粳米一根的话,就会上生,而收拾得一斛之米,饭食加以甘蔗之浆时,就极为香美的了。现在又在宫殿的上面,雨下七宝来,这乃象征我为能作转轮圣王的吧!这时,波斯匿王便领诸婇女去收取七宝。

  当时,二龙王自相谓言而说:「现在这到底是甚么跟甚么呢?我们来这里的目标是欲害波斯匿王的,然而现在却变化乃至于此呢?我们所有的力势,今天都尽现出来。但是都仍然不能动摇波斯匿王的毫厘之分。」当时,龙王看见大目揵连在于宫殿上结跏趺而坐,为正身正意,身形一点也不倾斜。看见之后,便作如是之念:这事情必定就是大目连所为的。这时,二龙王由于看见目连在那里,便退下而去。当时,目连看见二龙王退去之后,就舍弃其神足,而至于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

  这时,波斯匿王便作如是之念:现在这些种种饮食,不应该先食,应该先奉上如来,然后乃自食为是。当时,波斯匿王就用车辆载那些珍宝,以及种种的饮食,到达于世尊之处,向世尊报告说:「昨日天上降下七宝,以及此饮食来,唯愿世尊纳受!」

  那个时候,大目揵连在于离开如来不远之处,佛陀乃告诉大王说:「你现在可持七宝,以及饮食之物,去给与大目连。所以的缘故就是:你乃承蒙目连的大恩,得以更生,而至于圣贤之地的缘故。」波斯匿王白佛说:「有甚么因缘,说我乃为更生(生命为拾到的,为重生一样)?」世尊告诉他说:「你不是在于早晨到了我这地方来,说欲得听法吗?那个时候,有二人也同时来听法。当时大王曾生如是之念:我在此国界,是最为豪尊的,为众人所敬重的,然而此二人到底是从甚么地方而来的呢?为甚么看见我时,却不起来恭迎呢?」当时国王白佛说:「实然(是的)!世尊!」

  世尊告诉他说:「这并不是人类,乃是难陀、优盘难陀二位龙王。他们知道大王你的心,便自相谓言而说:『我们对于此人王并没有甚么过失,为甚么缘故反而欲来杀害我们呢?我们誓必将此国界消灭,方泄其恨。』我乃寻知龙王心中所念的缘故,就敕令目连,教他现在应去救护波斯匿王,不可使他被龙王所杀害。目连就受我的教言,就在于宫殿上,隐形不露现,而作此变化的。当时,龙王曾极怀瞋恚之心,而雨下沙砾石在于宫殿上,然而在未堕地之顷,就化作为七宝,以及衣裳、饮食之具。由于此因缘,大王!今天便称你为更生!」

  这时,波斯匿王便怀恐布,其衣毛都倒竖起来,就趋前跪膝而行,而至于如来之前,而白佛说:「唯愿世尊!恩垂过厚,得济于生命!」(恩重如山,才能得以更生)又礼拜目连之足,头面礼敬而说:「承蒙圣尊的大恩,才能得济生命!」

  那时,国王便说此偈而说:

  唯尊寿无穷  长夜护其命

  度脱苦穷厄  蒙尊得脱难

  (唯愿圣尊的寿命无穷!长夜〔恒常〕保护其生命。能度脱我的苦穷的灾厄,承蒙圣尊您!才能得以脱离其大灾难的!)

  这时,波斯匿王乃用天的香华(最好的香华)散在于如来之身,便作如是之说:「我现在持取七宝,奉上于三尊(三宝),唯愿纳受!」说完后,又行头面礼足之礼,而遶佛的身边三匝,便退而去。

  这时,世尊便作如是之念:此四部之众,有很多人都懈怠,都不常听法,也不求方便(不努力),使身能作证,又不祈求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我现在应使此四部之众,能真正渴仰于法。那时,世尊乃不告辞四部之众,又不带侍者,就有如屈伸手臂之顷,从祇桓精舍不现(隐没),往至于三十三天。那时,释提桓因(帝释天)遥见世尊之莅临,就率诸天众,向前去迎接世尊,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就请佛就座,并且作如是之语而说:「善来!世尊!久违觐省了!」

  这时,世尊曾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应当用神足之力,将自己的形体隐起来,使众人都看不见我在于甚么地方。当时,世尊又作如是之念:我今在于三十三天,应该化作极为广大的身。那时,在天上的善法讲堂之处,有一金石,纵广为一由旬。世尊在于那个时候,就在于该石上结跏趺之坐,其身乃遍满于该石上。那时,如来的生母-摩耶夫人,乃率诸天女到了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而作如是之说:「违奉甚久了!现在能得看到您到这里来,实在承蒙大幸。我很渴仰思念看到您,佛陀今天方来!」这时,佛母摩耶,行头面礼足之礼后,坐在于一边。释提桓因也礼如来之足,也坐在于一边。三十三天也同样的礼如来之足,然后坐在于一边。这时,诸天之众,都得见如来在于那个天上,使诸天众都得增益,而减损阿须伦(阿修罗,非天,每处以逆天的恣态出现。)

  那时,世尊渐次和那些诸天之众演说妙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以及说明欲就是不净之想,淫为秽恶的事,出要才是真正的安乐。那时,世尊已见来集的诸位大众,以及诸天人的内心已开,意识已解,就用诸佛世尊常所说的法:苦、集、尽(灭)、道,普与诸天讲说。诸天就各在于其座上,灭尽诸尘垢,而得法眼净(看透真理)。又有十八亿的天女之众,当时得见道迹,三万六千的天众,都得法眼净。这时,如来的生母,就从座起,礼如来的双足之后,还入于天宫之中。

  那时,释提桓因白佛说:「我现在应该用那一种饮食来供如来之食呢?是否应用人间之食呢?或者应用自然的天食呢?」世尊告诉他说:「可以用人间的饮食物来供如来之食。所以的缘故就是:我的身体出生在于人间,长在于人间,在于人间得成为佛之故。」释提桓因白佛说:「如是!世尊!」这时,释提桓因又白佛说:「到底要用天上的时节好呢?或者用人间的时节好呢?」世尊告诉他说:「用人间的时节为宜。」回答说:「如是!世尊!」当时,释提桓因就用人间的饮食,又用人间的时节来供奉如来之食。

  那时,三十三天的诸天们,都各各相谓说:「我们现在看见如来之食,乃为竟日饭食(指和人类同样的食)。」这时,世尊便作如是之念:我现在应当入于如是的三昧(随意禅定):欲使诸天如果要进,便得以进,欲使诸天,要退便能得退。这时,世尊就进入于这种三昧,在诸天进却(进退),都能随其时宜。

  这时,在人间里的四部之众,看不见如来的日子,已经太长,就往至于阿难之处,白阿难而说:「如来现今在于甚么地方呢?我们都渴仰如来,欲见如来!」阿难回答说:「我们也同样的不知道如来到底在于甚么地方的!」

  这时,波斯匿王,和优填王们,都到阿难之处,问阿难而说:「如来今天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呢?」阿难回答说:「大王!我也不知道如来所在的地方!」这时,二位大王,因为思覩如来之故,就因之而生苦患。那个时候,群臣曾诣优填王之处,白优填王说:「今天有所病患吗?」当时大王回答说:「我现在因为愁忧之故,致成病患的。」群臣白王说:「为了甚么事愁忧而成病患的呢?」大王回答说:「由于看不见如来之故的。如果我再看不见如来的话,便当会命终的。」

  这时,群臣便作如是之念:应当要用甚么方法,才能使优填王不会在于此时命终呢?我们应该作如来的形像为是。就这样的思考之后,乃向大王劝言说:「我们欲作如来的形像,也可以藉此来恭敬承事作礼。」这时,大王听此语后,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就告诉群臣说:「善哉!你们所说的,极为有理!」群臣白王说:「应当要用甚么珍宝来制作如来的形像好呢?」

  当时,大王即敕令国界之内的诸奇巧的师匠,而告敕他们说:「我现在欲制作如来的形像。」巧匠们回答说:「如是!大王!」这时,优填王即用牛头栴檀,作如来的形像,其高度为五尺。

  这时,波斯匿王听到优填王制作如来的形像,高度为五尺,而为供养的消息后,波斯匿王就同样的召集国内的巧匠,而告诉他们说:「我现在欲造如来的形像,你们应当时办理此事(替王制造佛像)。」当时,波斯匿王曾生此念:应该要用那一种珍宝来作如来的形像好呢?须臾又作如是之念:如来的形体,乃黄如天金,现在应当用黄金来作如来的形像为是。这时,波斯匿王就令人用纯粹的紫磨金(紫色的最好的黄金),来作如来的形像,高度为五尺。那个时候,在阎浮里内,始有如此之二如来的形像。

  这时,四部之众,到了阿难之处,白阿难说:「我们非常的渴仰如来,都思欲觐见世尊。如来现在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呢?」阿难回答说:「我们也同样的不知道如来在于甚么地方。我们现在可以同至于阿那律之处,去问此事。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阿那律尊者乃为天眼第一,是清净而没有瑕秽的。他能用其天眼,去看见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他都能得以看见的。」这时,四部众就和阿难,同往而至于阿那律之处。阿难即白阿那律说:「现在此四部之众,曾来到我所住之处,来问我说:『现在如来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唯愿尊者您,用您的天眼去观察如来现在所处的地方!」这时,阿那律回答说:「你们暂且不说!我现在欲观察如来到底是在于甚么地方?」

  这时,阿那律就正身正意(端正身心),系念在于前,以天眼去观察阎浮里内,但是都看不到如来的形影。又用天眼去观察拘耶尼(西牛货洲)、弗于逮(东胜身洲)、郁单曰(北俱卢洲),都看不到如来的形相。又观察四天王(第一层天)、三十三天(忉利天,第二层天)、艳天(夜摩天、时分天、第三层天)、兜术天(知足天,第四层天),化自在天(第五层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乃至观察梵天(色界天),都看不到如来。又观察千个阎浮提,千个瞿耶尼,千个郁单曰,千个弗于逮,千个四天王,千个艳天,千个兜术天,千个化自在天,千个他化自在天,千个梵天,都看不到如来。又观察三千大千的刹土(世界),仍然看不见如来的去处。就从座起而对阿难说:「我现在已经将三千大千的刹土都尽悉观察过了,可是都看不见如来的形迹。」这时,阿难以及四部之众,都默然而止。阿难乃作如是之念:如来是否将入于般涅槃(寂灭,逝世)吗?

  这时,三十三天的诸天们,各各自相谓言而说:「我们快得善利了,唯愿七佛能常出现在于世间,这样,则诸天及世人,都能多所润益的!」或者有天子曾作如是之言:「且暂置七佛不说,但能得有六佛之出现于世的话,就非常的善的了。」或者有天子说:「但愿有五佛,就很好的了。」或者说:「四佛。」或者说:「三佛。」或者说:「能有二佛出现于世间,就会有多所润益的了!」这时,释提桓因告诉诸天说:「且置七佛,乃至二佛,都不去论他,但能得如今天的释迦文佛久住于世间的话,就能得多所饶益的了。」

  那个时候,如来假如有意欲使诸天来到的话,诸天便来报到,有意欲使诸天离去的话,诸天便会离去。这时,三十三天各各自相谓言而说:「如来为甚么缘故,竟日(整天)而食呢?」(每天须饮食)。这时,释提桓因乃告诉三十三天们说:「如来今日所食的,都是以人间的时节为饮食之时,并不使用天上的时节的。」

  这个时候,世尊已经过三个月之久,就作如是之念,阎浮里的人,那些四部之众,看不见我太久之故,甚为空虚,很渴望见我之想,我现在应该舍弃神足,使诸声闻们知道如来在于三十三天为妙。这时,世尊就舍弃其神足。这时,阿难到阿那律之处,白阿那律说:「现在四部众都非常的虚渴,都欲见如来。然而现在如来不是已取灭度了吗?」这时,阿那律回答阿难说:「昨晚有天神到我这里来,而说:『如来在于三十三天的善法讲堂内。』你现在暂且不说甚么,我欲观察如来的所在之处。」

  这时,阿那律尊者就结跏趺之坐,正身正意(端正身心),心不移动(入定的境界),而用其天眼去观察三十三天,看见世尊在壁方,在一由旬大的石上端坐。这时,阿那律就从三昧(禅定)起来,对阿难说:「如来现今在于三十三天,为母说法。」这时,阿难,以及四部的大众,都欢喜踊跃,都不能自胜(不能抑止其欢喜的心情)。这时,阿难就问四部大众说:「谁能堪任到三十三天去问讯如来呢?」阿那律说:「现在的目连尊者,乃为神足第一的尊者,希望他屈就,用其神力,去问讯佛陀。」

  这时,四部的大众,白目连说:「今天如来在于三十三天,唯愿尊者带四部众之名,问讯于如来!又将此义去向如来禀白:『世尊您乃在于阎浮里内的世间得道的,唯愿屈就威神,还至于世间!』」目连回答说:「甚善!诸贤!」

  当时,目连受四部众之教托,就如屈伸手臂之顷,往至于三十三天,而到如来之处。这时,释提桓因,以及三十三天,遥见目连之来到,诸天就各生此念:这位正是僧使(众僧派来的使者),或者当为是诸王的使者(不是众僧派来的,就是大王遣派而来的)。这时,诸天都起来恭迎而说:「善来!尊者!」这时,目连遥见世尊正为算不尽的天众说法,看见之后,生起此念:世尊在这天上当中,也同样的烦闹(都被众打扰,并不安闲。)目连就到世尊之处,行头面礼足之礼后,站在于一边。

  那时,目连白佛说:「世尊!四部的大众,都叫我代为他们向如来问讯,问世尊的起居轻利,游步康强与否?同时又托我来向世尊白此事:如来生长在于阎浮里内,在于世间得道的,唯愿世尊还来至于世间,四部众都很虚渴,都欲见世尊!」世尊告诉他说:「愿四部的大众都能增进于胜业而无倦。云何呢?目连!四部的大众游化而辛劳吗?没有斗讼吗?(是否都和合?)外道异学不来触娆吗?」目连回答说:「四部的大众,都用功行道,都不觉得疲倦的。」

  佛陀说:「但是要知道!目连!你刚才所作的此念:如来在这里,同样的也是很烦闹。此事就想的不对了。所以的缘故就是:我在此说法的时间,也不是经过甚么的久长,同样假如我曾作如是之念:欲使诸天之来到,诸天便随时来报到;如果欲使诸天不须到这里来时,诸天就不会来。目连!你回到世间去吧!从此以后七天,如来当会到达僧迦尸国(译为光明,中印,位于恒河流域,僧伽舍城)的大池的水侧。」

  这时,目连即如屈伸手臂之顷,还诣于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他就在于四部众之前,告诉他们说:「诸位贤尊!当知!往后七天,如来当会回到阎浮里地的僧迦尸城的大池的水侧。」那时,四部大众听此语后,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这时,波斯匿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频毗娑罗王等大王,听到如来于往后七天,会由天上回来,而至于僧迦尸国的大池的水侧的消息后,都极怀欢喜,不能自胜。这时,毗舍离的人民之众,以及迦毗罗越的释迦种族,和拘夷罗越的人民之众,听到如来当会回到阎浮里地的消息,听闻之后,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那时,波斯匿王曾召集四种的兵众,往诣于池水之侧,为了欲见世尊。这时,五位大王都均召集其兵众,去世尊欲回来之处,都欲得觐省如来。人民之众,也同样的事。尤其是迦毗罗越的释种,都均前往世尊欲回来之处,以及四部之众,都同样的前往世尊欲回来的地方,都欲见如来。

  那时,时间已临于七天之头(初),释提桓因就告诉自在天子说:「你现在从须弥山的山顶,至于僧迦尸城的池水之侧,作三条道路。观察如来之意,乃不用神足,而欲至于阎浮里地的。」自在天子回答说:「此事非常的好,确实是这样的,实时会办理的。」那时,自在天子就化作三条金、银、水精之道。这时,金道当在于中央,夹在水精道侧与银道侧,都化作金树。当在于那个时候,诸神妙尊天,在于七天当中,都来听如来的说法。

  那时,世尊被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他们说法,世尊说:「五盛阴为苦的。那五盛阴呢?所谓色、痛(受)、想、行、识是。甚么叫做色阴呢?所谓此四大之身,乃是四大所造之色,就名叫色阴。甚么为之名叫痛阴(受阴)呢?所谓苦痛(苦受)、乐痛(乐受)、不苦不乐痛(舍受),就是名叫痛阴。甚么叫做想阴呢?所谓三世共会(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此三世的事,都同样的能攀想),就名叫做想阴。甚么为之行阴呢?所谓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行阴。甚么叫做识阴呢?所谓眼、耳、鼻、口(舌)、身、意等识,就名叫做识阴。

  为甚么其名叫做色呢?所谓色,就是:寒也是色,热也是色,饥也是色,渴也是色的。甚么为之痛(受)呢?痛就是所谓觉。到底是觉甚么东西呢?就是所谓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故名叫做觉的。为甚么其名叫做想呢?所谓想,就是说想也是知之义。为知青的,知黄、白、黑,也知道苦乐等事,故名叫做知。为甚么其名叫做行呢?所谓行,就是说能有所成,故名叫做行。到底是成甚么呢?或者会成恶行,或者会成善行,故名叫做行。为甚么其名叫做识呢?所谓识,就是识别是非,也识别诸味,就名叫做识。诸天子们!当知!由于此五盛阴,而知道有三恶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阴之灭尽,便知有涅槃之道。」那时,说此法之时,有六万的天人,都得法眼净。

  那时,世尊与诸天人说法之后,就从座起,诣于须弥山的山顶,而说此偈说:

  汝等当勤学  于佛法圣众

  当灭死迳路  如人钩调象

  若能于此法  而无懈怠者

  便当尽生死  无有苦原本

  (你们应当要勤于修学,对于佛、法、圣众之事,应该学习而灭除生死的径路,有如人之以钩调象那样的使其调伏。假若能对于此法,并没有懈怠的话,便当会灭尽生死,而没有苦原之本的了。)

  那时,世尊说此偈后,便诣于中央那一条道。这时,梵天乃在于如来的右边之处之银道侧,释提桓因则在于水精的道侧。诸天人都在虚空中散华烧香,作倡伎乐,娱乐于如来。

  这时,优林华色比丘尼听闻如来在于今天当会至于阎浮提的僧迦尸国的池水之侧,听后,便生如是之念:四部之众、国王、国中的人民,没有不去迎接的。假如我当用常法而去的话,这并不是和于其宜。我现在应该化作转轮圣王的形容,去往见世尊为妙。这时,优钵华色比丘尼就还隐其形,而化作为转轮圣王的身形,七宝都具足。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典藏宝,就是所谓的七宝。

  那时,尊者须菩提在于罗阅城的耆阇崛山中,在一山侧缝衣裳。这时,须菩提听闻世尊在于今天要回至于阎浮里地,四部的大众没有不看见的,我现在也应该趁这时候前往问讯礼拜如来。那时,尊者须菩提便舍弃缝衣的工作,从其座站起,右脚着于地。这时,他就又作如是之念:此如来的形体,到底甚么是世尊呢?到底是以眼、耳、鼻、口(舌)、身、意呢?去见的话,又是地、水、火、风之种呢?一切诸法都均为是空寂,为无造、无作的。如世尊所说之偈之言:

  若欲礼佛者  及诸最胜者

  阴持入诸种  皆悉观无常

  曩昔过去佛  及以当来者

  如今现在佛  此皆悉无常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说于现在中  当观于空法

  若欲礼佛者  过去及当来

  现在及诸佛  当计于无我

  (如果欲礼拜佛陀,以及礼拜诸最胜的人的话,对于阴持入的诸种类,都应该观察为无常的〔阴为五阴,持为十八界,入为十二入。将有情组成的要素分类的说明。五阴如上述,为色受想行识,将身心的要素,分为五类,重于心理的分析。十二入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由认识作用而分类的。十八界为六根、六境、六识,可说是更为详说的〕。)

  (宿世的过去诸佛,以及当来的诸佛,都和现在的佛陀一样,均为是无常的。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对于过去,以及当来,都说对于现在当中同样,都应当观察于空法〔观察一切为空的话,就能见到如来〕。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对于过去,以及当来,和现在,及于诸佛,都当应计量于无我〔观察一切为无我的话,就能见佛〕。)

  在此里面,乃为无我、无命、无人、无造作,也无形容、无有教、无有授(没有教人的人,也没有被教的人),诸法都均为是空寂的。甚么为之我呢?我乃是没有主的。我现在要归命这种真法之聚(指佛的法身)。那时,尊者须菩提即还坐去缝衣。

  这时,优钵华色比丘尼,化作转轮圣王之形,由七宝引导随从,而至于世尊之处。这时,五国的国王遥见转轮圣王之来到,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都自相谓而说:「甚奇!甚特!在世间里,出现二种的珍宝,所谓如来,转轮圣王是。」

  那时,世尊带数万的天人从须弥山顶下来,而至于池水之侧。这时,世尊举足蹈地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则六变震动。这时,化作的转轮圣王乃渐渐的至于世尊之处,诸小国王,以及人民之类,各各都避开。这时,化作的圣王乃觉知已经近于世尊之处,就还复其本形,而作为比丘尼的原形,趋前去礼拜世尊的双足。五王看见之后,都各自称怨,自相谓言而说:「我们今天极为有所失了。我们先应得以拜见如来的,但是却被现在的这位比丘尼抢先拜见了!」这时,比丘尼在世尊之前,头面礼足之后,白佛而说:「我现在礼拜最胜之尊,今天先得觐省如来,我的名叫做优钵花色比丘尼,是如来的弟子。」

  那时,世尊为那位比丘尼说偈而说:

  善业以先礼  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  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  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  此名礼佛义

  (善业〔须菩提〕尊者已经得先礼拜佛陀了。他是最先礼拜的,并没有人能超过于他之先的。因为观察一切为空无的解脱门,这才是真正礼拜佛陀的礼义的。如果欲礼拜佛陀的话,则应对于当来,以及过去,都观察为空,为无法,这才是名正言顺的礼佛之义。)

  这时,五位大王,以及人民之众,有不可称计之数,都往至于世尊之处,都各自称自己的名:「我是迦尸国的国王波斯匿。」「我是拔嗟国的国王,名叫优填。」「我是五都人民之主,名叫恶生。」「我是南海之主,名叫优陀延。」「我是摩竭国的频毗婆罗王。」那个时候,有十一那术(那由他,译为万亿,或千亿,或数千万)的人民都云集,以及四部之众当中的最尊的长者,一千二百五十人都往至于世尊之处,都头面礼足之后,站在于一边。

  那时,优填王手里执持牛头栴檀的佛像,并用偈向如来说:

  我今欲所问  慈悲护一切

  作佛形像者  为得何等福

  (我现在欲有所请问您,佛陀您说慈悲乃会护持一切众生,而作佛的形像的话,到底能得那一种福报呢?)

  那时,世尊又用偈回答说:

  大王今听之  少多演其义

  作佛形像者  今当粗说之

  眼根初不坏  后得天眼视

  白黑而分明  作佛形像德

  形体当完具  意正不迷惑

  势力倍常人  造佛形像者

  终不堕恶趣  终辄生天上

  于彼作天王  造佛形像福

  余福不可计  其福不思议

  名闻遍四远  造佛形像福

  (大王!现在听清楚吧!我会多多少少演说其中的意义的。对于制作佛陀的形像的人的果报的事,现在当会粗说其义。)

  (眼根始终不会败坏,后来会得天眼之视,其白黑都会很分明,这就是塑作佛陀的形像的福德。其次,形体〔六根〕当会完具,意会正而不会迷惑,其势力会倍于常人,这就是制造佛陀的形像的人的福报。)

  (终皈不会堕落于恶趣,始终都辄生于天上界,会在那里作为天主,这就是造作佛陀的形像的人的福报。其余福乃不可以计量之多,其福德乃为不可思议的,会名闻而遍满于四方的远处,这就是造佛的形像的人的福报。)

  佛陀说偈后,并称赞他而说:「善哉!善哉!大王!你会有很多的饶益,天人也会蒙你的福佑的!」

  那时,优填王乃极怀欢悦,不能自胜。当时,世尊即与四部众,以及与五位大王演说妙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就是不净之想,漏为大祸患,出要为之妙。那时,世尊由于知道四部之众的心已开,意已解,就更进而为他们讲说诸佛世尊常所说之法,所谓苦、集、尽(灭)、道等真谛,都尽和他们讲说。那时,座上的天神,以及人民,六万余人,都尽诸尘垢,都得法眼净。

  那时,五位大王白世尊说:「这个地方为福妙之地,可说是最为神圣之地,如来始从忉利天回来降临到这里说法。现在欲建设此处,使这里永存记念而不朽!」世尊告诉他们说:「你们五位大王!如在这里造立神寺的话,就会长夜受福,终究不会朽败的。」诸王回答说:「应当怎样去造立神寺呢?」那时,世尊伸出右手,从地中显示出迦叶如来的寺院,看一看五王,而告诉他们说:「如欲作神寺的话,应当以此为法规就对了。」那时,五王就在于那个地方令人盖起大神寺。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过去如恒河沙那么多的如来的翼从有多少之事,也如今天这样,并没有异样。就是当来的诸佛世尊的翼从之多少之事,也是如今天这样,并没有异样的。现在这本经就名叫做游天法本经。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四部之众,以及五国的国王,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