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良言,能为失望的人带来重生的希望;一丝灯光,能为夜行的人带来行路的安全;一口饘粥,能为饥饿的人带来生存的力量;一把雨伞,能为风雨归人带来干爽的喜悦。 (001)
一个良将,残兵败卒也能训练成勇士;一个明医,枯木朽石也能炮制成仙丹;一个名匠,破铜烂铁也能锻炼成精钢;一个巧妇,剩菜残羹也能烹煮成佳肴。(002)
生命的尊严不在于它的绚丽 , 而在于它为后人所带来的怀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久 , 而在于它为后人所带来的典范。(003)
见人善行要多方赞美,见人迷惑要多方提醒,见人推崇要多方奋勉,见人毁谤要多方警惕。(004)
我们要学习说爱语、做善事、存好心,散播「三好」的种子;我们要学习讲仁义、讲道义、讲恩义,发扬「三义」的气节。(005)
修桥铺路 , 是给予大众的方便 ; 说法度众 , 是给予他人的成长 ;不生恶念 , 是给予自己的净化 ; 常行善事 , 是给予社会的美化。(006)
人人做警察,伸张公理,提倡正义;人人做义工,守望相助,相互扶持;人人做善人,服务奉献,劝人为善;人人做良民,奉公守法,尽忠职守。(007)
从工作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工作就是学校;从职业中揣摩生命的意义,职业就是道场。(008)
贤明的父母,不会嫌弃笨拙的儿女;道尊的师长,不会舍弃难教的子弟;量大的主管,不会气恼愚昧的属下;有德的官员,不会讨厌顽强的民众。(009)
现代信息,要能具备教育的功能;现代信息,要能富含文化的价值;现代信息,要能表达事实的真象;现代信息,要能促进人类的交流。(010)
传播业者,要能具有职业的道德;传播业者,要能尊重别人的隐私;传播业者,要能努力地摄取新知;传播业者,要能不断地改革创新。(011)
记者,要多报导世间的温馨面;记者,要多报导社会的善美面;记者,要多报导思想的光明面;记者,要多报导人生的道德面。(012)
驾驶,要有安全第一的理念;驾驶,要有服务至上的精神;驾驶,要有忍耐柔和的雅量;驾驶,要有亲切和霭的态度。(013)
老师,要有观机逗教的智慧;老师,要有行解并重的理念;老师,要有不舍一人的慈悲;老师,要有师徒同尊的胸襟。(014)
教育,不是知识的瓦砾,而是学问的堡垒;教育,不是教条的枯藤,而是生命的花园;教育,不是装饰的花蔓,而是深邃的内涵;教育,不是溺爱的礼物,而是佛心的泉源。(015)
现代教育要能光大人文思想的内涵,现代教育要能发扬欢喜融和的精神,现代教育要能推动福慧双修的理念,现代教育要能实践解行并重的教化。(016)
平庸的老师,只会叙述;良好的老师,懂得讲解;优异的老师,能够示范;伟大的老师,重在启发。(017)
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布施无畏,是茫茫苦海中的义工;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热恼炼狱里的义工。(018)
有为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有德的老师,就像莲花一样,吐露芬芳,嘉惠学子。(019)
受教者,应如「虚空」接纳一切,方能容受真理;施教者,须像「虚空」无所不相,才能同事摄受。(020)
病人将生命和健康交给医护人员 ; 医护人员将时间青春奉献给病人。(021)
义工,为冷漠机械的社会增添了光热;义工,为人情纸薄的潮流注入了情义;义工,为贪婪自私的行为留下了身教;义工,为争名逐利的人群散播了开示。(022)
消防人员的力量,可以让灾难消弭于无形;消防人员的勇气,可以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消防人员的信心,可以把事故降低到最小;消防人员的情义,可以使伤害得到了抚慰。(023)
我们要做桥梁,沟通人际的情谊;我们要做道路,促进社会的繁荣;我们要做舟船,利济民众的交流;我们要做车乘,代替大家的脚步。(024)
劳工努力生产,为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农夫勤于耕种,使民众免于衣食的匮乏;工商将本求利,为人群提供最大的方便;教师作育英才,使社会拥有无穷的希望。(025)
义工经常到处奔跑 , 好象很辛苦 , 其实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义工时时为人着想 , 好象在利他 , 其实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026)
教育界要能努力兴学,作育英才;传播界要能笃实客观,正面报导;工商界要能改善品质,增加生产;政治界要能重视人权,为民谋福。(027)
亲民廉能,为政居官之要;务实本份,做人处世之本。(028)
孝亲不辞劳苦,自为儿孙好榜样;行善不望回报,必为儿孙积善福。(029)
孝顺父母不要等百年,在世时就要孝顺;教育儿女不要等成年,幼年时就要开始。(030)
「好」学生,在荣耀、鼓励中成长;「坏」学生,在赞美、辅导中成就。(031)
军营是孕育英雄的摇篮,学校是陶冶青年的洪炉;僧团是培养圣贤的净土,内心是造就自己的道场。(032)
自我改革,要有作有为,不能空谈;关怀别人,要有声有色,及时表达。(033)
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可强求于人;别人做不到的事,不能强求于人。(034)
以慈眼、慧眼、法眼、佛眼,洞察世间实相;用善听、谛听、兼听、全听,关怀人间疾苦。(035)
极乐世界宝树罗列,水鸟说法,这是现代环保生态的先驱;极乐世界楼阁严丽,阶道井然,这是现代都市计划的榜样;极乐世界盛众妙华,供养他国,这是现代国际往来的型态;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是现代领袖治国的方向。(036)
晦暗的世界,唯有佛日慈悲才能增辉;蒙眬的人心,唯有法灯智慧才能照亮。(037)
做人要知感恩 , 感恩的人 , 表示做人的资本雄厚 ;做事要知情理 , 明理的人 , 表示做事的方法融通。(038)
责备的话中要带有抚慰,批评的话中要带有赞扬,训诫的话中要带有推崇,命令的话中要带有尊重。(039)
忘恩负义者,应以慈悲及感恩治之;瞋恚嫉妒者,应以宽厚及包容治之;诽谤贤明者,应以赞叹及歌颂治之;自赞毁他者,应以惭愧及自责治之。(040)
圣贤,耳里听到的,都是众生求救的声音;圣贤,手里做着的,都是福利社会的事业;圣贤,眼中看到的,都是净土美好的风光;圣贤,口里说出的,都是亲切柔和的爱语。(041)
当年轻力强时,应以体力报答人间;当脑力尚佳时,应以智慧贡献人类。(042)
应以道理说服他人,应以宁静克制妄动,应以诚恳感化世间,应以慈悲折服敌对。(043)
一颗钻石,胜过百粒珍珠;一事立功,胜过千人推举;一步谨慎,胜过万般防备;一念慈悲,胜过亿兆修为。(044)
智者以知,了解一切;仁者以爱,包容一切;勇者以义,牺牲一切;忠者以诚,奉献一切。(045)
为真理服务最有价值,为众生服务最为光荣。(046)
以智慧净水,洗清妄想分别;以般若火炬,照亮内心世界。(047)
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了悟五蕴非有,不受烦恼缠縳,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048)
三无漏学可以对治贪瞋的弊害,五停心观可以消除烦恼的阴霾,八正道分可以抹去邪行的污垢,六波罗蜜可以渡过人生的苦海。(049)
不要信神,不要信鬼,相信真理最重要;不要妄想,不要妄为,不如实干最重要;不要爱酒,不要爱色,要爱家庭最重要;不要空说,不要空话,要说真话最重要。(050)
贪心要用舍心来对治,瞋心要用慈心来驾御,痴心要用智心来领导,慢心要用虚心来管理,疑心要用信心来感化,染心要用净心来去除,乱心要用定心来影响,妄心要用真心来掌控。(051)
有慧解更要有悲愍,有勇气更要有灵巧,有金钱更要有道德,有口说更要有真心。(052)
以慈悲的双手,抚平自己的清净本心;以般若的智慧,圆满他人的自在人生。(053)
想要千人头上坐,先在万人脚下行;唯有先作众生的马牛,才能成为最佳的龙象。(054)
发愿作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发愿作一支画笔,彩绘世间,增添美丽;发愿作一盏路灯,照破黑暗,指引光明;发愿作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庇荫路人;发愿作一本书籍,展现真理,给人智慧;发愿作一方大地,普载众生,生长万物。发愿作一朵鲜花,吐露芬芳,给人清香;发愿作一阵和风,吹拂枯槁,抚慰创伤;发愿作一缕白云,遮蔽炎威,带来清凉;发愿作一弯彩虹,光华万千,照耀寰宇;发愿作一轮满月,高挂夜空,辉映人间;发愿作一个冬阳,温暖大地,成熟万物。(055)
尊敬一个人,要散播他的善行;肯定一个人,要延续他的愿心。(056)
一者礼敬诸佛,就是实践人格的尊重;二者称赞如来,就是实践语言的赞美;三者广修供养,就是实践心意的布施;四者忏悔业障,就是实践行为的改进;五者随喜功德,就是实践善事的资助;六者请转*轮,就是实践佛法的弘传;七者请佛住世,就是实践圣贤的护持;八者常随佛学,就是实践真理的追随;九者恒顺众生,就是实践民意的重视;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实践圆满的功德。(057)
每日所说的言语,要是善良柔美的好话;每日所做的事情,要得利益大众的好事;每日所存的心意,要有祝福他人的好心;每日所走的道路,要能走出社会的光明。(058)
随处给人欢喜,随时给人信心,随手给人服务,随缘给人方便。(059)
为人父母者,能有「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认知, 则子女不仅是自己的骨肉,更是自己的朋友;为人师长者,能有「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涵养, 则弟子不仅是自己的晚辈,更是自己的同参;为人长官者,能有「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体认, 则部下不仅是自己的袍属,更是自己的同事。(060)
我们能拥有天下父母心,则天下人都是我们的儿女;我们能具有天下孝顺心,则天下人都是我们的父母。(061)
为人做事要有忠诚心,朋友相交要有信义心,事奉父母要有孝养心,厚待贤者要有恭敬心。(062)
对世间要有感恩的美德,对生活要有勤俭的习惯,对物质要有知足的修养,对他人要有喜舍的布施。(063)
愿力非即兴的发心,而是永世的承诺;愿力不是内心一念,而是实践的行为。(064)
惜福结缘是美德,尊重包容是大量,服务喜舍是奉献,勤俭上进是勇敢。(065)
眼不看不净,常以善目鼓励别人;身不做暴行,常以手脚服务大众;口不说恶言,常以口舌美化社会;心不起瞋恨,常以柔软沟通彼此。(066)
以语言三昧给人欢喜,以文字般若给人智慧,以利行无畏给人依靠,以同事摄受给人信心。(067)
慈悲为怀是对的,但如果放纵歹徒,姑息养奸,就是「错误」的;随缘无求是好的,但如果丧失原则,不知变通,就是「错误」的;孝顺父母是对的,但如果助其恶行,耽误前途,就是「错误」的;广交朋友是好的,但如果结党组派,陷害他人,就是「错误」的;考试抡才是对的,但如果偏重成绩,选人失当,就是「错误」的;出国深造是好的,但如果浮夸虚荣,不切实际,就是「错误」的。(068)
贪欲的人,要以喜舍来帮助他;瞋恨的人,要以慈悲来感化他;愚痴的人,要以慧心来引导他;疑嫉的人,要以信念来摄受他。(069)
用宽容的钥匙,打开褊狭的心扉,用智慧的宝剑,斩断烦恼的情执,用爱心的药石,修补创伤的痛楚,用欢喜的法水,滋润烦忧的人生。(070)
会做事的人将事情做「活」了,所以能越做越大;会下棋的人将棋子下「活」了,所以能全盘皆赢;会撰文的人将文字写「活」了,所以能感动人心;会讲演的人将道理讲「活」了,所以能引起共鸣。(071)
忍耐,才能和气致祥;悔过,才能提起勇气。(072)
能够随缘不变,行事才有目标原则;能够不变随缘,做人才能收放自如。(073)
人有享不到的福,没有受不了的苦;人要做正人君子,不要做消极好人。(074)
读书,以融通为主要,以方法、技巧为辅助;读书,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075)
用体谅的心对待亲情,用结缘的心对待友情,用净化的心对待爱情,用尊重的心对待道情。(076)
眼睛常看世界万象与众生,耳朵常听清净梵音与经教,口舌常赞十方圣贤与法语,心中常想佛陀盛德与真言,双手紧握时代脉动与人心,双脚踏遍大地山河与法界。(077)
对年青人要教育鼓励,对老年人要关怀照顾,对残障者要帮助辅导,对失意人要体贴规劝。(078)
真诚勤勉,用以任事;慈悲发心,用以行善;平和无私,用以做人;超越名利,用以处世。(079)
能施者是富者,耐劳者是能者,任怨者是贤者,容人者是智者。(080)
好话不嫌多 , 好话可以为世界带来祥和 ;好事不嫌多 , 好事可以为人间带来希望 ;好心不嫌多 , 好心可以为社会带来光明。(081)
做事的秘诀是举重若轻,说话的秘诀是条理分明,修行的秘诀是平常用心,持戒的秘诀是真实不虚,禅坐的秘诀是忘失时空,念佛的秘诀是心口皆佛,睡眠的秘诀是无所罣碍,弘法的秘诀是慈悲结缘,认错的秘诀是要有勇气,读书的秘诀是明事明理,健康的秘诀是少吃多走,人我的秘诀是你对我错,精进的秘诀是为己而作,法喜的秘诀是放下自在。(082)
编辑要靠发行,出版的书籍才有生命;发行要靠编辑,流通的刊物才有内涵。(083)
能将蛮横化导为开明,需要给他利益;能将仇恨消弭于无形,需要善于言论;能将欲望淡泊而无求,需要授予真理;能将顽强感化成驯良,需要对人谦让。(084)
有人无己,乃菩萨发心;先人后己,是圣贤行谊;有己有人,不失为君子;有己无人,十足小人也。(085)
团结就是互相分工合作,合作才能团结;融和就是彼此平等尊重,尊重才能融和。(086)
忘记自我利益,是圣人;摆脱私人利益,是伟人;看重自己利益,是凡人;忽略别人利益,是小人。(087)
平等必需植基于人我亘尊,要能不分大小、不分贫富,都要互尊;和平必须要从平等中建立,要能不分强弱、不分上下,才能和平。(088)
政治需要佛教的辅助教化;如无辅助教化,何能彰显政治的功能?佛教需要政治的护持弘传;如不护持弘传,何能实现佛教的主张?(089)
尊重他人的自由,以奉持五戒代替侵占掠夺;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喜舍布施代替伤生害命;尊重大众的拥有,以共享福利代替自私自利;尊重天地的生机,以环保护生代替破坏残杀。(090)
贫苦的人不一定渴求别人的救济, 他们要的是生活的尊严;贫苦的人不一定期盼别人的呵护, 他们要的是奋发的意志。(091)
惭愧如服,可以庄严身心;忏悔如水,可以净化性灵。(092)
「行善」要有福德慈悲,「教化」要有般若智慧;行善教化二者不可偏废,教化行善才能契合佛心。(093)
不念旧恶,才能化阻力为助力;不退道心,必能转烦恼为菩提。(094)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平安笑到老,拒烟反毒做得好,家齐国治罪犯少。二诫色情切莫嫖,夫妻恩爱神仙侣,可怜雏妓年纪小,助人助己菩萨道。三诫暴力瞋恨少,处处祥和有礼貌,凡事忍让退步想,如意吉祥好果报。四诫偷盗莫贪小,知足守份没烦恼,清心寡欲走正道,以无为有乐消遥。五诫赌博不贪心,十赌九输惹灾祸,尔虞我诈伤和气,身败名裂划不来。六诫酗酒莫狂饮,神迷智昏愚痴因,甘露法水润我心,大愿慈悲日日新。七诫恶口积善缘,好话一句三冬暖,毒言一句六月寒,积德行善福绵延。(095)
学道要学三个字:经律论;修行要修三个字:戒定慧;除过要除三个字:贪瞋痴;用心要用三个字:闻思修。(096)
人若近贤良,譬如入花圃,久而自馨香;人若近邪友,譬如入鱼肆,即刻熏臭气。(097)
读书明理 , 自己有几分受用 ; 言说讲理 , 他人有几个点头。(098)
尊重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要身体力行;共识不是知道就好了,而是要动作一致。(099)
为人服务者,总散发光热;利益别人者,总散播快乐;对人友爱者,总给人欢喜;帮助别人者,总给人温暖。(100)
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101)
为儿孙作未来计,十望九空;为社会作众人谋,点滴有功。(102)
悭吝嫉妒的人,即使财富满室,也走不出内心的贫乏;埋怨自怜的人,纵使四肢健全,也跨不出内心的框框。(103)
吾人必须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能得以生存;吾人必须反观自省,培植善缘,才能迈向佳境。(104)
世间最贵者,就是尊重生命;世间最恶者,即为残杀生灵。(105)
要用伦理净化所爱,要用道德领航所爱,要用善美成就所爱,要用祝福加持所爱。(106)
管理的秘诀,要公开、公正,更要公平;处世的诀窍,要知人、知情、更要知理。(107)
勤俭淡泊,为自己开创美好的明天;慈悲喜舍,为子孙准备美好的未来。(108)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口说不如手做,心想不如圆成。(109)
学习布施,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110)
我们不畏黑夜,要走向黎明;我们不怕寒冷,要迎向阳光;我们不嫌脏乱,要改善环境;我们不惧挫折,要勇敢担当。(111)
环保是对于地球的爱护;没有地球,何能生存?护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没有生命,何来意义?(112)
能者,怀抱福利大众的愿心;能者,发挥互助合作的美德;能者,拥有突破困难的勇气;能者,具足改良创新的抱负。(113)
昼行要惜阴,日用要惜物,遇言要惜口,逢事要惜情。(114)
彼此尊重,才能建设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国家;互相友好,才能建设一个有秩序、有礼貌的社会。(115)
说话,要有柔和赞美的内容;做事,要有勤劳忍耐的精神;待人,要有亲切尊重的态度;读书,要有用心仔细的思惟。(116)
俭而能施,仁也;俭而寡求,义也;俭而传家,礼也;俭而训子,智也。(117)
在家庭里,要做诚信孝顺的儿女;在学校里,要做尊师重道的学生;在工作上,要做勤奋谦让的君子;在信仰上,要做正信真理的智者。(118)
人,要从愚痴迷梦中觉醒,才能认识生命的真谛;人,要从向外贪求中回头,才能找到内心的宝藏。(119)
生活艰难时,要面对它;生活辛苦时,要体验它;生活清闲时,要计画它;生活满足时,要享受它。(120)
国家的政治能够廉洁清明,就没有贪污贿赂;世界的族群能够包容异己,就没有种族纷争。(121)
用语言赞叹大众,用双手大做好事,用脚步走出善路,用力行创造净土。(122)
以融和的心胸,尊重异己他人;以融和的气度,包容各种信仰; 以融和的雅量,超越种族籓篱;以融和的怀抱,沟通全球人类。(123)
工作要不拖延,能敬业而不偷懒;报告要不隐瞒,能积极而不颓唐;上示要不违逆,能受责而不怒颜;随众要不特权,能圆融而不极端。(124)
对世间要不望益我,对众生要不妒人有,对学道要不怕艰难,对办事要不诿过失。(125)
对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对修道要有笃实心态,对事务要有敏锐觉知,对度众要有慈心悲愿。(126)
礼,可以端正风俗,促进人我和谐;乐,可以净化身心,提升本性气质;志,可以激发潜能,开扩思想视野;道,可以启迪性灵,完全人格修养。(127)
能把欢喜快乐给人,是菩萨情怀;愿将利益与人分享,是随喜功德;别人有理错失在己,是谦让美德;行善去恶自净其意,是实践佛法。(128)
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129)
有才不足傲,有德才可贵;有财不足恃,有功才可敬。(130)
念佛时,自己心念专一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起信是他受用;布施时,自己内心欢喜是自受用,他人看了赞叹是他受用。(131)
用智慧来传授人生,用经验来提携后学,用修行来开发生命,用培德来探索未来。(132)
舍不得财,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舍不得施,不能为善人;舍不得放,不能为智者。(133)
辨别是非之道在于明理,仲裁纠纷之道在于公正。(134)
交友之道在于「淡」,读书之诀在于「明」,止谤之方在于「聋」,改过之要在于「悔」。(135)
「互相体谅」是消除纷争之道;「互相成就」是集体创作之方。(136)
施人之恩,莫大于助人为善;害人之甚,莫大于引人为恶;成人之美,莫大于扬人之德;坏人之事,莫大于揭人之短。(137)
道人长短,一句话也是多嘴,故要少说;启人生信,千万言也是嫌少,故应多讲。(138)
净化人心,是环境保育的根本之道;改善风气,是社会教化的究竟目标。(139)
「自他一如」的观念,是人际和谐之本。「同体共生」的精神,是世界和平之基。(140)
能做好事就是「般若手」,慈眼视人就是「般若眼」, 所言好话就是「般若口」,胸怀大众就是「般若心」。(141)
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人,要学习伟大,才能留下历史。(142)
自己可以不聚外财,但不能不开发内心的宝藏;自己可以不仗势力,但不能不开创国家的地位。(143)
知足,是解脱欲望的妙方;感恩,是拥有财富的法门。(144)
有人登山遇难,有人游河翻船;有人损他利己,有人自我牺牲。(145)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高谈阔论,不如一言九鼎;长篇累牍,不如一字千金。(146)
读书容易明理难,做事容易做人难,对外容易对内难,修身容易行道难。(147)
不说谎,就是信用;信用即财富。讲爱语,就是慈悲;慈悲即功德。(148)
日行一善存好心,每一发心,必为人间的利益着想;日发一愿做好事,每一发愿,必为人间的庄严用心。(149)
给人利用也是一种结缘,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50)
人若无求,心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151)
遇才不妒,有过不避,当仁不让,立功不居。(152)
读书要能明理,思想要有正见,办事要具信心,修道要存正念。(153)
学佛,就是向自己的烦恼魔军作战;念佛,就是对自己的烦恼习气革命。(154)
用舍心广结无量善缘,用净心远离贪染色欲,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用愿心创造圆满人间。(155)
不一定靠化妆来修饰容貌,要用道德来庄严身心;不一定藉名位来提高身分,要以慈悲来充实内涵。(156)
修养心性之道,应审度自己所长,补强自己不足;对待他人之道,应包容他人不足,赞扬他人所长。(157)
人,只为自己而活很自私;人,只为亲人而活很辛苦;人,能为他人而活很伟大;人,能为社会而活很踏实。(158)
人以无贪最为富有,人到无求最为高贵,人若无瞋最为自在,人能无痴最为清明。(159)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事之计在于明,一家之计在于和。(160)
忍耐是修行的力量,包容是做人的修养, 柔和是处事的良方,感恩是惜福的资粮。(161)
宽恕能恢宏气度,包容能促进和谐,慈悲能助长道德,喜舍能增加人缘。(162)
谦则人和,宽则得众,信则存誉,勤则有功。(163)
廉不言己贫,勤不言己苦,忠不言己好,功不言己能。(164)
说义不宜深,但要明;下令不宜繁,但要简;教人不宜严,但要慈;待人不宜苛,但要宽。(165)
学习弥勒菩萨的胸怀,宽容豁达;效法观音菩萨的慈悲,愍念大众;具备文殊菩萨的智慧,远离恼害;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普皆回向;拥有地藏菩萨的勇敢,圆满菩提。(166)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君子不强人所不能,君子不苦人所不好,君子不计人所不便。(167)
真君子辞富不辞苦,真君子忧道不忧贫,真君子知义不知利,真君子成人不成己。(168)
处人不可太任己意,应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太任己见,应明白事之常理。(169)
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思量我慢苦,尊敬便是福;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思量挫折苦,结缘便是福;思量贪欲苦,满足便是福;思量瞋恨苦,慈悲便是福;思量愚痴苦,明理便是福;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170)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171)
见人成就不要忌妒,见人发心应当随喜,见人有难不可旁观,见人沉沦要能提携。(172)
人要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人要知惭愧,才会谦虚不自大。(173)
被人等待固然一种残忍的行为,学习等待却是一种至高的艺术。(174)
有的人用精勤「写历史」,有的人用金钱「写历史」;有的人用血汗「写历史」,有的人用逢迎「写历史」;有的人用忠贞「写历史」,有的人用谄媚「写历史」;有的人用智慧「写历史」,有的人用慈悲「写历史」。(175)
有了感动,就能心甘情愿的发心;有了感动,就能无怨无悔的做事。别人的善言懿行,自己要能感动;自己的所言所行,也要感动他人。(176)
「随缘」是立场互易,随顺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不变」是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但不是墨守成规,泥古不化。(177)
「耐烦」是一种艺术,「有恒」是一种希望。耐烦有恒,做事才能成就;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178)
求知要进一步想,处事要退一步想;能受天磨方铁汉,不被人忌是庸才。(179)
「推诿」,阻碍一切进步;「担当」,成就一切事功;「强辩」,招来一切非议;「认错」,化解一切责难。(180)
能干者,总会多受一点折磨,不能干,则要多受一点委屈。(181)
在受苦的时候,要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要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要自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要安忍担当。(182)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183)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施人之恩,不发之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之于心。 (184)
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185)
「难得胡涂」是解决烦恼的最好办法;「实事求是」最解决问题的最好态度。(186)
懂得化繁就简,才能举重若轻;懂得韬光养晦,必是大智若愚。(187)
眼睛要生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长在心上,评论自己。(188)
不计较小事,才能御下心灵的负荷;不听闻闲言,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189)
「容」人不是处,自无纷争;「忍」己难过处,自无怨言。(190)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几分;别人的短处,要掩盖几分。(191)
感化人是德的施与,同情人是义的行为。(192)
不积钱财,而能喜舍结缘;不计毁誉,而能与人为善;不念旧恶,而能从善如流;不坏承诺,而能守时守信。(193)
一滴之施济人当厄,就如春风化雨;一言之恶伤人之心,好比冰雪寒霜。(194)
生活要佛法化,信仰要理智化,处事要平和化,修持要日常化。(195)
给人方便而不磨人,做事秉公而不偏私,守持戒法而不妄为,群处和睦而不怪僻。(196)
仁的施与,望风偃然;德的教化,所向披靡;道的兴设,近悦远来;法的胜利,无以匹敌。(197)
「忍」是一种担当,忍之为德,在于负重;「退」是一种涵养,退之为德,在于和众。(198)
忍让是待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精进是励己最确实的实践方法。(199)
气和心境好,心平无烦恼;性谦人缘好,克己乐逍遥。(200)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