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最终目的是为了见性解脱。只有勘破名相,顿断识妄,透过一点,方一尽所有。那么,如何勘破、顿断、透过?皆无离当下!若契应当机,底穿洞明,恰意成合,灵灵不昧,自然妙用现成,转身有余!
花儿绽放脸上,无须擦脂抹粉。明月顶戴头上,原来心灯性光。无论道途漫长,前遥不可及,亦或脚下生安,时家乡故土……唯踏过寒热地,计较已尽,方得大受用、大闲歇。
百千亿劫修行之路,走走停停,进进退退,几多沉沦?今生有幸恰逢相遇,万望珍重,莫再蹉跎!
修行得不得力?参悟透不透彻?实证功夫有没有?当下能任运常然、提放自如么?能时处当下而无住于当下么?只要契机相应,一悟至佛地,毕竟归家稳坐。遇即应,应即过,过即了,一切尽我掌中物,无不随手拈来、提放自如!
“佛法无多子。”当下这一点明否?究竟透没透脱?穿耳之风,过堂而去。牙齿横列,规规整整。爽爽朗朗空月明,眼无纤尘,心地清净,随应无住世间,一任周转所有事。
修行修不好,是心不明。参禅未开悟,是没见性。“不识本心,修法无益。”若识得本心,有何法可修?“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何心?见何性?何为佛?大须勘破名相义理,有无俱遣,生佛双绝,恰合妙道始得!
顺境易懈怠,逆境易退却,如何起脚迈步,勇往直前?只要道心坚固,信愿不失,行在脚下,何处不是真修之道场!
若无习气,修个什么?若无烦恼,断个什么?若没有磨难,历炼个什么?若没有生死,解脱个什么?
碰到坎坷不平,驻足不前,就会中途夭折!逢得不如意事,忧悲苦闷,就很难迈过去!遇见障道因缘,退避三舍,就无法增长智慧!应借助境界现前之当下,打磨提升自己,体悟成就自己,此为真实修,会用心修,智慧而修。
青龙卧眉,丹凤开眼。通观大千,寂然生辉。洞穿里许底事,踏破须弥顶峰。释迦当年雪山六年苦行,可谓功不唐捐!一朝菩提树下睹星悟道——即历劫修行,时节因缘成熟;亦为勇猛精进,功到自然成的结果;又是以一大事因缘出世的悲智示现!
若学释迦,没门!不学释迦,没有出路!此时该当如何?拈取一枝看春秋,明月空挂寒潭映。了了数语,点滴通心。当于心上悟,岂在相上着!
若心明了,定有根智性慧,时妙高顶立,气宇如王;时平常作为,谦下如土。若心糊涂,尽是无明伎俩,时心外求法,昧负己灵;时偷心不死,妄求有得。一念迷,一念魔,一念觉,一念佛。一念回光,一念回机……纵观所有,皆无离这当下。说当下,应当下,何为当下?直于方寸地,站稳脚跟!若会心达意,当下即安然,无迷悟,无生灭,无人法,无修证。
当透过这一点时,全体呈现;当透过这一点时,唯我独尊;当透过这一点时,天下归心;当透过这一点时,涵盖乾坤。修行只在当下这一点上开悟,修行尽在当下这一点上圆满。
在当下这一点还复归元;在当下这一点寂静涅槃;在当下这一点随应生发;在当下这一点示表流宣。
若不彻明当下这一点,将被无明覆盖。若不透脱当下这一点,处处皆是障碍。
当下何来当下说?言说之时早已过。
头上安头浑不知,开口闭口妄成河!
死活都在这一点上,这一点为何?走过莫回头!
当在一点,无住一点,此点为何点?点过无落!
究竟这一点在哪里?于何处得见?这口开不得!
左点右点,上点下点,点点相通时如何?一指定江山!
若自在人,自然会这一点,明这一点。若自在人,哪点皆是自心的点。无论如何点,点向何处,即不二妙法行,归往之当下!若执这一点就会被这一点所困,愚而无智,死在当下。若应这一点而无住这一点,自能横竖拿捏,倒挂颠翻。看!春夏秋冬,四季轮转,青天明月还依然!
原文标题:修行,如何透脱当下这一点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海德禅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了家里都好,也为了自己消灾免难。
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处,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意,说话他听不到,眼泪水和鼻涕,看见就恶心,怕和老人一块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地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我们学习《净行品》文殊菩萨的教言“善用其心”,就是要懂得善自护念和护念他人。
丛林里,其中一棵树长得比其他同类来得高大,就可以说这棵树“出类拔萃”;山岳在群山中显得高峻特出,这也算是“出类拔萃”。人群里,才华出众,优点很多,不同于一般的人,也是“出类拔萃”。
说到吃饭,有人为饱腹而食,有人为美味而食,修行人则是为维系色身、借假修真而食。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和,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