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禅宗名刹六榕寺与苏轼的故事

宗门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禅宗名刹六榕寺与苏轼的故事

东坡莅临

  在六榕寺正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观赏这副楹联,不禁令人想起苏轼放逐岭南的一段历史记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脍炙人口,为千古绝唱;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一生坎坷多难。他早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长期不得重用,曾经被捕入狱,险些送了性命;等到神宗去世,宣仁太后监国,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他又因新法某些措施利国便民,不赞成一刀切地予以废止,以致招来了旧党程颐集团和刘挚集团的攻击,几次被迫出守州郡。哲宗亲政,新党再次上台,对元祐时期得势的旧党进行报复。

  绍圣四年(1097),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他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倾诉的就是这种心态。他在这里办学堂,整学风,以至于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人们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均表达了人们缅怀之情,连语言中都有一种“东坡话”。

  元符二年(1099),苏轼得到赦免,获准北上,路经广州城,有友人在净慧寺设宴为他接风洗尘。苏轼看到寺内种植的六棵大榕树树影婆娑,枝繁叶茂,浓荫如盖,郁郁葱葱,一派勃勃生机。他联想自己又可大展抱负,心情不知不觉之中,感到非常舒畅,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寺中方丈见苏轼高兴,便请他留下墨宝。苏轼欣然应允,提笔凝神,一挥而就,写下“六榕”二字。虽然只有寥寥两字,却骨劲气昂,厚实庄重,雍容大气,尽显苏轼的傲世风骨。此时,恰逢苏轼劫后逢生,心襟大为畅快,又爱榕树生命旺盛,故而借景抒怀,借书言志。

  所书“六榕”二字是苏体书法的代表作。方丈手捧墨宝,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吩咐将二字镌刻石上,悬挂山门。此后,净慧寺在民间便有了六榕寺的俗称,并渐渐流传开来。

  苏轼热爱生活,生性豁达,在岭南时期,一路饱览奇山异水,并与众多佛教人士有着广泛的交游。除了六榕寺,苏轼还与不少岭南寺院结缘。元符三年(1100)六月十七日,苏轼北归途径琼州之东五十里三山庵,应庵僧惟德之请,作《琼州惠通泉记》;十月十五日,北归经广州,应僧祖堂之请,为东莞县资福禅寺罗汉阁建成作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