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爱的无常、当下、柔软

宗门故事 | 作者:圣凯法师 [投稿]

  爱的无常、当下、柔软

  爱的无常

  有人说,情爱一场,在法国是一出喜剧,在英国是一出悲剧,在意大利则是一出歌剧;如果在美国,现在的情爱已成为一场闹剧。不知道情爱在我们中国,是什么剧呢?反正是一场剧。

  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报导,情爱的结果不是毁容就是伤害、毒杀,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丑陋事端。于是,很多人似乎觉悟了,这个世界并没有真正存在的感情;有的人执迷不悟,仍然在苦苦地追寻那心目中的王子或公主,期望奇迹的发生。

  世间流传着一个神话,在很早的时候,男女是合体的,但是由于触犯了上天的神灵,被天雷劈成了两半。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他(她)的另一半,尽管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是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而电影和电视剧却常常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的重复相同的情节:在某个特别的地方,一个特别的时候,一个特别的人,正在等着自己,冥冥之中注定两人要在一起了,毕生的幸福就会降临到这两个人的身上。

  但是,感情世界真是太无常了,昔日的情人成为今日的仇人;前一刻她还是含情脉脉,现在她却是怒目圆睁;电话里他还是信誓旦旦,当他出现在你的面前时,是要来跟你说再见的。在西方式的教堂结婚仪式上,双方都在神父前发誓,将手放在圣经上,发誓要相爱一辈子,至死不渝。可能在发誓的那一时刻,当然认为可以做到。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永远在不断的变化着,感情也是如此。但是,人类由于天生的执著,对于这种无常根本不去面对,坚持要找到一个“常”,所以海枯石烂、天涯海角,从而制造了无与伦比的痛苦

  这种无常要求我们能够认清感情世界的有限性与变动性,平静接受感情世界的种种变化。

  爱的当下

  佛教反对世俗生活的焦点在于“贪”,“贪”是希望将一个心爱的人或物拥有,或希望将一个愉快的感觉能够不断重复,它是一种盲目的冲动。“贪”的背后有一种假设,就是以为世上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可以无限期地拥有的,所以我们希望永远拥有自己的眷属,希望自己所爱的人永远不变心,希望能够永远生活在浪漫中。其实,在这个无常的世界中,什么是我们自己可以真正拥有的?所以,“贪”是一种无知或不肯接受现实的表现,那么苦则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般所谓的“爱”其实只是一种“贪”,是妄想将一种快感无限期地延续下去,这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它的本质是占有欲。因此,一般的“爱”有种回报的心理,不少人在失恋的时候会有被欺骗的感觉,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许多,却得不到应得的回报。爱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投资,所以失恋时可能会杀人或自杀。真爱应该不是一种占有,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无心”,没有任何机心,只是自然的流露而已。

  禅宗强调“活在当下”,我们则说“爱在当下”。人生中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得到自己所渴望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当我们得到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觉得没有那种追求过程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学会珍惜及欣赏在当下中已存的美和乐趣。所以,如果你在热恋中,会想这段恋情有什么结果?其实等于结束了这段恋情了。我们不能掌握未来的幸福,只能保证当下的幸福。

  很多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好象都成为至理名言。这其实就是因为将爱情的位置永远定位在过去的花前月下、甜言蜜语,而忽视当下的锅碗瓢盘、吵吵闹闹的现实生活。心理总是觉得结婚前的她既温柔又漂亮,现在的她怎么这样啰嗦、烦人;以前的他既温柔又体贴,现在的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冷漠、无情。于是,爱情失去了眩耀的光环,过去的一切都是一种梦、一种谎言,一切好象都已经结束了,只剩下一种维持、无奈。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现在的她或他仍然非常可爱、温柔、体贴。锅碗瓢盘可以奏出生命的交响乐,吵吵闹闹似乎也乐趣无穷,这完全在一种“爱在当下”的心情。以前的他很好,现在的他更好;以前的她很温柔,现在的她更温柔。因为,“爱”现在的他或她。

  爱的柔软

  爱情以玫瑰作为标志,就是意味着爱情要承受痛苦,所以流行歌曲中经常唱“爱情是一杯苦涩的酒”。痛苦是成熟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对痛苦的恐惧往往会造成对成长的阻碍。所以,流行歌曲又唱道:“一颗惧怕破碎的心,是永远不会学会如何去爱的。”修行不是去逃避烦恼和痛苦,而是如何在烦恼痛苦中去“自我发现”,认识真理,这就是“烦恼即菩提”。我们不必要去自寻烦恼,但它来临时我们不要去抗拒它,要学会如何在痛苦中增长智慧,这就是柔软的生命。

  玫瑰是有刺的,爱情似乎永远和猜疑、妒忌、怨恨和不安不能分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必须逃避爱情和婚姻佛陀说:“诸受皆苦”,生命不可能没有痛苦。痛苦是真实的,无法逃避的,所以平静地接受痛苦,不再与痛苦对抗。创伤与痛苦会使每一个生命变得更充实、更加柔软。可以想像,一个从来没有跌倒,没有受过创伤的人,是很容易变成高傲和不能容忍别人的。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浪漫,而婚姻则是走向“后浪漫”的现实。现实总是有限制的,于是出现另外一种呼声追求婚姻的自由,其实那是一种放纵、不负责任。真正的自由并不在于这些外在限制的消除,而是清楚地看到这些种种限制而不抱怨,反而能欣然接受它们,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意味着婚姻已经走向另一个阶段,是一种成长与深化。一位美国的佛教徒说:“恋爱是心灵的冒险,婚姻则是心灵的安顿;恋爱是常轨的超越,婚姻是常轨的回归;恋爱是现实的抛离,婚姻却是现实的重认;恋爱像短暂的假期,婚姻则像长久的工作。”因此,不管当爱情发生时实在极动人心弦,但是人总不能永久地生活在浪漫中,就象我们不能无限期地放假一样。

  恋爱与婚姻都是痛苦的,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反对的理由。佛陀提倡觉悟,而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具有觉悟的智慧了。如果我们鄙视、诅咒、逃避恋爱与结婚,倒不如将它作为一次修行的机会,来激励自己的成长。因为,恋爱与婚姻的所有问题,其实正是我们内心世界中的问题,而正是在柴盐油米中,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修行人应该是欣赏问题的美丽,正如到一丛荆棘中,可以看到那些黄色的美丽小花。当我们觉悟了这些问题,其实问题本身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所以,一颗柔软的心,能够无条件的接受生命所带来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爱。这是每一位在家佛教徒应该记住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