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西天取经第一人:比玄奘早两百多年

人物故事 | 作者: [投稿]

中国历史上的西天取经第一人:比玄奘早两百多年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却不知道,比唐僧早两百多年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他就是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更牛的是,回南京译经的同时他还写下了我国首本记述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佛国记》。

  有人说,再不远行,就老了。其实,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任何旅行都能跨越年龄的限制。

  一部《西游记》,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却不知道,比唐僧早两百多年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他就是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更牛的是,回南京译经的同时他还写下了我国首本记述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佛国记》。

65岁出发,历时15年觅得真经

  法显,俗姓龚,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东晋高僧、旅行家、翻译家。除了取经第一人之外,他也堪称是我国留学史上空前的第一人。

  公元399年,法显大师以65岁高龄,历时15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在穷游了近30个国家后,这场求法之旅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觅得真经戒律。

  著名作家冯亦同在“南京传世名著推荐手册”中写道:“法显(公元334—420年)是中国历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他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游29国,历尽艰险,赉佛典多种以归。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抵首都建康,住道场寺五年,翻译经论的同时,将十四载取经见闻,融合着佛学智慧,写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此书亦名《法显行传》《佛游天竺记》,全文约万字,对行经诸国山川形势、佛教名胜和宗教活动都有真实记叙,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地、交通和风情保存了重要资料。自19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法、英、日文等,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是世界宗教史、东方文化史和南京对外交流史上的千秋瑰宝。”

  相比途中肯定是没有妖魔鬼怪来捣乱的,但自然也没有各路仙人的“鼎力相助”,不过狂杀暴雨,想必法显大师取经期间所经历的又岂止是九九八十一难。值得庆幸的是,苦中也有乐,游学归来的法显大师在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不但译经,还写出了这篇著名的游记。

行者曾有11人,回国只剩法显

  法显这次取经,绝非《西游记》故事中唐僧所受皇帝之命一样。在后世很多研究者看来,《佛国记》书里没有攻略,没有线路,有的只是虔诚而执着的心。

  “重读南京寻访团”的创立人、80后的李欣说,此前,五胡十六国之乱,法显大师研读国内佛教经典却发现,佛经很多,但西域流传进来的佛经大多都是口头传诵,无文字记述,导致了翻译的错误很多。辗转记录之后,错谬更多,残缺不全;且上层僧侣与官府勾结,欺压下层僧侣;一些僧侣不守佛法,无统一的佛家戒规。法显看到这些情形,十分感慨,便决心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求取“真经”。于是法显从长安出发一路长途跋涉,经过大戈壁、塔克马拉干大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一路同行者曾有十一人之多;经历了千辛万苦,艰难万险,“最后回国只剩下法显一人,可以讲不一定比《西游记》里面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的苦难少。”

  李欣认为,《佛国记》是我国第一本记述了当时中亚、印度和南海诸国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虽然不到一万字,但在今天仍然是人们研究南亚次大陆诸国古代历史、宗教和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今天的雨花台公园的雨花阁内,至今还藏有当年道场寺的古瓦,用来追忆当年法显大师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近代有英、法、德等译本。

译出的《摩诃僧祗律》成为经典

  南京古寺多,其中又以南郊的古寺为最多,成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南京的佛寺远远超过诗人笔下的‘四百八十寺’。”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王能伟介绍,在高峰时,南京的佛寺达700余所,佛学研究亦相当精深,雨花台一带寺庙更是成了佛经翻译中心。当时建康从事佛经翻译的中心,主要有城南的道场寺和城北的华林园,高座寺、瓦官寺、龙光寺、道林寺、祗洹寺、长干寺和天竹寺也是译经的重要场所。“这些寺院大部分集中在城南,以道场寺为首。就在雨花门外。”

  王能伟介绍,“禅师窟”道场寺译经的有一批人。其中法显经30余国到达印度,取得了《摩诃僧祗律》的梵本,后又至狮子国得到《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经》等梵本,于公元412年返回中国。回到建康后,共译经6部,达100多万字。其中《摩诃僧祗律》成为后世研习律学的根本经典。

  然而当记者询问道场寺旧址在何处,王能伟表示,在雨花台以外,但具体在哪,“我没有研究,不好说。”

揭秘法显取经全过程

  首位出国取经的求法大师

  前不久,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正式播出。这部大型佛文化类纪录片揭秘了法显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西行取经并将其翻译成汉字,传于后世,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动人事迹。全片共分上、中、下三集,每集时长35分钟。

  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气候酷热,多恶风,法显一行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法显等人后幸得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在于阗国,法显等人滞留了三个月,结束后,法显等人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经过了25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元兴二年,法显等三人南度小雪山,忽遇寒风暴起,慧景突感寒疾,气绝身亡,法显抚尸,悲痛难抑。

  越过小雪山,法显一行又先后经历许多国家。他们抵达王舍城后,打算前往城东北的灵鹫山礼拜,却遭一僧规劝:“路况不佳,噬人黑狮经常出没,不可前往。”法显说:“我远涉数万里,经历艰险,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参拜佛陀当年说法处,纵有险难,也绝不退缩。”后来法显独自上山,并感化了黑狮。后来,法显又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求得《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法显才终于回到当时的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

道场寺究竟在哪?

  按照史料在秦淮河南岸长干里一带

  作为六朝、明代等文明中心的南京,2012年,加入“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计划。“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申遗文本就是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负责编纂。在该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心目中,道场寺与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

  贺云翱说,法显是将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在一起的高僧,也是一位学者、旅行家。法显与一些来自国外的高僧一同译经,并写出了第一部反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著作《佛国记》,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但遗憾的是,道场寺今天已没有实际遗迹。贺云翱说,按照史料,就在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一带,“直到清朝还有人能够指出道场寺的位置,就在大报恩寺(又名长干寺)的东边。虽然其具体地址我们尚未找到,但今天有《佛国记》这部法显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献遗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