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暗施慈悲与后人

人生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

  中国古代信佛的官员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一位最具佛教信仰和最有慈悲心的地方官。他在官场生涯中,始终心怀无限慈悲,为当地百姓和佛教寺院做了很多好事,深受民众和佛教信徒的爱戴。他曾说自己的所有善举,都是为了“暗施慈悲与后人”。

一次,白居易在伊河的八节滩看到这样的情景:

  八节滩七拐八弯,象一条巨蟒盘踞在河面。滩上九峭石怪石嶙峋,险象环生;河中水流湍急,忽儿似脱缰野马,奔腾直下,忽儿又如乌龙绞柱,回旋翻滚。这时,一支船队正顺流急驶而来。快到滩头时,船上的艄工纷纷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尽全力拖住船身,减缓船速,一步一步,艰难地把船护送过滩。就在最后一只船将要过滩时,只听得一位年老体弱的舵手一声惊叫,船撞到了峭石上,船身碎了,老舵手被摔成重伤。河中顿时响起呼天抢地的哭叫声。

  白居易神色凝重地望着河面,家仆多次劝他回香山寺,他就是不愿离开,直到船工全部被救上了岸,双腿冻僵了的白居易才被家仆背回到香山寺住处。

  白居易看到船民渡八节滩的艰险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发愿要开凿这条吞噬船民生命的八节滩。但开凿八节滩需要很多经费,为实现自己的愿望,白居易一方面请求香山寺僧,另一方面游说洛阳富绅,请大众合力施财开凿八节滩。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终于筹齐了所需资金。

  资金齐备后,已经七十三岁的白居易决定亲自主持凿石挖河,疏通河道。伊河一带的船民和石工纷纷自发投入到开凿八节滩的行动中来。经过一个冬天的紧张施工,八节滩内的九峭石被凿掉了,伊河疏通了,多年的险滩变成了通衢,从此船民们再也不用担心行船的险情了。

  八节滩正式通船那天,白居易兴奋地作了一首《开龙门八节滩》: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存,暗施慈悲与后人。

  晚年的白居易心中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受苦受难的众生。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民众做一些慈悲善事,让子孙后代永不受自然灾害的困扰。

  白居易无论在哪里为官,都将这种慈悲情怀带到哪里。唐穆宗长庆二年( 822年 ),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走马上任后,白居易的第一件事就是体察民情,经过考察后,他得知杭州最紧迫的政务是兴修水利,于是便投身这项工作。杭州城内原来有六口水井,六口水井通过石渠与西湖相通,是杭州城内百姓日常饮水的水源,此时这六口井已经堵塞。白居易即动手疏通六口井,保障了杭州百姓的饮水。白居易在杭州的更大功绩是治理西湖。白居易到杭州不久便修筑湖堤,将原来的堤坝增高数尺,以阻挡钱塘江的潮水涌进西湖,同时提高西湖的蓄水量。经过精心治理,西湖不但保持了美丽的风景,而且成为灌溉千余顷农田的水源。杭州农民再也不受干旱的困扰了。

  白居易以慈悲情怀为杭州人民做了许多惠及民众的实事,他因此受到杭州民众的爱戴。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当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圆满,离开杭州时,杭州百姓扶老携幼,拦道相送。其情其景,令白居易泪流满面。

  他深情地写下了《别州民》一诗: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对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在担任苏州刺史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白居易以慈悲之心,为苏州百姓做了很多工作。他刚到任就发现苏州有些河道已淤塞不通,妨碍水运。由此,白居易便主持开凿了一条从阊门到虎丘的山塘河,同时还命人在河两边种了数千株桃树和李树。山塘河的开凿极大地方便了运输,更方便了佛教信徒到虎丘寺烧香礼佛

  作为佛教信徒的白居易,不仅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工作,而且对佛教寺院也极力护持。他在苏州刺史任上(825—827年)“发愿”修建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在内地寺庙中外似一座花塔,内有轴,可以转动。因内中装藏经,所以称为转轮藏。轮藏是佛寺中之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又称转轮藏。亦即将书架作成八角形的书棚,中心立轴,使书棚得以旋转,俾能捡出所需经卷;此种书架即称轮藏,与民间的走马灯相似。轮藏之制,起自转藏。所谓的“转藏”,就是转读大藏经之意,这和“看藏”不同,“看藏”是指读经时每天阅读,自首彻尾一字不漏,而“转藏”则只是读经文中每卷之初、中、后数行而已,以使佛门弟子有安定的修道场所。

  然后,他四处筹集修寺善款,直到离任后还为此而奔走。由于白居易倾心付出,修建工程于大和二年(828年)秋开工,历时8年,至开成元年(836年)春竣工。在千佛堂中收藏有“经函二百五十有六,经卷五千五十有八?”。此时,远在东都洛阳的白居易作《苏州南禅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三年后,白居易把在开成四年(839年)续编的《白氏文集》六十七卷送到苏州南禅院千佛堂收藏,他是想依托寺院珍藏经藏的因缘,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永久流传后世,使自己的精神生命借文字得以传之久远。

  白居易晚年常住洛阳,在洛阳他爱上了香山寺。他认为:“洛都四郊,水山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他和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他曾作有《香山寺二绝》诗: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是如此地钟爱香山寺。

修复香山寺

  对于香山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景象,他感到十分惋惜,决计要修复这座古刹,以方便佛弟子修道。为了能圆满实现修复香山寺的愿望,白居易绞尽脑汁筹集善款。大和五年(831年),白居易的挚友元稹在武昌任所得急病,弥留之际,嘱家人托白居易为其撰写墓志。家人遵照元稹的遗嘱,请白居易撰写墓志铭,并送给白居易价值六、七十万的马绫、帛泊、银鞍、玉带等。白居易睹物思人,悲痛万分,一口答应“文不当辞”,尽快写好;但“贽不当纳”,推辞再三,元家坚持留下钱物。白居易想到曾和好友一起游历佛寺、诵经、发愿,于是决定将这笔钱布施给香山寺作为修缮之用,也算代为好友了却了一桩心愿。

  有了好友家人给的这笔钱,再加上其他佛家弟子和居士们的捐赠,香山寺的修复工程于大和六年(832年)五月初开工。他们请僧清闲为修复工程的主持,并派河南府官员来协助,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原本破败的寺院修复一新,重现了昔日的庄严。善男信女到寺院参礼再也不用为安全担心了。

  香山寺修复完毕后,白居易分别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和《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来纪念修建香山寺这一殊胜因缘。八年后的开成五年(840年)九月,年近七旬的白居易不顾身患风疾,又促成香山寺建成经藏堂,为在香山寺保存佛教经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他还欣然作《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记录这一盛事。十一月,他又把在洛阳的近千首诗作结集为《洛下游赏宴集》十卷,藏于香山寺经藏堂,以便将自己的诗歌作品传之后世,供有缘人阅读。

  两年后,即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五岁。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安葬在松柏长青的香山琵琶峰上。入葬那天,远近的船民和老百姓都扶老携幼,含泪送别这位一生“暗施慈悲与后人”的父母官。在白居易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广大民众至今依然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位慈悲老人。他的这种慈悲精神将被永远传之后世。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