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三集

第三集

“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净觉随顺”,随顺净觉,净觉随顺,是为有无俱遣、善恶俱遣、是非俱遣、佛魔俱遣、一切差别俱遣,是为圆觉性发起。以此因缘是为善巧,是为最初作业圆明,是为顺性起修,是为光明安住,是为善哉善哉,自利利他,是为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为四种波罗蜜。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

不动者,就是光明藏,就是照法界。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

我们可以看我们刹那刹那地心念,刹那刹那地在劳作生灭,在是非幻化,在种种虚妄中、执着中不能自拔,在如是无量缠缚中不能得救,不能自在。所以我们被亲疏所缠,被爱憎所缠,被是非所缠,被有无所缠,被佛魔所缠,被你我所缠,被无量差别缠缚,不能超越,说这就是苦啊,有起有灭。

“无知见故”

诸佛如来无知而正徧知,众生有知偏执一处,染着不能出离,不能无碍。诸佛如来正徧知,清净无知,正徧知一切处,广大发起,而无所知,以此因缘是为清净觉地,此处甚深甚深甚细微,我们要深深的思惟,切莫一带而过,要随顺觉性来思惟,思惟光明,思惟正受,思维利益,思惟解脱,正思惟。以此因缘发起修法正行,若不如是,无有修法因缘啊!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佛法的修证,修的是知见——我爱我恨、我亲我疏、我是我非、我魔我佛,都是事相啊,堕入边见邪见之中,不得法益。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徧十方故”

法界性是圆满的。我们众生的本心、诸佛的本心亦是圆满的、清净的、无作无起的、无生无灭的、究竟安住不动的。我们这个觉性本来如是,觉心本来如是,就是圆觉性,就是诸佛的心性,也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源之性,决定无二,本寂光明。在这个地方大家深深地思惟,维系,善自思惟。吃饭可以没有味道,睡觉可以不睡,走路可以不知其路向,乃至一切作业可不生爱憎,但此处不能不思惟,若深深思惟者,是名善男子、善女人,是名菩萨,是名摩诃萨。

(注:录音中无“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一段正文及开示,因此注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

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

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

知彼如空华,若知一切善恶,是非流转差别,皆是空华幻影,那么这流转之因就无由生起了。

“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徧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众生这个觉性与诸佛觉性本无相异,但为执着分别而偏拘一点,偏执一面,堕入二边,或者是种种差别见,不能遍于十方,成就佛道。

“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佛法非修非证,毕竟无所得,是为佛法真实利益。亦无证者,亦无修者,毕竟空无所得,是佛法根本所依。以此大威德,建立无上教化、无碍教化、圆满教化、究竟教化,亦是诸佛的清净教化,是最上教化,是一切众生毕竟所归,究竟所归,最后所依。“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这个地方要深深的归依、殊胜的归依、究竟的归依,在这个地方发起运用,不是断灭。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

我们经常讲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无智亦无得就是菩提心的根本,亦是菩提心的相貌,也是菩提心的运用。不动法界就是大菩提心的光明,就是我们众生的本心。

“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因为文殊大智能启迪我们正知正见,智慧知见、方便知见、究竟知见,远离邪见,使我们归入一乘,所以说文殊大智,大智文殊。最先开启这样的启教因缘。这一段文字最主要是引发我们,使我们远离邪见的伤害,迅速归入正知正见。

二、普贤菩萨启教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如是恭敬、归命、供养、赞叹、成就,是为“右绕三匝”。

“长跪叉手”,

叉手者有和合意、随顺意、相应意。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

不修大乘,闻此教会多生怖畏,多生退懦,多生诽谤,多生疑惑。所以说修大乘者必发此心,必行此道,方能完成无上的一乘教化,所以这个地方讲“修大乘者”。

“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

那光闻此境界,无有修证者,究竟无所得,觉性本圆满故。闻到这样的道理了,不堕邪见,修行怎么修行呢?那下面普贤菩萨来发明怎样修行的因缘。“云何”就是依正见而发起修行。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我们这个身心世界,幻幻化化,无有休息,皆是众生无明业病所幻现出来的梦幻作业。

“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我们色身是幻,作业是幻,那怎么来修证呢?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

若幻性灭。

“则无有心,谁为修行”

这是大问题啊!你说究竟无有众生可得,一切法犹如空幻化,那要是证得这种实际,一切灭尽,一切幻性灭尽,无有心,谁来修行呢?这是我们众生最容易生的断见。

在这个地方,普贤菩萨为我们提出来的,替我们、代表我们提出来,我们要深思呢!我们提不出这样的问题,有时恍惚地会想一下,但真让你提,你又提不出来,菩萨来代我们提。无有心,那谁来修行呢?实际说以幻修幻,那要是证得这种所谓地“幻性灭尽”,那谁来修行呢?要小心这个地方,要在这个地方思惟。

“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那你要是说有心,有心识、行执,为什么又要说是修幻呢?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假使大家不假修持,于生死幻化之中长居不能出离,又不能了知这是幻化的境界,那是无由了生死的。这是一种矛盾的问题,前面是断灭,证得空性了就无心识了,那怎么能修呢?谁来修呢?后面这个要是不修那众生怎么能出离生死呢?因为他不了这是虚幻境界,长居虚妄而不能得以解脱,在妄想中不知是妄想,所以说无有出离生死之因由。这不是一对矛盾的问题吗?

虽然佛说的是正见,我们听闻这样的正见了,知道究竟无所得,一切圆觉性,本来安稳,一切法本来无作无起,要证得这样的因缘,那就无心,那谁来修持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再一个就是说,若是说不用修持,众生本来不用修持,本来圆觉性圆满,本于生死中长居幻化,不能了知这是幻化境界,那居妄想心中云何解脱呢?怎么能出离生死呢?

这是一对问题,要把这个问题善于看明,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所谓地入正思惟。看到这个地方,往往我们心力不及啊,往往我们会堕入一边,堕入一边就执着一边了。

那要说无修者,好了,我就放逸吧——没有修证者,不需修证嘛,本来圆满,那就堕入所谓地断灭因果之邪见之中;要么一个就是说,我断灭了,这个断灭因缘发生了;或者说我随顺因缘发生了,随顺因缘发生了,那就不知无明,无明众生就无法解脱,无法得度,得以了知现前这个境界,因为啥呢?因为他沉浸在这个梦幻之中,不能自知啊!

这是两个问题,相对的一对。要不修,自己不能觉知的,不能了知虚幻境界的,不能从妄想中走出来;要是修证呢,那要是没有心识怎么修证呢?无起无作怎么能修证呢?这是个大问题啊!也可能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审视了,就知道佛法何以修证了。要不然,你走的都是弯路啊!许多作业都是于佛教背道而驰的,往往我们不信。善导大师讲,日夜六时疾走疾行,亦是杂毒之善,不能成就往生正因,不能了生死,因为你路头没有认清楚啊!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

包括大众、我们,即为学习佛法的这个因缘。

“作何方便,渐次修习,

怎么来渐次修习认识呢?

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看那些菩萨为我们请法,礼拜、述说、绕佛,然后再礼拜再说,再绕佛,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因众为法忘躯啊!要没有普贤菩萨、这十二圆觉菩萨来给我们启教,这个《圆觉经》本子是没有的,我们大家今天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殊胜的因缘。的确听闻这样的文字是极为稀有的。我读这个文字我是很认真的,你不要看这换换衣服,剃剃头,不是,平时我是没有这个心的,这样的文字是极难得、极难遇的。你们不要看是小因缘,我从来不敢作小因缘。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人众生”

告诉就是为我们,清楚地告诉我们,问者与答者,都告诉是为我们,我们一定不要把自己排除在外。今天上午听他们说,这个地方不懂,我说这个地方懂不懂主要我们太生疏了,我们懂的是什么呢?是贪、是瞋、是痴、是慢、是疑。可以看看是不是这个东西?是颠倒、是妄想、是无明、是好坏是非、是善恶大小、是有边之法、有漏之法、有为之法、生灭之法。我们熟悉那个,所以这个不熟悉。不熟悉,我们要慢慢地熟悉。一切众生都是大菩萨再来,倒驾慈航,在那放净光明的人,久久地熏习,能懂得,能用得,那就太好了;用不得也作一个菩提种性,真实的利益,这真是象一个金刚种子,种下去永不散坏了,待机缘成熟,就萌发出来了。

“修习菩萨如幻三昧”

因为要是知道这种如幻三昧就会得普等三昧之正受。“如幻三昧”,就是能晓了一切世间如梦如幻,一切差别境界皆是幻业产生,如病眼目见空中之华及第二月,了不可得。以此因缘于一切善恶、是非、大小、亲疏不作取舍,自然解脱,自然不动,自然进入光明安稳,得所谓的种智、无师智,乃至一切智,乃至道种智,乃至种种差别智,或者说不可称智,无上无轮最胜智,种种智慧由此而出。

“方便渐次”,

“方便”者,就是入手处,给我们一个入手处。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佛法没有入手处,随自己的心——自己的凡夫颠倒心。佛在《四十二章经》告诉我们:汝心不可信,汝意不可信,未证阿罗汉汝意不可信,不到阿罗汉果,就是“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为后有”,不是这样的人,汝意都不可信,汝心不可信,靠不住。

当然我们都靠自己的心,信自己的心,就是生死轮回的心,造生死轮回的业。没有什么好说的,自然而然,因果丝毫不爽。所以说这个地方给我们讲,靠诸佛、菩萨的因来成就佛菩萨的利益与功德。

“令诸众生,得离诸幻”

我们现在主要是无由出离诸幻,因为不识诸幻故,不知如是诸幻差别境界,是我们幻业幻心所产生出来的梦境与病态,非健康之本心所成就,就是本心不动,不动本心这个真实的利益,也就是法界心,非是法界心的光明藏。

“汝今谛听”

大家要深深地去洗刷自己无始以来的执着、分别的这种心理来谛听善思惟,随顺佛教,发明佛因,成就佛果。若不如是,苦哉!轮回无穷,哀哉!一切诸佛不能救拔。何以故?不随顺佛教故,那你不能了生死,那就太苦了。

“当为汝说”

我们各个听法会,与法会之众来说这个无上的教义。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

奉教者,必生大喜悦。奉贪、瞋、痴——自己愚迷之心者,必颠倒、无记、无明,堕入掉举、昏沉、无记之中,随业流所转不能自在。

“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为什么说大众默然呢?来衬托普贤菩萨的欢喜奉教的因缘,以发起共同的利益。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

非一种幻化,就象我们人类,在同一时有喜者,有怒者,有哀者,有乐者,有行杀、盗、妄、淫者,有做好事者,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者,也有到处偷盗、抢掠者,也有毁破佛的律戒者,也有懈怠放逸者、畋猎嬉戏者,也有无明业流强执者。就在这同一时刻,同一天之内,这样的因缘都是有的,所以说有无量的差别幻化。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这话甚深甚深啊!我们的种种幻化差别的根本来源,亦是如来的圆觉妙心。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

一切众生的作业差别,亦是如来本妙觉心,众生不知,妄持分别,而产生幻化业流。诸佛如来,自在方便,种种幻化三昧,广大回施,摄化幻化众生,出离幻化境界,而于诸幻化境界不作染着,是诸佛如来,诸菩萨自在方便,无碍之力;众生在此沉沦、堕落,流转无穷。

同一幻化,但是运用的差别太大了。有人拿钞票,我们这世间人可以为人作广大的善事,拔苦济难;有人拿这钞票作无量的罪恶,我们是知道的;有人拿核反应堆可以发电,使人照明,使人远离黑暗;有人用原子弹来毁灭人类,残杀生灵。同样的东西,运用的差别是极大极大的。

诸佛如来依种种幻化因缘入幻化游戏三昧,度脱幻化众生与幻化境界而不染着不留步,所以得以自在力。众生在幻化中以幻化为实有,所以说堕入幻化业流无明所遮,不能出离,不得自在。

这真是就象原子弹与核反应堆是一样的,也可以发电使一切众生得种种的受用,作电扇,作空调,乃至说作电灯种种因缘,电流可以为人类服务;另一类人把它制造成原子弹,可以毁灭城市,毁灭人类、毁灭生命,同是一个物质。

“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一切幻化,幻幻化化,但是空性是不坏的,一切众生妄想执着,但是觉性无坏,觉性无失。我们每一个人的觉性与诸佛如来的觉是等无差别的,虽然我们执着……所以绝不可心外求法。诸佛如来显现法身、报身、化身,种种显现若有相,若无相,种种提携,但是方便,非真实之处。何以故?但与众生归命此处,成就此随顺法性罢了。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

幻心幻灭,势在必然。因为有病者是有病之壅塞、有病之作业、有碍之结结,所以我们称众生的病为结使?。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诸幻不灭,觉心亦不动,所以觉心本圆,无染无着,不生不灭。但虽有无量幻化欺辱众生,众生随幻化流转,叫随境转,堕落于生死苦海。诸佛如来出幻化境界,所以说觉心不动,放大光明,所谓的“妙湛总持不动尊”——我们楞严咒每一天早晨的功课大家都会念这样的偈子,来赞叹我们的大哉觉性、本圆觉性、光明觉性。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假设是依幻说觉,则觉亦为幻。何以故?是对衬之法,如此不动觉心,无以言明,但以假说不动,于幻化业流作对比而说。所以说这叫依幻度幻。说佛本不说法,佛不为佛说法,但为众生说。何以故?众生在梦幻境界中,诸佛入众生梦幻境界提携众生,不住梦幻境界,还归于真实,是为教化方便。若不如是,说实有幻,那就实有觉,有幻有觉,皆是说幻,皆是幻业,皆是生灭之业。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若说还有觉,那还是没有离幻!所以说佛教导我们说:“我法非修非证,非念觉知”,就是如是说。诸佛如来正徧知,实无所知啊,非是断灭。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那你说无觉者,说无知,那是断灭相;若说“正徧知”,要是执持“正徧知”那亦是堕入所谓地“觉相”,亦是众生相,亦是幻业,这是根本纯净说。在这个地方呢,没有任何可抓的东西,没有任何稻草。众生无始以来,总想抓一个东西,要依一个东西,要拽一个东西,我们每时每刻都丢不掉一个东西,总要依一个东西。不依一个东西,顿生恐慌啊!你马上生大恐怖,没有依托。所以说总要染着个东西。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一切有对顿时不可得。觉与觉者,无觉者,都不可得。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

这叫“离字诀”,“无字诀”,过去宗下的大师喜欢用这样的教化。一个“无”字单单提起,什么来也是随他去,随他去……自然而然归入纯净光明。如此是为“参话头”。

“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离幻远离之心,亦需远离,

得无所离,

究竟无所离,无所不离无所离。以此因缘,即除诸幻。

“即除诸幻”,

我们看我们是不是这样行持的。我们总要抓一个理啊、一个事啊、一个作为因缘啊,离不开。要离不开的情况下,就无以修证无上佛法,多堕有为之中。所谓地有为必有漏,有漏就不是无上殊胜之因、无上殊胜之缘。这个缘因没有就不能成无上菩提!说无漏业发起,有为也可以发起种种因缘,是发起,但不是究竟运用之处。所谓染着是为有漏,有为。无染无着是为无漏无为之清净法益,善法益。

“譬如钻火,

释迦佛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两木相因,

两个干的木石我们可以钻,古代人没有打火机、火柴,也没有什么电源,用木石,叫钻木取火,两木相因,两个木相磨擦,速度一快,火慢慢就生起来了。

火出木尽,

火燃了,火把木燃掉了,木化为火,木亦不可得。

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这是比喻以幻修幻。我们众生的业力亦复如是。这个缘与因也是幻因,也是觉者、未觉者、能觉者、所觉者、运用法者。如此因缘,就象木与木相磨擦然后会产生智慧之火,究竟照亮法界。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这个地方要小心。佛在《金刚经》讲得特别多。说须菩提,世尊能以三十二相所得吗?须菩提说:非也,世尊。后边世尊又说佛不说断灭法。佛法不是断灭相,但是现在众生不执着“有”,就执着“无”,就堕入二边,非佛教啊!一说“无”,就取“顽空”、断灭空;一说“有”,就执持于“有”,就堕入因果之中,被因果所昧,不得出离。因为一切因果皆是幻相、幻化,幻化境界,但不可取断灭,何以故呢?众生无尽故。虽是幻化,佛法的教化亦是无尽,毕竟不可得,是佛亲证。运用幻化度脱众生是佛大愿,是佛悲智,是佛方便。如是运转,佛法不断,佛法究竟运作。一切众生必得出离,这是佛法与世间法的巧妙结合,也就是第一义谛与俗谛的完美地运用。若不如是就会取断灭,或者取着一个“有”,堕入轮回业流中,不能出离。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善哉!这个话看着很简单。“知幻即离”这真是不作方便之方便呀!我们要看到什么都作幻业。

宋代有一个禅宗大师,叫大慧杲祖师,有一次,他给别人教诲,别人说:“你给我说一个实用之法,我不想学那些谈玄说妙的东西,我不要,你给我说一个实实在在的运用”。他说:“你不妨把白天当成梦幻,把梦中当作真实,这样来运用。”那我们大白天的确是个梦。

那你要知道这是个幻了,你不作取舍,离它就离了,舍了就对了,那就会得利益。在这梦中呢,不作取舍,是为“离”,是为“悟”。因为梦幻境界无作无起,自然会生清净光明之心,自然得无量的清净法喜。看着容易啊!这句话还是很好运用的。但是要是执着一点就很难下手。

“知幻即离”是口诀,在佛教中有口诀之教,密教的教化最主要是在口诀上运用的。什么叫口诀呢?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就对了,没有啥理解的。你要说我理解,那你没法理解。前面讲很多道理也是为了理解,实际说不理解的运用是最直接的善巧,那要是说我理解再运用可不可以呢?也可以。要是善根厚的人呢,特别容易理解,随顺就是理解,善思惟,善随顺理解,要是用自己的妄想心来强执理解,很难理解。

“离幻即觉”

我们可以看我们这个法会也是个幻境,一时大家的要求和合因缘,我们的福德因缘成熟了,幻出这个景象,能不能离呢?方便用!这个地方可以各个研习。

“亦无渐次”

如此离者,顿出生死苦海。“即生成就,不假方便”。也叫顿教顿说,这是一种顿教。行得来了,就能顿出,即生成就;行不来了,称为顿教;再行不来了,称为顿说、顿理、圆顿之教。我们能运用就成圆顿之法,成就圆顿之功、圆顿之果。那你运用不起来,圆顿之教也只是个教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