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八集

第八集

因为佛有止答之答法,我们知道佛有三种答四种答之说,一问一答的答法也有,反问答的答法也有,止答的也有,什么止答?不理你,你问的是非问。说十四难不答,止答。

有一比丘跟佛这么说,说:“世尊,你对十四难不作答,我认为你不是一切智者,我不跟你学了”,释迦佛也不作答。因为什么?这叫非问,非问若一回答就堕入非问之虚妄的作业之中,那佛的确不是一切智者,佛的确是迷闷者。教下的我们有因缘看一看教,才知道所谓的十四难问。

“为诸菩萨开秘密藏”

也叫“金刚藏”,唯有金刚藏菩萨能提出这样殊胜的问题啊!如没有这样的问题,秘密藏不能打开的,金刚藏不能打开,我们没有钥匙。你要进入宝库得有打开宝库的钥匙。

“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

修多罗教,亦即了义教,所谓殊胜对机,契机契理的教诲。

“了义法门”

佛在给我们讲法,并不是给我们谈玄说妙,搞文字游戏。

“永断疑悔”(注:录音中无“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一段正文及开示,因此注明)

我们众生贪瞋痴慢疑,末法时代的人这个疑根特别深厚,我这几年被一些人猜,被一些人疑,被一些人谤啊赞啊,都是在疑中。许多学佛人都是了解这个人,实际说人了解不了解呢?拿经教最好了解,不需要了解任何人。

现在的人疑根特别炽盛,贪嗔痴慢疑是五条毒根,佛住世时,贪瞋痴三毒根,现在慢、疑、恶见又加上了,六条毒根都缠缚起来了,厉害得很呢!

“汝今谛听”

你要好好地去思惟呀!审视这个因缘。

“当为汝说”

为汝开许、悦可,使你的心胸通达,是为“说”。解你的心结是为“说”,“说”有悦可之意,有喜悦之意,开除众生疑惑的意思,叫“解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

奉教者,知道自己有打开秘密藏的因缘了。为一切众生,为末世众生,为诸菩萨打开金刚藏的因缘了,所以说会奉教欢喜,这些菩萨真是为我们而引发的因缘,他们早已度生死,是古佛再来,不需要问这些问题,但是为了我们末世这些不知道怎么来问法、怎么来学法的人,来提出这样的问题。

“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随顺金刚藏的因缘叫“默然”。默然而住,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

我们知道,一切世界都是成、住 、坏、空之相,

“前后有无”

这都是有对,“始终”是一对,“生灭”是一对,“前后”是一对,“有无”是一对。

“聚散起止”

这又是两对,

“念念相续”

这是世界相、幻化相、有对相,就象我们这个世界的男女、是非、善恶、天地、阴晴都是有对的,这叫“世界相”,这是“俗谛相”,也叫“因果相”。

“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明确地告诉我们“种种取舍,皆是轮回”,一切世界相、因果相、差别相,都是轮回相。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

没有出轮回的人,这种觉性想辨别圆觉。

“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我们凡夫心,用流转的这种有对的心性来辨别圆觉性,圆觉性亦流转,法身随顺众生的虚妄作业,法身也是流转业。所谓地法身流转于五道是名“众生”,不名为“佛”!祖师这么开示的,这跟经典的话是无二无别的。我们现在的人总识自己的心,所以释迦佛在很多经典上反复告诉我们不可识心,汝意不可信。未证阿罗汉果之前,汝意不可信,汝心不可识。现在的人不光自己识心,还要叫别人识他的心,罪恶累累啊!过失无量啊!果报现前的时候,自己承担。

“若免轮回”

那你真正出三界,得清净的法益了,与大菩提心发生所谓地菩提心行,得见一切法无起无作,无有分别,不垢不净,本来安住,在佛不增,在凡夫不减,以此因缘发起所谓地不动智,种相现前,一切智现前,那圆觉性就可以启用了,可以思惟,可以运用,要不然没法发起。

“无有是处”

你要依这种所谓轮回的相、轮回的业、轮回的心来辨圆觉性,那圆觉性也是轮回的,也是流转的,轮回的业也是无有出离的,再装腔作势也没有用,再狂妄也没有用,再强执也没有用,再自大也不行,根本不沾边,没有意义!但受虚假果报、轮回果报。

“譬如动目”

佛举了一个例子,就如眼睛转动。

“能摇湛水”

水不动,我们眼在转的时候,你看的这个境界也在动。这很好实践。

“又如定眼,犹回转火”

那你定着的时候,你的眼睛定了,别人在转火轮,还是在转,我们不断这个轮回的业流的时候,就是说不断起作的因缘的时间所发的因缘都是相应的,都是轮转的,包括我们这个圆觉性也在转,老在取舍之中,一会儿这个好,那个坏,一会儿这个是,那个非,都会发起,顺着自己的心的就认为是“好”,就会护持它,就会认为如法,都是随转性。

“云驶月运”

这都是举的例子

“舟行岸移”

这都是有对的,因为世间的这些有对的法,可以说无量地有对都是轮转相,我们知道有转相,不知道法界清净平等之时都会运用这种有对的。所以法性也会流转,这个地方,佛就要启发我们的法性,要我们念念归入法性,依法性来起作、运行,所以要顺性起修,也要发菩提心起修。

我经常听到人说这个人好那个人坏、这个人对那个人错、这个如法那个不如法,这都是拿自己的心性来对照的,法性不能如是,但人情就是这样,就是是非、善恶,没有休息。因为我们没有发起心性这种平等、广大,徧于法界的真实之前,都会这样做的,也都会这样认为的,今天张三好,明天李四坏,总在变化,即所谓“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两岸的风景也在变化,水也在变化,自己的心也在变化,随着境界在变化,叫“随境转”,是为“众生”,是为“业流”,转化相。诸佛菩萨、一切贤圣,不被境转。何以不被境转?他知法界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故,所以一切流转相也归入清净,得安稳、得利益。众生不知,所以以流转心、变异心,所以说常被境转,常被八风所左右,生死不休。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诸旋未息”

就是有对的因缘,没有停息之时,

“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

从根本上来说,种种幻化相、轮回相、变异相,就是你现前所依止的这个标准,也是不可得的,况且在生死轮回的梦幻呢?况且善恶是非大小佛魔这些差别相呢?毕竟是不可得的,但是大家在这个地方捕风捉影啊,作真作假、作垢作净,不能休息,不能歇心。

“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你要是垢心没有清净,怎么能观呢?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这样的因缘会产生“三惑”,三种惑乱,现在我们在这个惑乱中特别炽盛,有的人学一点相似的东西,不光惑乱自己,还惑乱别人,使别人苦不堪言。我也如是审视自己。由于我们的垢心未清净之前,不知道法性平等之广大圆满的这种真实之前,往往就会观佛圆觉,虽不复转,但往往就会生三惑,三种惑乱。

“三惑”,我们看看“三惑”是指什么?对照对照自己,会不会生这“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

有的人眼中会生“翳”,出现重影,别人看到空中无华,但他会看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眼翳,是他生眼病,我们众生的这种差别心、生死心、是非心、你我心、颠倒心,亦复如是。

“幻翳若除”

做手术将此眼翳除去,恢复正常了,空中无华了。

“不可说言此翳已灭”

因为这种幻翳是多余的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是病态,所以不可言说此翳已灭。

“何时更起一切诸翳”

因为病本来是无有的,无有而妄发起是为“病”。是众生妄执病,所以佛为医王,治我们的妄想、执着的病罢了,说八万四千法是对我们的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病,是以佛说无量的法,是对治无量的病。有人把它归纳为660法——百法,汉地有人归纳为十种法门,一些大德归纳为二教——制教、化教,有人归成显教、密教,有人归纳为他力与自力,怎么个归法,千说万说都是治我们的病,我们要是没有病,佛也就不说法了,所以众生病是没有尽的,佛说法也就没有尽,佛说法因众生所需。

“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

它是同生的,这种幻化与烦恼是同时生出来的,如是生是无生的,是一种无明产生的幻业罢了,妄业罢了,本不可得,本无起作,众生以为有,堕入梦幻境界,自以为实有而受流转,我们这个轮回都是虚妄的,虚妄的梦幻,所以说它不是相对的。

“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

虚空本来不生华,因你眼中有病所以才见第二月或者空华,空本无第二月也无空华,只因为眼有病罢了,眼病一好,华无有生灭,本无生灭。我们众生亦复如是,生死轮回本是不可得的,我们若是能觉悟,能醒悟过来,法性平等,不起不作,那生死本来不可得的。所以“佛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而无一众生得度者”就是此语。本无众生故,空中本无华故。

“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

空中本来没有华生华灭的因缘,但因眼病了,看见幻华以为空中生华,所以众生以为生死涅槃亦复如是。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

这种妙觉圆照,徧于法界,没有取舍,清净广大,一切众生本具,虽然本具,但是不能发起功用,这叫“病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

佛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圆觉性,是为方便之语,非究竟之教。究竟之教是没有言语的,言语道断的,无法言辞的。过去宗下的人说向上一招,千佛不传,这个不传是我们本具的,不是给的。永明延寿大师在他开悟后说“知法非从外得,尊重一切善知识”,就是此教。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

如来的这种圆觉是一种随顺相,我们众生的觉性也是个圆觉性,但是已经执着了,执着取舍、是非、善恶,对自己的情怀,不对自己的情怀,已堕入不随顺因缘了。

我们知道普贤十大愿王,有“恒顺众生”之愿——第九大愿。十大愿王不会散坏的,这是随顺觉性而发起的,随顺佛性而发起的修持,众生都是逆性发生的自我的取舍,顺我者则喜则取,逆我者则嗔则舍,非为随顺觉性,就会散坏,包括你的福德、罪业,都是如是。

“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举个例子,象虚空一样是平等的,无有来去的,无有生灭的,无有增减的,这叫“本性”,或叫“本地风光”,实际谛理。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巳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金矿不是因为销才有的,若没有金矿,你销也没有因缘。

“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假如把金矿从矿中通过销溶、冶炼,使之成为纯净的金子以后,它不再为矿了。

“经无穷时,金性不坏”

方便说,比喻。

“不应说言本非成就”

没有金矿,不能炼成真金。方便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有佛性,但通过这些分别的执着,象沙金一样,就有沙子了,不能运用了,但是在各个觉性点上也在放光,也在执着,也在运用,但不能成就大的法益,多生烦恼,因为烦恼就不是圆满的、整体的法性。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如来的圆觉象金锭一样,众生的觉性就象沙金一样,跟沙搅在一起,不能发生功用了,发生功用也是偏执功用、取舍功用。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菩提也是个名字,“涅槃”也是个名字,这都是对比说,

“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这是真实说、究竟说、威德说、究竟安稳平等说,在这地方就是法性,在这个地方能见得到,用得起,是为发菩提心。我们要审视自己是不是学佛之人,就可以从这样地方看,不喜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麻木不仁,基本上就没有学佛。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

声闻、缘觉证于实际,断灭就是取涅槃的意思。

“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

他不能得究竟涅槃,所以叫无余涅槃。他不能取亲证究竟涅槃,就是究竟的利益,所以叫化城,《妙法莲华经》有化城之喻,怕众生怯懦,佛说涅槃,使众生有一个安住之地,中间休息一下,要不怯懦害怕,说我不学佛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太遥远了。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佛在《无量寿经》上反复告诉我们,舍诸劳虑,舍诸思惟,不是断灭,他是随顺思惟的意思,就是舍弃你妄想的思惟。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

萤火有多小,须弥山有多大,大家都知道,萤火虫大家都见过。以你那个有限的、虚妄的现量去测度佛智、佛的境界,太可怜了!现在许多骄诳的人,未证言证,认为自己得到了,就去随口推测佛智,推测佛教,满口胡诌。

说法不顺法度,就是胡诌,伤害人的利益。佛法不是推导出来的,圣言量,若没有证得现量,没有证得真正的圣量,与圣量不相应的时候,那就是非量!用你的非量,测度佛智,真是灭佛法之人。(编注:三量分二种,第一种:(1)现量;(2)比量;(3)圣言量。第二种:(1)现量;(2)比量;(3)非量。简单解释如下:现量,如五根对五尘。比量,是按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如对岸山上冒烟,推论该山必有人在烧火,万为失一。非量:如龟毛兔角,不存在的事物。圣言量:圣者讲的话。)现在有许多这样的罪人,一张口就认为自己说的是佛法,反正我是离开经本,离开戒律,离开论我不敢讲佛法,我讲不来,我也没那个本事,一句也讲不来,因为没有亲证到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只能依教给大家提醒罢了,我只是随顺这个经典的加被,给人做回施罢了,提倡经典就这个意思。提倡佛教,提倡圣言量,引导大家随顺经教的教诲来修持自己。

现在的人认为某个人证出来了,心生向往,祖师之话当圣旨,诸佛的教诲反而轻慢,这是末法时代最可悲的地方!佛与菩萨说法,都是最直接的,到祖师这个地方,有祖师的修证、知见了,有祖师的现量了,与佛的现量也有差别。种相,一切菩萨,一切贤圣都可以证到的,但种子智还是有差别的,究竟智不见得一样。说传佛心印,大部分传的佛的种相教化,就是一切智,象道种智、一切种智是佛亲证,或是大菩萨亲证,许多祖师是不能传播的。但现在的人呢,对祖师之教、对某些人的相似之语恭敬顶戴,认为这个人有修持、了不起,但对佛教——无上的教诲、最清净最直接的教诲反而轻慢!对经、对这一类的教诲反而轻慢!真是可怜!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这是必然的。

“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因为如来大智海,尽于虚空,徧于法界,众生皆在这里面,你若不相应,必众生业流之中,没有什么好说的。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这是第一步,要不然下面特别麻烦,这个根本我们不能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告诉我们这是最初作业。在《楞严经》叫“因地”,因不真,果亦不真。所以,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就是先断有漏、有对,这是生死根。

象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包括沙弥十戒都是断有漏的,避讥嫌、断有漏,这是根本,无作戒体都是断有漏的,断生死根的。但很少人注意这个地方,注意什么呢?谁不休息,谁不睡觉,谁一坐能坐七天七夜,可笑可怜,谁有神通,谁有宿命,谁能放光,都是非佛法的,妖魔外道横行于世,怪异惑众。

末法时代人不学佛啊!总学一些怪异,哪个法师能腿一盘坐七天七宿,那就好了,成“善知识”了,其实外道亦能坐。我们知道在窥基大师没有遇到玄奘法师之前,他坐了三大劫,不是佛法啊!

当年天台智者大师在天台宣扬教化的时候,许多听众来听,四众弟子来听,当时天正下大雪,就看见一个地方远远的没有雪,大家便问智者大师说,为何此方无雪呢?智者大师语众人言,此处有一外道入于甚深禅定,故此处无雪,众人不信,看不得见嘛。于是,智者大师三弹指,此外道即时出定,众人因见其貌,髪须皆长,颜无人色,体态高巨,此人于人寿八万岁时入于禅定,现在还在那儿坐着,有啥意思?象顽石一块,但现在的人都认为这是佛法,有本事啊!

由此可见我们应随顺经教,依止佛的教化,不可怪异惑众,我们应该学佛,何以故?佛法是清净、平等之教,是解脱、智慧、涅槃之法!

我到许多地方人一说就是功夫,一张嘴就是功夫,一合嘴就是神通,一闭嘴就是放光,佛在经典上一喝斥就是怪异惑众,妖魔鬼怪。《楞严经》在这地方喝斥得极为透彻。我希望大家要学佛,能学佛是你的福报,作魔是你的业力,但是的确要学佛吧!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相,无有是处。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

所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对比对比,是否跳出这个因缘了,是否被它左右了?况且妖魔鬼怪的法?况且颠倒的法?况且狂妄的法?自以为是的法?上帝法?邪见法?外道法?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出离不了,其它的就根本不用说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