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讲记 第56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56集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你今天这个懂了,就没有白来。按照文字的翻译,就是不要执着一切的现象,当你不执着,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这样的解释对你没有意义,你是完全做不到的,读佛经不是这样读的。而是说:「我应该如何修行?我应该怎么做到?」我们读佛经不是要拥有佛学知识,而是要变成那样自在无忧无虑的人。为什么大家在读佛经的感觉感触没有很深?因为你没有去探讨你应该怎么去做。比如,〔外离相〕就是不执着一切现象,就是不执着。但是你现在随便跟一个人讲不要执着,那个人会认同你吗?他甚至会瞪你。不但别人听不下去,连讲的这个人都执着,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叫人家不要执着。你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安慰别人,你看有没有效?「唉呀,不要执着啦,放下啦!」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话来安慰别人?你明明知道你这样讲话没有力量。当别人问你:「好,那如何不执着?」你叫我不执着,不执着是果,我不是要听不执着这个结果,这个已经是个开悟的人的境界,他才可以不执着。我们现在一刚开始不是要听不执着,而是如何才能够不执着。你今天学佛,无论你学哪一本经典,哪个法门,显教或密教,南传或北传,大乘或小乘,渐修或顿悟,都是一个问题,佛是要教你不要执着。现在你要去探讨如何不执着,如果连如何不执着的理论你都不懂,你根本没有办法修行。要找到像六祖这样的人,一闻就不执着的人,千古难得,当然六祖的过去我们不知道,他必然有很深厚的因缘,所以他才可以如此示现。你要往自心去体悟,文字是一个助缘,你要藉由文字来回归你的内心。你要去探讨:「我如何不执着?」有很多人看完《六祖坛经》很法喜,但他一定不会修,我们已经试过太多的人。为什么?你要去探讨:「我应该怎么样达到那个境界?」我们现在就要谈如何能够不执着。

  佛当初教修行人,所讲的理论没有那么复杂。弟子们都很直心,一听佛讲,专心修行几天就证悟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罗汉。我们现在这些人对这些最简单的理论都放任它,甚至不屑,然后经典一直翻却没有效,不愿意下去修,这没有用。这个《杂阿含经》,经文一打开的第一段,佛就跟弟子讲,你应该去观五蕴,就是你的身心。怎么观?去观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透过这样观察之后,你就会离开一切的贪爱,接着你就解脱了,就证悟阿罗汉了,很单纯。我们这一辈子第一个目标,纵使四果冰吃不到,也要初果,假设你能够证悟初果,你这一辈子也不会白来。佛一刚开始就是这样教,很多人一修,他们很快就开悟。但是你摸着良心讲,你有去观无常吗?没有人要观。那你学佛干什么?你读了《六祖坛经》不是要明心见性吗?不是要心开悟解吗?不是要悟道吗?不是要识自本心吗?你不开悟怎么识自本心?修行很单纯,没有那么复杂,你不要把自己弄得那么复杂。

  如果人家问你:「什么叫佛法?」「什么叫正法?」你就回答:「小乘法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大乘法就是一法印,缘起性空。」佛法就讲完了,正讲倒讲,都离不开这个核心。为什么叫三法印?为什么叫一法印?为什么叫印?这个印就是印证,你离开这个观念就不是佛法,就是外道。学佛学到最后,你应该绕回来从头学,你知道吗?你要去修「诸法无我」,这是「空」的概念,「空」很抽象,叫你悟「空」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你应该从「诸行无常」开始修,无常只要一修起来,自然就无我了。最困难的就是第一关,这一关证悟了,「无我」就很快了,接着「涅槃寂静」,就开悟了。无常的概念,你们不会觉得很深奥,依各位现在的程度,你们一定知道什么是无常,你现在能够理解它,只是你不愿意去修,或者你愿意去修,但不知道怎么修。就像我跟你讲,叫你去修无常,你回家怎么修?假设你现在听完我讲无常,你愿意回家观无常,怎么观?你是坐在那边观无常,还是坐在那边想无常?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想无常,不是观,不要把想和观这两者弄混,现在告诉你,接着你回去精进练习才有用,每天都要练习。

  我们过年要办禅七,也可以说是佛七,但是如果说禅七,人家就认为我们是修禅宗,说佛七,人家就认为我们是修净土,人的脑袋真是有够复杂。我到今天还很伤脑筋,用什么名字好?结果就用「迈向解脱之道」。怎么样才能够从现象中解脱出来呢?我们为什么要执着现象呢?前面讲过〔离相〕,〔离〕不能说是离开,而是说执着,现象是没有办法离开的,你哪里有办法离开人群?你哪有办法离开这个地球?我们换个角度来推,你为什么会执着这个现象?就是因为你的潜意识认为它是常的、真实的,你才会执着它。你来学佛,佛经告诉你是无常的,但是没有用,因为知识的东西不能变成力量,培根讲的「知识即是力量」讲得太快了,知识要透过实践、历练和印证才有力量。如果说你读完之后就可以变成那样的人,那你去买一本《论语》看看,你看完之后也不会变成孔子。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常,所以你才会痛苦。比如你现在买的股票涨了,你希望它永远涨,这就是骗人,它一定是无常的,一定是涨跌互见、高低起伏的。因为你不能接受无常,所以你会痛苦,你的潜意识是这样。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你,但尊重也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代表人家不会每天都尊重你。就像我每次来上课,也不期待你们每次都尊重我,因为这是无常的,万一我讲课伤到你,就很麻烦了。我不期待你时时刻刻尊重我,不然我会很痛苦。佛教要我们离苦得乐,就是要你明白无常的真理。无常就是真理,你不要小看这两个字。为什么?无常是变还是不变?这个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讲完了。无常的概念不是只有单纯地觉得它变而已,你还要体会它变,不变的是它的法则,变的是它的现象,它的现象分分秒秒在改变。这样解释,连没有学佛的人也完全听得懂。

  「这个世间上所有的东西都会变。」「师父,你讲得很有道理!」不可以讲我有道理,你现在认同还没有力量,修行是你要去印证的。透过什么去印证?透过练习,练习就是修行,就是实践,你要透过实践来印证「天上天下四面八方没有一事一物是常的。」你要去如是观察。佛教里面的「观」,事实上就是修行的总名词,我们一般讲观察,通常停留在表面的程度。我们上次谈过,这是大海,这是大海的表面。你的观察都停留在表面,你没有能力深观,没有力量打破你的潜意识,突破你的惯性、习气和习性,因为观得不深入。一般人都怎么观?你们看到电风扇就马上可以证明无常了,只要是现象的变化就叫无常,但没有人能因此开悟的,因为这样观太浅了、太粗糙了。

  为什么经典讲阿罗汉开悟了?莫非是佛骗我们?佛告诉我们:你要观察,归类起来有三类,第一类叫「五蕴」,第二类叫「十二入」或「十二处」,第三类叫「十八界」。你们现在要观察,我一定用你现在脑袋能理解的东西让你下去练习,第一,你要观察你的身体;第二,你要观察你的心;第三,你要观察外面的世界,你以外的都叫外面的世界,包括你的家人和子女,这三类就包括宇宙万有的一切了,身、心、世界,都是无常的,你要分这三个部分开始下去观。

  从简单地先观,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从简单的下手,做人做事学东西修行都一样,这样修行才不会自讨苦吃。要观察这三个,哪一个最简单?我们已经习惯看外面了,已经不用练习了。你不要觉得看自己的身体比较简单,你常常用你身体的感官系统去观察外面这个世界,感官系统最强烈的是眼睛跟耳朵,你只要眼睛一睁开就看,时时刻刻都在看,可以时时刻刻观察无常。第二个就是耳朵,我建议你从耳朵听开始练习,因为二十四小时都有声音,外面的境界是无常,耳朵听到的声音一直在变,很容易观察到无常,只是有的声音你已经习惯了,或已经能接受了,就像夏天你已经能接受冷气机的声音了,纵使它再怎么静也还是有声音,你只要闭着眼睛听,就会发觉声音一直在变。你觉得你知道了,不用试了,但是你回家还是要试,试到你的感受越来越强,越来越深,外面的车水马龙是无常,微风是无常,甚至落叶飘零是无常,一切都是无常,你感受相当地深,但是你儿子一回来,他就变「常」了。其实,无常就是正常,正常就是平常,平常心就是道。「你的儿子没有事回来」是无常,「又出去」也是无常,「回来要钱」是无常,「要了钱之后出去」也是无常,一切都是无常。你回去观察,你闭上眼睛,但不要急着听,因为这样你耳朵会痛,如果会痛,就代表你会绷紧,因为你会刻意。你要跟你之前听声音一样自然,从声音让你去体会到外面的世界是无常的,眼睛张开让你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无常的。请问,既然连外面的世界都是无常的,那别人骂你是常还是无常?跟人家计较薪水是常还是无常?名利是常还是无常?你不要小看这个动作,你表面上听很简单,但遇到一旦问题,你「无常」的观念就不见了,你就说:「我辛辛苦苦打拼到现在,却被你毁了。」怎么样?就是无常嘛!「以前谈恋爱的时候你对我那么好,结婚之后你却对我这么不好!」无常嘛!接着,你来听我的课,无常;听了课,想出家了,无常;出了家,不适应寺院的生活,又还俗了,无常。你们不用笑,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我们一个同学带他的一个朋友来,来的时候泪汪汪。我说:「有什么苦你讲出来。」她说:「我只有一个苦,我的爱人已经出家了。」她再说:「他跟我说想去道场走一走,我想也挺好的;回来后,他说想去参加几天的禅修,我想也挺好啊;结果回来又说现在道场在办短期出家,只有一个月,人生有不同的体悟也很好啊;结果短期出家变成长期出家…。」她很痛苦,就跟我讲:「师父,你们出家人都是这样吗?师父,你有老婆,你也是这个样子吗?」我默默无言。接着,我说:「你现在难过,是不是因为他出家?」她说:「对!」我说:「你不用难过啦,如果老公是你的,他还会还俗啦!」「师父,我观察了之后也有可能哦。」「为什么?」「他虽然出家,但他平均两个礼拜就回家一次。」我说:「对嘛,很有可能。」果然,一年之后还是还俗。还俗那一天,带着他的老公很高兴地来找我。你看,无常很好玩。

  当你观过外界之后,接着观身体。为什么?到最后一定要回归自己,因为那个是外面的世界,统称身外之物,但你最执着的莫过于自己,你最执着的不是你儿子,不是你另一半,而是你自己。为什么你执着他们?因为你执着你自己,你害怕失去他对你不利。接着,开始观自己的身体。最容易观察无常的是什么?观呼吸。当你心静下来时,你会听到你的心跳声音。只要是有打坐的人,不但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呼吸和心跳声,也可以感觉到他身体的酸麻胀痛冷热,甚至自己的毛细孔在呼吸。以医学的原理,毛细孔真的是在呼吸,只是我们没有静静地观察,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太粗心了,所以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你对自己身体的变化不知道,那变化就是无常。原则上你要观外面的世界无常,就停留在观声音,观身体无常就停留在观呼吸,这是很明显的。你可以感觉到的,只观一个动作,观到最后你会得到一个答案:「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没有呼吸,色身就毁坏了。你有没有好好感恩你的呼吸啊?观过了,真的察觉到身体无常,这有什么好处?爱美,但是终究抵不过无常。会不会死?会。会害怕吗?不会,因为也是无常。事实上你这一辈子常常是为你的身体在努力,你知道吗?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假设你一个月赚五万块,花在身体的有多少?首先是吃,肚子会饿啊!再来就是穿,接着是保养、看病、养生…,还有就是做SPA、按摩、减肥…。人实在是傻,为谁辛苦为谁忙?!就为这张皮忙。你自己想想看,你就会哈哈大笑,觉得人实在太奇怪,人实在是太傻!现在并不是说你赚五万你的快乐品质就怎么样,人家赚三万的快乐品质不见得比你低。享受人生的人是一个明理的人,明理的人才能够享受人生,就这么简单。

  虽然是无常,但不是叫你不要照顾它。比如,你的家人就是身外之物,但你要照顾你的家人。你的身体也抵不过无常,但你也要照顾你的身体,但这不是叫你执着你的身体。冷了,你就穿衣服,穿了衣服还感冒就没有办法了,不要因为身体无常,你衣服也不穿,那你干脆彻底点,不要吃了。无常的概念,对会用的人是一种智慧,不用会的人会对人生感到消极、无奈和伤感。你看很多的诗词歌赋,都有一股幽怨的无奈感,那是对无常的无奈,无常好像是一把枷锁绑着你,使你跳不开、挣不脱,因你不了解怎么把它变成智慧。你不要小看这两句话,光是「身外之物是无常」、「我的身体是无常」就能减少多少痛苦—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如果我这样跟你讲,你还没有感受,就证明你没有体会到无常,你对无常没有真懂。比如说:「你有小孩,你有没有希望他长大?」「有。」没有无常,他怎么长大?如果「常」,生出来他就一直放在保温箱里面就好了。「你想不想变得更有智慧?」我们现在傻傻的,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可能变得更有智慧。我们现在穷,就是因为无常,才有可能变成富人。我现在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一天我也可能变成一个正人君子。无常的智慧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生下来就准备要死,因为是无常,所以这一辈子不需要怎么拼啦!」这样讲话是不对的。「你病了怎么不去看医生?」「大家都要死,去看什么看?」如果无常这样解说,你现在就捏住鼻子,往生就好了。

  第三个才观「自己的内心是无常」。其实最苦的还是这颗心,我们表面上说我们要观境界和人事时地物是无常的,但真正主导的还是你的心,因为是你的心在看这个世界。对心和身体的认知,每个人不一样,所以痛苦的程度就不一样。有的人一感冒就觉得很辛苦,但有的癌症病患,有修行的都很安详,你看不出来他病苦。

  你现在要去观心无常,让你观过,你就真的解脱了。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活在:「你是我养的,所以你一定得听我的话,你一定得孝顺我。」「你是我的员工,你就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公司付出。」「我对你那么好,你就得对我这么好。」「我是你的长辈,你就一定得尊重我。」「我跟你打招呼,你就一定要回应我。」你知道,我们内在这种错误的概念很多。它是无常,你不要期待跟人家讲早,他每次都会很高兴,面带微笑,跟你说「你也早!」,你别想啦。一样的道理,你的孩子平常很乖,今天却跟你顶嘴,你不喜欢,很痛苦,但他可能有情绪的问题。如果你能有这个认知,你的心就很好过。现在的人有很多心理疾病,严格来讲,我们每个人心都有病,你不快乐就有病。一般人不明白不快乐是一种病,更不明白执着是一种病,执着好的亦是病,我们一般人可以体会到「这个人情绪很不稳定。」很有情绪的人,我们常讲他应该多一点EQ管理。其实不用管理,你只要知道它是无常,就很容易释怀。更严重的不是他有情绪,而是他常常躁动不安,就变成一种躁郁症。或是他经不起挫折,内心有很深的恐惧感,他不是恐慌症就会变成忧郁症,更严重一点,就变成精神分裂。这就是世间人所讲的疾病,每个人都有病,只是你病得轻重而已。你明白这个概念叫世间法,你只要好好地学心理学,或去学谘商辅导,或者你是个天性比较乐观的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他还不明白真理。真理是什么?心本来会变化,心若是不能变化,就不叫做心。心随着各种情况而改变,只要你明白,它反而不会影响你,只要你不明白,你会很苦。尤其想修行的人,会修出毛病,甚至走火入魔,那就是知见和观念不正确。

  比如,很多人常常这样问:「师父,我念佛时,边念边胡思乱想,怎么办?」或者说:「师父,我诵经时,诵得很快,但还是会胡思乱想,怎么办?」「师父,我打坐时心都不能静,怎么办?」你们学佛的人常常会问这些问题。怎么办?「它本来就会变!」「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了!只要你能够彻彻底底接受它,你内在的清净就出来了。「师父,不是不要胡思乱想,心才会清净吗?」这样的概念是错误的。只要你愿意接受外面的声音,你的心是不是不会苦?比如,有的人很怕孩子吵,「你是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吵还是隔壁的孩子吵?」「自己的孩子。」奇怪!不都是孩子在吵?!自己的孩子吵,父母亲比较能接受,隔壁的小孩在吵,你们就说:「拜托,你们家小孩的嘴巴怎么不塞起来?」一样的道理,我觉得所有的女歌星唱歌最好听的是邓丽君,男歌星唱歌最好听的就是费玉清,这是我个人的偏见。但是,假设你不喜欢听那个声音,我现在放一片CD,你很讨厌听,你就会听得心浮气躁、很烦。就像有的学禅宗的听到念佛就烦,我讲的是真话,他好像是禅净势不两立。「你是什么教的?你是佛教,我是基督教的,各自站一边。」一样,放你喜欢听的歌曲,你就觉得好舒服,好清净,你有没有觉得莫名其妙?这样的经验人人都有。请问,你内在有没有声音?你只要能够接受你内在的声音,它就变成风雨中的宁静。不要害怕你的念头、妄想,只要你现在在做什么,就一直专心地做下去,念头起来就让它起来,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不要说:「我就要一直修,修到不会起烦恼,不会起念头。」你不要这样想,你这样修会压抑、会出状况。就像说,有个人很怕吵,所以他远离都市,选择到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搬到山上。但是如果以声音来讲,山上更吵,我晚上在睡觉,弟子都问我:「师父,你睡了没有,你睡了没有?」尤其有的人听到山上猫头鹰的声音,就像在说:「你是人,你是人…」我这样跟你讲你应该懂了:「啊!原来修行不是说内在不要动不要起!」你静静地坐着,或看经典,或念你的佛,它起念头,你就继续念你的佛,它再起,你再念你的佛。就像外面很吵,但你还不是一样过你的?!

  我尽量用你懂的,用你的经验法则跟你讲,你就知道修行是可以这样修的,这样就很轻松,这样修行别人看起来你还是跟一般人一样,但你的内在就是很清净很快乐。你现在如果有情绪,是因为你现在没有办法训练到那样的境界,你的心还是有贪瞋痴,你没有办法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所以你还是个凡夫。怎么办?现在察觉到自己在生气了,就用一个概念:「原来心是无常。」就化解了。现在心在烦恼,就起:「原来心是无常的。」心在忧悲、烦恼、恐惧不安:「原来心是无常的。」按照这样地观,无论你现在遇到什么事,你的心是很容易净下来的。很多人为什么没有办法跳开?很多人把心当自己。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心就是妄心,就是心念,你常常把心念当成你自己。我告诉你,心不是你的,身不是你的,你的家人财产不是你的。如果是你的,你就可以做主,既然你不能做主,就不是你的。外面世界的变化,你不能做主;你想你的身体不老不病,你不能做主;你叫你的心都不要起烦恼,你没有办法做主。由此可以证明,它不是你的。你要注意到它不是你的,这种智慧是很难让一般人所接受的,这个部分比较深,就叫般若智慧,叫「诸法无我」。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要讲,我现在要讲你能够懂的。现在坐在教室的同学,你们现在事实上不会否认境是无常,也不否认身体是无常,也不否认心是无常,但却没有人开悟。为什么?因为观得很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一直讲?当他告诉了你这个方法,你不能开悟,他很有智慧,很慈悲,告诉你第二个方法,不行再告诉你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讲到最后就叫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你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就是要对治你的心,这个法就是方法,告诉你方法,来除你心中的病和苦,这就是很有智慧的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