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这十年来对佛教负面影响最大的四个字——冤亲债主

这十年来对佛教负面影响最大的四个字——冤亲债主

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内道法

  这一讲,经文的第二十品。经文到二十品当中,还是在说,是不是可以以圆满的外相、圆满的示现、表象可以验证佛身?具足相就是三十二相,或者说五眼六通。是不是有一种标准可以证明某人是佛、某人是凡夫?

  从贪嗔痴的角度来讲,具有贪嗔相的人当然是凡夫。但是,是否是修行者,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应该来讲,于自己有标准,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有贪嗔痴是凡夫。有戒定慧,无四相,是佛、是菩萨,或者说,是朝着佛和菩萨的方向在努力、在修行的人,这没有错。但是,这个标准不能拿来衡量别人。

  很多人学佛时间长了——哎,你如法!哎,你这个不如法,你这不行,那我来给你诊断一下,你这个十八层地狱,你要到十六层!好像地狱是他家开的,他专门对人评论是非,品头论足,搞得像个看相算命先生一样。

  佛法所有的法都是内道法,就是自我的一种要求和自我生命规律的一种探寻。这种探寻一定是用在自己身上,而不用在别人身上,用在自己身上是内道,用在别人身上是邪道。因为那是你对他人提出来的要求,你的要求并不能成为别人的要求,因为他还有可能没有信仰,还可能没有理解到这个层次。

  比如说,有个居士,他一开始修净土法门,他想:哇,这个极乐世界真是美好啊!两年之后,念了这么多年的佛,菩萨也没给他看一眼,心里不着急吗?想:这个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啊?一想到这个问题以后,茶不思,饭不想,晚上睡不好觉。晚上一想,一下子激动了。这个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身边的人在睡觉,把人家摇醒:“我问你个大事情啊,极乐世界有没有?”不骂他神经病,那个人心态算是很好了。按常理来说要上手打的,对吧?人家睡得好好的,极乐世界跟他没关啊,是跟你有关啊。

  所以,为什么有一个宗叫密宗呢,我们修行人的问题具有独特性,不便于、不方便、不可以跟他人分享,这是你对生命的一种自我诉求、自我要求,这种要求不是别人能理解的。因为你看到了佛菩萨的殊胜,因为你看到佛菩萨给你指引的人生方向,对于另外的旁人来讲,他不能理解到,即便在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也还是相互不能理解的。

  还有五十步跟一百步的区别。有的人未进门,有的人刚进门,它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法义是用在自己身上,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这一点一定很重要。如果用来衡量别人,说明你对这个法不够具有信心。这是我们所谓的具足相再从另外一个层次来讲,我们应该去怎么去理解,这是一个方面。

二、戒禁取见

  再看二十一品,二十一品当中说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邪见当中,有一个见叫“戒禁取见”。戒我们知道,是佛陀劝导我们修行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就是应该做十善,不应该做十恶,应该受持五戒,不应该犯五戒,这个是戒最基本的标准。

  戒就是佛陀对我们的劝导。劝导的意思是,佛陀不是对我们要求,他没有对我们的要求,释迦牟尼佛他只对我们有帮助的义务,没有承担我们人生因果的责任。我们干得好、干得坏,那与菩萨无关,他只有帮助我们的义务,没有帮助我们的责任。那他劝导我们,我们听他的话,有时候,我们太想听他的话了,以至于走到庙里面以后,把所有的话都当成他说的话。但是,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你要论究一下,菩萨到底有没有这么说。

  有个人他就不敢到庙里去,你知道为什么?他说庙里人都是好的,他就受不了一件事情,到庙里去一定要吃三碗饭,实在受不了。他在家里只吃一碗,在庙里吃三碗,吃一顿,三天不要吃饭,真受不了。我说:“谁告诉你一顿要吃三碗饭?”“他们说,一顿要吃三碗饭。”“菩萨说的吗?”“他们说是菩萨说的。”这就是个事啊。现在没有多少人有这么大的肚量,那菩萨有没说,到庙里来一定要吃三碗饭呢?是有人假托着菩萨的嘴巴说了,佛菩萨绝对没有这样说,反而叫我们少吃,应该吃七分饱嘛,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再举个例子,进大殿跨门槛,到底应该左脚跨还是右脚跨?有的人说左脚,有的人说右脚。学佛嘛,你只要进门就行了,你爬着进来我们也欢迎的嘛。可有的人说,应该左脚跨门槛,右脚跨门槛的话,那脚要瘸的,或者要有业障。请问,菩萨说了没有?菩萨没说,但有没有庙里的人在说这个事?比比皆是,而且这些庸人自扰、没有事情做的人就喜欢盯着人家的腿在看。哎呦,不能跨,跨错了,跨错了。人家本来就进了门,跟蛇进了洞一样又被拉出来。这就是个事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到寺院?就是因为有一些年纪大的人对这些年轻人指指点点。

  再比如说,有人来学佛,他是下了班来学,他上班的时候穿的衣服稍微短了一点,颜色鲜艳一点,有的年纪大的人看着这个年轻人穿的衣服鲜艳一点,然后裙子穿短一点,就觉得不行。虽然裙子太短,真的也不行啊。看到鲜艳的衣服,让她想起了曾经年轻的自己不在了,然后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到庙里来不能这样穿的啊,这样穿肯定不行的。”你要看看敦煌壁画的话,敦煌壁画里面的仙女,那都是穿的绫罗绸缎。你看看观世音菩萨,她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非常庄严的,颜色还很鲜艳。

  所以,一件事情我们要做好,即便你要劝人,也应该劝到位,让人能理解。现在很多人传扬佛法的方式是恐吓式的,怎么恐吓呢?用菩萨的话来恐吓他们,天知道菩萨没有这么说。佛法就是这样被以讹传讹,把人们弄得一惊一乍的害怕。实际上菩萨说了吗?菩萨真没有说。这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事儿。

  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这样的事情。学佛是好的,好的前提,这个话要真是佛说的,这个方法才能够通往解脱大门,如果不是佛说的,夹杂着个人情感,夹杂着个人喜好,夹杂着个人贪心,夹杂着个人好为人师那颗心,这样的学法弘法,对个人和佛教都没有帮助,反而造成了一种伤害。你说他左脚跨门槛还是右脚跨,对他来说意味着啥?对跨门槛的人来说也没个啥。但是他觉得这样一说的时候,他是老师,他觉得这样比别人懂,你懂吗?好为人师这个事情要不得,你即便好为人师弘扬佛法,你也应该去在经典当中去找印证,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佛说的。

  佛法是好的,但是一定是佛说的法才是好的,在寺院当中充实着太多的不是佛说的法,有的人假借佛菩萨所说的法,在招摇过市。所以经文当中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但我没有这样说,你认为佛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你传扬的法不是佛法,而是非佛法、伪佛法、邪法。你用邪法当佛法,这是弘扬佛法还是诽谤佛法?

  这个很要紧,非常要紧,你这是谤佛。你学佛很多年以后,参加了各种法会,交了很多学费以后,有一天你快快乐乐地去去到阿弥陀佛那里报到,哪知道先到地藏菩萨那里较量轻重。你高高兴兴到地藏王菩萨那里去,地藏菩萨说:“你啊?你地狱十二层。”“啊?我应该考80分,怎么考了20分?我做的功德很多啊,我很努力啊。”地藏王菩萨说:“啊,好,你功德是有功德,对不起啊,但你谤佛。”脑门一贴,十二层。很多事情的确是这样,就是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你觉得很如法,但你做的是邪法。

  跨门槛这是小事了,念佛呢?你教人念佛念错了呢?你不懂法义呢,不懂法义,你再去学佛呢?很简单,我说个邪法的事情给大家听。有人身体不好,身体不好有很多种原因,有一种人身体不好,再加上内心没有力量,再加上他有一点点臆想症,他总觉得众生跟着他,“好朋友”很多。找你看,你跟他说:“业障深重,你身上有鬼,有附体。”他就一辈子觉得有附体跟着他,严重心理阴影。找我看,我告诉他:“你这好朋友很多,你需要念佛,你只不过是心里想得太多。”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读诵《金刚经》之后,通达空性,就好了。

  后者我告诉他,没有什么冤亲债主,没有什么众生跟着你,都是你想出来的。前者你告诉他,冤亲债主,一辈子有牛鬼蛇神跟着他,他就跟见了鬼一样,活得人不人鬼不鬼。这样的事情佛教界多不多?说这样话的人多不多?多啊!若人以为我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你让人一辈子生活在被困扰的阴影当中啊!

  上次有两个朋友,一个年轻人,他有这样的情况,我叫他回去念《金刚经》,念了一下就好了。然后我叫他皈依、念佛、生欢喜心、多帮助别人,不要想那有一竿子没一竿子的事,他现在不想了。但是大部分人没有遇到我这样的好师父呀。因为即便他身上有鬼,你也不能告诉他身上有鬼,你告诉他好朋友很多,说明你前世结的人缘很多,你要夸奖他,让他有信心。况且,你见过鬼吗?你见到了你也不能说啊。这个有戒律在,不妄语嘛。你要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豁达,给人解脱,你不是给人束缚。这样的事情多不多?在佛教界现在太多了,我认为这十年以来对佛教负面影响最大的一个东西就是冤亲债主四个字。实际上这是个害人的东西。

  所以,若人以为我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比如说,我经常说的,某些法师说:“你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保证你去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好事也带上我啊,我可没有这么自信。我也有一点可以向大家保证,如果大家不能按照经典当中说的话去做,不能通达如来法意,我别的不敢保证,我保证你去不了西方。这个我敢说的。

  前者这个方法可能就有危险性,为什么?法有所得,你的心仍然挂碍、仍然寄托、仍然依靠外力,那肯定就是不对。那除了法义上我们不去说它,这个方法肯定就是有问题。因为如来说的法你没有了解,那你怎么能够通达呢?如来说的法了解到了,你有所执着、有所执念,没有去行动,还到达不了,何况你不了解佛所说的法。

  佛法对我们来讲是不难听闻、不难学习的,难是难在懂得什么是佛说的,什么不是佛说的。一切因缘法,通达无自性的、空性的是佛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佛说的法。除这个标准之外,都不是佛说的,叫附佛外道。现在现实佛教当中,有太多的附佛外道。还是那句话,不是骗子有多狡猾,而是你有贪心不断。这个是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你要去仔细甄别你这颗心、你的生命由贪心引导的,还是由戒定慧引导的。由戒定慧引导的,去往解脱之道,由贪心引导的,你想去往解脱之道,结果去了轮回之道。这个是每个人要去证明自己的地方。

  所以戒禁取见,佛没有这样说,你认为佛这样说了,这是个特别害人的事情。在佛教圈子里面,这样的事情特别的多。这是二十一品的内容。

三、将法呈现

  二十二品,再次强调了无有少法可得。“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人问,什么叫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的意思。“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是说的非证言证,非法说法,这里所说的,即便你对法有所理解,但是你没有做到,或者说你执着法相,不懂得行动,你只得了这个法,没有用。上午我们讲的,对于没有法的人,学法第一位。对有法的人,不是学法第一位,而是行动,在你的生活当中把它呈现出来。

  你的欢喜、你一天的笑容到底在你的脸上的覆盖率是多少?你的行动到底多少是为他人,多少是为自己?你有没有更主动地去修行等等。你要通过行动,由心中的起心动念,到你生活场景的酝酿改造,这才是真正的一个修行人。

  所以,对有法的人他不再要得法,会诵经的人他要修行,不会诵经的人他诵经,不会理解经文的人要加深理解,对已经理解的人,他要的不只是理解,学佛不是透过脑子的。

  我们会忽略一个问题,我们总认为,脑子想到了就能做到。脑子想到的都能做到吗?脑子想到的要做到,它有一个前提,要解决我们身体是不良导体。脑子想到的,如果是个电流要通过身体的话,你要把自己身体的任督二脉打通,把身体变成导体。一般情况下,脑子想到的想法不太容易经过身体,必须经年累月地熏修,不断地修行,直到打通任督二脉,到达所谓的叫功夫成片,所谓的叫开悟。你不但自己是这样想的,而且你这样见到了,不但你这样见到,而且你是这样做的。不但你是这样做,而且效果卓著,不但效果卓著,而且圆满佛道。是这样一个次第,不能忘。这是二十二讲的内容。

原标题:《金刚经的秘密》第22课丨这十年来对佛教负面影响最大的四个字——冤亲债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