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善财童子前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的处所,看到他身处人群,坐在普遍示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的师子宝座上,宝座上面弥覆普现法界国土的摩尼宝网,作为严饰。又示现日月星宿影像身中,又示现随顺众生心意、让他们都能看见这位夜神的身形,又示现众生的形体相貌身,又示现无边广大的色相海身,又示现一切威仪身,又示现普于十方示现身,又示现普遍救度众生身,又示现广博运转、速度极快的神通身,又示现不断利益众生身,又示现常游历虚空利益身,又示现顶礼诸佛身,又示现修习一切善根身,又示现受持且不忘失佛法身,又示现成就圆满菩萨的广大誓愿身,又示现光明充满十方身,又示现法灯普灭世间黑暗身,又示现了法如幻清净智慧身,又示现远离尘暗法性身,又示现普智照法明了身,又示现究竟无疾病、恼热身,又示现不可沮坏的坚固身,又示现无所安住的佛力身,又示现无分别、远离染污身,又示现原本清净的法性身。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夜神化身为诸佛国土微尘数的种种差别身之后,一心顶礼,五体投地,很久才起来,合掌瞻仰,对于这位善知识生出十种恭敬心。是哪十种呢?一,对善知识生出等同自己的心,因为他能使我精勤成办一切智慧的助道法;二,对善知识生起清净自业果的心,因为他能让我亲近供养,出生善根;三,对善知识生起庄严菩萨行的心,因为他能使我立刻庄严一切菩萨行门;四,对善知识生起成就佛法的心,因为他能诱导教化我,使我修习道法;五,对善知识产生能生心,因为他能为我生出各种无上菩提妙法;六,对善知识生起出离心,因为他能引领我修行普贤菩萨所有行愿而出离三界;七,对善知识生起具备一切福德智慧海的心,因为他能使我积集各种白净善法;八,对善知识生起增长心,因为他能使我增长所有的智慧;九,对善知识生起具足一切善根心,因为他能圆满我的志愿;十,对善知识生起成办大利益心,因为他能使我自在安住于所有菩萨的法门,成就一切智道,得到一切佛法。这是善财所生十种心。
他一发起这十种心后,就证得夜神与所有的菩萨如同佛国刹土微尘数同样的心行(即八十四种同行),也就是所谓的同念,因为他能忆念十方三世一切佛;同慧,因为他能分别决定了知一切法海的差别门;同趣,因为他能转动诸佛的妙法轮;同觉,因为他能以等同虚空的智慧普遍进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同根,因为他能成就菩萨清净光明的智慧善根;同心,因为他能修习无障碍的功德,庄严一切菩萨道;同境,因为他能普遍照耀诸佛所行的境界;同证,因为他已得到一切智慧,照耀实相大海的清净光明;同义,因为他能够以智慧了知一切法的真实体性;同勇猛,因为他能够毁坏一切障碍的高山;同色身,因为他能随众生的心意,示现身相;同力,因为他追求一切智慧,永不退转;同无畏,因为他的心清净如同虚空;同精进,因为他在无量的时劫,修习菩萨行,毫不懈怠疲倦;同辩才,因为他已得到法无碍的智慧光明?,同无等,因为他的身相清净,超越世间;同爱语,因为他能使一切众生欢喜;同妙音,因为他能普遍演说一切法门大海;同满音?,因为他能使众生随着自身的根器种类而解悟;同净德,因为他能修习如来清净的功德;同智地,因为他是从诸佛那里承受法轮;同梵行,因为他安住在诸佛境界;同大慈,因为他念念都普遍覆盖一切国土众生海;同大悲,因为他能普遍雨下法雨,润泽众生;同身业,因为他能以各种方便教化众生;同语业,因为他能够随着众生的类别,以不同的语言演说一切法门;同意业,因为他能普遍摄持众生,安置于一切智境界中;同庄严,因为他能庄严清净所有的佛土;同亲近,因为凡是佛陀出世的时候,他都能亲近供养;同劝请,因为他能劝请诸佛转动法轮;同供养,因为他时常乐于供养诸佛;同教化,因为他能调伏教化众生;同光明,因为他能照耀了知所有的法门;同三昧,因为他能普遍了知众生心;同充遍,因为他能以自在力充满一切佛国刹土大海,勤修种种行持;同住处,因为他能安住在菩萨广大的神通;同眷属,因为他能与所有的菩萨共同行止安住;同入处,因为他能普遍进人世界的微细处;同心虑,因为他能普遍了知一切的佛国刹土;同往诣,因为他能普遍进入一切佛国刹土大海;同方便,因为他能完全示现一切佛国刹土;同超胜,因为他在任何佛国刹土都能示现无比的境界;同不退,因为他能普遍进入十方,没有障碍,永不退菩提心;同破暗,因为他能证得诸佛成就菩提智慧的广大光明;同无生忍,因为他能进人诸佛众会海中;同遍一切诸佛国刹土网,因为他能恭敬供养不可说刹土的诸位如来;同智证,因为他能了知一切法门海;同修行,因为他能随顺修行一切的法门义理;同希求,因为他深深乐欲清净的法门;同清净,因为他能聚集诸佛的功德而且以此庄严身、口、意;同妙意,因为他明了一切法智;同精进,因为他能普遍积集一切善根;同净行,因为他已成就圆满一切菩萨行;同无碍,因为他了知一切法皆是无相故;同善巧,因为他对诸法已得自在智慧;同随乐,因为他能随顺众生的心念示现境界;同方便,因为他善于修习一切所应修习的法;同护念,因为他已受一切诸佛护念;同入地,因为他可以人一切菩萨的境地;同所住,因为他能安住在一切菩萨位;同记别,因为诸佛都为他授记;同三昧,因为他能在一刹那中普遍进入一切三昧门;同建立,因为他能示现种种佛事;同正念,因为他能正念一切境界的法门;同修行,因为他能穷尽未来劫,修习所有的菩萨行;同净信,因为他欣乐一切如来的无量智;同舍离,因为他能灭除一切障碍;同不退智,因为他的智慧等同诸佛;同受生,因为他能顺应众生的心念而示现成熟众生;同所住,因为他能安住在一切智慧的方便法门;同境界,因为他在法界得以任运自在;同无依,因为他已永远断绝一切所依心同说法,因为他已经进入诸法平等智慧;同勤修,因为他恒受诸佛护念加持;同神通,因为他能开悟众生,使他们都能修习菩萨行;同神力,因为他能进人十方世界海;同陀罗尼,因为他能普遍照耀-切总持海;同秘密法,因为他能了知一切修多罗中的微妙法门;同甚深法,因为他了解一切法如同虚空;同光明,因为他能普遍照耀一切世界;同欣乐,因为他能随顺众生的心念为他们开示,让他们心生欢喜;同震动,因为他能为一切的众生示现神通力,普遍震动十方刹土;同不虚,凡是见闻忆念他的众生,他都能够调伏、教化他们;同出离,因为他能满足一切大愿海,成就如来的十力智慧。
这时,善财童子观察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而发起十种清净的心,证得等同佛国刹土微尘数菩萨的心行。他证得之后,心意变得更加清净了。于是他偏袒右肩,顶礼夜神的双足,一心合掌,以偈颂赞叹:
我发坚固心意,志求无上正觉,
今于善知识前,而起自净己心。
以见善知识故,积集无尽白法,
灭除众罪染垢,成就菩提胜果。
我见善知识故,功德庄严自心,
穷尽未来刹劫,勤修所行佛道。
我忆念善知识,摄受饶益于我,
为我悉皆示现,正教真实诸法。
关闭一切恶趣,显示人天之路,
亦示诸佛如来,成就一切智慧。
我忆念善知识,是佛功德宝藏,
念念而能出生,如虚空功德海。
与我诸波罗蜜,增我难思福德,
长我清净功德,令我冠佛缯彩。
我忆念善知识,能满佛陀智道,
誓愿恒常依止,圆满白净妙法。
我以此等之故,功德悉皆具足,
普为一切众生,宣说一切智道。
圣者为我导师,与我无上大法,
无量无数时劫,不能报其恩德。
善财童子说完这首偈颂之后,又对夜神说:“伟大的圣者啊!希望你能为我解说这个解脱法门,是哪一种解脱门呢?你发心已经有多久了呢?是不是需要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么长的时间呢?”
夜神告诉他说:“善男子啊!这个解脱法门是教化众生令生善根法门,因为我已成就这个解脱法门,了悟一切法自性平等,证人诸法的真实体性,证得无依法,舍离世间。完全了知诸法色相的差别,亦能明了通达青、黄、赤、白各种色彩的本性都不实在、没有差别,而又恒常示现无量的色身,所谓种种的色身、非一的色身、无边的色身,清净的色身、具足一切庄严的色身、普见色身、同等众生的色身、普遍示现众生面前的色身、光明普遍照耀的色身、美妙得使见者无厌足的色身、相好清净的色身、远离众恶的光明色身、示现大勇猛的色身、非常难得的色身、一切世间不能映蔽的色身、一切世间共同称叹不尽的色身、念念恒常观察的色身、示现种种云的色身、以种种形状显现妙色的色身、示现无量自在力的色身、绝妙光明的色身、一切清净微妙庄严的色身、随顺众生善根成熟众生的色身、随顺他们心中快乐而示现其前调伏教化众生的色身、毫无障碍地普遍光明的色身、清净没有混浊污秽的色身、具足庄严,不可毁坏的色身、不可思议法门的方便光明色身、世间一切没有能够映夺的色身、没有各种黑暗,而且能破除一切黑暗的色身、聚集一切白净法的色身、大势力功德海的色身、从过去世以来因为恭敬所生的色身、如虚空清净心所生的色身、最殊胜广大的色身、没有断绝没有穷尽的色身、光明海的色身、对于世间一切无所依的平等色身、遍布十方又没有障碍的色身、念念都示现种种色相海的色身、增长众生欢喜心的色身、摄取众生海的色身、在一一毛孔中宣说诸佛功德海的色身、清净众生欲解海色身、决定了知一切法义的色身、没有障碍普遍照耀的色身、等同虚空的清净光明色身、放出广大清净光明的色身、照耀示现的无垢法色身、无比的色身、各种差别庄严的色身、普遍照耀十方的色身、随时示现顺应众生的色身、寂静的色身、消灭一切烦恼的色身、作为一切众生福田的色身、众生见了之后,毫不空过的色身、大智慧勇猛力的色身、没有障碍又广大周遍的色身、以微妙身云普遍示现又使世间都蒙受利益的色身、具足大慈海的色身、大福德宝山王的色身、放出光明普遍照耀世界一切生趣的色身、大智慧清净的色身、使众生生起正念心的色身、具足一切宝藏的光明色身、普光藏色身、示现世间种种清净的色身、求取一切智处的色身、示现微笑使众生心生净信的色身、一切宝藏庄严光明的色身、不执取亦不舍弃众生的色身、一切平等而无决定亦无究竟的色身、示现自在加持力的色身、示现一切神通变化的色身、出生如来家中的色身、远离众恶而遍满法界海的色身、普遍示现如来道场众会的色身、具备种种众色海的色身、顺从善行所流的色身、随着应受度化的众生而示现的色身、一切世界众生见了之后都无厌足的色身、具足种种清净光明的色身、示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三世海的色身、放出一切光明海的色身、示现无量差别光明海的色身、超越世间一切香光明的色身、示现不可说日轮云的色身、示现广大日轮云的色身、放射出无量须弥山妙华云的色身、现出种种鬉云的色身、示现一切宝莲华云的色身、兴起一切烧香云而普遍法界的色身、散布一切末香藏云的色身、示现一切如来大誓愿身的色身、示现以一切语言声音演说法海的色身、示现普贤菩萨像的色身。
“我念念都能示现以上这些色相身,充满十方。令不论是看见或忆念、是听闻我说法或亲近我的众生,都得以开悟、看见神通变化,完全随着他们心中的喜乐,顺应时机而感应,使他们都能安住善行,舍弃不善业。善男子啊!你应当知道,这都是由于我的大愿力、智慧力、菩萨解脱力、大悲力、大慈力,才能完成这些事。
“善男子啊!因为我已进入这个解脱门,所以了知法性没有差别,而能示现无量色身。每一色身又能示现无量色相海,每一色相又放出无量光明云。每一光明云又示现无量诸佛国土,每一佛土又示现无量诸佛出兴世间。每一位佛陀又示现无量的神通力,开导启发众生宿世的善根。使那些未种善根的人都得以种下善根;已经种下善根的人都能增长善根;已经增长善根的人,都能成熟善根;又念念都能使无量众生证得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
“善男子啊!就像你所问的,我是从什么时候发起菩提心、修习菩萨行的这些义理,我将承受诸佛的神力,为你演说。
“善男子啊!菩萨智慧轮是远离一切分别境界的,不可以用生死、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分别显示这样的一切劫。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智慧轮本性清净,远离所有的分别网,超越一切障碍山。所以能随顺应化的众生而普遍照耀。
“善男子啊!譬如日轮,本身没有昼夜之分,只是太阳出来时叫作白昼,日落时叫作黑夜。菩萨智慧轮也是如此,没有分别,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只是随心示现,教化众生,而我们仍称它止于前劫、住在后劫。
“善男子啊!譬如太阳安住在阎浮提的空中,能在任何的实物上面映现形象,在河流大海等清净的水里,众生没有不看见的,然而清净的太阳实际上并不在众生之前。菩萨智慧轮也是如此,超出于诸有的大海,安住诸佛实相法的寂静虚空,没有所依,只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投生于各个生趣,随类而受生,实际上并没有生死轮回、没有污染、没有长短时劫等诸想的分别。为什么呢?菩萨已经证得究竟,远离心想,所以能够彻见任何颠倒虚妄,证得真实正见,见到诸法的真实体性,了知世间的一切如梦如幻,心中没有众生可度。只是因为大悲的广大愿力,才示现众生面前,教化调伏他们。
“佛子啊!譬如船师,常驾着大船往来河流,既不依靠此岸,也不停留彼岸,也不安住河流,而是来往地摆渡众生到达彼岸,没有休息。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撑着波罗蜜的法船,在生死苦流中,不依着此岸,亦不停留彼岸,不安住中流,而是往返两岸度化众生,没有休息。虽然历经无量的时劫修习菩萨行,从未曾分别劫数的长短,或计较修了多少劫。
“佛子啊!就如同虚空广大所有的世界都在其中生成、毁坏,而虚空却从来不会分别这些。它的本性清净,没有污染、没有混乱、没有障碍、没有厌恶、非长亦非短,只是穷尽未来的时劫,受持所有的刹土。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用等同虚空法界般广大的深心,发起广大誓愿的风轮,摄受众生,使他们都能远离恶道,安住在一切智慧的境地,灭除各种烦恼及生死痛苦的束缚,而没有忧愁、欢喜和疲惫厌倦之心。
“善男子啊!又像幻化师所幻化的人,虽然具足肢体,却没有入息及出息而不能呼吸,它不怕寒冷、炎热,亦不知饥饿、口渴、忧愁、欢喜、生死等十种事。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以如幻智慧的平等法身,示现众多色相。在三界存有诸生趣中,历经无量的时劫,教化众生,不管在任何生死的境界,都没有欣喜、厌离、渴爱、嗔恚、痛苦、快乐、执取、舍离、安住、恐怖。佛子啊!菩萨的智慧轮也是如此,非常深奥难测,我应当承受诸佛的威神之力,为你解说,使未来世诸位菩萨等,都能满足广大的誓愿,成就各种神通力量。
“佛子啊!距今世界海微尘数的时劫,有一个善光时劫。那时,有一个宝光世界。那个时劫中,有一万个佛出兴世间。其中,最初的佛是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圆满。那个阎浮提中,有一个宝庄严城王都,它的东边不远处,有一大片妙光森林,森林中有一处宝华道场。道场中有一个普光明摩尼莲华藏师子座。当时,那位如来坐在这个师子座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整整一百年都坐在道场中,为诸菩萨、天人、世人,及阎浮提中宿植善根、已经成熟的众生,演说正法。
“当时的国王是胜光王,那时人民的寿命长达一万岁,国家里有很多人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不孝顺父母、不礼敬出家人等。当时胜光王为了调伏教化他们,就建造许多监狱,用枷锁禁闭这些人。因此有无量的众生都在狱中受苦。
“胜光王有一位善伏太子,人品端正殊胜,大家都很欢喜见到他,因为他已具足二十八种大人相,十分庄严。有一天,太子在宫殿中远远地听到囚犯们呻吟哀号,心中非常不忍,就走到牢狱中,看见犯人或被杻械、枷锁连连紧锁着,关在幽暗的地方。有的人受到火烧、烟熏,有的人被鞭笞,有的被割去膝盖骨,人人赤裸着身体,头发蓬乱,饥渴交迫,羸弱枯瘦,筋断骨现,不断地发出剧烈痛苦的号叫。太子看了之后,心中悲悯不已,就以无畏而平和的声音安慰他们:‘你们不要忧恼,也不要愁怖。我一定会使你们得到解脱。’于是太子便来到胜光王的面前,对胜光王说:“监狱中的罪人,生活非常地惨不忍睹、苦不堪言,希望父王您能施以无畏布施宽恕他们,使他们都能免于恐惧。”
“这时,胜光王立即召集五百位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对于太子的提议,你们觉得如何?’每一位大臣都回答说:‘那些罪人,有的是私窃官物,有的准备谋夺王位,有的潜入宫廷意图行刺,理当处死。凡是替他们求情的人,也一样要判死罪。’当时,太子悲心更转急切,告诉大臣们说:‘就如你们所说,只要放了这些人,他们应该受的刑罚,你们都可以加在我身上。为了他们,所有的痛苦我都能承受,即使粉身碎骨、丧失性命,也在所不惜。只要能使这些罪人免去苦刑,你们要怎样待我都行。为什么呢?如果我不救这些身陷牢狱的人,又如何能拯救三界牢狱中受苦的众生呢?一切众生在三界中,被贪爱所束缚,被愚痴所蒙蔽,贫穷而又不做功德,堕落在各种恶趣中。身形丑陋,诸根放逸,心中迷惑,不求出离三界火宅的道路;没有智慧的光明,执着于三有境界,断绝福德,灭失智慧,种种无明烦恼又不断混浊他们的心。住在痛苦的牢狱中,进入诸魔的罗网里,受生、老、病、死、忧悲恼害逼迫,我要怎么才能解脱他们呢?应该舍弃自身的性命,拔济他们出离苦海啊!’这时,所有的大臣们都前往胜光王那里,以手作揖高声启奏胜光王:‘大王应当知道,如果照太子的想法去做,恐怕王法将荡然无存,余波所及,将祸及万人。如果大王只是一心爱念太子而不加责罚处置的话,大王的宝祚,恐怕也将无法长久安立。’大王听了这些话,勃然大怒,即刻下令诛杀太子以及所有的囚犯。
“王后听到后,愁忧地悲号哭泣,自毁其形,身着素服,和上千个采女急急奔驰赶往王座前,举身投地,顶礼国王双足,一起说着:‘希望大王慈悲,赦免太子身命!’胜光王回头看看太子,对太子说:‘儿啊!你不要只顾救罪人,如果你坚持要释放那批罪人,我是一定要杀你的。’这时,太子为了专心求取一切智,利益众生,为了以大悲心普遍救护、摄受众生,所以心意坚固,毫无退怯之意。仍然对胜光王说:‘希望您能宽恕他们的罪,我宁愿代替他们受戮而毫无怨言。’胜光王大怒道:‘好!那就成全你吧。’这时,王后又向大王求情:‘大王啊!希望您恕赦太子,给他半个月的时间,让他广行布施,随着他自己的心意修集福德,然后再治他的罪。’大王考虑再三,就答应了王后的请求。
“当时,都城北方有一大片名叫日光的园林,是以前的布施道场。太子就到那里,设下广大的布施大会。无论是饮食、衣服、华鬉、璎珞、涂香、末香、幢幡、宝盖等庄严器具,都随顺着众生的要求,完全给予。半个月之后一布施大会的最后一天,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城邑里的人民、甚至许多外道,都前来集会。
“当时,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知道调伏教化众生的时机到了,就与大众一起,由天王围绕,龙王供养,夜叉王守护,乾闼婆王赞叹,阿修罗王曲躬顶礼,迦楼罗王以清净心散一切宝华,紧那罗王欢喜劝请说法,摩喉罗伽王一心瞻仰,前来参加这个大会。
“这时,太子和大众遥遥望见前来的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相貌,端正庄严,殊胜特出,诸根寂定,如同调和柔顺的象王,毫无任何垢浊,如同清净而无染着的水池。又,示现大神通,示现大自在,显现大威德。以种种相好,庄严自身。又,放出大光明,普照世界。从所有的毛孔中生出香焰云,震动十方无量佛国刹土。他所到之处,天空都普遍雨下一切庄严器具。以佛的威仪,以佛的功德,凡是见到的众生,心中没有不清净欢喜,烦恼完全消灭了。
“这时,太子及大众五体投地,顶礼佛陀的双足,安置施设床座,合掌对如来说:‘您来得真是太好了!世尊啊!希望您能哀悯、摄受我等,坐在这个宝座上。’净居诸天立刻以诸佛神力,把这宝座变为香摩尼莲华座,让佛陀坐在上面,诸位大众菩萨也都就座,周匝围绕。这时,大会中的众生,看见如来,所有的苦痛就完全消灭,所有的障碍也完全灭除,堪受大圣之法。
“这时,如来了知他们可以教化,就以圆满的音声,演说普照因轮的修多罗,使众生能随着他们不同的种类各自得到了悟。当时会中八十那由他数的众生,都立刻证得远离尘垢的法眼净。无量那由他的众生证得无学地,十千众生更前往大乘道,证入普贤行,成就圆满大誓愿。同时,十方各有百佛国刹土微尘数的众生,在大乘法门中,调伏教化;无量世界的众生,也都出离恶趣的苦难,转生天上。善伏太子更在此时证得菩萨教化众生使生善根的解脱法门。
“善男子啊!那时的太子哪里是别人呢?就是我啊!我因为以前曾发起大悲心,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财产救助苦难的众生,开启广大的布施法门供养佛陀,所以能证得这个解脱法门。佛子啊!你应当知道,当时的我,只是为了利益众生,使他们不执着三界,我并不是贪求好的果报,也不是贪求好的名声,更不是为了称赞自己而轻毁别人。我不贪染各种境界,也不会恐怖畏惧,只是一心庄严大乘出离要道,恒常乐于观察所有的智慧门,修行苦行,证得这个解脱法门。佛子啊!你认为如何?当时想要加害我的五百位大臣,哪里是别人呢?就是当今提婆达多的五百个徒党啊!这些人因为曾受佛陀教化,所以都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在未来世,过须弥山微尘数的时劫之后,有一个善光时劫,其中有一个世界名叫宝光世界,其中有五百位佛陀依序出兴世间。最先成佛的是大悲如来,次一位成佛的是饶益世间如来,第三位成佛的是大悲师子如来,第四位成佛的是救护众生如来,于最后一位成佛的是医王如来。虽然诸佛的大悲平等,然而他们的国土、种族、父母、受生、诞生、出家、学道、前往诣见道场、转正法轮、说修多罗法、语言、音声、光明聚会、寿命、正法世的时间以及其名号,都各各不同。
“佛子啊!当初我所救的那些罪人,就是拘留孙等贤劫千佛,以及百万阿僧祇的诸位菩萨,他们都曾在无量精进力名称功德慧如来的道场,发起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他们现在才能在十方国土行菩萨道,修习增长菩萨教化。这个教化众生、使众生产生善根解脱的菩萨,就是以前的胜光王,如今的萨遮尼乾子大论师。当时的王宫里的宫人和眷属,就是萨遮尼乾子大论师的六万弟子,他们师徒一起建立大论幢,和佛陀论议,但都被佛陀降伏了,而为他们授记。这些未来皆当作佛的外道之人,国土、庄严、劫数、名号都各各不同。
“佛子啊!我救赎这些罪人之后,父王母后听凭我舍离国土、妻子、财宝,在法轮音虚空灯王佛的道场,出家学道。不断地清净修习梵行五百年后,终于证得成就百万陀罗尼、百万神通、百万法藏、百万求取一切智慧勇猛的精进力,净治百万堪忍法门,增长百万的思惟心,成就百万的菩萨力,进入百万菩萨的智慧法门;又,证得百万般若波罗蜜法门,亲见十方百万诸佛,生起百万位菩萨的广大誓愿。又,念念照见十方百万佛国刹土;又,念念忆念十方世界前后际时劫的百万位诸佛;又,念念了知十方世界百万位佛陀的变化海;又,念念看见十方百万世界众生在种种生趣,随着所造作的业而受果报,无论是他们生的时候、死的时候,投生在善的生趣或是恶的生趣,美好的色身、丑恶的色身,众生的种种心行,种种欲乐,种种根性,种种业力习性,种种成就,都完全明白了知。
“佛子啊!当时我在寿命终了后,又受生那个王室,作转轮圣王。法轮音虚空灯王如来灭度后,我就在这里,得遇并承事供养法空王如来。接着,又投生为帝释,就在这个道场得遇并亲近供养天王藏如来。接着,我又投生为夜摩天王,就在这个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大地威力山如来。接着,投生为兜率天王,就在这个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法轮光音声王如来。接着,我又投生为化乐天王,就在这个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虚空智慧王如来。接着,又投生为他化自在天王,就在此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无能坏幢如来。接着,又投生为阿修罗王,就在这个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一切法雷音王如来。接着,又投生为梵王,就在这个世界得遇并亲近供养普现化演法音如来。
“佛子啊!宝光世界的善光时劫在这里出兴一万位的佛陀,我都曾亲近承事供养。在其次,又有六十亿位佛陀出兴在日光时劫。最先成佛的是妙相山如来,我当时是一个名叫大慧的国王,曾承事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又有圆满肩如来出世,当时我也曾以居士的身份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离垢童子如来,当时我也曾以大臣的身份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勇猛持如来,当时身为阿修罗王的我,也曾亲近供养。这位佛陀接着又有须弥相如来出世,当时身为树神的我,也曾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离垢臂如来,当时身为商主的我,也曾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师子游步如来,当时身为城神的我,也曾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宝髻如来,当时身为毗沙门天王的我,也曾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最上法称如来,当时身为乾闼婆王的我,曾亲近供养。接着这位佛陀出世的是光明冠如来,当时身为鸠槃荼王的我,曾亲近供养。
“六十亿如来,就是以如此的顺序次第,出兴在那个时劫,我恒常在这里,以种种身相,到达每位佛的道场亲近供养,教化成就无量众生。在每一位佛陀那里,又证得种种三昧门、种种陀罗尼门、种种神通门、种种辩才门、种种一切智门、种种法明门、种种智慧门。照耀种种十方海,进人种种佛国刹土海,看见种种诸佛海,清净成就、增长广大。就如同在日光时劫中亲近供养诸佛一般,我对于任何地方、任何世界海微尘数的时劫,所有诸佛的出兴世间,也都如此亲近供养,听闻他们说法,并且信受护持。所以我在一切诸佛的道场,都能完全修习这个解脱法门,证得无量解脱方便。”
这时,救护一切众生主夜神想要重新宣说这个解脱法门的义理,就为善财童子宣说偈颂:
汝以欢喜信乐之心,问此难思解脱妙法,
我承如来护念威力,为汝宣说你应听受。
过去无边广大时劫,过于佛刹微尘数量,
时有世界名为宝光,其中有劫号为善光。
于此善光大劫之中,一万如来出兴于世,
我皆亲近而勤供养,从其修学此解脱门。
时有王都名为喜严,纵广宽平极为殊丽,
杂业众生之所居住,或心清净或作众恶。
尔时有王名为胜光,恒以正法御导群生,
其王太子名为善伏,形体端正备具众相。
时有无量诸罪人等,系身牢狱当受杀戮,
太子见已心生悲悯,上启于王请求宽宥。
尔时诸臣共白大王,今此太子危此王国,
如是罪人应当受戮,如何悉救令彼除免。
时胜光王语其太子,汝救彼罪自应当受,
太子哀念情更转深,誓救众生无有退怯。
时王夫人及采女等,俱来王所白大王言,
愿放太子半月之中,布施众生作为功德。
时王闻已即为听许,设大施会救济贫乏,
一切众生靡不臻至,随有所求成皆给与。
如是半月时日云满,太子就戮时间将至,
大众百千万亿人等,同时瞻仰俱大号泣。
彼佛知众根器将熟,而来此会化导群生,
显现神变广大庄严,靡不亲近而为恭敬。
佛以一音方便演说,法灯普照修多罗经,
无量众生心意柔软,悉蒙给与授菩提记。
善伏太子心生欢喜,发兴无上正觉之心,
誓愿承事于佛如来,普为众生作依止处。
便即出家依佛安住,修行一切种智佛道,
尔时便证得此解脱,大悲广济一切群生。
于中止住经于劫海,谛观诸法真实体性,
常于苦海救拔众生,如是修习菩提大道。
劫中所有诸佛示现,悉皆承事无有余者,
咸以清净信解之心,听闻持护所说妙法。
次于佛刹微尘数量,无量无边诸时劫海,
所有诸佛示现世间,一一供养悉皆如是。
我念往昔为太子时,见诸众生系在牢狱,
誓愿舍身而为救护,因其证此解脱法门。
经于佛刹微尘数量,广大劫海恒常修习,
念念令其而得增长,复获无边善巧方便。
彼中所有诸佛如来,我悉得见蒙其开悟,
令我增明此解脱门,及以种种大方便力。
我于无量千亿时劫,学此难思解脱之门,
诸佛法海无有边际,我悉一时善能普饮。
十方所有一切刹土,其身普入无所障碍,
三世种种国土名号,念念了知皆悉穷尽。
三世所有一切佛海,——明见穷尽无余,
亦能示现其妙身相,普诣于彼佛如来所。
又于十方一切刹土,一切i孝佛导师之前,
普雨一切大庄严云,供养一切无上正觉。
又以无边大讯问海,启请一切诸佛世尊,
彼佛所雨微妙法云,皆悉受持无有忘失。
又于十方无量刹土,一切如来众会之前,
坐于众妙庄严宝座,示现种种大神通力。
又于十方无量刹土,示现一切种种神变,
一身示现无量妙身,无量身中示现一身。
又于——毛孔之中,悉放无数广大光明,
各以种种善巧方便,除灭众生烦恼火焰。
又于——毛孔之中,出现无量化身妙云,
充满十方诸世界中,普雨法雨救济群品。
十方一切诸佛真子,入此难思解脱之门,
悉尽未来无量时劫,安住修行菩萨胜行。
随其心乐而为说法,令彼皆除众邪见网,
示以天道以及二乘,乃至如来一切智慧。
一切众生受生处所,示现无边种种妙身,
悉同其类示现众像,普应其心而为说法。
若有得此解脱法门,则住无边大功德海,
譬如佛刹微尘数量,不可思议无有边际。
“善男子啊!我只知道这种教化众生、使他们生起善根的解脱门。如果是像诸位菩萨摩诃萨超越世间,示现各种生趣之身,不住攀缘,没有障碍,了达诸法自性,擅长观察所有的法门,证得无我智慧、无我法门,教化调伏众生,恒常无休息。内心常常安住无二法门,普遍证人一切的言辞海、功德海,哪里是我能完全了知、演说穷尽的?更别提了知他们的勇猛智慧、他们的心行处、他们的三昧境、他们的解脱力了。
“善男子啊!在这个阎浮提中,有一座名叫岚毗尼的园林,那座园中有一位叫妙德圆满天神,你可以前往请教他:‘菩萨应该如何修习菩萨行?如何能生如来家?如何才能做世间的光明灯?穷尽未来时劫从不会厌倦!’”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绕了无数圈之后,更合起双掌,瞻仰他的容颜,然后告辞离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它是唐代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他一生当中来到中国翻译了十九部经典,总共有一百零七卷,我们《华严经》八十卷就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他老人家翻译的,《大乘起信论》等等,包括《楞枷经》都是实叉难陀翻译的。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
庚戌冬,先师明观老和尚示寂,治丧之余,悲思纷集。因忆师所付遗作中,曾记述在浙东行化时,有治习华严得不可思议神妙境界等语,顿起业尽情空廓然无碍之观。即屏居香港光明讲堂,读诵大经,迥向吾师,随读随记,以资探索,并检同全部华严著述集要为参究。其中有宋温陵戒环比丘所集华严要解,解妙义丰,不厌三复。爰亟付印,冀有助于后之读者。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
听上梦下参老法师讲《华严经》,算来已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中,每日随众听老法师讲大座。说来惭愧,可能是没用上心吧,受益不是很大。说句实在话,我喜欢戒律课,本来就是抱着一颗学戒的心来求学的,故总认为《华严经》是大法,不易深入,还没学,心里就给了它一个定义——很难学!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一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逈出者,其唯法界欤。 将释此疏,大分为四:第一、总序名意.第贰、归命下,归敬请加.第参、将释下,开章释文.第肆、疏末一偈,谦赞回向.为顺经文有四分故。若顺序正流通判者,则合前二为序分、开章为正宗、谦赞为流通,为疏三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拏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退转法(七)无遮行处(八)不舍无边诸佛所作(九)住不思处(十)向无相法(十一)三世平等所生(十二)其身遍诸世界(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穿戴盔甲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用善法铠甲庄严自身,勇猛精进,趣求究竟无师的智慧,证得圆满无上的佛果。见着甲冑:“甲冑”,指铠甲和头盔。在与敌人交战时,戴上头盔,身披铠甲,就可以保护自身,不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节操高尚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建大丈夫志、行大丈夫事,树立正知正见,坚守高尚的志节和操行,永远不舍离佛道。见操行人:什么是操行人呢?指具备高尚节操和品行的人。
此偈告诉我们: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搭好衣、捧起钵准备乞食的时候便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舍除骄慢,成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法器,受天人赞叹供养。执持应器:“应器”,也叫做应量器,指出家人吃饭用斋的器皿——钵。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不放逸修行苦行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少欲知足,舍离对五欲的贪着,以佛法的正见为指导,严持净戒,勤修苦行,得不退转大乘弘愿,借助修习苦行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婆罗门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修身守道,执持佛戒,永保梵行清净,舍离一切恶法。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华言净行、梵行等。《一切经音义》中讲:“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婆罗门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有出家有在家。
此偈的大意是说: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出家修行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业清净调柔,心意寂静,最终成就佛的大智慧。若见沙门:“沙门”是梵语,华言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是说,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是说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遇到背恩弃义人的时候便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对于恶人不生丝毫报复之心。见背恩人:“背恩”,即背弃恩义。背恩的人,不知报答他人恩惠,如《六度集经》中所说:“背恩无反复,虚饰行谄伪,是为愚痴极,唯默忍为安。”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