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四章《华严经》在印度、中国的传承

第四章《华严经》在印度、中国的传承

马鸣菩萨的《起信论》

《华严经》在印度、中国的传承,是指师资之传承,首先从印度来讲,印度有马鸣、龙树、世亲,是很著名的几个人。

马鸣菩萨生于佛灭度后六百年,接近龙树菩萨的时间,为何说马鸣菩萨是传承《华严经》思想的?因为马鸣菩萨讲“唯心缘起”,他写了《起信论》。这个人很聪明,会写诗歌,当时在印度被称为诗人,他的诗歌是赞扬佛陀的功德,名《佛所行赞经》。他还有很多著作,印度古代文学关于诗方面有对他的记载。

他为何叫马鸣呢?据说他在说法的时候,听众很多,由于他辩才无碍,说法很感动人,不仅人听了感动,他门前系的马,听法以后也大声鸣叫,表示高兴,所以叫马鸣。

当然,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很稀奇,比如明代莲池大师讲经说法时,连蜈蚣都来听。虚云法师说法,猴子、老虎都听他说法。这些事情并不奇怪,因为生物都有灵性,只是嘴说不出来。佛法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过是受业力束缚,不自由而已。

马鸣菩萨有一个很著名的著作叫《起信论》,就是要启发大家对大乘经典的信仰。《起信论》中讲三心,学佛要有三心,学菩萨也要有三心:第一真实心,真实心就是佛心;第二深善心,就是合乎一切善法的心;第三广大心,就是慈悲心。心能生万法,但众生境界由于被无明障蔽,就在生灭中流转,假如去掉无明,就可以证得真如,所以他的论分为二门,一是心生灭门,二是心真如门。

心生灭门就是讲流转过程,内容就像十二因缘一样,讲的是三细六粗。什么叫三细六粗呢?三细者,即无明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因其相微细难知,故名三细。六粗,即以现相之境界为缘,所生起之六种迷相,分别为: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心真如门认为,一心之本体为超越迷悟等一切差别之绝对平等之理体,即为不变真如。学习佛法后,将心由染转净,去妄归真,与真如相应,就能成佛。

《起信论》在民国以来有争论,有些日本人和支那内学院,根据历史进化论来考古,认为大乘经典非佛说,包括《起信论》不是马鸣菩萨写的,来提出论战。过去在武昌佛学院、内学院,还有很多居士也卷入这场论争中,搞得轰轰烈烈。论点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讲到“真如熏无明,无明熏真如”,提出论难说:真如是常住不灭的,不生不灭的,如何熏?如何受熏呢,这句话在唯识学讲不通,所以绝对不是马鸣菩萨讲的,是假造的。

后来太虚大师站出来,提出《起信论》是马鸣菩萨写的,《起信论》的论点还是合乎唯识法相的。太虚大师根据三自性来解释,唯识讲:五法三自性,八识无我。三自性代表诸法现象,世出世间法都包括在其中,第一个遍计执性,那是一般众生因我、我所执,周遍计度而产生的,那是没有的,是虚妄的;第二依他起性,就是一切法待众缘生,因缘生法,这些事事物物,千差万别,是存在的,但是假名存在,如幻存在,不是实的;第三圆成实性,就是真如境界,圆满成就真实,圆满说明他的法性周遍一切,成就说明法性常住不变,实就是真实,真实不虚的客观存在,所以叫圆成实。

至于说“真如无明相熏”,这个真如就是唯识讲的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凡夫境界的,具染污性,但是阿赖耶识中藏有如来性叫如来藏,在众生境界名阿赖耶识,属于依他起、因缘生法。因缘生法有染有净,有染法熏习,有净法熏习,染法就是虚妄的,带我、我所执的,成为染污的阿赖耶。也有净法熏习,譬如你听闻经典,走入佛道,受戒,勤修戒定慧,这是净法熏习,这个净法就包含在真如里面,唯识法相讲十真如,其中就包括这些,受戒叫最胜真如,了解空性叫遍行真如,所以马鸣菩萨说的“无明熏真如”是“在缠真如”,是在烦恼掩盖之下的真如,也就是说的如来藏。

至于说“真如熏无明”,那个真如就是净法的、善法的熏习,受戒、修定、了解空性,这也是真如。根据这个结论,太虚大师断定这是马鸣菩萨写的。太虚大师提出:对佛教研究,不能仅从世间上的眼光,凭进化论、考据论来认识佛法,这些看法是把佛菩萨的境界——禅定神通什么的都否定了。

我认为太虚大师是有正见的,可以说今天还有一部分人有这些观点,我在这里专门提一下。太虚大师讲:不管小乘大乘,都是佛的自证境界,这个自证境界超越空间时间,不是一般的意识想得到的;一般意识、一般言论根本就说不出来,不能代表,也绝对想像不到。那样来研究佛法就说不出其特点,说不出其尊贵,今天应该坚持这点。

九十年代复旦大学的教授王雷泉,他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不愿成佛作祖的出家不是真正的出家》。教授对佛法是很有研究的,出家不想成佛做祖,出什么家?也可以说,你学佛就应该信仰三宝,你不信仰三宝,不想学菩萨成佛,你皈依什么?这是个根本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马鸣菩萨,他是华严教法开始的传授者,他讲唯心缘起,这与《华严经》意趣相合。

龙树写《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讲龙树。龙树生于佛灭度后六百年间,被尊称为八宗祖师。他为解释《大般若经》写有《大智度论》一百卷,为解释《华严经·十住品》写有《十住毗婆沙论》。在《十住毗婆沙论》中,他宣扬“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尽管他弘扬空宗,关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他也提倡。在这部书中,他特别提出难行道、易行道,易行道就是往生西方,难行道就是根据菩萨阶梯,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这比较难,因此也推崇易行道的净土法门

世亲菩萨回小向大写《十地经论》

第三讲世亲。世亲菩萨又叫天亲菩萨,生于佛灭度后八百到九百年间,是无著菩萨的弟弟,两弟兄都出家。世亲菩萨先学小乘,弘扬小乘经典,为了解释《阿含经》写了一部最著名的《俱舍论》。他当时弘扬小乘,诽谤大乘,而他的哥哥无著菩萨与他相反,学的是大乘,无著菩萨为了把世亲菩萨感化过来,有一次故意装病,叫世亲菩萨来看他,由于兄弟之间的感情,世亲菩萨就赶来,到后,他问无著害什么病,无著说我为你害病,你诽谤大乘,罪过大,不要诽谤啊,诽谤堕地狱,而且堕无间地狱。这样世亲就开始警惕起来。

章太炎去阴间判案

“若人不造无间业,莫谤如来正*轮”,如果想不堕地狱,首先不要谤如来的正法。地狱是客观存在的,你以为没有地狱吗?过去有个国学大师叫章太炎,他有一段亲身经历地狱的故事。

章太炎是很出名的啊,讲学、写文章,还有很多弟子,有一次晚上梦见一乘轿子来接他,接到哪里呢?接到阴间去,干什么呢?让他判案。因为章太炎很正直,他不怕权势,连袁世凯都不怕,袁世凯把他囚禁起来,他每天写字,写“袁贼袁贼”,骂袁世凯,不怕杀头,后来袁世凯很恭敬他,就把他放了,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

每晚他到阴间地狱去判案,久而久之觉得疲倦,怎么得了?白天要写文章,要教弟子,晚上要到阴间!这件事他就向印光大师汇报了,印光大师说可以解决,你多念《金刚经》,不要间断。他如法奉行,后来不久就没有了,杜绝了这件事。这件事情当时上海的《佛法日报》都登载了,你能说地狱没有吗?就看你造不造这个因,你若造了这个因,等于刑事犯罪分子一样,到时间就得被判刑。

所以在这里,无著菩萨就警惕世亲菩萨不要再造这个因——诽谤大乘经典,否则会堕地狱。世亲菩萨就害怕起来,就想割舌头悔过,无著菩萨告诉他,你不要割舌头,你那个舌头过去弘扬小乘,现在可以转过来回小向大,专门弘扬大乘。在那个时候,无著菩萨叫世亲菩萨读诵《华严经·十地品》,他觉得那个境界很高,很高兴,就坚决回转过来,弘扬大乘。他转学大乘后,写了《十地经论》十二卷,提出“三界皆虚妄,唯是一心作”,与《华严经》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相合,从此就开始弘扬大乘,写了唯识方面的很多著作,小乘、大乘著作上千篇,所以被尊称为“千部论师”。

以上所讲马鸣、龙树、世亲等菩萨,他们都是传承华严思想的。

正法住世的标准

太虚大师讲:佛法弘扬本在僧。在现代就需要大批弘扬佛法的人,要有一批杰出的、能够住持正法的僧人,既能管理寺庙,又能弘扬佛法,居士里面也需要培养接班人,都要提高素质,才能好好护持正法。尽管现在是末法时代,实际上这没有一定的标准。据历史的传说正法是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但根据佛说的标准,只要是有教法、有证法住世,都算是正法。只要有人修行、有人讲经、有人学,正法就住世。

华严宗的思想与传承,在中国是从东晋到唐代这段时间,为五祖相承,历史上最突出的是在唐代,以后虽然历代都有,但是讲教理的较少,禅宗净土宗比较盛行,直到民国初年以后才逐渐复兴。华严宗在中国的五祖为:杜顺大师、智俨大师、法藏大师(贤首国师)、澄观大师(清凉国师)、宗密大师(圭峰大师)。

杜顺大师

第一杜顺大师,杜顺的法名叫法顺,杜是他的姓,一般喊惯了,喊杜顺。他生在南朝的最后一代,陈武帝永定元年,出生在甘肃的永州。因为当时佛法很盛行,他小时候就受佛法的熏陶,礼佛啊,拜佛啊,像现在的一些小孩一样。最特异的是,他经常将一批小孩子聚集在坟山上,他就坐在中间讲法。稍大,他读书,博通儒家经论,很有才华,十八岁出家。出家以后,由于他历年的修行有一定的功夫,一般人叫他敦煌菩萨,就是因为他有些奇异的行迹,比如把疯子治愈了,把最凶恶的人调伏了,把聋哑盲人治愈转好,有个地方虫子为害,他把虫移走了,诸如此类的神奇事情。

唐太宗有一次生病怎么也治不好,御医想尽了办法都治不好,就问杜顺大师,请他治。他说:“皇上啊,你最好是大赦天下!”因为唐太宗南征北讨杀了很多人,这是冤业病。唐太宗就听他的话,大赦天下,并做了很多法事,超度亡灵,不久唐太宗的病就好了,对他很感谢,听他讲法也合心意,就赐他法号“帝心”,即深合“皇帝”心之意。

杜顺大师一生志在读《华严经》,行在普贤行愿。根据他修学《华严经》的心得,建立了法界三观,又叫三门:真空门、理事无碍门、周遍含融门。这三门发展到后来,到四祖澄观大师成为四法界。

真空门主要是扫荡妄情执著,消灭我、法二执,证悟我空、法空,也就是真心的境界,真如的境界。

理事无碍门,就是说心与事物是融通的,不能分开的,理中有事,事中有理,宇宙事事物物,千差万别,都是通于理,都离不开心叫理事无碍。

周遍含融门,就是说真心遍于法界,事事物物,大至山河,小至微尘,无不没有真心,了解这个道理,在事物中就可以破除差别,圆融无碍,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在道中,这个境界很广大的,所以叫周遍含融。

《华严经》的法界观就是杜顺大师开始发扬起来的,叫三门,后来又叫三观,发展到澄观大师,建立起四种法界观。而以周遍含融建立事事无碍法界观,六相、十玄都是解释事事无碍法界观的。杜顺大师活了八十四岁。

智俨大师

第二智俨大师,生于隋朝末年。他生平读《华严经》,学《华严经》,作《搜玄记》,发明十种玄门,另外以六相融释之。他有一次在梦中见到一个印度高僧(梵僧),对他说:“你把《华严经·十地品》好好读一下,其中有解释六相的,你将六相融通,对事事无碍法界就可以解释清楚了。”他果然依高僧指点就学习《十地品》,建立六相,以六相配释十玄门,何为玄门?表示事事无碍法界,意义很高很深,所以叫玄门。他在六十七岁圆寂。

法藏大师

第三法藏大师,又叫贤首国师,贤首是当时唐太宗封他的,他生平读诵奉持《华严经》,讲《华严经》三十多遍。他在读《华严经》、拜《华严经》时,也出现一些奇迹:天干缺雨,他拜《华严经》有雨;虫子为害,需要下雪,他拜《华严经》就下雪;如有外敌侵略中国,要御敌,他就拜《华严经》,帮助国家抵御敌人、击退敌人。他之所以有很多奇异现象,一是由于他的诚心,二是说明《华严经》是不可思议的。

他生平经历五个皇帝,活了七十岁,五个皇帝都拜他为师,他成为五帝的国师。他在讲《八十华严》的时候,讲到《华藏世界品》,大地震动。他生平建立华严的三时五教,三时按一天来算,第一时:太阳升起来照耀高山;第二时:再逐步上升到日中;第三时:下午太阳偏西以后返照大地。

这个三时教,第一时就是指太阳初升时,佛说《华严经》,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经过三个七日说华严教。第二时就是太阳渐次上升,到中午对小乘缘觉说十二因缘,对声闻说四谛法;第三时是到了太阳落山时,太阳回光返照,对大地众生说大乘教、圆教,不舍众生。这叫三时,称为三时教。

五教就是小、始、终、顿、圆。小乘教最初讲《阿含经》,讲四谛;始教包括法相和般若;终教讲心性,如《楞严经》、《起信论》所讲;顿教不在言语上表示,言不尽意,如《圆觉经》、《楞伽经》所讲;最后是圆教,就是华严。这三时五教,与天台判教五时八教相仿。这是法藏即贤首国师的具体情况。

澄观大师

第四澄观大师,又叫清凉国师,生于中唐时期,活了一百零二岁,在五个祖师中,澄观大师活的岁数是最大的,他经历的皇帝一共是七个,身为七个皇帝的国师,唐德宗封他为清凉国师。他高度地赞扬《华严经》:“交映千门,融冶万有”、“广大悉备,尽法界之性”。他写《华严疏钞》,在没写之前,拜佛,希望佛加持,晚上在梦中见到虚空中充满佛菩萨,光明灿烂,他就捧起光喝下去,因此开悟发慧,写出《华严疏钞》,很合佛心。

他在圆寂时,告诉弟子们:“你们当取信于佛,不要取信于人!”他的意思是说你们要信佛说的,不要取信人,要依佛不依人。在修持方面,他说:“对境无心,逢缘不动,对于一切外境不要起妄心,不要攀缘,不要心随境转;不管什么事情,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恶的干扰,心都不要动,要八风吹不动。这样一来,保持真心,就可以与一真法界相应,这个意趣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坛经》里讲得有,叫“一相三昧”。

宗密大师

第五宗密大师,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四川西充人,由于其住在圭峰,又被尊称为圭峰大师。宗密大师平生专研《华严经》,著述也很多,有二百多种,他的思想体系是继承了澄观大师的。圭峰大师也是很有智慧的人,到六十二岁圆寂。

以上五位都是从南北朝到唐代,华严思想的传承者、发扬者。宋代、明代、清代也有弘扬的,不过不多,到民国以后,月霞老和尚、应慈老和尚,也都是弘扬华严宗思想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