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2课丨这个五逆重罪的恶人竟是佛陀的师父!

第12课丨这个五逆重罪的恶人竟是佛陀的师父!

- 提婆达多 -

  要把关系理清楚,调达,就是阿阇世的恶友。但是另外一个名字,一说大家就知道,佛门里最有名的恶人,反面角色提婆达多,佛的生生世世的冤家。提婆达多是当生就堕在无间地狱里面,是现生,不是死后,为什么?五逆重罪他都有犯。

  提婆达多译成汉语叫做天热,意思是在他出生的时候,连天上的诸天人都感觉到热恼,莫名的烦躁,知道他一定出世就会毁破三宝,就带着这么个愿力、念力来的,所以他出生的时候就叫天热。

  为什么呢?也是很久以前就跟释迦牟尼佛结下梁子,在前生的有一世他是一个长者,年龄比较大、长得也老了,但是很有智慧。当时他住的城里,有一位大富长者有个女儿很年轻,这个大富长者很执著人的才华,看到这个长者有智慧,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他了。

  本来许配给他了,结果又从另一个国度来了一位年轻的美少年,他跟长者辩论法义,当时印度有好多外道或者韦陀典籍,韦陀典籍就是印度本地的有智慧的书,诸如中国的诸子百家之类的。这个少年就把长者给辩倒了,结果马上要成为岳父的大富长者也比较势利,一看到来的这个年轻的,长得也漂亮、比他还年轻,就把女儿不嫁长者了,而嫁给了这个少年。

  长者看到就怀恨在心,说生生世世要发愿找你的麻烦,这个长者就是提婆达多,这个少年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生生世世就追随着他,恼乱他,又离不开。还有一世两个人做了共命之鸟,《弥陀经》里提到雪山里面有一种共命之鸟是一个身子两个头,其实就是一个色身、两个神识,那一世释迦牟尼佛和提婆达多是一个共命之鸟,两个人用一个身子,就那么关系紧密,所以生生世世成佛了他们俩还得在一块碰见、分不开,这就是前生后世的因缘。

  在这一世情节是怎么演绎的呢?提婆达多是阿难的亲哥哥,阿难是佛的堂弟。提婆达多不是为了修行出家的,是凑热闹出家的,当时看见兄弟也出家了我也出家了,凑个热闹就把头给剃了,不好好修。但是他出家以后发现了一个奥妙,见到佛受到国王大臣的皈依供养,心里觉得当和尚还不错,有供养,而且什么也不用干,盘腿坐在那白活几句就来了,这个时候一念偷心、杂心起来了,还好,他跟着出家了,也现了一个出家相。

  但是他看到频婆娑罗王供养佛,每天都是金银七宝、名衣上服、百味果食,嫉妒心就更强了,后来他跟了佛以后没有本事,没人供养他,怎么办呢?他发现了有一个东西可以摄众生,就是神通。所以他不好好从正道入,从邪门歪道入,发了一念贪著心,要学神通。于是跟佛的弟子们都去学遍了,有五百个弟子一个一个去请教都不教他,只告诉他,好好修四念处就可以了,让他修正法,看无常、观无我、观不净,他不老实,他就要修神通。

  最后他忽悠他的弟弟阿难去了,阿难还没有他心通,那时候虽然证了初果了,但是不知道他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满他的愿,教他怎么修神通,在善导大师解释《观无量寿经》里把怎么修神通讲得特别细,千万不可以为就修神通去,修神通也需要定力的。

  他怎么讲的?首先让他端身正坐,然后就开始举心观想,怎么样观想呢?先观想自己身体离开地,一分、一寸、一尺、一丈,不断地这样观想,一直到天空再到虚空再下来,就不断地这样是身体上、心不动。完了以后,再让他观想自己的身体不动,心念不断地上,也是一分、一寸、一尺、一丈地往上观。

  再观想自己的身心合二为一再上下,慢慢观的熟了以后,就观想自己的身心入到一切,比如有质碍的物质、色法中,来回进出无碍,不断地用意念观想,最后再观想一切山河大地都能入自己的身体里边,像虚空一样也无碍,自己也能入到山河大地,就不断地观想。

  最后观想自己遍满虚空,想坐就坐、想睡就睡、想拿太阳就拿太阳、想拿月亮就拿月亮。想把自己的身体变小了入到微尘中,就变小入到微尘中,就一一观想训练,天天想,用了七天就修成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根基连提婆达多都比不上,你不想得神通吗?七天修成就了,控制不住就去显摆了。频婆娑罗王亲近佛陀见多识广,肯定没办法,他去忽悠谁呢?忽悠他的儿子阿阇世王。去忽悠的时候就到太子殿前现大神变,一会儿身体上喷火、一会儿脚下面出水、一会儿左边出水右边喷火、右边出水左边喷火,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不断地卖弄神通。太子见到后问跟前的人,这是谁,这么有本事?

  旁边的人说这是调达,太子一看很欢喜说尊者你下来,他从空中下来,下来以后就变成一个婴儿坐在太子的膝盖上,坐在太子腿上以后,太子就看着他欢喜,大概类似平常见了小婴儿亲一下,亲的时候唾液流到提婆达多嘴里边了,他还很欢喜地把太子的吐沫给咽下去,极尽谄媚之能事。

  从此太子就跟他相应了,一下就入到邪道里边去了,相应了以后,就开始尊称他为尊者师父,他还复到本身以后就给太子讲法,讲什么法呢?你父王供养释迦牟尼佛五百车的珍宝,一车一车的往释迦牟尼佛的地方拉,太子说这有什么?我也可以供养你,从此以后太子全情供养他,天天给太子讲供养法怎么怎么样好。

  慢慢地提婆达多开始邪心就息不住了,开始想当佛了,想当教主了。调达慢慢开始他的贪心炽盛了,为什么呢?这里佛曾经有一个比喻是用木头的这个拐杖打恶狗的鼻子,恶狗不会被降伏,而且会更加地咬你,是不是?这太子用名闻利养的杖敲提婆达多的鼻子,贪心鼻子,越敲他的贪心越大,越打他的贪心越炽盛。

  生起来无非两种,一个是财宝,财宝有太子供养他,慢慢地无所谓了;二一个话语权,要当教主了,大家都听他的,这个时候他就容不了佛了。所以有一次佛在当时普为入法会的大众讲法的时候他去了,到了法会里就跟佛要徒众,要求分一半弟子给他,并且把佛的法藏付嘱于他,由他来继承,他的理由是佛已经差不多老成这样了,就自己就在那儿苦修好了。

  佛当时很严厉地制止他,佛说,在我的法里边还有舍利弗、目犍连这样的大法将,还没有把佛法全盘地付嘱于他们,何况给你这个愚痴的吃人家吐沫的人呢?就把他吃太子的吐沫这件事给捅出来了,在大众之下提婆达多受不了了,像毒箭入心一样,痴狂之意控制不住了,马上恶从心中起了,就去找太子共商恶计去了。

  提婆达多挑拨太子,太子就问,尊者你怎么今天脸色不好看?他说我今天脸色还不是为太子你。太子问,你怎么了?提婆达多说,太子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已经老了,已经无所堪任了,我们把他给除了,我自己来做佛,你的爸爸频婆娑罗王也老得差不多,你把他也除了,你自己来做王,咱们俩一个新王、一个新佛正好统治天下。

  当时阿阇世王听了以后生大嗔恨,说你怎么能这样大逆不道呢?结果提婆达多开始说,太子莫嗔,你老爸对你根本就没有恩德,你不要以为他养育了你,你出生的时候他让你母亲从一百尺的楼上生下来想摔死你都没摔死,你的指头折了一段,就把这个前因后果给捅出来了,一下子捅到阿阇世王那边,他一看自己的指头确实是少了一块,马上就相信他的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一合计,狼狈为奸、臭味相投,发动了宫廷政变了,就是这句话,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就是指的这句话,在这种情况下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就是这么一个缘起。

  提婆达多为什么要害佛,怎么犯的五逆重罪?当时跟太子合计,提婆达多出了个主意,让太子派两个人去杀佛,杀完了让他们从另外一条路走,又派了四个人去杀这两个人,又派了八个人去杀这四个人,又派了十六个人杀这八个人,又派了三十二个人杀这十六个人,最后就想辗转灭口想杀佛这个事就查不清了。

  于是太子派人去杀佛去了,释迦牟尼佛正在灵鹫山讲法,讲完法以后他自己观想知道说今日我过去世的冤家今天要来了,必将现形了。佛观到这个因缘,走的时候,两个人迎面过来,一看到佛,只要他一动想杀佛的念,腿就走不动。只要他一生忏悔心,赞叹说佛有大威德力,我岂能够害得了佛?害不了佛,这个念头生了又能走得动了。

  在这种情况下,两名杀手顶礼佛,佛给他们讲法,其中之一还证了圣果,两个人得了法眼净,从另外一条走了,没有按原路返回。提婆达多看到他的恶计没有得逞,就亲自去害佛,佛从灵鹫山那边的山路上走下来的时候,提婆达多推了一块大石头滚下山想把佛给砸死,这个时候有护法的金刚密迹,也就是金刚力士用金刚杵把石头给顶住,但是中间落下来的小石头给疏忽了,一直滚下去,砸到佛的脚了,把佛的脚给砸坏了、出了血,这就叫做出佛身血就是这么来的,五逆的第一罪。

  调达从此以后恶名流布了,夺佛位不成,他的利养是没人供养他了,没人供养他以后自己身败名裂了,又找了几位臭气相投、不如法比丘,他们几个就别众食,不跟大众僧团在一块住了,而且还制定了五条戒律:从此以后就是一定要乞食、尽形寿乞食,这是跟僧团一样;二也是穿的粪扫衣;三露地坐,以天地为房间了,诈现威仪,刻意苦修,苦行来赚他们的徒众、赚资粮,表现得很如法,特别是连盐也不吃了、蜜也不吃了、酥也不吃了,就是连奶里边的醍醐酥蜜,也不吃了,以自己苦修就不吃了,鱼也不吃了、肉也不吃了。当时释迦牟尼佛为了不生分别心,乞食的时候托到什么食就吃什么,所以比丘戒里边并没有说,是大乘菩萨戒里边才禁吃肉的。

  他自己当时在比丘里就是不吃鱼、不吃肉,现苦行,从僧团里脱离出来,所以第二条五逆重罪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离间、分裂僧团,首推的就是提婆达多。后来由于他这些恶事干得多了,有一个叫做莲花色比丘尼的尼众看不下去了,当众喝斥他说他不对,把他说得生气了,就用拳头打了她,把这个莲花色比丘尼的眼珠子都给打出来,当场就打死了。莲花色比丘尼是证了阿罗汉果圣人,是阿罗汉尼,所以杀阿罗汉,第三条恶逆重罪就犯了。

  又教唆阿阇世王杀父、杀母,一共五条五逆重罪,就是从提婆达多这里起犯。最后由于这个,当下现生就堕到无间地狱受地狱之苦,常住在里边出不来了,这里讲到的就是随顺恶友之教,就是调达。

  提婆达多这么坏,生生世世缠着佛不放的,就是要置佛于死地。但因缘有时候还真是百千万劫说不清,我们也只能看到一生一世,前后就没什么感觉了,《法华经》里有一品叫提婆达多品,《法华经》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讲到佛在过去求《法华经》的时候,为了学大乘法,他是一个国王,发愿谁能为我说大乘法,我就终身给他服务,只要能够听到大乘法。

  当时有一个仙人对这个国王说,我有大乘叫做《妙法莲华经》,如果你不违我,就是听我话的话我当为你宣说,结果这个国王听到仙人的话大欢喜,马上就随他所愿,给供养所需等等这些,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他的床座来给坐,以这种恭敬心,身无疲厌地过了一千年如法如理的去做,供养这个仙人,为他说《妙法莲华经》。在《法华经》里讲到当时的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说《法华经》的仙人就是提婆达多。所以在《法华经》里面说,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才修成就的。

  有时候这法,就看你会修不会修了,提婆达多要去害佛,有一次他贪心吃东西吃多了,吃醍醐还是叫做酪,吃多了以后肚子疼,佛在禅定里面观到了,还去给他送药,让他吃了以后拉肚子,把肚子疼治好了,这就是以德报怨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说忍辱,就看你怎么修了,会修了一切都成了法了;不会修了一切都成了障,这就是提婆达多到底是恶友还是善知识呢?

原标题:佛陀的师父,竟然是个五逆重罪的恶人!丨《观经》1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