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6课丨神通可救母,苦行能度世「晚课」

第16课丨神通可救母,苦行能度世「晚课」

- 十六罗汉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神通第一——摩诃目犍连,梵语摩诃是大的意思。目犍连为什么称为大目犍连呢?因为他跟舍利弗一样,也是大长老。特别目犍连在德行戒腊上,尊敬供养追随他的都是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等等。师父是大,弟子是大;弟子是大,师父也是大。恰恰体现了往生净土法门的都是大根器,一个接着一个,一拨推着一拨,都是甚深的不退圣者,担起净土法门。

  摩诃目犍连也是大菩萨乘愿再来,法身大士,而且是大阿罗汉。为什么叫目犍连?目犍连译成汉语叫做采菽氏。祖上是修道的名门望族,又最爱吃豆类的食物,所以把他们叫做目犍连。目犍连的另一个名字是拘律陀,一种树的名字,是因为他的父母向树神祈祷后才生下了他,所以叫拘律陀。

  目犍连最有名的一件事是救母,他得到神通后,以天眼观世界,找当时世的父母,突然发现他的母亲已经到了饿鬼道。为什么呢?他母亲生前不信佛法僧三宝,诽谤三宝又好杀生,太能杀生所以堕入了饿鬼道。

  目犍连托着钵用别人供养的饭,给他母亲去吃,没成想一到母亲手里,因为业太重,福德不够,马上化成火炭无法受用。在这种情况下,故然有大神通,也抵挡不住业力。只好去找佛陀,教他救母亲的办法。即设七月十五盂兰盆供,盂兰盆译为倒悬,倒着挂在那里,用以比喻人在化生到饿鬼地狱受苦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倒挂在那里。盂兰盆就是把倒挂着的解救下来的意思,并不是说真的端着一个叫盂兰的盆子。

  在这样最后一天佛欢喜日的时候,用百味饮食来供养十方的僧众,积累福德救他们离苦得乐。目犍连依之而行,果然超度了母亲,升天了。不但他母亲升天,这一天所在地狱的饿鬼都离苦得乐。

  这就是目犍连,一切唯心造。同样是水,天人看是琉璃,人看是水,饿鬼道众生看只有脓血。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第二位当机者。

  每一位尊者都有他的内涵和隐义,为什么呢?因为得神通,通,还不是究竟的。为什么?佛有三明六通,最重要的是明而不是通。通还有好多种,比如像目犍连叫做道通,就是修道所感带来的神通;常说的神通神通,依照禅定感得的;依通,依照药,或者符、咒等等,借这个力量得到的通力;报通,由于过去业力的果报,比如相续过去世的一些法门,感得果报出来了,自然而然有些东西是通的,没有障碍。

  类似特异功能,有的人能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有的人能透视,可是随着身体的长大,长到一定的时候就没了,就是又被世间给染了,不在那个道上了。

  通的概念就是只知道现象,他知道前后呈现的样子,可是前因后果他不明白,比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而佛的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最有标志性的是漏尽明。明的意思就是不但知道现象,还知道前因后果,明比通要高一个等级的。

  头陀第一——摩诃迦叶,容易把jiashe读成jiaye。在寺院大殿里,一定见过佛两边有两位弟子,若雕的是菩萨就是文殊普贤,若是罗汉就是阿难和迦叶。脸上疙疙瘩瘩皱皱巴巴的那一位老生就是迦叶。

  迦叶号称头陀第一,头陀是什么?苦行。这里暗隐娑婆之苦,苦不堪言。极乐之乐,莫能名喻。

  迦叶是梵语,翻译过来叫做大龟氏。他的祖先在修行时,因感得灵龟负图而出,从此以后,大龟氏就成了他们的姓。

  迦叶又叫饮光氏,为什么呢?他身上所发的光把其它所有世间的光都能够罩住。

  因为在过去七佛毗婆尸佛时,迦叶投生成冶金师。有座庙破烂不堪,里面的佛像遭受风吹雨打,有个贫女发心要给佛像装金,到处化缘,等积累够了,就请迦叶投生的金匠为佛像补金身,金匠看上了女子,并且这个功德算两个人的,女子出的是化缘的金,金匠出的是所付出的工。把佛像装点好之后,感得身上有了光明,这种光明把其它的光都吞下去了,所以迦叶又叫大饮光。佛像装好了,两人的因缘也到了,就结婚了。因为缘起是给佛像装金,所以在后来的九十一劫中,两人常为夫妻且身放紫金光。

  在佛陀时代,迦叶生在了摩揭陀国,二十岁时,父母要给他娶亲,他一定要找一个身上有金光的女人,否则不娶。后来果不其然,另外一个国家宿世的因缘就给他找出来了,也是同样放光,夫妻二人生生世世都修道,共同修习。后来迦叶出家以后做比丘,他的太太也做了比丘尼,叫做紫金光比丘尼,在佛典里面有记载。

  当去拜迦叶时,要了解一下东土历代祖师,特别是禅宗这一脉。我们说的教外别传法,直指人心,就是指由迦叶直接从释迦牟尼佛那里继承的。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讲法时,大梵天王来献金莲花供佛。顺势把金莲花拿起来笑,这就是有名的拈花微笑。笑的时候,百万人天的大法会上谁也没有反应。因为每次佛说法都会开言吐语,这次他一言不发,仅拿着一朵花笑,只有迦叶尊者破颜会心地一笑。

  在这种情况下,佛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心印法门已传授给迦叶,西天第一子,这就是有名的拈花微笑的公案。所以人们常称禅宗为教外别传。

  有祖师汇通时,说到教外别传,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无一不是教外别传。包括讲教,也是从文字入,文字出;持律,持到最后持的什么?没有个能犯所犯。教、律、 密、禅,一切的法门都属于教外别传。

  可是教外别传是其一,净土也是教外别传。净土的殊胜之处,教内也是别传,三藏十二部教典全部讲的通途法门,唯有信愿资粮可以带业往生,所以教内同样都是别传。大家一定要悟到净土的殊胜,不但教外别传,教内同样别传,第一方便。

  迦叶尊者现在还在娑婆世界,佛灭度了后,就到鸡足山华首门入定,等待弥勒成佛的时候,要去辅佐弥勒佛说法,把金缕袈裟交给弥勒佛。很多人去鸡足山朝拜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在华首门有时候能看见佛光,有的能看见金光有的是银光,或者有的人去以后听到钟声,没有人敲钟,就在门那听到钟声。华首门,也是一种不思议境界。

  一般见到迦叶尊者的像是特别苍老的,因为他修苦行,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有一位法师叫做八指头陀,实是寄禅法师。头陀是梵文翻译过来是精神抖擞的意思。就是打起精神,勇猛精进地来修苦行,苦行需要全身心地去修。

  主要的苦行有十二种,比如说天天穿着粪扫衣,就是别人不要丢到垃圾桶的衣服出家人把它捡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百衲衣。出家人一般只要三衣,正式场合穿由一百零八块二十五条组成的衣服讲经说法,俗称祖衣;七衣,7条衣袈裟是礼忏拜佛的时候穿的;五衣,出入行坐,迎宾待客的时候穿的都是五衣。出家人只能穿这三种衣,没有贪物质但三衣就知足,这也是苦行的一种。

  第二种是常乞食,而且要次第乞。日中一食,过午就不饮,连浆都不吃。还要在树下住,到树下住还不能超过三个晚上,超过三个晚上就你就会当成家了,有了依赖性。或者专门到冢间住,冢,坟堆里边,为什么?常念生死。这一堆一堆的坟,将来都是这么一堆。

  还有肋不著席,长坐不卧等等一共有十二种苦行,迦叶尊者一直在修。迦叶出家的时候就已经一百好几十岁了,修苦行修得已经老态龙钟了。佛特别关照他,等佛讲法化缘的时候,他差不多有二百岁了,佛看见都不忍心了。

  有一天,他去给佛顶礼的时候,佛赞叹说:“迦叶,你都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如此精进地修苦行!”由于迦叶尊者修苦行,正法延续了五百年,这样的大功德。

  有一次,迦叶尊者去给佛磕头,旁边有年轻不懂事的比丘就笑他老态龙钟。在这种情况下,佛把位子让出来一半对迦叶说:“善来迦叶,来于此半坐。”意思说,我的法可以跟迦叶平分秋色,这么抬举他。头陀第一,是迦叶。为什么迦叶尊者现苦行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娑婆世界是以苦为本,三界内以苦为本。

原标题:《阿弥陀经》16丨神通可救母,苦行能度世「晚课」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