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增一阿含经白话文:卷第四十四

白话文: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概要:本品首说十恶业报之事,依次为:过去七佛的制戒之事,弥勤出现之时的国土的状况,弟子的多少等事,过去七佛的种姓、说法,其父母、侍者、菩提树、寿命等事,师子长者的供养,舍利弗的神力之事等。

  四二八

  本意:本经叙述造杀生等十恶业的话,就是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因,假如生为人类的话,寿命乃极为短少,因此,应远离十恶,而修行正见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众生,修行杀生(习行于杀生),广布杀生(杀生之业很重)的话,就是种植地狱之罪,也是饿鬼、畜生之行。假如转生在人类中的话,其寿命也极为短少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杀害他人之命之故。如有众生偷盗他人之物的话,就是种植三恶道之罪。假若转生在人类之中的话,就会恒遭贫匮,食物不能充满其中,衣服不够盖覆其身体,都是由于偷盗之故。劫夺他人之物的话,等于就是断灭他人的命根。如有众生,好喜于贪泆的话,也是种植三恶道的因。假如转为人类之中时,其家门也是属于妻不贞良,由窃盗而淫泆之故。

  如有众生造两舌之业的话,就是种植三恶道之罪。假如转生在人类当中的话,其心乃恒为不定,都常怀愁忧的。所以的缘故就是:由于那个人乃在于两方面都传虚言之故。如有众生造麄言的话,就是种植三恶道之罪。如果转生为人类之中的话,为人一定很丑弊,一定常喜骂呼的。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那个人讲话不专正之所致的。如有众生斗乱彼此的话(等于以绮语害人),就是种植三恶道之罪。假如转生在人类之中的话,会多诸怨憎,亲亲都会离散。所以的缘故就是:都是由于前世斗乱之故。

  如有众生为嫉妒的话,就是种植三恶道之业。假如转生为人类之中时,会乏诸衣裳的,所以的缘故就是:由于那个人起贪嫉之故。假如有众生,起害意的话,就是种植三恶道之业。倘若转生在人类当中的话,会恒多虚妄,不能了解至理,心乱而不定的。所以的缘故就是:都是由于前世恚怒所致,而没有慈仁之故。如果有众生,行邪见的话,就是种植恶道之业的。假如转生为人类之中的话,也是生在于边远的地区,不会生在于中国,而不能亲覩三尊道法之义(不能听闻三宝的真义)。或者又会生为聋盲瘖痖,身形不端正,不解善法与恶法之趣。所以的缘故就是:都是由于前世没有信根之故,也不会相信沙门婆罗门、父母、兄弟等之存在。

  比丘们!应该要知道!由于此十恶的业报,致有有如此的灾殃之迭累。因此之故,比丘们!应当要离开十恶,而修行正见等十善。像如是的,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四二九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说戒之时,曾默然不开口,阿难乃三请说戒,佛说大众当中有不净的人的话,此后就不再说戒。目连入定知道为马师、满宿为不净,而驱逐离场。佛陀说七佛出世时的圣众的数目,和圣众清净期限、禁戒偈等。最后说过去诸佛灭度后,法不久存,而释迦世尊之法当会久存,弟子也会众多。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在月的十五日说戒之时,被诸比丘前后围遶,往诣于普会讲堂。那时,世尊乃默然而观察,诸圣众则寂寞不语。这时,阿难白佛说:「今天圣众都普集在于此讲堂内了。唯然!世尊!

  请为诸比丘们讲说禁戒吧!」那时,世尊同样的默然不语。

  这时,阿难在须臾之顷(这里指一段时间,下同),又白佛说:「现在是时候,适宜于讲说禁戒之时了,初夜(下午五点至九点),将过去了。」那时,世尊也是不发教语。那时,阿难在须臾之间,又白佛说:「中夜(九点至翌日深夜一点)也将过去了,众僧都劳顿,唯愿世尊!此时说戒!」那时,世尊又是默然不语。这时,阿难在须臾之间又白佛说:「后夜(凌晨一点至清晨五点)也将尽了,唯愿世尊,适时垂怜说戒!」

  佛陀告诉阿难说:「因为在大众当中有不清净的人之故,不说禁戒。现在听许上座(长老),使其说禁戒。如果上座之僧不堪任于说戒的话,就听允持律(善知戒之持犯轻重等)的比丘说禁戒。假若没有持律的比丘的话,就请能诵戒通利的比丘,当场唱出,使其说戒。从今以后,如来更不说戒。在大众当中,有人不清净时,如来如果在于中说戒的话,那个人的头恐会破裂而为七分,有如那酬罗果那样。」

  这时,阿难乃悲泣交集,并作如是之语而说:「圣众在于今天便为孤穷了。如来的正法之去,为甚么这么的快速呢?不清净之人之出现,为甚么这么疾速呢?」当时,大目揵连便作如是之念:在此大众当中,到底是那些人为毁法的人呢?在此大家当中,到底是那些人致于如来不说禁戒的呢?这时,大目揵连乃进入三昧禅定,去遍观圣众的心中到底是那些人有瑕秽。那时,目连则发见马师、满宿二位比丘,也在众会当中。这时,目连就从座起,到了那些比丘之处,告诉他们说:「你们快起来,速离此座中,如来讥嫌你们,由于你们之故,如来已不说禁戒了。」

  那时,那二位比丘则默然不语。这时,目连又再三的告诉他们说:「你们快起来,不须要住在这里了。」这时,那些比丘仍然默然不回答。当时,目连就趋前捉他们的手,就将他们逐出门外,将门关闭,向前白佛说:「不清净的比丘,已逐出门外了,唯然!世尊!适时讲说禁戒!」

  佛陀告诉目连说:「止!止!目连!如来已不会再与比丘说戒了,如来所说之言,不会有二的,你还至座处吧!」这时,目连又白佛说:「现在的此大众当中,已生瑕秽了,我已不堪任于行维那之法(掌管僧众之杂事,叫做维那,由知时限,乃至知饮食时的行水,和大众散乱语时之弹指)。唯愿世尊!更差遣他人!」那时,世尊乃默然允许他。这时,目连就行头面礼世尊之足之礼后,还就其本座。

  这时,阿难白世尊说:「请问世尊!毗婆尸如来(胜观佛,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佛)出现在于世间时,不知那时候的圣众为多少?到底经过了几时,乃生瑕秽之事?乃至迦叶佛(饮光佛,过去七佛的第六位佛,也是释迦世尊的前一佛)的弟子为多少?是说甚么禁戒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在九十一劫前,有一位佛陀出现在于世间,名叫做毗婆尸如来,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间。那个时候,开三次大法会,所度的圣众就是这样的:初一会之时,有比丘百十六万八千的圣众,第二会时,有十六万的圣众,第三会时,为十万的圣众,均为是阿罗汉。那位佛陀的寿命为八万四千岁,在百岁的中间,其圣众都是清净的。那位佛陀都常用一偈作为教化众弟子的禁戒:

  忍辱为第一  佛说无为最

  不以剃须发  害他为沙门

  (佛子应忍辱为第一紧要之事,佛陀所说的无为就是最上之行。不要由于剃除须发,而会害他人,而为沙门。)

  这时,那位佛陀曾用此偈,在百年当中作为教化众弟子的禁戒。然后弟子中已生有瑕秽,便立些需要的禁戒。

  又在于三十一劫当中,有一位佛陀,名叫试诘如来(尸弃,顶髻佛,七佛的第二位佛),为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间。

  那时,也是同样的开二次大会而得度很多的圣众。初一会时有十六万的圣众,第二会时有十四万的圣众,第三会时为十万的圣众。那位佛陀的当时,在八十年中,都是清净而没有瑕秽,也说一偈为众弟子的禁戒:

  若眼见非邪  慧者护不着

  弃捐于众恶  在世为黠慧

  (如眼根所看到的,都不是为邪的,有智慧的人都常守护而不执着。能捐弃所有的恶业,就是在世上的有黠慧的人。)

  那时,那位佛陀在八十年内,都说此一偈,后来弟子中有瑕秽时,才更立禁戒。

  那个时候,试诘佛的寿命为七万岁。在那个期劫当中,又有佛陀出现于世间,名叫毗舍罗婆如来(毗舍浮,遍一切自在佛,七佛的第三位佛),也开三大会,圣众也很多。初会之时,有十万的圣众,都是阿罗汉,第二会时,有八万的阿罗汉,第三会时,有七万的阿罗汉,诸漏都已灭尽的人。毗舍罗婆如来在七十年中,并没有瑕秽之事。那时,又用一偈半做为弟子们的禁戒:

  不害亦不非  奉行于大戒

  于食知止足  床座亦复然

  执志为专一  是则诸佛教

  (没有害心,也没有是非之事,应奉行于大禁戒。对于饮食要知止足,对于?座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执志为专一〔要净其心,没有杂念〕,这就是佛陀的教诫。)

  在七十年当中,都用此一偈半作为众弟子的禁戒,后来有瑕秽之时,才更立禁戒。毗舍罗婆如来的寿命为七万岁。

  在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佛陀出现在世间,名叫拘楼孙如来(领持佛,现在贤劫千佛的第一佛,过去七佛的第四位佛)出现在于世间。那时,开二次大会,也度很多的圣众。初会之时,度有七万的圣众,都是阿罗汉,第二会时,曾度六万的阿罗汉。那位佛陀的那时,在六十年中,并没有瑕秽。那位佛陀在于当时,是用二首偈作为弟子的禁戒的。

  譬如蜂采华  其色甚香洁

  以味惠施他  道士游聚落

  不诽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譬如蜜蜂采华,其色乃非常的香洁。用好味惠施于他人的话,就能招来道士〔学道的人〕之游化于聚落〔都会聚集而不分散〕的。)

  (不诽谤于他人,也不观察是非,唯有观察自身的业行,应谛观为正或不正。)(常省自己之行)

  在六十年当中都说此二偈,作为弟子们的禁戒。自六十年以后,弟子中已有发生瑕秽,便更立禁戒。那位佛陀的寿命为六万岁。

  在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佛陀出现于世间,名叫拘那含牟尼如来(译为金儒佛,为贤劫千佛的第二佛,过去七佛的第五位佛),为一位至真、等正觉。那时,开二次大会,也度很多的圣众。初会之时,度六十万的圣众,都是阿罗汉。第二会时,度四十万的圣众,也都是阿罗汉。那时,那位佛陀在四十年中,并没有瑕秽,乃以如下之一偈作为弟子们的禁戒:

  执志莫轻戏  当学尊寂道

  贤者无愁忧  常灭志所念

  (要执持其心志,不可以轻戏,应当要学习宝贵的寂灭之道。贤者并没有愁忧,都常灭其志之所念的。)

  在四十年中,都说此一偈,作为禁戒。自此以后,弟子中便有了瑕秽,便更立禁戒。那位佛陀的寿命为四万岁。

  在此贤劫当中又有一位佛陀,名叫迦叶,出现在于世间。那时,那位佛陀也开二次大会,也度很多的圣众。初会之时,度四十万众,第二会之时,度三十万众,均为是阿罗汉。在二十年中,并没有瑕秽,恒常用一偈作为众弟子们的禁戒:

  一切恶莫作  当奉行其善

  自净其志意  是则诸佛教

  (凡是恶的业,都不可以去做,都应当奉行善的业。也应自净自己的志意〔内心〕,这就是所谓的佛教。)

  在二十年当中,都说此一偈,做为诸弟子们的禁戒。到了后来,有人犯禁之后,便更立制限。那时,迦叶佛的寿命为二万岁。

  我现在这位如来(指释迦世尊自身)出现在于世间,开一次大会,所度的圣众为一千二百五十人,在十二年的中间,并没有甚么瑕秽,也用一偈作为禁戒:

  护口意清净  身行亦清净

  净此三行迹  修行仙人道

  (应守护口与意之清净,身的行业,也都为清净。清净此身口意的三行迹,而修行仙人之道〔佛道〕。)

  在十二年当中,都说此一偈,作为诸弟子们的禁戒。由于有人生起犯律的行动,才辗转而设有二百五十戒。从今以后,众僧集会,其启白都如律:『诸位贤者!都应谛听!今天为十五日,为说戒之日,现在僧侣们能忍纳的话,众僧就为之和合。』说禁戒以此启白之后,假如有比丘,在其中,有所言说的话,就不应该说戒,各人都应默然。如果没有人言语的话,就应为其说戒,乃至说戒序后,又当问而说:『诸位贤者!有那一位不清净的吗?』像如是的再三启问『有谁为不清净吗?』清净的人,就默然受持。现在的人的寿命极为短少,尽其寿命不过是百年而已。因此之故,阿难!应该要好好的受持它。」

  那时,阿难白世尊说:「过去久远之时,诸佛世尊的寿命乃极为长,犯律的人非常的少,并技有甚么瑕秽。但是现在的人民的寿命乃极为短少,不过是十十(一百)年而已。过去诸佛灭度之后,其有遗法留住于世间,到底会经过好多的期间呢?」佛陀告诉阿难说:「过去诸佛灭度之后,其法并不久存于世间。」阿难白佛说:「假若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在于世间,当会经过几时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我灭度之后,正法当会久存于世间。迦叶佛灭度之后,遗法只住七日当中而已。你现在,阿难!不可以为如来的弟子很少,不可以作如是之观。因为我在东方的弟子,乃为无数亿千之众,在南方的弟子也有无数亿千之众。因此之故,阿难!应当要建立此意:我们的释迦文佛,其寿命乃极为长久的。所以的缘故就是:肉身虽然取于灭度,但是法身乃永恒存在,这就是其义,应当要念念奉行!」

  那时,阿难,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四三○

  大意:本经叙述弥勒佛示现之时,国土很丰乐,众生善良如北洲之人,并有转轮王出世。弥勒佛三会说法,有好多弟子,均为世尊的遗教弟子。都教诫弟子思惟十想等世尊之旧法,千岁当中,众僧清净,用一偈为禁戒,遗法存久为八万四千年。如欲值弥勒佛世的话,就应精进不懈,承事诸师,供养诸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在。

  那个时候,阿难乃偏露其右肩,右膝着地,白世尊而说:「如来乃为玄鉴,没有一事不察的。不管是当来,是过去,或者是现在,此三世的一切,都能一一明白不遗。如诸过去诸佛的姓字、名号,以及弟子、菩萨之翼从的多少,都能了知。一劫,或百劫,或无数劫的一切,都能察知。又能知道国王、大臣、人民等众生的姓字,都能分别。如今现在的国界为若干,又能明了。因此,弟子要请问世尊:在将来久远之时,弥勒佛之出现,这位至真、等正觉,欲闻其中的演变等事。其弟子的翼从,佛境的丰乐,到底会经几时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你还去就座,听我讲说关于弥勒佛出现时,其国土丰乐,弟子多少等事。你如听后,要善思念它,要执在于心怀。」这时,阿难就从佛受教,就还去就座。

  那时,世尊告诉阿难说:「在久远的将来,在于此国界里,当会有城郭,名叫鸡头。东西为十二由旬,南北为七由旬,土地非常的丰熟,人民非常的炽盛,街巷都成行。那个时候,在城内有一龙王,名叫水光,夜间雨泽而香,白天则很清和。这时,鸡头城内有一罗刹鬼,名叫叶华,所行的都为顺法,并不违于正教,都伺人民在寝寤之后,去除去秽恶不净之物,又用香汁洒在于地面上,使其很香净。阿难!当知!那时,阎浮地的东、西、南、北,十万由旬,诸山河石壁,都自消灭,四大海水,都各据一方。

  那个时候,阎浮地乃极为平整,有如光镜之清明那样,举阎浮地内的谷食都丰富而贱,人民也很炽盛,有多诸珍宝,诸村落都相近,鸡鸣都相接。这时弊花果树都枯竭,秽恶也自消灭,其余的甘美的果树,香气的殊好的,都生满在于地。那个时候的气候非常的和适。四时都顺节,人身当中并没有百八的疾患。那些贪欲、瞋恚、愚痴等烦恼,都不大殷勤(不炽盛)。人们的心都平均,都同为一意,相见时都欢悦,都以善言相向,言辞都同为一类,并没有差别。有如在那郁单曰(北洲)的人,并没有不同。这时,阎浮地内的人民,不论是大小,都同为一响,并没有若干的差别的。那时,男女之类的人,其心欲去大小便的时候,地就自然的裂开,大小便之事完了后,地就又合起来。那时,阎浮地内自然会生粳米,也没有皮裹,都极为香美,吃食之时,并不觉得患苦。所谓金、银、珍宝、车磲、玛瑙、真珠、虎珀等七宝,都各散在地,并没有人省录(取拿回顾)。那时,如人民手执此宝时,都会自相谓而说:「过去的人,都是由于这些宝物的缘故,各自相互伤害,致于被系闭于牢狱,受尽无数的苦恼。如今这些宝物,乃和瓦石同流,并没有守护。」

  那个时候,有一位法王出现在于世间,名叫蠰佉(译为螺。又作儴伽),乃以正法治化,七宝都成就。所谓七宝,就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居士宝),就是所谓的七宝。他统领此阎浮地内,并不用刀杖,都自然的靡伏他。如今,阿难!有如现在的四珍之藏那样:第一就是干陀越国(香遍国)的伊罗钵宝藏,乃有很多的珍琦异物,不可以称计之多。第二就是弥梯罗国(量国)的般绸大藏,也有很多的珍宝。第三为须赖吒大国,有宝藏,也有很多的珍宝。第四为婆罗捺国的蠰佉,有大藏,有很多的珍宝,不可以称计之多。此四大宝藏,自然的应现,那些诸守藏的人都来白王说:「唯愿大王!将这些宝藏的宝物,拿去惠施给与贫穷的人吧!」那时,蠰佉大王得这些宝物之后,也不把它省录(不致意),其意也是没有贪财贪物之想。这时,阎浮地内,自然的在于树上生长衣服,为极细柔软,人都去裁取而穿着它,有如现在的郁单曰(北洲)的人,自然的在树上生长衣服那样,并没有不同。

  那时,那位法王有一位大臣,名叫修梵摩,是王的少小时的同好,王很爱敬他。同时,其颜貌又很端正,为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当时,修梵摩有妻,名叫梵摩越,是所有玉女当中,最为殊妙,有如天帝之妃,口里常作优钵莲花之香,身上则作栴檀之香,诸妇女之所有的八十四态,都永远不再为有,也没有疾病乱想之念。

  那个时候,弥勒菩萨在于兜率天(知足天,第四层天的内院),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于人间,从右胁诞生,如我今次右胁而生的那样,并没有不同,弥勒菩萨也是如是的。兜率诸天,各各都唱令而说:「弥勒菩萨已降神下生。」这时,修梵摩就与其子立字,名叫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庄严其身,其身为黄金色。那时的人寿极为长久,并没有诸疾患,都为寿命八万四千岁,女人到了五百岁,然后出适(嫁人)。那时,弥勒在家,不经几时(不久),便当出家去学道。

  那个时候,离开鸡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株道树,名为龙华树,高度为一由旬,广度为五百步。当时,弥勒菩萨就是坐在那株树下,成就无上的道果的。当那天的夜半,弥勒出家之后,就在于其夜,成就无上道的。这时,三千大千的刹上,则为六变的震动,地神都各各相告而说:『现在弥勒,已成就佛道!』就这样的辗转而听闻至于四天王宫,都有这种声音:『弥勒已成就佛道!』也辗转而闻彻至于三十三天,依次而至于焰天(第三层天)、兜卒天(第四天层天)、化自在天(第五层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其声音又辗转乃至于梵天(色界天)都是这样的唱称的:『弥勒已经成就佛道了!』那时,有一魔,名叫大将,但是都以正法治化的魔(已改邪皈正)。他听闻如来的名教音响的声音之后,乃欢喜踊跃,不能自制,在七日七日夜当中,都因欢喜而不眠不寐。这时,魔王乃率领欲界的无数的天人,到了弥勒佛之处,去恭敬礼拜

  弥勒圣尊(弥勒佛)就为了诸天而渐渐的演说微妙之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之想,出要为妙等是。那时,弥勒看见诸人民(天人)已经发心欢喜,就将诸佛世尊常所说法的苦、集、尽(灭)、道等,均和诸天人广为分别其义。那个时候,在座上,有八万四千的天子,诸尘垢都灭尽,都得法眼清净。那时,大将魔王曾告诉那个地方的人民之类说:『你们要赶紧出家。所以的缘故就是:弥勒在于今天,已经度过彼岸,也应当会度你们,使你们至于彼岸的!』

  那时,鸡头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善财,听到魔王的教令,又听到佛陀的音响,就率引八万四千的大众,到了弥勒佛之处,头面礼足后,坐在于一边。那时,弥勒佛就给与他们演说微妙之论,所谓论,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之想,出要为妙等是。那时,弥勒看见诸人民已经心开意解,就将如诸佛世尊所说之法,也就是苦、集、尽(灭)、道之法,为了诸人民而广分别其义。那时,座上的八万四千人,诸尘垢都已尽,而得法眼净。这时,善财长者和八万四千人们,就趋前白佛而说:『我们求索(愿求)出家,能善修梵行,期望能尽成阿罗汉道。『那时,就这样的在弥勒初次大会时,有了如是的八万四千阿罗汉。

  这时,蠰佉王听到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于佛所,欲得听其说法。当时,弥勒就为了他而说法。为初也善,中也善,竟(后)也善(始终都善),义理深遂的法。那时,大王又在于异时(嗣后之时),立一位太子(准备让位),也赐与剃头师珍宝,又用杂宝赠送给诸梵志,然后率领八万四千的大众,往至于佛所,求作为沙门。这些人都尽成道果,都得阿罗汉。

  这时,修梵摩大长者听到弥勒已成就佛道,也就引率八万四千的梵志之众,往至于佛所,求作为沙门,而得成阿罗汉果。唯有修梵摩一人,断灭三结使(身见、戒禁取见、疑),后来必定能尽苦际。这时,佛母梵摩越也引导八万四千的婇女之众,来到佛所,求作为沙门。这时,诸位女人,也都尽得阿罗汉。唯有梵摩越一人,断灭三结使,而成为须陀洹。

  那时,诸刹利种的妇人,听到弥勒如来出现在于世间,已成就等正觉(佛陀),也和数千万的大众,同往佛所,行头面礼足之后,坐在于一边,各各都生心(发心),求作为沙门。就这样的出家学道,或者有人已越次而取证,或有人不取证的。那个时候,阿难啊!那些不越次取证的人,都均为是奉法的人,都患厌一切世间为不可乐之想。那时,弥勒当说三乘之教。如我今天的弟子当中,大迦叶就是行持十二头陀行(等于苦行之类)的人,在过去诸佛之处曾经善修梵行,此人当会常佐弥勒,劝化人民。」

  那时,大迦叶在于离开如来不远的地方,结跏趺之坐,正身正意,系念在于前。当时,世尊告诉迦叶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衰耗之年,年已向于八十有余了。好哉!如来现在有四位大声闻,堪任于游化,智慧无尽,众德都具足的人。那四位呢?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是。你们四大声闻,必须不入于般涅槃,须要等到吾法应没尽之时,然后乃当般涅槃。尤其是大迦叶,也不应般涅槃,须等弥勒佛出现在于世间之时。所以的缘故就是:弥勒所化的弟子,统统都是释迦文佛的弟子,都由于我的遗化而得尽有漏的。大迦叶应该在于摩竭陀国界的毗提村中,在那个地方的山中住下来。又,弥勒如来当会引率无数千的人众,被他们前后围遶,往至于该山中,遂蒙佛恩,诸鬼神当会为了他们而开门,使他们都能得见迦叶的禅窟。

  这时,弥勒会伸右手,会指示迦叶,而诉诸人民说:『过去久远之时,有一位释迦文佛的弟子,名叫迦叶,今日现在,为头陀苦行的最为第一的人。』这时,诸人民看见之后,都叹为未曾有,无数百千的众生们,诸尘垢都灭尽,都得法眼净。或者又有众生,看见迦叶之身之后,此名叫做最初之会,有九十六亿人,都尽得阿罗汉。这些人们,均为是我们的弟子的。所以的缘故就是:都均为是由于我所教训之所致之故。也是由于四事的因缘的。所谓惠施、仁爱(爱语)、利人、等利(同事)是。那时,阿难!弥勒如来当会取迦叶的僧伽梨去穿它。这时,迦叶的身体就会奄然而星散。当时,弥勒会取种种的香华,去供养迦叶。所以的缘故就是:因为诸佛世尊都有恭敬之心对于正法之故。弥勒也是由于我所而受正法之化,而得成无上正真之道之故。

  阿难!当知!弥勒佛第二会之时,有九十四亿人,都是阿罗汉,也同样的都是我遗教的弟子,都行四事供养之所致的。又,弥勒第三之大会,有九十二亿人,也都是阿罗汉,都同样的尽为我遗教的弟子。

  那时,比丘的姓号都名叫慈氏的弟子,都如同我今天的诸声闻们,都均称为释迦的弟子那样。那个时候,弥勒佛为诸弟子说法,会这样的说:『你们!比丘们!应当要思惟无常之想,要思惟乐有苦之想、计我为无我之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的缘故就是:比丘们!当知!此十想均为是过去释迦文佛与你们讲说过的,是令大众得尽有漏,而心得解脱之法的。』

  『再者,在此大众当中的释迦文佛的弟子,乃过去之时,修习梵行,这次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奉持其法,而这次来至于我所的;有的已在于释迦文佛之处,供养三宝,而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在弹指之顷,修习善本,而来至于此间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行四等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至于此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受持五戒、三自归依,而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起神寺庙,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补治故寺,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受八关斋戒之法,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以香花供养,而来至于我所的;或者又有人在那个地方听闻佛法,悲泣堕泪,而来至于我所的;有的乃在于释迦文佛之处,专心一意的听法,而来至于我所的;又有人尽形寿善修梵行,来至于我所的;或者又有人书读讽诵,来至于我所的,也有人承事供养,而来至于我所的。』

  这时,弥勒便说此偈而说:

  增益戒闻德  禅及思惟业

  善修于梵行  而来至我所

  劝施发欢心  修行心原本

  意无若干想  皆来至我所

  或发平等心  承事于诸佛

  饭食于圣众  皆来至我所

  或诵戒契经  善习与人说

  炽然于法本  今来至我所

  释种善能化  供养诸舍利

  承事法供养  今来至我所

  若有书写经  颁宣于素上

  其有供养经  皆来至我所

  缯彩及众物  供养于神寺

  自称南无佛  皆来至我所

  供养于现在  诸佛过去者

  禅定正平等  亦无有增减

  是故于佛法  承事于圣众

  专心事三宝  必至无为处

  (增益禁戒,多闻之德,也增益禅定,以及思惟之业,同时也善修于梵行,而来至于我所的。那些劝人布施而发欢喜心,都修行心原之本,意并没有若干之想,都来至于我所的。或者发平等之心,承事于诸佛,饭食给与诸圣众的,都来至于我所的。或者诵戒、诵契经,善习于为人解说,炽然于法的根本人,现在乃来至于我所的。)

  (释种乃善能度化,乃供养诸舍利,承事于法,而供养于法,而现在来至于我所的。或者有人书写经典,颁宣于素上,其有供养经典的,都来至于我所。以缯彩,以及众物,供养于神寺,自称南无佛,都来至于我的地方。供养于现在的诸佛,和过去的,都是禅定正,而平等,也没有增减的。因此之故,对于佛法,能承事于圣众,能专心奉事于三宝的话,必定能够至于无为之处!)

  阿难!当知!弥勒如来在于那大众当中,当会讲说如上之偈的。那个时候,众中的诸天,以及人民们,都会思惟如是的十想,有十一姟(都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姟)的人,诸尘垢都会尽,而得法眼净。

  弥勒如来在千岁当中,众僧都不会有瑕秽,那个时候,都恒用一偈作为禁戒,其偈如下:

  口意不行恶  身亦无所犯

  当除此三行  速脱生死

  (口与意都不可行恶业,身业也应没有过犯,应当要除去如此的三恶行,赶快脱离生死的深渊吧!)

  经过千岁之后,当会有犯戒的人,到那时,就又再立禁戒。

  弥勒如来当会有寿命八万四千岁,般涅槃之后,其遗法当会存留八万四千岁。所以的缘故就是:那个时候的众生都为是利根之故。如果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欲得拜见弥勒佛,以及他所开的三会时的声闻众,和鸡头城,也想看看蠰佉王,并其四大藏的珍宝,也欲食自然的粳米,欲穿自然的衣裳,身坏命终之后能生天上的话,则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应当勤加精进,不可生懈怠。也应当供养诸法师,而承事,那些名华、捣香,种种的供养,都不可使其有缺失。像如是的,阿难!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阿难,以及在大会之众听佛所说,都欢喜举行!

  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