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僧稠大师的修行学佛之路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僧稠在皇宫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教化之事已成,想回到山林静心修炼,便向文宣帝辞行。文宣帝认为此去马夹山的山路崎岖,相互来往困难,因此传旨在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给僧稠建佛寺。佛寺要建成方圆十里的大寺,让修炼之士到寺中念经行道。

  僧稠得知后,对文宣帝说:“十里寺院的面积太大,恐怕要妨害当地居民,这不是济世之道,请减一半。”

  文宣帝再次传旨,把寺院定为方圆五里,让著名匠人纪伯邕负费寺院建造。当纪伯邕召集附近的乡人,问此地的地名,忽然听到天空有人大声回答:“山林幽静,此处本名叫云门。”

  再问声音的由来,没有一个人知道。文宣帝听说此事,依空中的声音给寺院起名叫云门寺。寺院建成后,有一个客僧拿着锡杖前来。寺中僧人给他安排住处,问他从哪个寺院来,他答非所问:“我看这里有三个寺院。”说完就不见了,众僧在地上挖井时,挖出两只鸱鸟的嘴。

  在寺院的前面有一个深渊。有一天,僧稠看见一个长着毛,身材魁伟的胡人,在渊边点火烧水。水将要煮沸时,就见有一条大蟒从水中跃出,要到锅里去。僧稠用脚一拨,蟒又回到渊中,毛人也不见了。

  这天晚上,有一神人领着一个男子来拜见僧稠说:“弟子有一个儿子,年年做恶,神要把他吃掉。我虽然爱惜儿子的生命,但也不敢阻拦神人。弟子已老,将要死去,所以我亲自要把儿子供给神。幸而得到大师的救护,才使我的儿子幸免于难。”说完 , 两人化做云雾而去。

  僧稠住进云门寺后,文宣帝又请他作了石窟大寺的住持,让他以此职位来教化僧众。又传旨把成千上万的供奉品运到山中,并让国内各州修建禅室,让那些体悟佛法的聪明有识之士为教授,来讲授佛法,宣讲佛法之风大盛。

  文宣帝认为这种弘法方式弊病很多,他对僧稠说:“佛法的根本宗旨是静心为本,诸位法师依经讲法,令人感到枯燥。看来,这种方式要废除。”

  僧稠说:“诸位法师继承四依,弘扬佛法,使众人能够区分正邪,认识到佛理的奥妙。如果没有这些人,如何开始弘道呢?这是习禅开始时必定要有的过程。发挥佛理的主旨,使奉者逐渐领悟,依靠的就是这些人。”

  文宣帝非常高兴:“现在把国家的财物分成三份,一供国家使用,另外的归佛事使用。”于是文宣帝传旨,把钱、绢、被褥等物品运到山上,在山中建库房来储存这些东西,以供应寺中日常所用。

  僧稠认为佛法的宗旨在于修心,财利世俗之事妨碍救化,于是致书文宣帝,让他把这些东西都拉回去。文宣帝为僧稠的气度所感动,让把这些东西在别处建库存起来,需要时给寺中送去。

  到后来,文宣帝为佛事而下的诏书不断,每有一些小事也要亲自过问。又让大臣送药物和食品给众僧人,并随时解决众僧生活中的困难,文宣帝自己常带着侍卫亲临僧稠的寺院。文宣帝每次到来,僧稠都在房中静坐从不起身迎接;宣帝走时,他也不去送。

  僧稠的弟子劝他说:“皇帝到来,您只顾修行不去迎接,这是否有背于常情。”

  僧稠说:“过去宾头卢迎王七步,使王少掌天下七年。我自己没有什么好的德行,不敢自欺,知道自己不会给皇帝带来什么福德。”当时的人们都称赞僧稠敦厚,顾大法而不拘小礼。

  不久,有人向文宣帝说僧稠的坏话,告僧稠傲慢无礼,不敬帝王。文宣帝大怒,要加害僧稠,僧稠早已料到此事。

  一天,僧稠来到厨房,说:“明天有客人到,多准备此食物。”到半夜五更时,僧稠备好牛车,独自到山口去,站在离寺院约二十里的路旁。文宣帝的人马走到僧稠站的地方,感到很奇怪,问僧稠为何到此。

  僧稠说:“我怕自己的血不干净,玷污了佛寺,所以在这里等您。”

  文宣帝立刻下马跪拜,对大臣们说:“这样神通的真人,怎么能诽谤呢?”文宣帝要躬身背僧稠到寺院,僧稠坚决不接受。

  文宣帝说:“弟子有负于师,用整个天下也不足以谢罪。”接着,文宣帝又问:“弟子的前身是什么?”

  僧稠说:“是罗刹王,所以到今天还喜欢杀人。”僧稠让人端来一盆水,对着水中祷告一会儿,然后让文宣帝在水中看自己的影子,果然就像罗刹。

  每年伊始,文宣帝都要问僧稠一年的吉凶。天保十年,僧稠对言语宣帝说:“今年不吉。”文宣帝很不高兴,问:“那么怎么避免呢?”僧稠说:“我也不久于人世了。”

  到十月,文宣帝死了。第二年的夏天,僧稠也去世了。僧稠临终时,异香飘满寺院。皇帝派襄乐王前来问候:“大禅师僧稠,意志坚强,修炼刻苦,必能感动上天而成正果。禅师寄心于寂默之中,虚来实返,定能成玄妙功德。”

  僧稠去世后,高官和名士大都前去吊唁。为表达他们对僧稠的崇敬,施舍无数的东西,召集一千多僧人,在云门寺供祭,以期为他在彼岸世界带来福德。

  僧稠下葬的那天,满山是人,有几万之多,点着无数支香。正午时,开始焚烧僧稠的尸体,人们无不悲痛欲绝,哭声响彻山谷。立刻有白鸟数百只,徘徊飞翔于烟尘上,悲声鸣叫,悽切感人。

  皇建(北齐孝昭帝年号)二年,僧稠的弟子昙询等奏请孝昭帝为僧稠建塔。孝昭帝下诏说:“僧稠大禅师,德行修持高深,是佛家三宝的栋梁之才,其神灵超于一切物外。可以据此地的风俗,建塔以志纪念。后将举行千僧斋祭,彰示法师光辉的一生。使之流传后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