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以戒为师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在经历了几代高僧的努力和道宣律师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之后,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的中华律学体系,终于在唐初宣告完成了。

  净业寺中这次规模不大的传戒,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它宣告中华律宗诞生和佛教思想全面中国化的转变。

  传戒不久,这一年的旧历十月三日,道宣律师于净业寺中圆寂。

  因为历史的原因,律宗的传承到元代就中断了。依戒修行受到了空前的威胁,而道宣律师著述的南山三大部在相传五百年后已经散失。中华佛教再次见到这些典籍,要等到民国时代。

  今天,我们有幸在平兴寺见到的传戒仪式,是经过这里众多法师历时多年遍查古籍,悉心参详后,逐步恢复的。

  这是南京郊外宝华山中的隆昌寺。自清初开始,每次皇家受戒都要从隆昌寺恭请戒师,因此宝华山被钦定为“律宗第一名山”。奠定宝华山律学宗风的是隆昌寺创建者寂光三昧法师与其弟子见月大师,他们是明末律学复兴的代表人物。这是一次艰难的努力,昔日的南山三大部已经尽数散失,见月大师倾尽一生的思考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了《随机羯磨》和《传戒正范》两部著作,终于给汉传佛教在明清时代的依戒修行留下了一线曙光。

  1982年,导演吴贻弓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让八十年代的人们又忆起了歌曲<送别>的词作者,这位近代中国传奇的艺术天才——李叔同。中年的出家和苦修更为他传奇的一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出家后的李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由于他对《四分律》的研究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的人将他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清末民国时代,整个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导致寺院和僧家遭到破坏,那些世俗化的宗教陋习更遭至进步思想的强烈批判。这个时代的许多高僧和学者都在努力革除积弊,使佛教的精神重新融入社会的发展,挽救民心,振作文化。在众多高僧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的时候,弘一法师开始了他的律学研究和一丝不苟的持戒修行。

  天津市内的山东路绵延贯穿整个老城区。1921年,徐蔚如居士在这里创办了天津刻经处。当徐蔚如听说三年前出家的李叔同在研究律学,就急忙将刚刚从日本请回的南山三大部翻印后,托朋友送去,寄希望于通过弘一法师使这些凝结无数高僧大德心血的南山律学重新弘扬。这一年,本来已经着手研究唐代高僧义静带回国内的《大乘律》的弘一,经过慎重考虑,决心改学南山律,并在佛前发愿:愿倾尽此生,发扬南山律学。

  今天的平兴寺建在闽东太姥山中,从寺内可以看到山下的秦屿镇。相传,这里正是鉴真大师第三次东渡扶桑的出发地。民国中从日本请回的南山三大部抄本,正是由鉴真大师带到日本并保留下来的。

  1980年,在迎请鉴真大师坐像回国的时候,一位日本僧人问了一句:为什么中国的出家人大多高龄,看不见年轻的僧人?正是这个无意间提出的问题,促成了改革开放以后,佛学院第一批年轻僧人的正式招收。因为这个机缘,一位闽北大山中的年轻僧人来到佛学院学习,而十年之后,这个年轻的僧人开始与众多道友一起努力恢复昔日的戒律。

  按照南山律的规定,僧人应该恪守“过午不食”的作息,就是从中午到第二天的早斋之间不进食,于是常人晚餐的时间被用来安排集体坐禅。寺内的比丘和沙弥除病重的,全部参加。坐禅的活动从将近下午的四点持续到黄昏。

  平兴寺的生活,用来这里修行的一个师父的话说:平兴寺是出家人的天堂。比方说从佛教的最基本修持而言,戒、定、慧三学的修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一切功德都是由戒而生出来的,而且戒也是出家人安身立命的所依,法身的一个所依。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平兴寺就是能够成就一个出家人学戒和持戒,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就是出家人最本分的、最基本的。这种戒的修持以及对戒律的进一步的研习,由此还能对定和慧进行进一步的研习,所以基于此才有了“平兴寺是出家人天堂”的这种说法

  寺中一位师父说起,寺院得以从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并非依靠信众的香火。当初,寺内的一位老僧发誓要闭“生死关”,就是要在关中证得真谛,直至往生。年青的僧人们被这个力量感染,也发誓要依律护关,直到老法师得证涅槃,而这个承诺九年后终于圆满。到老法师往生的时候,平兴寺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学戒传戒寺院之一。

  按照律宗的规定,戒律不得向没有受戒的人讲说。

  弘一法师晚年,常用佛经中的故事向家人阐释戒律。

  在他的讲述中,佛陀似乎就在众人的眼前。

  以戒行止,就象生活在佛陀身边一样,成了无比幸福的事情。

  人们也从弘一大师那里理解了“以戒为师”。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